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宗泐

相关人物:共 37 位
共 3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云乐 明 · 程敏政
五言律诗
孟子以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为一乐仆实有之而不免于梁公望云之思杜子看云之忆因题其所居之室曰云乐
居官淹冀土,全室住江关。
弟妹身如玉,庭闱发未班。
昼眠思剑外,晚眺近西山。
扰扰红尘里,何时解绶还。
太白山歌题王蒙画卷(乾隆庚寅) 清 · 弘历
曾读昌黎作,太白山高三百里。
又忆子美句,青鞋布袜从此始。
诗人往往为豪游,兴属云霞气薄秋。
如彼所为未可效,祇馀名迹置案头。
壮哉王蒙太白图,郁葱𡸕𡾈有是乎。
一览不啻登鸟道,直与颢气相吸呼。
秀钟金星切旻昊,岩峦既雄复窈窱。
洪荒以来冰雪存,故知绝顶无凡草。
苍松丹槲纷轇轕,万派流泉奔涧活。
桥通林豁出梵宫,千古高僧閟衣钵。
层峰巀嶭怪石磷,皓然雪积荷叶皴。
是宜白足脩净业,乃见松下排衙人。
作者之意弗易揣,曰为(去声)左庵(僧号见卷后僧宗泐识语)特图此。
左庵山樵两不知,云烟过眼而已矣。
泐季潭 明 · 王泽
五言律诗
宝树香云合,龙池绿水新。
凉多今夏雨,僧少去年人。
一骑留京国,双鸿入塞尘。
西天几万里,沙草阔无垠。
人生天地间,禀受良有偏。
七情失其正,六脉为之愆。
因兹致疾疚,危弊纷相联。
所以古先圣,医药使其全。
姑苏有佳士,仙李毓庆源。
上窥黄农秘,术业尤精专。
兢兢念疲癃,恻恻闵危颠。
神楼有奇效,一匕生气旋。
杏林蔼春意,橘井流香泉。
苏耽不可见,董奉亦可仙。
超焉继高躅,宁为利禄牵。
朝夕心匪懈,活人泽永延。
勖哉慎终始,令名千载传。
春月(814年) 中唐 · 元稹
春月虽至明,终有霭霭光。
不似秋冬色,逼人寒带霜。
纤粉澹虚壁,轻烟笼半床。
分晖间林影,馀照上虹梁
病久尘事隔,夜闲清兴长。
拥抱(一作袍)颠倒领(颠倒领:适情任意,不整衣裳。),步屣东西厢。
风柳结柔援,露梅飘暗香。
雪含樱绽蕊,珠蹙桃缀房。
杳杳有馀思,行行安可忘。
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南有居士俨,默坐调心王
款关一问讯,为我披衣裳。
延我入深竹,暖我于小堂。
视身琉璃莹,谕指芭蕉黄
复有比丘溢,早传龙树方(龙树:古印度高僧,释迦灭后七百年出生于南天竺,为马鸣菩萨弟子毗摩罗尊者之弟子。其母于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树名);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
口中秘丹诀,肘后悬青囊
锡杖虽独振,刀圭期共尝(刀圭:量药之器具,此代指药物。)
未知仙近远,已觉神轻翔
夜久魂耿耿,月明露苍苍。
悲哉沈眠士,宁见兹夕良。
⑴ 虹梁:高架而拱曲之屋梁。《文选·班固〈西都赋〉》:“因环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李善注:“应龙虹梁,梁形如龙,而曲如虹也。”
⑵ (一作楥)。(援:篱笆。清桂馥《札朴·览古·援》:“援,《集韵》作楥,篱也。”)
⑶ 居士俨:疑指陈俨。元稹《赠孝甫见赠十首》之八:“巷南唯有陈居士,时学文殊一问来。”“居士俨”与“陈居士”俱与元稹相识于江陵,住处相同,身份相同,疑为一人。居士,梵语grhapati之意译,原指古印度吠舍种姓工商业中之商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俨,蜀本、卢本作“岩”。
⑷ 心王:佛教认为,心为人身之主宰,一切精神现象之主体,故云。《涅盘经》卷一:“是身如城……手足以为却敌楼橹,目为窍孔,头为殿堂,心王居中。”
⑸ 款关:叩门。关,门。此谓己闻风来访。
⑹ “视身”句:《佛说长阿含经》卷一:“又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母身安隐,无众恼患,智慧增益。母自观胎,见菩萨身诸根具足,如紫磨金,无有瑕秽。犹如有目之士观净琉璃,内外清澈,无众障翳。诸比丘,此是诸佛常法。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如净琉璃珠,其明如日月。仁尊处母胎,其母无恼患。智慧为增益,观胎如金像。母怀妊安乐,此诸佛常法。”
