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袁表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释圆瑞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五
释圆瑞,字静观,历城人也。
幼依近邑福慧寺还一薙染,受具于潭拓山洞初。
栖迟三载,精味律旨。
尝听讲《法华》,日课不足,则于佛前琉璃灯下补习之,其勤苦如此。
清雍正时,世宗留意内典,延访名僧重修《龙藏》。
瑞以清誉,被选入馆。
三易寒暑,始克蒇事。
复遍游京邑诸刹,甲寅还山。
始掌教授,学侣莘莘,群瞻煦育。
乾隆乙酉,和硕庄亲王奏请主席岫云一院,翕然钦其道范。
及登猊座,益矢勤慎。
矩矱先入,遵守弗越。
春冬法戒,常期不爽。
新众景从,信施日至。
岁在辛丑,恭逢高宗万寿。
会启龙华,用祝圣釐。
香云缭绕,四众雾合。
座拥万指,赞扬雷动。
虽年踰古稀,精力犹健。
乃不久示疾,正衣坐化。
寿七十有六,腊五十有五。
初感微寒,众欲延医,瑞止之曰:“幻化空体,聚散不常,何劳人事。
”终不服药,知能自了。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五
释祥珠,字云浦。
姓曹氏,滁州人。
父必达,母石氏。
年十四,依近邑护国灵峰剃度。
讨习经论,孜孜十载。
乾隆癸酉,年二十四,偕善学赴潭柘,求戒于恒实。
依正律宗,研究二持。
甲戌 夏,与善学同为引礼,各司一堂。
丙子春,闻嘉兴达天讲说《法华》,抠𪗋趋座,与聆玄旨。
又参恢慈禅师于拈花,方欲结冬,正待决疑,而岫云琮璋招之还山,任以旧职。
初岫云以戒为法,恒实窥其气度澹逸,迥出尘表,特为记别。
戊寅秋,寿圣灵师年逾七十,倦于院事,遣招祥珠。
遂一瓶一钵,飘然南下。
鹾运高公,伫闻远誉,久企芳躅。
拥彗清尘,迎之入院,就正法席。
但寺古年湮,荆棘满砌。
荒秽塞途,环堵萧然,势难复振。
乃竭精诚,历三寒暑。
鸠工庇材,金碧一焕。
道场之盛,遂甲淮北。
尝渡南海礼普陀,过江浙诸名山。
偶尔驻锡,缁素景从
所在随缘,与众俱化。
最后至阿育王寺,观塔中舍利,以證道果。
及归维扬慧因度夏,念前日拈花旧疑,久思请益。
甲申冬,再至广陵,晤高旻昭月。
时昭欲北上,偕之同行。
舟至五台,阻风不进。
登岸数步,憩于上方寺竹西亭。
下有池水,空明可爱。
昭折竹枝,点水谓祥珠曰:“识此否?
”语未毕,枝上飞流,洒及其面,当下有省,遂留偈别去。
己丑春,重修大殿。
广募万缘,三载告竣。
殿后左右,并建二楼,以广其制。
初,恒实慨律门寖衰,欲修灯谱,以永其传,久之未就。
祥珠独善继述,躬任劳瘁,殚心校雔,卒成《律宗灯谱》十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达珍,字宝林,别号师崖。
姓刘氏,抚州人。
幼好静居,若习禅观。
年二十,弃家入括苍山石门洞,依宗海染剃。
因于洞口庆云峰上,飞瀑源头,结茅为庵。
进院之夕,山中神镫,满放光明,圆大如斗,照曜林谷,升降流转,远映城市。
官吏惊怪,遣员察验,典史姚君衔命而往。
温州普明寺素庵法师,闻风问訉,遇于山中。
是夜,庵前大树上,悬空数十圆光,灿如白日。
素庵因谓姚君曰:“《般若记》 云:佛子出世,有大因缘。
或机前显迹,自见神光。
此子因缘非小,必为佛门津梁。
”以偈记曰:“今此光明照烛身,菩萨信有宿生因。
他年定是灵山客,拨转如来正法轮。
”珍礼谢,素庵曰:“当期远大,毋久淹此。
