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洪范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北武昌人,字孝凤。
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
同治间,从曾国藩、左宗棠军,累荐以四品京堂补用。
光绪间,累官光禄寺少卿。
卒年七十。
有《狄云行馆诗文集》、《周易集注》、《洪范通易说》。
舒俊鲲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溆浦人,字潜夫。
有《洪范图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9—1683 【介绍】: 清浙江德清人,字石公,号昆旸。康熙九年状元,授修撰,累迁右春坊右赞善。曾任顺天乡试正考官。工诗书。有《游燕草》、《存园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六
蔡启僔,字昆旸,号石公,德清人。康熙庚戌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历官左春坊左庶子。有《存园草》。
维基
蔡启僔(1619年—1683年),字石公,号昆旸,浙江德清人,状元。
明朝礼部尚书蔡奕琛之子,生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随即又授日讲起居注官。
蔡启僔淡泊仕进,后因小过引咎回籍。
卒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工诗文书法,著有《洪范五行传》、《游燕草存园集》。
从子康熙二十一年状元后官礼部尚书蔡升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3—1714 【介绍】: 清浙江德清人,初名涓生,字朏明,号东樵。
太学生。
潜心经学,尤精地理考證。
曾助徐乾学修《大清一统志》。
所著《易图明辨》,考定宋儒“河图”、“洛书”之说为伪。
又撰《禹贡锥指》,纠正前人于地理上疏误之处。
另有《洪范正论》、《大学翼真》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5—1646 【介绍】: 明福建漳浦人,字幼玄,一字螭若,又字细遵,门人称石斋先生。
天启二年进士。
授编修。
崇祯初进右中允,曾三次疏救故相钱龙锡,贬三秩,而龙锡得减死。
又屡上疏言诸臣专事互相报复,不顾大局,语刺大学士周延儒、温体仁等,被斥为民。
复起为少詹事,因疏劾杨嗣昌等,下诏狱,旋释出,谪戍广西。
十五年,复故官。
福王即位,用为礼部尚书。
南京陷,唐王即位福州,擢武英殿大学士。
自请往江西图恢复,至婺源遇清兵,战败被执,不屈死。
道周潜心经学,亦工书画。
有《易象正义》、《三易洞矶》、《洪范明义》、《石斋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幼玄,一字螭若,漳州镇海卫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中允以言事落职寻起官以谕德掌司经局再迁少詹事协理府事谪江西布政司都事逮系遣戍复起礼部尚书有大涤函书浩然咏
维基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斋,人称石斋先生,闽南、台湾尊称为「助顺将军」,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铜山(清朝时属诏安县,今为东山县)人,祖籍莆田,学者、书法家、艺术家。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明万历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东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贫,在福建铜山(今属东山县)岛上石室刻苦攻读,曾在闽南漳州和广东潮州收徒讲学。有「闽海才子」之誉。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年。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因丁忧去职。崇祯初复官编修。崇祯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八月,钱龙锡以袁崇焕事下狱,廷臣无敢讼冤者。黄道周与钱龙锡素无私交,却激于义愤,上疏称:“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认为钱龙锡不宜坐死罪。崇祯帝不悦,以忤旨之罪把黄道周降级外调,又碍于舆论,乃释放钱龙锡,改戍浙江定海。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皆有家丧,崇祯帝依旧“夺情”起用。黄道周对此连上三疏,指责此三人不忠不孝。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日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要杨嗣昌与黄道周当场辩论,黄道周雄辩滔滔,“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崇祯怒不可遏,斥责他:“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道周被连贬六级,谪江西布政司知事。遂辞官,于邺山讲堂开坛讲学。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认为他“可任辅导”。崇祯大怒,下令将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户部主事叶廷秀、监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狱,后周延儒曰:“张溥、黄道周,皆有些偏,只是会读书,所以人人惜他。”帝沉默不语。改廷杖八十,充军广西。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病死。崇祯想起黄道周的“清操力学,尚策励”,赦其罪,并复官。道周告病回家,专心著书。明亡后,任南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隆武帝封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但兵权由郑芝龙掌握,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馀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施琅曾一度与他前往,不久却径自返回福建。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高万容逃去,于是全军崩溃。黄道周与四门生蔡春溶、赵士超、赖继谨、毛至洁冲锋在前,终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道周俘后,至金陵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清廷派明旧臣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将殉难的史可法与洪承畴对比。承畴颇愧,上疏请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准。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还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至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其门人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至洁同日被害,人称「黄门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