⑺ “喻指”句:用“芭蕉”宣扬佛教之教义。佛教徒常以芭蕉比喻身体之易灭,人生之短暂。《涅盘经》:“譬如芭蕉,生实则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谕指:阐明旨意。指通旨。
⑻ 比丘:梵语Bhiksu之音译,意为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众乞食而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之男性,即和尚。
⑼ 丹诀:原指炼丹成仙之秘诀,此借指佛教成佛之要诀。
⑽ “肘后”句:《晋书·葛洪传》(卷七二):“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馀所著……《肘后要急方》四卷。”后因以“肘后方”喻指仙方。青囊:原指古代医家与术数家盛放书籍及卜具之口袋。《晋书·郭璞传》:“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此借指佛教典籍。
⑾ 锡杖:僧人所持之禅杖,梵名Khakhara,取锡锡作声之义。其杖端有一铁卷,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得道梯橙锡杖经》:“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
⑿ 神:原作“人”,据蜀本、杨本、董本、全诗及文意改。
坐卧经行总是禅,身閒不出寺门前。
诸般放下原无累,一念空来未有缘。
天上恩波深似海,梦中尘业散如烟。
白头归向京城老,荒却槎峰种芋田。
种竹十馀个,开轩三两楹。
满庭留野色,无地着嚣声。
世际文明会,人高月旦评。
凤雏看已长,佳实几时成。
方镜无何有,亭亭数白莲。
漱芳怜后辈,遗爱忆前贤。
筑土为高岸,临流引细泉。
最堪秋夜静,花月两婵娟。
英雄何以不冠巾,肯向团蕉老此身。
伏气山中如病虎,图形阁上亦祥麟。
诗惊北固僧宗泐,术授东吴道应真(道士席应真)
特地开科长取士,不知漏落几多人。
挽张先生剑芬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慧业自多生,结绀宇胜缘,直与龙树马鸣为友;
词华本余事,歌鼎湖遗烈,尚闻黄钟白雪之音。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张龄(1910——1979),字剑芬。号“无诤居士”,湖南湘潭人。自幼悟性奇佳,九岁能文,乡里目为神童。十九岁时,任湖南彬州县长。此后历任国民政府秘书等政界公职。并在东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校执教。氏自幼崇信佛教,及长,先后皈依太虚、虚云、南亭等大师,且热心于佛教弘法事业。其书法及所撰诗、文、对联颇为佛教界所称道。台湾各大寺院之碑文、塔铭、对联等,出诸其手者为数甚多。故氏在台湾佛教界享有“湖南才子”之美誉。民国六十八年逝世,享年七十。张龄老居士有佛门联圣之称,其作品多署名“张剑芬”。
成氏有诗《武公吟长约与剑芬万谷眉叔宗烈蒸民同游宜兰归途有作》。
慧业:佛教指生来赋有智慧的业缘。
绀宇:佛寺。也称绀园。唐王勃《王子安集》《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朱轩夕朗,似游明月之宫;绀宇晨融,若对流霞之阙。”
胜缘:佛教语,善缘。
龙树:约公元三世纪。印度古代高僧,南天竺人,释迦灭后七百年出世。其母于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阿周陀那为梵语树名,以龙成道,故以龙配字号,号曰龙树。亦称龙猛龙胜。为马鸣弟子毗摩罗尊者之弟子,提婆菩萨之师。
马鸣:梵名阿湿缚瞿沙。北印度人,生于公元约一至二世纪时。先奉婆罗门教,逢胁尊者,遂归依佛教。其著作经中国译出的有:《佛所行赞》《大乘庄严论经》《尼干子问无我义经》《大乘起信论》等。
鼎湖:地名。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古代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髯迎黄帝上天。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后因以鼎湖为皇帝死亡之典。
遗烈:前人遗留的业迹,或烈节、风操。或指前朝或历史上的坚贞不屈的刚强之士。
黄钟:古乐十二律之一。声调最洪大响亮。
白雪:阳春白雪之典。
共 3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