”珍以三年为请。
尔后安处,亦无他异。
后往普明,听讲《金刚》、《弥陀》诸经,即以头陀行修般舟三昧,饮水食澹,胁不至席。
观方至高旻,受记于昭月,遂嗣法焉。
乾隆二十六年,主当阳万善。
三十二年,主大雄山崇福。
三十八年,主狮崖弥陀。
四十年,主高旻。
四十二年,主北嵩岩法轮。
已而退入台山,憩于华顶妙峰庵。
四十五年,县令张公与绅耆合词,请住国清,就庵延揽,势不获却。
其时国清,年久废朽,荒败不堪。
珍至,整饬颓纲,绍隆先轨,庙貌佛乘,屹然有纪。
五十一年,主大田白莲。
五十二年,主黄岩庆善。
廿馀年间,八坐道场。
所至兴起,学侣景从,得法十馀人,皆一时柱石。
以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八日示寂。
先是,弟子道宗请至国清传戒,归庵,坐说偈日:“世尊下降,老僧涅槃。
指天指地,一等捏瞒。
”披衣诣龛,洎然而化。
寿六十,腊四十,塔于东坞,有语录数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性祇,字 茂林,姓沈氏,长兴人也。
方生之夕,母㝱异僧托宿,惊而临蓐。
呱呱在抱,骨相不凡。
甫能言,效诵佛号,琅琅可辨。
性好清絜,不茹腥膻,常欲出家,父母爱而不许。
未几,二亲相继谢世,祗年才十七,闻里中有弥陀古院,慨然自决,径往投之薙发披缁。
及踰弱冠,抗志苦行,远参耆宿。
初从云栖,首入净土。
次依天台闻谷老人,更习禅观。
明万历时,慧云法师建坛于金陵灵谷。
祇杖锡归之,既受圆具,攻讨律文,遍探群书。
由是清标三聚,(言享)谆 诲五篇,遂开化四众于吴越之间,学者闻风趋向,负笈景从
祇量识浅深,循循启导,故宏律三十馀载,禀戒归依者不可称数。
吴中士夫钦其戒德,每请利济幽孤,其甘露瓶中水尝自溢,人以为功德之应。
祇深自韬晦,若弗敢承,其真实无妄如此。
法缘既终,西迈方始。
寿六十有八,腊四十有八,建塔吴门西园。
所著《四分摭略》及《五百问解》,学者珍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福州人,字用昭。
袁表合编《闽中十子诗》。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书玉,字宜洁,姓唐氏,武进人也。
母㝱月入怀,感之而生。
幼时嬉戏,便陈盂钵。
长习举业,颇通儒术。
一日听邻寺僧诵《大乘行愿品经》,质问义趣,豁然领解,遂发愿辞家,诣京江嘉山从自谦𩮜度。
服勤既久,赴金陵华山受具于见月,供侍巾瓶,兼究律部。
康熙癸亥,与定庵偕赴昭庆,临坛演戒。
定庵还山,玉遂驻锡兹刹。
昭庆寺者,唐道宣之所创立也。
寺有戒坛,宋允堪之所开始也,屡遭兵燹,遗址犹存。
明季,三昧自华山来倡道,新徒四众景从,既而嗣音寞落,坛久尘封。
玉至,而法轮重扶,躬履诚悫,寒必露顶,午不加餐,每岁春冬两期弘戒,四方缁白,闻风翕集,主持三十八载,戒具者万馀人。
庚辰之岁,寺烬于火,次第建造,轮奂更新。
然自壬辰讫于己亥,八年之中,不遣一僧募化,而鹤俸清分,凤钗蠲助,纷纭辐凑,曾无匮竭,愿力所致,卒竟斯业,殿宇门垣,山寮园房,塔院神像,靡不光辉。
成功之日,廷颁龙藏,供诸名胜,照耀湖山,福贶神庥,交驩备致。
以康熙辛丑十一月十四日示疾,说偈坐定而化。
寿七十七,腊五十六。
著有《梵网初津》、《羯磨仪式》、《沙弥述义》、《香乳记》、《二部僧授戒》、《兰盆合释》、《忏悔文解》、《宾主序解》诸书。
门人为之建塔寺院南屏,隆树赞曰:“儒之所贵,明德中庸。
