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聂豹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董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抚州府乐安人,字禹方。
少从邹守益、聂豹游,讲良知之学。
有《龟川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0—1537 【介绍】: 明陕西长安人,字伯直,号太华。正德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嘉靖初为工部都水司郎中,修通惠河,使粮运得直达大通桥,历官右都御史,总督蓟辽军务。遍历关险,修筑边防,调整军队布署。嘉靖三十六年,因故牵连,奉旨闲住。隆庆初改致仕。有《太华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伯直,长安人。正德辛巳进士,历官右副都御史提督蓟州加兵部侍郎进右都御史有太华集
维基
何栋(1490年—1573年),字伯直,又字子宇,号太华,陕西西安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进士出身。
陕西乡试第二名举人,正德十五年(1521年)辛巳科会试二百四十八名,正德十六年殿试,登二甲第五十名,赐进士出身,擢监察御史,同年十二月下诏狱,不久因为迟误侍班,被东厂上访告发,贬谪为常熟县丞。
嘉靖元年,接替韩儒,担任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知县。
历升工部主事、工部都水司郎中,驻扎通州,管理通惠河。
八年十二月以修河有功,升通政司右通政,仍管河道事务。
十年七月以恭建神祇二坛以及神仓工程完成,升太仆寺卿添注,十一月为副使,持节册封沈府。
十一年四月,以顺天、河间、真定、保定各处滹沱河连年泛溢为患,朝廷以何栋曾经治河有功,遂下令让何栋立即去治理河患。
嘉靖十一年九月,何栋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大同。
十二年四月以拾遗被弹劾,被降一级调外任。
十四年正月以降级参议,很久不赴任,科道官以拾遗之例弹劾他。
嘉靖二十九年二月,礼部尚书徐阶上疏推荐,起复何栋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蓟州军务。
不久加兵部右侍郎、蓟辽总督。
嘉靖三十二年十二月,兵部尚书聂豹请令科道官当廷讨论各边总督、镇巡诸臣的优劣,何栋被列名上闻,同时六科给事中王国祯等、十三道御史胡宗宪等人纷纷论劾总督何栋、总兵徐珏、副总兵崔麒、张涞、巡抚吴嘉会、艾希淳、刘玺、赵时春各种不称职之事,认为当免职处理,何栋遂被令致仕。
三十六年十月,又论修边冒破之罪,兵部左侍郎吴嘉会被废黜为民,前总督侍郎致仕何栋被令冠带闲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5—1566 【介绍】: 明河南灵宝人,字廷议。许进少子。嘉靖五年进士。幼从父历边境,尽知厄塞险易,著《九边图论》上之,自是以知兵闻。任右佥都御史、抚蓟州。进右副都御史。以疾归。再起抚山西,亦有军功。擢兵部尚书,后以故削籍。三十八年复起故官,旋以侵冒饷银夺官,寻卒。
维基
许论(1495年—1566年),字廷议,号默斋,河南河南府陕州灵宝县人,同进士出身。
许进第八子。
许诰、许赞之弟。
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河南乡试第四名举人,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进士,授顺德府推官,入为兵部主事,改礼部祠祭司主事。
许论喜谈军事,由于从小跟从父亲在边境,尽知厄塞险易,特著《九边图论》上呈。
世宗大喜,颁给边臣议行,许论自此有知兵之名。
之后,许论累迁南京大理寺丞,当时朝廷推举顺天巡抚,论名列第二。
世宗道:「是上《九边图论》者」,即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命其上任。
录功,进右副都御史,因病免职。
俺答汗进犯京畿,起为山西巡抚,进兵部右侍郎,总理京营戎政,以筑京师外城之功,转兵部左侍郎。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出任宣大总督,因功进右都御史、再进兵部尚书,荫子锦衣卫世袭千户。
随后率部击退蒙古进犯,加太子太保。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兵部尚书杨博因父丧去职,许论代任。
时值严嵩父子当朝,将士均因贿赂两人以求晋升。
丁汝夔、王邦瑞、赵锦、聂豹等人均不得善去。
许论因年老,寻求自保,将帅升迁事宜,均听严世蕃指挥,名望因此受损。
