人物简介
【生卒】:1310—1381 【介绍】: 元明浙江浦江人,字景濂,号潜溪。幼敏明强记,从吴莱等名师学。元顺帝至正中,隐居龙门山,号玄真子。朱元璋取婺州,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授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书。主修《元史》,又预修日历等。迁国子司业、礼部主事,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洪武十三年,其长孙宋慎坐胡惟庸党死,帝欲置其死,赖皇后太子力救,乃全家谪茂州卒于夔州。为明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正德中,追谥文宪。有《宋学士文集》。词学图录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元末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朱元璋时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濂制,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为"太史公"。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有《宋学士文集》。人物简介
宋濂(一三一零—一三八一),字景濂,浙江浦江人。早年师从柳贯、黄潜,元时授翰林院编修,隐居不赴。明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制诰,任《元史》总裁,以老致仕。谥“文宪”。有《宋学士集》。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景濂,金华人。洪武时官学士。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景濂,浦江人。元至正末,用荐除翰林编修,以亲老辞,入仙华山为道士。明初徵授皇太子经,为元史总裁官,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兼太子赞善大夫。正德中追谥文宪。有潜溪、翰苑、芝园、萝山诸集。明诗纪事·甲签·卷四
濂字景濂,浦江人。元末,以翰林院编修徵,不就。太祖取婺州,召见濂,还金陵,徵为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改起居注。洪武初,充《元史》总裁官,除翰林学士。降编修,迁国子司业,谪安远知县。召为礼部主事,迁赞善大夫,擢侍讲学士,进学士承旨,致仕归。以孙慎得罪,安置茂州,道卒。正德中,追谥文宪。有《潜溪》、《銮坡》、《芝园》、《萝山》、《朝天》诸集七十五卷。(王世贞《艺苑卮言》:高帝尝谓宋濂:「浙东人才,惟卿与王祎耳。才思之雄,卿不如祎;学问之博,祎不如卿。」又尝与刘诚意论文,诚意谓:「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让。」 徐泰《诗谈》:宋景濂、王子充诗亦纯雅,以文名。沈士谦《明良录略》:濂尝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诗薮》:宋承旨不喜作六朝语,而《思春曲十韵》如「南浦沈书传素鲤,东风将恨与新莺」,「物华半老胭脂苑,春雾轻笼翡翠城」,「因弹《别鹤》心如剪,为妒文鸳绣懒成」,「阳台树密朝霞迥,巫峡潮回暮渚平」等句,特精工流丽。田按,景濂自幼嗜学,家贫无书,每假藏书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不敢逾期约。又尝入青萝山,不下书屋者屡年。得郑氏所畜书数万卷,无不尽阅,阅无不尽记。师事吴渊颖、黄文献、柳待制,皆元代耆宿。学既刻苦,授受复有渊源,故所著文章,雄峙一代。遭时遇主,司制作之柄,为开国文臣之首。蛮夷朝贡,数问宋先生安否,日本得《潜溪集》,雕板国中。当其恩遇优浓,醉学士之诗歌,甘露百岁衣之赏赐,论者传为盛事。暨乎安置茂州,侘傺于荒江野寺,投缳以殁。方希古祭文云:「公之厌斯世而不居,甘远迹于峨岷,盖将吊重华于九疑,唁屈子于江滨。吁!可悲也!」集中小诗,犹是元习;长篇大作,往往规模退之,时亦失之冗遝。盖兼才为难,自唐以来如韩退之、苏长公世不多见,正不必美备难具也。)
