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明山东郓城人,字大器。成化二年进士。除御史,巡按浙江。还,掌诸道章奏。宦官汪直讽钟劾马文升,钟不肯,被诬受杖。后再起,擢大理寺丞,累官户部尚书。在任屡上疏言事,然事关权臣奸幸者,终格而不行。寻乞归。维基
钟(1440年—1511年),字大器,号独山,山东郓城似楼村人,祖籍河南清丰,同进士出身。成化二年(1466年)登丙戌科进士,授监察御史,巡按两淮盐业。汪直指使其弹劾马文升,似钟不从,被罚廷杖。由都御史王越举荐,升任大理寺丞,再升右少卿。以右副都御史巡视保定等府。召为刑部右侍郎,丁忧时以官船运母柩南还,被漕运总兵官王信奏上,被逮捕下吏部。恰逢当时尹旻被驱逐,似钟与其为同乡,于是被贬为曲靖府知府,后改知徽州府,再入为大理寺左少卿。弘治三年(1490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苏州、松江等地。召为户部侍郎,总督仓场。不久,改吏部侍郎。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右都御史,两年后进户部尚书。因东厂特务举发其子似瑞受贿之事,辞职回乡。正德年间,权阉刘瑾指摘其在部期间旧事,罚米三次。正德六年(1511年)卒。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河南汲县人,字邦镇。成化十一年进士。初官太湖知县,弘治中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以奏报敌情不实,左迁陕西布政司参议。正德初,以事忤刘瑾,下狱,籍家戍边。事白致仕。卒年八十四。维基
王嵩(1441年—?),字邦镇,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卫辉府汲县人,进士出身。成化十一年,登进士,授太湖县知县,改青城县知县,升任监察御史。累升任右副都御史、延绥巡抚,因不行贿刘瑾,被诬陷下狱。刘瑾被杀后,恢复官职,八十四岁去世。曾祖父王得。祖父王郁。父亲王信,曾任通判。
人物简介
【生卒】:1733—1818 【介绍】: 清顺天大兴人,字正三,号覃溪。乾隆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好奖掖后进。精通金石、谱录、书画、词章之学,书法尤冠绝一时。诗宗江西派,论诗拈“肌理”二字,然所作每嫌太实,有以学为诗之弊。有《粤东金石略》、《苏米斋兰亭考》、《小石帆亭著录》、《复初斋诗文集》等。晚晴簃诗汇·卷八十二
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大兴人。乾隆壬申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内阅学士,降鸿胪寺卿。重宴鹿鸣,赐三品衔,重宴琼林,赐二品衔。有《复初斋集》。词学图录
翁方纲(1733-1818) 字正三,一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长于考证金石,富藏书。对书画、金石、谱录、诗词等艺,靡不精审,其书法尤名震一时,与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一说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齐名。有《两汉石记》、《粤东金石略》、《汉石经残字考》、《石州诗话》等。复初斋诗集·序
维基自渔洋先生取严沧浪以禅喻诗,谓「诗有别才,非关学也」,于是格调流于空疏,神韵沦于寥阒矣。吾友覃溪,盖纯乎以学为诗者欤!然近日如厉樊榭之沉博,而其神理若专熟南宋事者,亦平日精诣所至,流露于不自知也。而覃溪自诸经传疏以及史传之考订、金石文字之爬梳,皆贯彻洋溢于其诗。虽所服膺在少陵,瓣香在东坡,而初不以一家执也。然今媚学嗜古之士,往往辄讥渔洋以为利趋妍好耳,而覃溪独不敢贬渔洋。其于《带经》《石帆》之书,窃附于著录之列,盖其虚怀师仰前辈又如此。今闻其及门王君实斋、吴君兰雪诸子编次其古今体诗为若干卷,一时之博学有文者争为序之,而覃溪独以数十年前寒窗共研削之老友,惟予知之最深也,邮书乞予弁数言以规之,即此亦足见其不邀虚誉尔。乾隆五十八年,岁在癸丑,夏六月朔,同里友兄陆廷枢序。(录入:天印山人周沛。)