俺答汗之子辛爱因愤恨总督杨顺纳其逃妾,率众包围大同右卫城。
世宗听闻,深为担忧,密问严嵩。
给事中吴时来劾杨顺,又称许论昏聩失职,致使边疆出警。
世宗因此削去许论官籍,严嵩试图劝解,亦不能救。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许论重获起用,任蓟辽总督,击退把都儿等进犯。
之后奏请增加兵饷,给事中郑茂批评许论请求过多,申请调查其侵冒之弊,世宗命许论回籍待命。
给事中邓栋往核,果然发现虚报,许论因此被夺官闲住,不久去世。
隆庆初年(1567年)恢复官职,谥恭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6—1554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崇一,号南野。
王守仁弟子。
嘉靖二年进士。
授六安知州。
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
入为刑部员外郎,改编修,历南京国子监司业、礼部尚书。
与徐阶、聂豹等并以宿学居显位。
曾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为一时盛会。
有《欧阳南野先生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崇一,泰和人。嘉靖癸未进士,累官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文庄有南野集
维基
欧阳德(1496年—1554年),字崇一,号南野。
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
明朝心学家、江右王门学者,王守仁门人。
欧阳德青年时在虔台从师王守仁,屡不应试。
治《易经》,由县学增广生中式丙子科(1519年)江西乡试第四十名举人,年二十八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十三名,第二甲第十一名进士。
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长期讲学,有“南野门人半天下”之誉。
六年(1527年)转任刑部员外郎,以学行改任编修,十一年迁南京国子司业、南尚宝司卿,三载后转太仆寺少卿,寻出为南京鸿胪寺卿。
丁外艰归,二十五年以荐起,仍旧任,二十六年升任南京太常寺卿,寻召入掌国子监祭酒事,升礼部左侍郎,二十八年改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复命教习庶吉士。
二十九年主礼部会试,同年夏丁母忧,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
曾恳请嘉靖帝建皇储,认为裕王朱载忌不当出外藩。
学务实践,不尚空虚。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与徐阶、聂豹、程文德等于京师灵济宫讲良知之学,赴会者五千人,其盛况为数百年所未有。
他以宿学居显位,遇事持正,能引荐后进。
晚年受知于嘉靖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卒,将获重用之时去世,年五十九。
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3—1583 【介绍】: 明松江华亭人。字子升,号少湖,又号存斋。嘉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忤张孚敬,斥为延平府推官。累官为国子祭酒,迁礼部侍郎,改吏部。接见庶官,常咨边腹要害,吏治民情。寻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进礼部尚书。为严嵩所忌,度未可与争,乃谨事之,而精治斋祠迎帝意,嵩不能图。未几,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仇鸾罪恶,鸾因此诛。进武英殿大学士,改兼吏部尚书。四十一年,使邹应龙劾嵩子世蕃,勒嵩致仕,代为首辅。世宗卒,阶草遗诏,悉罢斋醮、土木等弊政,牵复言事得罪诸臣。后为高拱所扼,于隆庆二年致仕归。卒赠太保、谥文贞。有《世经堂集》。
槜李诗系·卷四十
号存斋华亭人官宰相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癸未赐进士第三,授编修斥延平府推官迁江西提学副使召为司经局洗马累官少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贞有少湖集
维基
徐阶(1503年—1583年),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及思想家,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徐阶自幼善于读书,少年时期结识阳明学江右学派门人聂豹