人物简介
闽人。洪武初官泉州府同知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九
德华名英,以字行,福清人。洪武辛亥举人,泉州同知。田按:德华在明初有诗名。徐泰《明风雅》录德华诗,不知其名。余从徐兴公《晋安风雅》得其详。
人物简介
字子宪,后以字行,建昌新城人。洪武中官翰林应奉。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二
绍字子宪,以字行,自号纬萧野人,建昌新城人。洪武初官翰林应奉。诗载《元音遗响》。(田按:《元音遗响》十卷,前八卷南城胡布诗,后二卷南城张达及子宪诗也。布字子申,达字季充,皆以隐居终。惟子宪入明,曾通仕籍。《提要》云「三人皆元遗民」,缘编辑者既题《元音》。而子宪在明初,名不甚著。故误称遗民耳。《建昌志》及徐泰《皇明风雅》皆云宫翰林应奉。明初江右诗家,首惟刘子高,如子宪者,正可雁行。子宪五言,风骨劲特,盖与胡、张生同乡曲,雅志复古。观子申与子宪论诗文云:「黄口至白发,鼎鼎鸣文章。嘐嘐古之人,濡沫秕与糠。既无卓尔见,难局升斗量。披窃月露馀,已如风雷翔。翘首故贩踧踖,稚辞声老苍。识每下万人,足未逾一邦。师学无从来,反规以求方。留难讥苦沚,陈腐如馨香。烈烈《三百篇》,《王风》肇鸿庞。五言起藻魏,已泄大雅庄。文字炳秦汉,六代弊流唐。对偶一相谐,理趣因随亡。况专尖丽间,委曲叶宫商。言新意不续,道失语徒狂。朴素轻典型,巧薄高飞扬。稍无效颦耻,安受时誉光。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枉君陈矢辞,端竭世儒行。」趣向既高,宜其诗之不蹈凡近也。)
人物简介
字汝实,号木庵,莆田人,迁闽县永乐乙酉举人以荐选庶吉士侍书经筵出知慈溪江宁宜兴三县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一
维基真字伯诚,闽人。永乐戊戌进士,仕至监察御史。田按:闽县有两林真:一字伯诚,洪武二十六年举人,永乐戊戌进士,仕至监察御史;一字汝实,永乐三年举人,官知县。《粤王台》绝句,《诗综》属之汝实,馀检徐泰《明风雅》、徐熥《晋安风雅》均以为伯诚作,今从之。
林真,福建福州府闽县人,进士出身。永乐十二年,福建甲午乡试中举。永乐十六年,登戊戌科会试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浙江海盐人,字子正。正德六年进士。历官襄阳知府。居官宽简持大体,好文学。有《近代名臣言行录》、《四朝闻见录》等。槜李诗系·卷十一
咸,字子正,号东滨,泰同母弟。正德辛未进士。雅度高怀,骏材颖发。居官务持大体。初知沔阳州,擢守襄阳,会中嫉者免归。孝友之乐终身无间。筑园城堙,与里中耆硕饮酒赋诗,名小瀛洲社,风流文雅为一时之盛。人以白香山司马君实比之。嘉靖壬子岛寇入邑,所在焚储。当事议徙邑仓,或曰徐太守南园便,咸慨然曰:吾素笑文饶之愚,安用恋此?即捐地为之。著有国朝名臣言行录、泽山野录、四朝闻见录、西园杂记、盐邑文献志、东滨三稿。私谥曰文达先生。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正,海盐人。正德辛未进士,除知沔阳州入为兵部主事历襄阳知府有东滨槁明诗纪事·丁签·卷十四
咸字子正,泰弟。正德辛未进士,授沔阳知州,迁襄阳知府。有《东滨三稿》。维基
