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德彦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僧志念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5—608 【介绍】: 隋僧。冀州信都人,俗姓陈。初从道长法师学,后游历诸讲肆,备探经论玄妙,务尽其幽微。时《迦延》本经脱落四纸,由来已久,志念乃推测本经上下文补成之,一如原著。著有《迦延杂心论疏》及《广钞》各九卷行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俗缘陈氏。
冀州信都人。
其先颖川盖蕃之裔也。
后因仕宦徙焉。
念既出家。
即志访道。
昉受具。
趋邺都道长法师学智论。
历数载。
卒与其座下所谓诞劄休继等。
齐名。
俄诣道宠法师。
究十地论。
时高昌国慧嵩法师。
专解小乘。
世号毗昙孔子。
其弟子有道猷智洪晃觉散魏。
尤英俊。
念欲依之而不果。
会刺史任城王彦。
帝之介弟。
方镇乡里。
为张法席。
召与僧琼法师对讲。
前开智度。
后发杂心。
时州都正法继谓念。
以为必名垂不朽。
于是二十年中。
频弘二论。
逮周氏废教。
遂同俗服。
逃祸海隅。
隋兴。
诏访其所在。
开皇四年。
先使其法弟志湛。
宣言于明彦法师
彦公因与门人洪该等三百馀辈邀之。
以阐心论。
撰疏及钞各九卷。
盖能正其谬误。
且补其遗脱云。
得其传者。
如法懿怀正等。
数百人。
俄汉王谅镇晋阳。
别筑城置塔。
构开义寺迎居之。
遣开府咨议参军王颇宣教旨命。
即弘演于大兴国寺。
仁寿二年。
献后崩。
念偕王入朝。
复扬唱焉。
听者千计。
留百馀日。
仍还住宝相寺开授。
未几。
文帝晏驾。
汉王即世。
念归乡里。
绍承旧业。
寔沙门空明之力为多。
大业初。
住慧日。
屡诏不赴。
四年卒。
春秋七十四。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 义解篇七
释志念。
俗缘陈氏。
冀州信都人。
其先颖川寔蕃之后胤也。
因官而居河朔焉。
念冰清表志岳峙澄神。
俊朗绝伦观方在虑。
爰至受具问道邺都。
有道长法师精通智论。
为学者之宗。
乃荷箱从听经于数载。
便与当席擅名。
所谓诞礼休继等。
一期俊列连衡齐德。
意谓解非满抱终于盖棺。
乃游诸讲肆。
备探冲奥务尽幽赜。
又诣道宠法师。
学十地论。
听始知终闻同先览。
于即道王河北。
流闻西秦有高昌国慧嵩法师。
统解小乘。
世号毗昙孔子。
学匡天下众侣尘随。
沙门道猷智洪晃觉散魏等。
并称席中杞梓慧苑琳琅。
念顾眄从之。
成名猷上。
皆博通玄极堪为物依。
乃旋踵本乡将弘法泽。
时刺史任城王彦。
帝之介弟。
情附虚宗。
既属念还为张法会。
与僧琼法师。
对扬道化。
盛启本情双演二论。
前开智度后发杂心。
岠对勍锋无非丧胆。
时州都沙门法继者。
两河俊士燕魏高僧。
居坐谓念曰。
观弟幼年慧悟超迈若斯。
必大教由兴。
名垂不朽也。
于即频弘二论一十馀年。
学观霞开。
谈林雾结。
齐运移历周毁释经。
遂乃逃迸海隅同尘素服。
重寻小论亟动天机。
疑虑廓销伫聆明运。
值隋国创兴佛日还复。