他弱冠之年乡试中举,殿试联登探花,受到杨廷和极高的赞赏。
嘉靖早年张璁执掌朝廷时,徐阶直言反对张璁的提议,被贬出京城。
当时嘉靖帝因此刻石说「徐阶小人,永不录用」,而徐阶在地方督学十数年后,在夏言的帮助下回到京城。
徐阶回京后先主事国子监数年,在内结识杨继盛等谏臣,随后辗转六部之间。
他先后主事礼部、吏部、翰林院等重要机构,在翰林院结识了后来的重臣张居正、高拱等学生。
徐阶随后依靠其出众的青词入直无逸殿,冷静处理了危在旦夕的庚戌之变,期间以礼部尚书之职负责北京城防,拖延敌军,成功保护京城不被攻入。
他又改革了吏部、礼部、太医院所存在的旧弊,提高了他们的办事效率。
于嘉靖三十一年入阁后徐阶因严嵩独断朝政,隐忍多年,最终取代严嵩的首辅之位,尽反严嵩之政,试图以“三语”政纲改良内阁的运作现状。
嘉靖末,徐阶成功劝阻皇帝南幸承天府,叫停当地大兴土木;帝弥留之际,徐阶又劝其停服丹药,并将左右方士和相勾结的太监一体斩决。
嘉靖驾崩后徐阶拟写了《嘉靖遗诏》和《隆庆登极诏》,在两张诏书下达后,朝野大臣都举手相贺,将此举和杨廷和所拟《嘉靖登极诏》被统称为正始正终第一政。
但是,明人支大纶却批评徐阶说他只是依靠玄奇的青词入直,在任期间献媚讨好他人,没有做出任何政绩,只有到了隆庆时期才有所改善。
嘉靖死后,由于早年辅佐穆宗有功,隆庆年间徐阶依旧担任首辅,他多次调和穆宗和外廷的矛盾,在两年中多次上疏阻止宦官(中官)获得更多的权力,于隆庆二年成功引退致仕。
徐阶共入内阁十七年,元辅七年,从政长达四十余年,时人誉为“元臣”、“名相”。
他不但足智多谋,本身度量、器识都是上品,受到冯梦龙等人的推崇;现代学者对其则多有争议,也有一些人对他持有肯定态度,如谭平先生认为徐阶对比与其学生张居正,更加沉稳也更少贪恋权位。
徐阶在任内培养了张居正等政治家,在任期间试图改变内阁在朝廷中的位置,对后期内阁制度做出很大影响;同时又试用新晋官员用他的方法教导宦官,试图依靠义理让他们不成为刘瑾等人的后继者,也可以藉此改变宦官在朝廷的面貌和作用。
另一方面,抗倭寇名将张经被冤杀,以及胡宗宪瘐死狱中,也都是徐阶所一手造就,甚至高拱与张居正日后不和,亦与徐阶不无关系。。
在徐阶致仕后,由于家中子弟作恶多端,徐阶被牵扯其中,多次与牢狱只有毫厘之差,甚至不得不致书好友求救,高拱等人同时又以旧案诘难徐阶。
直到万历十一年,徐阶于华亭家中逝世,赠太师、谥文贞。
董燧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临川人,字兆时,号蓉山。
嘉靖间举人。
少从王艮、聂豹讲良知之学,官南京刑部郎中。
有《蓉山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姚之骐(1562年3月24日—1609年11月1日),或作姚之麒,字汝调,号渥源,南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人。
身长八尺,清洁安民,卒于任上余财不能购买棺椁,湘潭县民为其备办之,被称为是应该崇拜奉祀的乡贤和湘潭名宦,葬在黄华小陈庄磨盘石下,称为神君。
《湘潭志》、《湖广江南通志》、《桐城麻溪姚氏先德传》皆有记载。
娶礼部儒士项锐女1569年7月21日(己巳年六月八日)到1653年9月21日(癸巳年七月三十日),封孺人,葬泉水塥章庄。
1562年壬戌年三月二十四日(嘉靖四十一年)出生于安庆府桐城县栗子岗南(今枞阳县麒麟镇),族谱上作湘潭公姚之骐而丁未科进士上叫作姚之麒,是姚希廉(姚旭曾孙)的次孙,姚希廉长子姚承虞的次子(哥哥姚之彦,1556嘉靖丙辰年生,早卒)。
桐城麻溪姚氏大约在元朝1335年到1340年间迁入皖的桐城,而姚之麒正是从始迁祖鼻祖姚胜三算起第十代耳孙。
姚莹在先德传中说:四代皆有隐德,孝友力田,读书好义,施予无吝。
这是典型的桐城耕读传家之风,或许是受婺源移民的影响吧。
第五代姚旭是明景泰二年(1451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因上书为同僚诉讼冤情,忤逆权贵,谪迁郑州州判。
后任南安知府,升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
从桐城麻溪始迁往桐城城关居住,子孙众多,年七十卒。
自此后,硕宦名儒辈出、人文蔚起,麻溪姚跻身县城五大世家张姚马左方之列,成为著名的文化世家和仕宦望族。
于仕宦,与显赫的桐城戴冲张氏锡类堂(宰相张)并称“张姚”,清代有“桐城张姚二姓,占却半部缙绅”之说。
于文学,姚家代有传人,姚鼐更是和方苞合称“方姚”,成为桐城派的代名词,旧时有“人人桐城,家家方姚”之语。
而到了曾孙姚希廉这一代家里已经落魄贫穷,搬居在桐城县栗子岗南(今枞阳县麒麟镇)。
姚之麒比堂弟姚之兰早八天出生,等他们满月后,祖父姚希廉时年四十九岁,为人忠厚慈祥,用筐子把二孙放在里面从而玩耍嬉戏。
此时门外有一道士乞求食物,姚希廉虽然家贫却仍然施舍给道士,并抱怨说家里贫穷的问题不能解决。
道士笑着说:“一个筐子中盛放了二位进士何必忧虑贫穷呢?
