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用纯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天涯携手乍,悦情话,此登楼。
记烧烛联床,飞觞索句,胜事今休。
相看漫惊鬓影,总关河、遥落涕难收。
渐对小山丛桂,故园何日盟鸥。

清秋,强与事清游,岁月渐淹留,听暗壁鸣蛩,高天过雁,都是閒愁。
凭阑远凝望处,又败荷、衰苇满汀洲。
明日征车去也,暮云千里悠悠。
黄农虞夏不可作,白发渡江天马行。
我来拜倒石千仞,道大欲观韶九成。
愁看楚师换禹鼎,仰觉伏氏皆秦生。
丈人二子并真妙,吐语况有崆峒声。
高沙罗绮不足贵,一日并读程侯诗。
病僧枯几古犹媚,好女明河秀亦奇。
清响度君钟老凤,大饥如我独蹲鸱。
就床笑语上下意,少年相期倘在兹。
朱致一过山斋依韵答赠 明末清初 · 徐枋
七言律诗
五载漂摇笠泽阴,偏因歌笑每沾襟。
遗民独溅天南泪,归雁犹传塞北音。
目极江湖沦故国,意存松石赏鸣琴。
艰难契阔人间世,未许閒情别讨寻。
东望玉山岑,寥寥隔天宇。
孤穹绝尘坌,冥栖一处子。
隐居不违亲,循陔掇芳芷。
盛年甘辞荣,轩冕为深耻。
永称避世人,不愧黄与绮。
回首总角时,读书共窗几。
斗艺何纷纭,争胜相尔汝。
有时学临池,墨汁翻素𥿄。
俄然已老苍,白发垂两耳。
蒲柳自早衰,况复伤生死。
吾子幸壮甚,相见每色喜。
一心徒区区,千秋托俦侣。
抚事热中肠,叹息吾衰矣。
击壤草堂看桂 明末清初 · 朱用纯
五言律诗
金风吹欲尽,桂放草堂幽。
色许东篱借,香随震泽浮。
月弦疑满魄,人静觉深秋。
花气浑教醉,何须促酒筹
按:击壤草堂为吴县东山席氏园林的堂号,此园林原为明代户部尚书王鏖之子王延陵的招隐园,至清初归富商席本祯。朱用纯自康熙二十二年(1683)起,在此教其孙永渤(启图幼子)近十载,诗当写于前几年。
⑴ 徐崧、张大纯辑《百城烟水》卷一《苏州·招隐园》
洞山 明末清初 · 朱用纯
传闻林屋中,其事多不经。
古今足迹到,玉柱与金庭。
我亦无所取,披云上翠屏。
不知自何代,忽然来六丁。
顽顽矿乱斧,片片堆空青。
舞伏非一势,龙象各殊形。
玲珑复突兀,巧匠袖手停。
或言怀襄时,漱击成晶荧。
或言女娲遗,奇质故亭亭。
二者皆荒诞,天风忽寥冷。
山本号龙洞,龙去已沉冥。
直疑鳞甲蜕,错落几千龄。
至今满苔绿,风雨闻龙腥
按:洞山在今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西洞庭山之东,即林屋洞所在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十月四日,朱用纯在弟子席永渤的陪同下,首次游赏此地。
⑴ 徐崧、张大纯辑《百城烟水》卷一《苏州·洞山》
赠别武陵诸远之 明末清初 · 朱用纯
七言律诗
远之诸君,武陵奇士也,精于识鉴,一语品题,不下汝南月旦,巨公名士交游满四方。乙巳(康熙四年,1665年)春王,寄迹宝云山寺,与余得亲晨夕,酒怀道谊,快人。奈何俗薄难留,仲春下浣,又挂片帆西问矣。临歧握别,怅惘不禁,因赋短章,以识永怀云尔。
寂寞穷村老鹬冠,客窗与子共盘桓。
烟霞骨相逢姑布,冰雪襟怀许伯鸾。
山寺落梅伤别易,天涯芳草寄愁难。
西陵南浦应相忆,月满中庭各倚阑朱用纯编、金吴澜补编《朱柏庐先生编年毋欺录》“丁卯六十一岁”条,又载张潜之、潘道根辑《国朝昆山诗存》卷二)
按:诸远之,明末清初武陵(今湖南常德市)人,是以卜筮为生的术数之士,康熙四年(1665)一月来昆山,遂驾船沿长江西去。朱用纯此际与之过从甚密,并留下深刻印象,他在所著《毋欺录》中,于二十二年后尚清晰记下此事的始末。
士志贵远大,士品贵芳洁。
此非高隐图,特异尘途辙。
人生万里程,始步难蹉跌。
便当拔污泥,介焉终其节。
万钟有弗受,三公有弗屑。
纵令江汉濯,何难与比絜。
胡生正年少,希尚胡卓绝。
勉哉素履往,窃为吾道悦
按:表被是昆山胡钦之字。其父溶时(1642—?),乃朱用纯族婿。故诗题所谓“甥”,是指同族姊妹之子,而非亲外甥。胡钦其家族于清初昆山被占时死难惨烈,故其少时极其贫困,力学攻文,发奋上进,康熙三十二年(1693)中副榜贡生。此诗约写于稍后,勉励其要志向远大、品格美好。濯足,语出《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古人多以此比喻清除世尘、保持高洁。胡钦后来果然不负其望,选授直隶清丰知县,修学宫,设义学,立书院,政绩甚佳,官至工部郎中。
⑴ 张潜之、潘道根辑《国朝昆山诗存》卷二
赠袁重其 明末清初 · 朱用纯
七言律诗
与子情亲已有年,今朝蓬鬓觉萧然。
交游虽广贫何救,尘世真难巧自全。
寒雪河桥负米路,春风画桨寄诗船。
须知乐意谁能似,半百婴儿戏母前
按:重其为吴县袁骏之字,此人父亲早逝,以孝母著称于清初。康熙十一年(1672)曾来昆山,请朱用纯为吴江戴笠作寿序。故暂定此诗约写于此际。
⑴ 张潜之、潘道根辑《国朝昆山诗存》卷二
共 2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