释之所重,三学为宗。
世邈人遥,孰执厥中。
乃有人焉,玉器雪融。
万行圆修,三宝兼宏。
善德光明,高逾玄穹。
垂教千古,罔知其终。
昊天不吊,颓厥天峰。
瞻仰道迹,浩淼难穷。
令我怀想,碧水苍松。”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
释明信,字无极,姓宋氏,沙河人也。
垂髫毵毵,即舍尘凡,礼顺德天宁深为师,稍长以生死为忧,年十三即请本师以行脚事,往牛山入大火聚,精勤刻苦,日夜煆炼者二十馀年。
尘劳虽觉暂谢,然未有所悟入,因觐归顺德,至西山上栈坪,迥绝人迹,潜居六载。
一食朝昏,诸念顿息。
顷之即参诸方,北走京师登坛受具。
复隐银山之中峰,避影三载,日以橡栗为食,专注禅观。
时忽心境皆空,根尘顿脱,豁然开悟,自觉当体无依。
时翠峰据临济正宗,令开法于都门,因求印證,机缘契合,寻即谢去,隐于京西金山吉祥院,以长养为怀,坚持孤硬,澹然若无所寓。
衲衣鷇食,二十馀年,内府太监张暹南闻而谒之,捐金重新梵宇,诸方学者日益景从
居无何,念家山寥落,有归与之叹,杖策西游,祖塔以谢度脱。
未几,寻归吉祥,灭影人世,而水云四来,道风益振。
一日无恙,召众说偈,危坐而逝,明万历二年二月七日也。
寿六十有三,腊三十有奇。
弟子奉荼毗礼,收灵骨葬于西岭之隐寂石洞,憨山为之碑记。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照福,字振寰,姓孟氏,大兴人也。
生有殊性,独坐寡言。
方在龀龄,便亲法乳。
初依延禧寺名驰𩮜染,受具于广济寺万钟,精进潜修,足不踰阃者十有五年。
究求律学,侪辈钦止,争师事之。
万钟寂后,寺众同词,请福继席,独怀恬退,誉望日高,从学益众。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春,圣祖恩命住持潭柘岫云寺,大驾幸临,复奉温语,奖许有加,自是法侣景从,云合雾集,檀施凑辐,不可亿算。
遂兴建造,扩广殿庭,一时轮奂,崖壑交辉,为西山诸刹之冠。
戊寅秋,示微疾。
圣祖闻之,命内务府,选医护视。
以己卯五月六日,索汤沐浴,返席而化。
春秋六十六,腊三十二,塔于寺前。
营葬之日,特赐内帑并龙旗御杖以示殊异。
康熙四十一年四月,圣驾重游,眷念旧情,命取绘像以进,嗟惜久之,遂邀睿题,有“若非明镜当前语,笑指真图是戒坛”之句。
其道范嵚峻,深契帝心,于此可见。
而荣终之锡,追慕之隆,旷代希有,又何恧乎?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明智,字息为,姓李氏,江陵人。
父曰明恒,母氏齐,方在孕时,梦一箨冠道人假屋修鍊,期以游南岳复来。
及智将生之夕,其母复梦道人顶笠负囊入室,知有夙因。
生而三月,母病绝乳,智虽在襁褓而有殊性,不乳他人,食以米汁。
年十一,寄学观音寺,秋时患痢三月,病几不起,家人始许舍身,乃从剃度。
师命礼大士号,昕夕无间,久之,梦白衣神赐净水一盏饮之,顿觉身心清凉,醒而告师,因勉以精进,勿自放逸。
康熙十二年癸丑,三藩告变,吴三桂屯兵衡阳,建号称帝,骚乱湖湘,王师南下会于荆汉,两壁相望,但隔一江。
智年才舞刁,与师困守刀林鎗雨,无所恐怖。
二十年,滇南平息,民气方苏,法会渐启,始从天皇寺莲月受具足戒。
每欲参游,以师衰老见阻。
未几,枕石自常德过寺与语,而善开示参悟法门,侍至更深,但以仔细磋磨为切实工夫。
二十八年,大博厂夫来寺度冬,朝夕请益,与厂阅《密祖录》至三峰所论”一净瓶内贮毒蛇、蜈蚣、蠍子三种,试拈出善者来?