翁方纲(1733年—1818年),字忠叙,一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府大兴县(今属北京市)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官国子监司业、内阁学士等,后出督广东、江西学政。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辛亥九月十七日,提督山东学政。五十八年(1793 年)癸丑六月二十三日,奉旨回京供职。嘉庆四年(1799年),左迁鸿胪寺卿。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赴鹿鸣宴,获赐三品衔。嘉庆十九年(1814年),再赴恩荣宴,加二品衔,其时年已八十二岁。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卒。
人物简介
【生卒】:1737—1806 【介绍】: 英国人。外交官。曾任驻俄公使、印度马德拉斯总督。乾隆五十七年率领第一个正式使团来华。次年抵北京,在热河行宫万树园两次谒见高宗,曾提出遣使驻京、开放通商口岸、减轻关税和自由传教等七条要求,均被拒绝。旋携高宗致英王信及礼品,乘船由运河南下,经杭州、广州回国。
人物简介
全台诗王则修(1867~1952),谱名佛来,学名文德、则修,号旅中逸老,又号劝化老生,别号花莲港生,曾以「王来」、「王贵」之名发表诗作。台南大目降(今台南新化)人。曾拜卓仰山、林一枝、林飏年为师,二十岁入泮,二十三岁岁考取列一等第一,其后往福州应省试,未第。乙未(1895)割台定议,隔年携家人内渡至漳州府龙溪县,明治三十五年(1902)始返台。后因经商失败,改于故乡新化教读,兼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大正九年(1920)清水杨澄若慕其名,延聘为家庭教师,杨氏逝世后,于大正十四年(1925)返乡设帐授学,名其书斋为「三槐堂」。昭和三年(1928)八月创办「虎溪吟社」,担任社长,后兼善化「光文吟社」顾问。民国四十年(1951)九月及门弟子向全省徵募「眉齐双寿」七律为王则修祝寿,应募者三百馀首,后发行诗册留念。〖参考王则修〈自序〉;龚显宗〈谈《三槐堂诗草》出土的意义〉,收于龚显宗编校《王则修诗文集》,台南市立图书馆出版,2004年,页124;吴新荣《台南县志。卷八。人物志》,1980年;王信雄〈诗翁王则修先生之生平〉,收于《南瀛杂俎》,台南县政府出版,1982年,页89至90。〗王则修作品目前印行者有龚显宗编校《则修先生诗文集》(2004)〖《则修先生诗文集》上册所收《三槐堂诗草》系王则修八十岁时以工整小楷书写,可视为王则修诗集晚年定本。《倚竹山房文稿》虽系文集,仍有部分诗作。下册「杂篇一」收录王则修诗作散稿,「杂篇二」据王金璋所述,页480〈陇头梅〉至页500〈牡丹〉诸诗,系王则修批改其子王如松(攀云)、孙王宝川习作之改槁,今不收录。〗、《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2005)〖《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书前附乙丑(1925)年「题自画像」、「王氏族谱」等图版,内容分四部分:《三槐堂诗草》(续)、《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则修文集》,时间自1943年11月10日至1948年10月。〗。龚本所据,乃王则修曾孙王金璋所藏手稿及剪报。今以龚本为基础,并核对王金璋所藏原稿,及各报刊、诗选,汰其重覆,依序排列如下:《三槐堂诗草》、《三槐堂诗草》(续)、《倚竹山房文稿》、《杂篇》、《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及龚本未载诗,此外,王则修孙女王美惠亦收藏部分手稿,其中与王金璋藏本未重覆者,据王美惠藏本辑录。(余美玲、吴东晟撰)
全台诗王则修(1867~1952),谱名佛来,学名文德、则修,号旅中逸老,又号劝化老生,别号花莲港生,曾以「王来」、「王贵」之名发表诗作。台南大目降(今台南新化)人。曾拜卓仰山、林一枝、林飏年为师,二十岁入泮,二十三岁岁考取列一等第一,其后往福州应省试,未第。乙未(1895)割台定议,隔年携家人内渡至漳州府龙溪县,明治三十五年(1902)始返台。后因经商失败,改于故乡新化教读,兼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大正九年(1920)清水杨澄若慕其名,延聘为家庭教师,杨氏逝世后,于大正十四年(1925)返乡设帐授学,名其书斋为「三槐堂」。昭和三年(1928)八月创办「虎溪吟社」,担任社长,后兼善化「光文吟社」顾问。