”,说完忽然就消失不见了。
而祖父姚希廉却在半年多后的1563年十二月十六日(嘉靖四十一年壬戌年)去世,曾祖母是方圭的女儿在1565二月四日(嘉靖四十三年乙丑年)去世。
1567年(隆庆元年)姚之麒六岁,因为孤独贫穷(哥哥母亲祖父曾祖母都去世)而不能有钱去购买书,用手抄写来阅读,写下来的文章华美,有文采劲道。
母亲吴氏在1568年戊辰年九月二十五日(隆庆二年)去世,父亲姚承虞时年三十三岁后来终身未娶,于万历年间去世。
姚之麒被困在童子试,不少次失败,他说:“等以后一定会遇到适合我的命数,我不过为了自己读书而已。
”(堂弟姚之兰,姚之骐三叔姚自虞之子,同为姚希廉之孙。
字汝芳,号芳麓。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授福建海澄县知县,兴修水利,变盐碱地为良田,民称其地为姚港。
起补博野县知县,迁南礼部主事,升任郎中,出任杭州府知府,迁汀州府。
后擢郎中,出知杭州,后加按察司副使。
尝以库羡金应朝廷加征军饷,使不累民。
督饷使者以闻,将超擢,以母老请归,崇祯三年(1630年)年六十九卒,称副使公。
姚文然、姚范、姚鼐、姚莹皆是其后人。
)1585年(万历十三年乙酉)乡试十二名,期间娶礼部儒士桐城桂溪堂项氏项锐的女儿为妻,项氏封孺人1569年(隆庆三年己巳年六月八日)到1653年(清顺治十年南明永历七年癸巳年七月三十日),二子一女皆早于项氏去世,活到了曾孙姚士万出世。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癸巳)举人,会试一百三十四名,长女姚氏本年出生,同年十一月五日姚之骐的祖母张氏去世;1596年(万历丙申三月二十六日)长子姚孙林出生;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姚之麒三十八岁才开始进入桐城的学校教书,桐城士子多以他为师。
1601年(万历二十七年辛丑年五月十七日)次子姚孙森出生,他即为日后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的外公。
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与同县的左光斗(“东林六君子”)同期为丁未科进士,三甲四十九名,刑部政,被授予湘潭知县的职位,妻子与两个儿子也跟随父亲前往湘潭。
姚之麒为人方正,尚气节,力学积行,考进士时出自李腾芳门下,李腾芳号湘州,是湘潭本地人氏。
姚之骐上任之前,特地去向老师辞行,说:“我到湘潭任县令,一定治理好地方,以报答老师的恩德,应该使老师的声名在乡里人眼中重要,要有着长者的美誉。
”到了湘潭,果然碰上李家豪仆为非作歹,行不法之事。
姚之骐不徇私情,说:“我为你主人的门生,就跟你弟弟一样。
哪有犯法的父亲哥哥远离官宦却要子弟纵容包庇家人行不法之举的呢”。
依法惩治,当众对李氏豪仆处以鞭笞之刑。
在此之后湘潭境内居民都一副严肃谨慎的样子。
姚之骐治理事情精准核要,举发罪行的效率如若神明一样。
一位乡绅士大夫拜访他,这个士者的意图是有其他想要的,姚之麒与其交谈。
过了一段时间后,士大夫徘徊迟疑而退走加入盗贼,底下的小卒却不敢告发。