敕访之始即预出家。
而包蕴迦延未遑敷述。
至开皇四年。
谓弟沙门志湛曰。
吾穷冠小乘。
自揣与罗汉齐镳也。
但时未至故且敛翮耳。
湛夙餐法味。
欣其告及。
以事达明彦法师
彦成实元绪素重念名。
与门人洪该等三百馀人。
躬事邀延阐开心论。
遂骋垂天之翼。
弘盖世之功。
俯仰应机披图广论。
名味之聚缘重之识。
卷舒夐古之下。
立废终穷之前。
大义千有馀条并为轨导。
至如迦延本经传谬来久。
业揵度中脱落四纸。
诸师讲解曾无异寻。
念推测上下悬续其文。
理会词联皆符前作。
初未之悟也。
后江左传本。
取勘遗踪。
校念所作片无增减。
时为不测之人焉。
撰迦延杂心论疏及广钞各九卷。
盛行于世。
受学者数百人。
如汲郡洪该。
赵郡法懿。
漳滨怀正。
襄国道深。
魏郡慧休。
河间圆粲。
俊仪善住。
汝南慧凝。
高城道照。
洛寿明儒。
海岱圆常。
上谷慧藏。
并兰菊齐芳踵武传业。
关河济洽二十馀年。
隋汉王谅作镇晋阳。
班条卫冀搜选名德预有弘宣。
念与门学四百馀人。
奉礼西并将承王供。
谅乃于宫城之内更筑子城。
安置灵塔别造精舍。
名为内城寺。
引念居之。
开义寺是也。
劳问殷至特加尤礼。
又令上开府咨议参军王颇宣教云。
寡人备是帝子民父。
莅政此蕃。
召请法师等远来降趾。
道不虚运必藉人弘。
正欲阐扬佛教使慧日清朗兆庶蒙赖法之力也。
宜铨举业长者。
可于大兴国寺宣扬正法。
当即大众还推念焉。
既预经纶即弘敷训。
先举大论末演小乘。
辩注若飞流。
声畅如天鼓。
三乘并骛四部填堙。
其知名者。
则慧达法景法楞十力圆经法达智起僧鸾僧藏静观宝超神素道杰等五百馀人。
并九土扬名五乘驰德。
精穷内外御化一方。
销鄙吝于筵中。
断封疑于理际。
仁寿二年献后背世。
有诏追王入辅。
王乃集僧曰。
今须法师一人神解高第者可共寡人入朝。
拟抗论京华传风道俗。
众皆相顾未之有对。
王曰。
如今所观念法师堪临此选。
遂与同行。
既达京师。
禅林创讲。
王自为檀越经营法祀。
念登座震吼四答冰消。
清论徐转群疑潜遣。
由是门人慕义千计盈堂。
遂使义窟经笥九衢同轨。
百有馀日盛启未闻。
王又与念同还并部。
晋阳学众伫想来仪。
王又出教令。
于宝基寺开授。
方面千里法座辍音。
执卷承旨相趋阶位。
会隋高晏驾。
中外相疑。
汉王列境举兵鲸鲵海陆。
念乘衅还里。
与沙门明空等讲宣二论。
绍业沧溟望风总集。
大业之始载荡妖氛。
招引义学充诸慧日。
屡诏往徵。
频辞不赴。
以大业四年卒于沧土。
时年七十有四。
渤海太守金紫光禄大夫历阳公宋元亮。
及诸缁素。
若丧厥亲。
为之建塔。
益州福成寺道基法师。
慧解通徵祖习有所。
乃为之行状。
援引今古。
文质存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唐时僧。瀛州人,俗姓乐。年十六出家,住相州慈润寺。曾事灵裕、明彦、志念等法师,博采众长,精通禅理。戒行清苦。唐太宗贞观中累征不起。卒年九十八。撰有《杂心玄章钞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生瀛州之乐氏。
世业蚕渔。
而休蚤知自拔。
年十六。
遇沙门巡里乞食。
而感发焉。
遂违亲。
遁投勖律师出家。
时灵裕法师。
有重名。
方居邺下。
开导。
勖命从之游。