民国四十年(1951)九月及门弟子向全省徵募「眉齐双寿」七律为王则修祝寿,应募者三百馀首,后发行诗册留念。〖参考王则修〈自序〉;龚显宗〈谈《三槐堂诗草》出土的意义〉,收于龚显宗编校《王则修诗文集》,台南市立图书馆出版,2004年,页124;吴新荣《台南县志。卷八。人物志》,1980年;王信雄〈诗翁王则修先生之生平〉,收于《南瀛杂俎》,台南县政府出版,1982年,页89至90。〗王则修作品目前印行者有龚显宗编校《则修先生诗文集》(2004)〖《则修先生诗文集》上册所收《三槐堂诗草》系王则修八十岁时以工整小楷书写,可视为王则修诗集晚年定本。《倚竹山房文稿》虽系文集,仍有部分诗作。下册「杂篇一」收录王则修诗作散稿,「杂篇二」据王金璋所述,页480〈陇头梅〉至页500〈牡丹〉诸诗,系王则修批改其子王如松(攀云)、孙王宝川习作之改槁,今不收录。〗、《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2005)〖《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书前附乙丑(1925)年「题自画像」、「王氏族谱」等图版,内容分四部分:《三槐堂诗草》(续)、《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则修文集》,时间自1943年11月10日至1948年10月。〗。龚本所据,乃王则修曾孙王金璋所藏手稿及剪报。今以龚本为基础,并核对王金璋所藏原稿,及各报刊、诗选,汰其重覆,依序排列如下:《三槐堂诗草》、《三槐堂诗草》(续)、《倚竹山房文稿》、《杂篇》、《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及龚本未载诗,此外,王则修孙女王美惠亦收藏部分手稿,其中与王金璋藏本未重覆者,据王美惠藏本辑录。(余美玲、吴东晟撰)
王则修(1867~1952),谱名佛来,学名文德、则修,号旅中逸老,又号劝化老生,别号花莲港生,曾以「王来」、「王贵」之名发表诗作。台南大目降(今台南新化)人。曾拜卓仰山、林一枝、林飏年为师,二十岁入泮,二十三岁岁考取列一等第一,其后往福州应省试,未第。乙未(1895)割台定议,隔年携家人内渡至漳州府龙溪县,明治三十五年(1902)始返台。后因经商失败,改于故乡新化教读,兼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大正九年(1920)清水杨澄若慕其名,延聘为家庭教师,杨氏逝世后,于大正十四年(1925)返乡设帐授学,名其书斋为「三槐堂」。昭和三年(1928)八月创办「虎溪吟社」,担任社长,后兼善化「光文吟社」顾问。民国四十年(1951)九月及门弟子向全省徵募「眉齐双寿」七律为王则修祝寿,应募者三百馀首,后发行诗册留念。〖参考王则修〈自序〉;龚显宗〈谈《三槐堂诗草》出土的意义〉,收于龚显宗编校《王则修诗文集》,台南市立图书馆出版,2004年,页124;吴新荣《台南县志。卷八。人物志》,1980年;王信雄〈诗翁王则修先生之生平〉,收于《南瀛杂俎》,台南县政府出版,1982年,页89至90。〗王则修作品目前印行者有龚显宗编校《则修先生诗文集》(2004)〖《则修先生诗文集》上册所收《三槐堂诗草》系王则修八十岁时以工整小楷书写,可视为王则修诗集晚年定本。《倚竹山房文稿》虽系文集,仍有部分诗作。下册「杂篇一」收录王则修诗作散稿,「杂篇二」据王金璋所述,页480〈陇头梅〉至页500〈牡丹〉诸诗,系王则修批改其子王如松(攀云)、孙王宝川习作之改槁,今不收录。〗、《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2005)〖《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书前附乙丑(1925)年「题自画像」、「王氏族谱」等图版,内容分四部分:《三槐堂诗草》(续)、《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则修文集》,时间自1943年11月10日至1948年10月。〗。龚本所据,乃王则修曾孙王金璋所藏手稿及剪报。今以龚本为基础,并核对王金璋所藏原稿,及各报刊、诗选,汰其重覆,依序排列如下:《三槐堂诗草》、《三槐堂诗草》(续)、《倚竹山房文稿》、《杂篇》、《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及龚本未载诗,此外,王则修孙女王美惠亦收藏部分手稿,其中与王金璋藏本未重覆者,据王美惠藏本辑录。(余美玲、吴东晟撰)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