当时洞庭湖一带盗贼劫掠频繁,守令为之所忧患,而姚之麒请求让自己去捕捉盗贼,守令以不是湘潭的事务问您不合适推辞,姚之麒说:“潭邑离往洞庭湖不远,而且湘潭人经过时也会被盗寇用异样眼光看待(指钱财),我现在就离境前往洞庭湖出盗不意,必然成功擒获他们"。
姚之麒率领健壮的军卒飞奔直入贼巢,果然一举擒获盗寇首领并诛杀了他们,于是远近范围内从此都安定宁静。
姚之骐性格严肃而待人宽厚不为自己着想往往先人后己,为官刚直清廉,杜绝一切不正之风,民间有民谣称赞他:「只吃湘潭一口水,不惹长沙半点泥」,在湘推举名宦,在桐崇举乡贤,洁己惠民,尤加注意学宫教育,勤于授课教士,分校礼闱,号称得人。
因为廉洁出名被朝中推荐,即将进入京师任职。
1609年十一月一日(万历三十七年己酉年)姚之骐年四十八,因辛劳过度而致身体衰弱染病而卒于任上。
驻湘潭兵备副使王知远素不与他相洽,闻到了其死亡的消息,驰马快跑到县署,看到姚之麒囊中仅有府给路费一百二十金,家无长物,四壁书架上放置的公文账目却井井有条、分毫不差。
等到见到姚之骐停在房屋,尸身尚未入殓,衣服物品极其贫寒简陋,两名幼子姚孙林和姚孙森哀痛到难以正常行走,但应对提问待人接物却如同成人一般,询问他们丧事怎么办却回答说一点都没有准备,室内听到后一片肃然。
遗物中有金钱价值的只有图书和生前著作的诗文,上面净都沾染了汗水,这些都是姚之麒徒手抄写下来的。
湘潭的财政出入和想要改革的事项文书都封存在一只很坚固的木匣子里,王知远打开木匣子,里面装的却都是湘潭县本地优良人士和奸恶小人的行为记录。
王知远看到后,也跟其他人一样抚摸着尸体,大声痛哭。
王副使叹道:“咫尺就有名贤在而我却不能觉察,冥冥之中辜负这个良友,姚公独为君子我怎么比得上呢!”。
官宦县民父老子弟听闻姚公去世的消息来奔丧,哭声响彻天际。
王副使安慰他们说:“父老乡亲们再继续哭泣有什么益处呢?
姚君刚刚去世方未入殓,身长八尺(约合现在184.8厘米),怎么才能得到这样的巨大棺材呢?”。
某位官署官员七十多岁,扶着拐杖进入说:“老人我身长和贤侯等同,我有自备的棺材在,请姚公以此棺入殓。”。
姚之骐勤勉履职,家境竟如此贫寒,于是人们感动之余,上至抚台官员,下至同僚吏属,还有普通百姓,都纷纷赠送吊唁礼金。
姚夫人项孺人一律敬谢不受,只接受了老人备的棺材。
王知远安抚众人整理吊唁礼金,竟有上千两银子,项孺人坚决不收。
带着棺材返回家乡安葬归往桐城之日,舟车目送项孺人的队伍络绎不绝长达数百里。
王副使派遣官吏护送,等到了安庆项孺人仍然坚持自己的志气不接受赙金。
赙金嘱咐给了安庆府知府,于是写信给桐城人,桐城民众为姚之麒的遗孤姚孙林姚孙森出钱养置,也请求把姚之骐在名宦祀祭祀,桐城民众听闻姚之骐的事迹后也在乡贤祀祭祀怹。
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姚之骐长女的丈夫桐城诸生吴道震早卒,姚氏当时十九岁,她的儿子姚之骐的外孙吴德坚还是婴儿。
于是姚氏忍住没有徇死抚养二十六年,看到吴德坚成家立室。
至1637年(崇祯丁丑年),流贼掠桐城。
姚之骐长子姚氏的弟弟姚孙林奉母项孺人命自舒城回桐城,前往潜山避难,姚氏跟吴德坚都同行。
贼人到了,姚孙林,让仆人护送母亲归家,与姐姐以及外甥吴德坚断后,骂贼格斗而死。
吴德坚驮着姚氏逃跑。
氏曰:“事急矣,汝一介书生焉能背着我远行,倘若贼人追及,那就是都死的下场,汝不能保全母亲的姓名,难道还要断绝父亲的香火祭祀吗!