”厂命下语,不契,正逼问间,智忽猛省,当胸一拳跳出,厂随击一篦,智曰: “也非善的。
”晚复开示看青州布衫,坐香三日如身在空中,瀰漫无路,正恐怖间被厂一篦击来,浑身醒豁,即作礼致谢。
由是机悟敏捷,应答无爽。
一日,闻童子诵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恍如脱桶,因说偈曰:“学道参禅须要急,磨穿铁砚始称奇。
明明历历非他物,识得方知性不疑。
”遂怀香谒天钟,大叩大鸣应声如响,即承印可。
四十二年,沙市檀越请居东山,因思此地既非法席,绝少丛林,且属通衢,往来游侣,无从栖止,乃事叩化一盏之食,聚集千家,竟得赡足,南北衲子始以东山为憩息之所。
是冬,天钟示疾,以法付之。
四十六年冬,至公安华严寺参轶山,留堂习坐五日,夜半如重病加身,百骸俱散,但见黑云覆盖,如处暗室。
俄而天开一线,四面渐朗,皓月当空,置身太虚,不觉世界身心合成一片,喜不自禁,自呈所悟,山曰:“此乃工用边事,正好着力。
”自此,方信禅有深浅,机有大小。
更于康熙己丑,跪诵《法华》、《华严》、《楞严》诸经,一字一叩,十馀年间,鱼声远应,香云彩结,人天感动,施信景从
复建大悲阁,重葺寮庑,铸钟刻像,庄严备饰。
每岁结制放戒,斋供不绝。
著有语录三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
鸿字子羽,福清人。
洪武初以荐授将乐训导,擢礼部员外郎。
有《鸣盛集》四卷。
(《艺苑卮言》:浦长源、林子羽如小乘法中作论师,生天则可,成佛甚遥。
诗薮》:子羽诸体皆工,五言律尤胜。
合处置唐钱、刘不复辨别。
七言律如「珠林积雪明山殿,玉涧飞流带苑墙」。
「诸天日月环龙衮,九域山河拱象筵」,「衲经雁宕千峰雪,定入蛾眉半夜钟」,「云边夜火悬沙驿,海上寒山出郡楼」。
皆气色高华,风骨遒爽。
《国雅》:林员外才思藻丽,如游鱼潜水,翔鸢薄天,高下各适性情。
庐陵刘子高序其集云。
「已窥陈拾遗之奥,大有开元之风。
」馀所选五言,全佳者如《芙蓉峰》、《出塞送高郎中《、《读书台》,其句有「苦雾沈旗影,飞霜湿鼓声」,似「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又「灯影秋云里,书声晚磐中」,似「塔影挂青汉,钟声扣白云」,并称警绝,信不在大历下也。
陈衍《槎上老舌》:子羽诗文,一洗元人纤弱之习,为开国宗派第一。
万层初,袁太守景从、马参军用船,同选十才子诗,虽复精勤,不无挂漏。
如「人分沧海色,江转白云痕」,「山钟知寺远,海月忆家贫」,「落日扁舟去,秋风万里心」,「重关逢雪度,走马见星移」,「郢树侵吴近,淮流入海长」,「古柳垂青蔓,沙河急暮流」,「三军随虎竹,万里度龙沙」,「古戍冰成垒,春湟雪作花」,「溪桥寒吐月,驿树晚藏烟」,「关云遮越断,海雨入吴深」,皆五言佳境,何以去之?
又七言如「云边夜犬鸣沙驿,海上寒山出郡城」,「残烟野戍闻寒笛,落日枫林见驿梅」,「南粤云来螺渚北,东瓯天接虎门苍」,「苏小门前人散后,灞陵桥上燕来时」,「江田未熟晴芜晓,馆树新凉夕鸟喧」,「淮南落木南天尽,江上寒云北雁飞」,「寒山月落青枫晚,野戍霜空白雁晴」,「疏砧旧馆空江上,远火人家积雨中」,「乱山背水孤城晚,独树临关一叶秋」,如此苍辣警策,亦在所删,何也?
《少洲诗话》:林鸿寓郡城,洪武中荐授训导,起拜膳部员外郎。
尝为僧吟《白莲》云:「淡月瑶池夜,微风太华阴。
翠翻擎露盖,玉冷坠波簪。
一洗有为法,应同不染身。
谁能招惠远,结社向东林。
」又《赠行脚僧》诗云:「朝衡暮复嵩,那识白云踪。
度碛逢驯象,浮河抗毒龙。
衲经何限雪,山过几多峰?
年老无筋力,方怀故院松。
」闽当国初,诗法尚沿宋、元之故,至鸿始以唐人音调倡鸣乡党,遂为一时风雅之宗。
朱彝尊《曝书亭集》:闽中善诗者,数十才子,鸿为之冠。
十才子者,闽郑定、侯官王褒、唐泰,长乐高柄、王恭、陈亮,永福王称及鸿弟子周玄、黄玄。
鸿之论诗大指,谓汉、魏骨气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宋尚条畅,但务春华,少秋实,惟唐作者可谓大成。
然贞观尚习故陋,神龙渐变常调。
开元、天宝间,声律大备。
学者当以是为楷式,闽人言诗者,率本之鸿。
《明诗别裁》:闽中诗派以子羽为首,宗法唐人,绳趋尺步。
众论以唐临晋帖少之,然终是正派。
田按:子羽诗以盛唐为宗,诸体并工。
论者谓晋安一派,有诗必律,有律必七言,引为口实,亦蹈袭者之过也。
刘子高序《鸣盛集》云:「子羽诗若殷璠所论神来气来情来者,莫不兼备,天姿卓绝,心会神融。
」子高诗流,其言亦可为定论矣。)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