始研华严。
至五十馀遍。
卒无所入。
住渤海。
明彦法师
成实论。
无几何。
化去。
乃受小论迦杂婆沙于志念法师。
各数遍。
念曰。
予于小乘。
岁月多矣。
今而值子。
可虚度乎。
乃为休区别部类。
著杂心玄章钞疏等。
然冥府虽开空宗。
尚梗惟识之旨。
取悟无方。
会裕师入关。
与昙迁禅师。
尼论师等往来。
扬摧摄论。
领略义趣。
周涉三遍。
即造章疏。
自尔大小诸藏。
统绪可寻矣。
然独律部。
未遑精阅。
复习四分于洪律师。
一坐席间。
经三十馀遍。
而冈测涯涘。
顾谓其徒曰。
予于经论如彼。
于律如此。
岂非理可虚求。
事难通会乎。
砺律师。
见其暮年尤勤至。
尝曰。
法师大德犹尔疲劳。
休曰。
吾忆吾始脱尘樊。
遂获陶铸。
敢斯须离邪。
所居寺凡四翻秽。
武德间。
刘黑闼叛。
休率弟子二十人。
守相州及天策府。
以曹公徐世绩。
领兵讨诛。
又能出私积。
继餫饷。
𡨥平。
曹公为闻。
上诏贼所发地。
除相州依旧外。
其馀州郡僧尼。
止留三十人。
贞观九年。
诏入京师。
固辞。
寿九十有八矣。
住乡里之慈润寺。
门人昙元灵范克诏其业。
元高洁慕禅悦。
隐林虑山。
范居弘福寺。
振名京邑。
休康健至今。
上伐辽。
亲幸其室云。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慧休。
姓乐氏。
瀛州人也。
世居海滨。
以蚕渔为业。
而生知离恶深惟罪报。
常思出济无缘拔足。
或累叹通宵晨或忘餐。
近逾信宿。
虽愤气填胸。
无免斯厄。
十六遇相州沙门巡里行化谈三世之循扰述八苦之交侵。
雅会夙怀。
背世情决乃违亲背俗。
投勖律师而出家焉。
勖导以义方礼逾天属。
又闻灵裕法师震名西壤。
行解所归。
现居邺下。
命休从学。
休天机秀举惟道居心。
乃背负华严远游京邺。
一闻裕讲蓥动身心不略昏明幽求体性。
而章句无昧至理未融。
展转陶埏五十馀遍研讽文理转加昏漠。
试以所解遍问诸师。
皆虑涉重关返启其致。
乃悟曰。
斯固上圣之至理也。
岂下凡而抑度哉。
且搏听众师。
沐心法海耳。
乃往渤海从明彦法师听成实论。
先出章抄品藻异同。
慧满冲情解律法友。
彦公化世受染馀流。
从志念法师受学小论。
加杂婆沙各闻数遍。
穷其本支晓其固执。
解既清迥行寔贞严。
念曰。
余讲小乘岁序多矣。
今乃值子谅不虚延。
休即著杂心玄章抄疏。
各区别部类条贯攸归。
文教才出初寻重敬。
频当元宰讲授相续。
幽致既举慧烛天悬。
故使驰名冀都击响河渭。
抱帙横经肩排日谒。
结疑怀签踵接登堂。
皆总为书绅永开冥府。
故于立破诸教。
探隐洞明。
虽学冠空宗。
而梗情尘境。
欲通惟识之旨。
取悟无方。
会裕师入关因便预从。
遇昙迁禅师及尼论师等讲扬摄论。
每举一会馀驾停轮。
词吐既新。
领拔弥悉周涉三遍即造疏章。
神会幽陈广疏听视。
自大小诸藏并统关键。
惟有律部未遑精阅。
昔以戒禁随事可用缘求。
案读即了未劳师授。
曾披一卷持犯茫然。
方悔先议更弘神府。
乃负律提瓶。
从洪律师听采四分。
一经讲肆三十馀遍。
日渐其致终未极言。
顾诸学徒曰。
余听涉多矣。
至于经论一遍入神。
今游律部逾增逾闇。
岂非理可虚求事难通会乎。
而敬慎三业懔课六时。
纤尘或阻即申忏洗。
目见大小讲匠知名者多。
奉法自修实罕联类。
尝听砺公讲律。