徐咸(1479年—?),字子正,号东滨,浙江海宁卫军籍海盐县人。生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中式浙江乡试第三十九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登辛未科进士。知湖广沔阳州,有惠政,教民种稻。升南京兵部郎。官至湖广襄阳府知府。晚年退休居海盐,筑园名小瀛洲。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徐咸与陈鉴、朱朴、徐泰、钟梁、钱琦、吴昂等结十老诗社,并绘有《小瀛洲十老图》。著有《四朝闻见录》、《西园杂记》等。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浙江海盐人,字元素。体瘦长,而音声琅琅,务农为生。工诗,有《西村诗集》,许杞山序而刻之。钦定四库全书·西村诗集·提要
臣等谨案:西村诗集二卷,补遗一卷,明朱朴撰。朴字元素,海盐人。当正、德嘉靖间,与文徵明、孙一元相唱酬。是集为其孙䌽所编,分上下二卷,下卷附以集句、诗馀,又别辑补遗一卷。其近体格调清越,超然出群,古诗差逊,然亦不坠俗氛。以不为王世贞等所奖誉,故名不甚著。然当太仓历下坛坫争雄之日,士大夫奔走不遑,七子之数辗转屡增。一时山人墨客,亦莫不望景趋风,乞齿牙之馀论,冀一顾以增声价。诗道之盛,未有盛于是时者;诗道之滥,亦未有滥于是时者。朴独闭户苦吟,不假借嘘枯吹生之力,其人品已高,其诗品苕苕物表,固亦理之自然矣。槜李诗系·卷十一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四朴,字元素,号西村,海盐人。弘正间布衣。貌修挺,音琅琅然。隐居腴道,绝嗜寡营。性耽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声律。兼善绘事,兴到辄作云林小幅。每当酒酣月下,弄笛作叫霜裂石声,闻者知为诸诗人出游也。直指行部武原下车访之。朴布衣芒屩,挥尘雄谈,大为倾动。郡守闻其名,欲礼致之,凿坏遁去。许黄门葬父乡俗,题主必丐贵宦为荣,比当泥首速客,则西村老人也。曰:眼前不乏缨组,若年高有德,终让此布衣耳。其为诗孤清警拔,颇具排古荡今之致。有西村集,并未刻稿,一时林下诸贤并邀入社,为倡和友。后复与钱东畬、徐丰厓、吴南溪、陈勾溪、徐东滨、陈古厓、刘海村、钟西皋、释石林为瀛洲十老之会,推朴为首。更得董萝石、许云村、沈紫硖、钟彦材及僧秋江、雪江佐之。选辰命篇,殆无虚日。且命画士,绘图镌诗于后以传焉。亦可谓矫世绝俗、风流弘长者矣。予因想见当时士大夫恬静寡欲,不亟亟于声利之途,故能优游林泉,日以文章师友为乐。如古莲社、竹溪、香山、洛水之盛,传为美谈。追慕遗风,邈然不可复得。感叹之馀,附识于此。
朴字元素,海盐布衣。有《西村集》三卷。 (《四库总目》:朴近体格调清越。闭户苦吟,人品巳高,其持品苕苕物表。 《携李诗系》:元素性耽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兼善绘事,兴到辄作云林小幅,其诗孤清警拔,颇具排古荡今之致,一时林下诸贤并邀入社,与浅东佘、徐丰奎、吴南溪、陈勾溪、徐东滨,陈占奎、刘海村、钟西皋、释石林为「瀛洲十老」之会,推元素为首。后更得罗石、许云村、沈紫硖、钟彦村及僧秋江、雪江,选辰命篇,且命画士绘图以傅焉。 田艺蘅《海盐文献志》:西村善绘,绘成,作蝇头楷题诗其上。 《居易录》:海盐朱朴西村诗虽末脱临摹之迹,亦右佳句。七言如「数峰苍翠寺门迥,三月落花溪水深」,「楝花风过蚕蛾老,麦秀城深雉子斑」,「千年玉骨湘垒墓,万里坚城少保家」。「雁来关塞暮天碧,龙起江湖秋水腥」,「巫峡晓风髽短髻,楚江秋水练长裙」,「山围野色迷秦驻,海送潮头上浙江」,「落花时节已寒食,流水陂塘还祓除」,「白云出岫澹如扫,红藕作花香可怜」,「月明苍壁系仙舫,风细幔亭流白云」,此例皆佳。 旧按:嘉靖壬寅,徐东滨结小瀛洲社会,西村以海滨一老,消吟雅制,领袖骚坛,仿西园故事,倩画士陈询绘图。伫立相语者为西村、丰奎、西皋,聚首阅卷者为东佘、南溪、勾溪,挟童过桥者为海村,欲行且顾者为古奎,坐以待弈者为东滨、石林。东滨序所谓「衣冠萃止,献酬乃行。四美具而二难并,三寿朋而五福介。仕无愧于轩裳,隐有光于丘壑」。洵一时胜事也。)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