”姚氏呵斥让吴德坚离开,吴德坚哭泣不忍离开,姚氏推吴德坚坠落层崖之下,想着有可能保全儿子性命。
过了一会贼人都追上来了,斥骂姚氏说:“出金可免你一死。
”姚氏说:“我流落失散在离家遥远的地方,哪里来的钱。
”贼人令手下解开姚氏衣裳检验之,姚氏骂曰:“你这贼奴是什么东西,但敢说这样的话!”贼人大怒,姚氏在刃交下死。
《桐城县志·忠节》有记载姚孙林的节行;《明史·卷三百〇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列女三》有记载姚氏的节行。
姚之骐次子姚孙森,跟父亲被比作神君荀淑一般因道德才行被朝中比作东汉的关西孔子杨震。
也学习兵法事项,杀了他哥哥姐姐的同伙流寇们攻桐城,被佐邑令守御城,桐城才得以不被攻陷。
1651年八月二十六日(顺治八年辛卯年)姚孙森去世,湘潭公姚之骐妻子项孺人1653七月三十日(顺治十年癸巳年)去世1659年(清朝顺治十六年己亥年)姚之麒的孙子姚孙森的次子张廷玉舅舅姚文燮登进士,授福建建宁府推官,1669年(康熙八年)任直隶保定府雄县知县,之后升任至云南开化府同知,摄曲靖府阿迷州事。
1673年(康熙十二年)时值,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商议撤藩,平西王吴三桂心不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于同年十二月处决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周王,以“大明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名义起兵反清,以次年(1674年)为“周启元年”,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南明延平王台湾统治者郑经(郑成功嫡子)等人先后响应,史称三藩之乱。
吴三桂大军初时势如破竹,贵州巡抚曹申吉、提督李本深、云南提督张国柱等人立刻响应,总督甘文焜被叛军所害,吴军兵不血刃取得云贵全境。
姚文燮也陷入吴军营中。
密与建义将军林兴珠有约,为吴三桂所察觉,被关联详查,姚文燮乘隙逃遁,在归家回国的道路中到了湘潭,湘潭父老乡亲询问关切他。
姚文燮说:“这我乃是前朝神君的亲孙子呀!
(此前朝神君之孙也 荀彧祖父荀淑亦有神君的称谓)”,此时吴三桂军势已经侵入湖南了,姚文燮因湘潭父老的庇护才得以脱身。
之后拜见到安亲王爱新觉罗岳乐军中。
安亲王听闻后,召姚文燮至京,召见回答问题,询问军事都甚为熟悉。
三藩之乱平定后,姚文燮辞职回桐城奉养母亲(桐城桂林方氏六房方大羹女),之后醉心于诗词古文和山水画,他的次子姚士万中进士,姚士万的长子姚孔鈛中举人,姚孔鈛的玄孙姚镶,字季生,原名立隽,号石樵,诰授资政大夫二品,安徽省道台,是李鸿章和曾国藩的前辈。
从桐城范岗移居现今安庆城区,宅屋足足两百多平米,一妻六侧室共生十子七女。
这其间少不了神君姚之麒的庇护呀。
姚之骐堂弟姚之兰的云孙姚莹按照《湘潭县志》、《湖广通志》、《 江南通志》中记载的湘潭公姚之骐的仕途功绩为怹记录,内容由姚之骐的曾孙姚孙森的孙子姚文焱的长子姚文燮的侄子姚士万的堂弟张廷玉的舅表兄:姚士黉亲自撰写,新旧二文合并记录在《麻溪姚氏族谱先德传·卷二仕绩上》当中。
聂静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聂静(1507年—?