砺曰。
法师大德。
暮年如何犹勤律部。
休曰。
余忆出家之始。
从虎口中来。
即奉投戒法。
岂以老朽而可斯须离耶。
恨吾不得常闻耳。
其清慎之高。
率此例也。
又屡经寇荡荒荐相仍。
寺众僧厨亟经宿触。
故从隋末终至唐初。
四度翻秽获资净供。
致使四方嘉会。
休有功焉。
暨武德年内。
刘闼贼兴。
魏相诸州并遭残戮。
忽一日警急。
官民小大弃城逃隐。
休在云门闻有斯事。
乃率学士二十馀人。
东赴相州了无人物。
便牢城自固。
四远道俗承休城内方来归附。
当斯时也人各藏身。
而休挺节存国守城引众。
可谓乱世知人者矣。
其年不久。
天策陈兵。
远临贼境。
军实无委。
并出当机。
休既处僧端预明利害集众告曰。
官军静乱须有逢迎。
僧食众物义当先送。
再和大众并无从者。
休惧被后罚必可乘权。
独诣军门具陈来意。
于时曹公徐世绩。
引劳赏悦。
仍令部从随休至寺。
任付粮粒。
及平殄后。
曹公为奏具述休功。
登即下敕入贼。
诸州见有僧尼。
止留三十。
相州一境特宜依定以事验人。
休量难准。
又荒乱之后律法不行。
并用铜盂身御俗服同诸流俗。
休恐法灭于事。
躬自经营立样造坏。
依法施熏遂成好𭽽。
遍送受持。
今大行用并是休功缉遗绪也。
又僧库火起。
时当中夜。
忽有人告。
走往观之。
赖始发焰。
救而获免。
退问告由了无知者。
良以道通幽显。
屡动祯祥。
贞观九年。
频敕徵召令入京师。
并固辞以疾无预荣问。
至今十九年中。
春秋九十有八。
见住慈润爽健如前。
四众怀蒲柳之慕犹执卷咨谋。
乃力倦而告曰。
吾学功多矣。
每有经律。
虽听二三十遍文旨乃镜。
犹恨少功。
欲兼异部。
未遑多涉耳。
今之后学则不同之。
薄知文句宗致眇然。
即预师范更无通观。
所以终夜长慨有耿于怀。
致有穷括教源莫知由序。
此法灭在人矣。
今暮年开道意在成器。
斯犹砥砺合其刃耳。
安能炉锤其朴耶。
所以引化席端直陈纲要。
而奉禁守道抑在天然。
挫拉形心逾衰逾笃。
衣服率然趣便盖体。
襆悬壁上尺绢不居。
所得外利即回讲众。
补绽衣服不劳人助。
见着麻鞋经今三十馀年。
虽有断坏缀而蹈涉。
暂有泥雨徒跣而行。
有问其故。
答云。
泥软易履。
不损信施耳。
又寒不加火热不依凉。
瓶水若冻裹之草束。
受具已来𭽽无他洗。
入夏已去不啖菜蔬。
旋绕往还执帚先扫。
存护物命宁有过之。
凡斯众行前后一揆。
余以亲展徽音。
奉兹景行。
犹恨标其大抵。
事略文繁以为轻约耳。
弟子昙元。
高洁僧也。
经论及律并曾披导。
偏重清行不妄衣食。
寺虽结净犹怀尘点。
常乞食自资。
今托静林虑宝山。
志道辞世。
门人灵范。
学通休涉慧悟少之。
敕召弘福。
时扬摄论。
今居宗树业。
振名京邑。
又休以年学高远。
今上重之。
因事辽左亲幸其室。
叙故陈道弥会帝心。
故又续其绩。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志淳,字恒岳,嘉兴东塔寺僧。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志淳,字恒岳,嘉兴东塔寺僧。
徽可之孙。
小萍庵云:“英机敏发,诗多警语。
”有《杂华林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