),字子安,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人,民籍。
聂豹之侄。
江西乡试第三十三名,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科会试第一百七名,三甲九十一名进士。
嘉靖十七年(1538年)授直隶丹徒县知县。
十九年十月选授刑科给事中,巡视皇城,二十年四月太庙火灾,劾奏诸大臣闻灾不疾赴救,以劾论不实,逮下诏狱,贬建平县县丞。
六月丁父忧。
后官至礼部仪制司署郎中,三十三年十一月因冬至类进贺表复写三十二字,嘉靖帝看后发怒,命锦衣卫逮捕聂静杖于廷,黜为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永丰人,字望之,号阳山。
少从聂豹学,宗阳明学说。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授吴县知县,禁火葬,创书院。
擢御史,劾仇鸾挟寇自重,又劾胡宗宪、阮鹗奸贪。
忤严嵩,贬夷陵州判官。
嵩败,升霸州兵备佥事。
历福建按察副使,与戚继光合力破倭。
万历初,官大理寺卿。
六年,忤张居正,被劾归。
卒年六十五。
有《华阳馆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丁未进士,历官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进大理寺卿有阳山槁华阳馆集
维基
宋仪望(1514年—1580年),字望之,号阳山、旸山、洋山,更号华阳,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永丰县(今江西省永丰县)人。
江西乡试第三十名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丁未科会试第269名,三甲163名进士,授吴县知县,有政绩,升河南道监察御史,弹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
后巡盐河东。
检举胡宗宪、阮鹗贪污,至此得罪严嵩,贬夷陵判官。
严嵩被杀后,起用任霸州兵备佥事、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海道副使,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击退倭寇。
隆庆二年,补四川佥事。
四迁至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举荐担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
万历四年,迁南京大理卿。
一年后,改北京大理寺卿。
他从师聂豹后跟随王守仁、邹守益、欧阳德等人。
家居数年后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华。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江西左布政使。宁王朱宸濠夺大量民田,民立寨自保,宸濠欲加兵,岳持不可。后为李梦阳所讦,夺官为民。世宗即位,起抚江西。旋召为大理卿,陈刑狱失平八事,迁兵部左侍郎。后乞休归。有《莆阳文献》、《山斋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六
岳字汝华,莆田人。弘治癸丑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刑部,历员外,出为湖广佥事,遥广西按察副使,改广东,历江西按察使、布政使。以勘事被诬,夺职为民。寻起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召为大理寺卿十进兵部侍郎。有《山斋集》二十四卷。 (《东南峤外诗话》;汝华侍郎著有《蒙难录》,其稿本久佚。惟《山斋集》中有《幽居书怀诗序》云:「庶人宸濠,久畜异志,予由臬转藩,裁抑逆萌,濠不能堪,嗾同寮横加诬讦。威贿上下,文致其辜。逮系逾年,始得罢归。忧患中尝作《蒙难录》。兹摘其概书之。诗云:咄咄日书空,祸阶嘅伊始。蚁穴昔何微,溃川浩无涘。数至谅难违,修身以顺俟。《明夷》古听悲,演《》在羑里。厉贞乃终吉,斋心悟玄理。溪壑绝险巘,千仞犹可穷。人心如其面,谈笑伏兵戎。田灌平生交,酒杯不相容。魏其力解纷,乃并遭祸凶。往事昧明训,邈哉廉蔺踪。」 《兰陔诗话》:公在江西,知宸濠有异志,尝作诗云:「吴濞招死士,密置淆渑间。岂知真将军,轻车出蓝田。逆节竟斧锧,明鉴垂简编。」其言果验。 田按:汝华以勘李献吉与巡按相讦事,献吉执汝华亲信吏言汝华子沄受赇,宸濠助之。朝议遣大理卿燕忠勘问,两斥之,因罢为民。献吉为宸濠所助,其曲直不辨自明。汝华非徒风骨岳岳,亦留心乡邦故事。其所辑《莆阳文献》,具有经纬。五字诗亦有风韵。)
维基
郑岳(1468年—1539年),字汝华,号山斋,福建莆田县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福建乡试第四十一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会试第二百七名,第二甲第四名进士,为户部主事。
董天锡偕锦衣千户张福决囚,张福坐董天锡之上,郑岳称其为非体,以忤逆下诏狱。
尚书周经、侍郎许进论救,皇帝不听,赎杖还职。
历官刑部员外郎。
出任湖广佥事,归宗藩侵地于民。
历任广西兵务副使、广东副使、江西按察使,官至江西左布政使。
反对宁王朱宸濠侵夺民田。
朱宸濠逼郑岳罢官,又陷构其子通贿。
宸濠之乱后,朝廷内外官员交相举荐,起用四川布政使,因丁忧不赴。
明世宗即位,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
仅过两月,又召为大理寺卿。
累升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宁夏总兵官仲勋行贿京师,御史聂豹以风闻谈论郑岳。
郑岳自己解释,随即辞职归乡。
与王守仁有交往,守仁称“相见于逆旅”。
卒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