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施蛰存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真贤,字独愚,泗州人,宝华见月弟子也。
赋性简约,敦崇实行,外内典籍,靡不博览。
尤精于教观,深得楞严之旨。
自禀具千华,究心三学,凡所传集,贯澈精微。
故分座演法,称为律匠。
有行僧蓝盂者,建斋僧馆于楚州古枚里,谋之漕督帅中丞,扩张旧址,聿宏戒法,请贤住持,帅公欣然允许,改僧斋为大悲院,仍施膳僧田地,豁免差役。
贤既戾止,初阐教乘,遂建戒幢。
大淮南北,律学昌明,自贤始也。
然经营伊始,不过数楹,饥馑之馀,艰窘莫支。
贤殚心造筑,精诚感发,檀护频来施舍,相继卒立,丛林殿堂廊庑,罔不完备。
又念止作二持,末法津梁,律门向导,必入大岁,庶不负著述苦心,并晰镜砖疑议。
因发愤往京师,留居待时,将达所志,而积劳成病,终不服药,谓幻化空体,聚散不常,何劳人事。
唯栖心净土,超然善化。
弟子遍知正奉灵骨归。
世寿、僧腊殊无可考。
释常慧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释常慧,字朗照,霍山人,少从池州青阳九华山净度寺出家。
光绪初元受具戒于甘露。
十七年四月九日,始来常州天宁。
归心净土,专诚念佛,刻苦精勤,阅十五载,无一息稍懈。
后迁普同院,仍持苦行,至老不衰。
寺内有闭关僧,慧每为护关,亦经多期。
日诵《法华》,见药王焚身,因弘兹愿,舍身救世。
宣统三年,时事改革,天下多故,道德日丧,欲实行其志,昌明佛法,挽回人心,化争竞为慈祥,弭贪嗔于未发,天地杀机庶有止息,耿耿此怀,久不得遂。
甲寅四月十七日夜半,于院墙东畔,积薪如小座,端趺于上,举火自化。
时年六十有九。
慧有一徒,为乡寺主,数日前属之曰:“余欲焚身,烦尔举燎。
”徒漫应之,终不果来。
当火起时,往观者众,见其合掌,端坐于火光中,盖焚已过半矣,乃袈娑成灰,而铜钩犹悬于肩下,的然不坠。
盖其道心坚决,视死如归,故能周身火发,节节然烧,痛苦俱忘,分寸不移。
非具真解脱,得大自在,讵能端凝不动,从容以去如此乎?
树旁设香案,垆火未烬,想见虔诚礼佛,然后就化。
当时见者,莫不敬仰嗟叹,发起信心,群竞施舍,于焚身处建塔其上,狄葆贤为记其事。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黄浚(1891-1937) 字秋岳,室名"花随人圣庵"。
福建闽侯人。
幼为京师译学官学生,有诗名,孙雄收其诗入《四朝诗史》。
17岁毕业,在京任七品小官。
民国后梁启超任财长时聘为秘书。
1924年任国务院参议,为汪精卫看重,招为南京行政院秘书。
后因向日本出卖情报,接头时被捕获,以汉奸罪处决。
汪辟疆所著的《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中称"黄秋岳如凝妆中妇,仪态万方"。
有《尊古斋古鉥集林》、《衡斋藏印》、《衡斋金石识小录》、《尊古斋造像集拓》、《尊古斋陶佛留真》、《壶舟笔记》、《花随人圣庵摭忆》及《补编》等。
施蛰存在《词学》第四辑上发表之《花随人圣盦词话》即从《花随人圣盦摭忆》中选出。
聆风簃诗·陈序
秋岳少治诗,与仲毅、芷青、敷庵诸子知名当世,既而从余治小学、史学、为骈体文,彷佛治公羊治大戴之仪郑堂,治尚书治墨子之问字堂,五七言亦遂与前数子者小异。余生平论诗,以为必具学人之根柢、诗人之性情,而后才力与怀抱相发越,三百篇之大小雅材是已。今人为诗,徒取给于汉魏六朝唐宋诸名家,虽号称钜子,立派别,收召才俊,免于风而不失之憾者盖寡。然余言者,吷庵、审言、无识数人而已。今秋岳短章长谣,骎骎雅材而不遗风人旨趣,近贤中况诸广雅、涧于,殆足方驾,亦以难矣。秋岳为朝官,困王城中,不废啸歌,閒岁出游,求江山助,悽惋之作,都千百篇,付刊将成,叙以勖之,不足为不知者道也。乙丑冬月,石遗老人书于匹园。
聆风簃诗·梁序
光绪丙午,识哲维于北京,年裁十六耳,讷于言,约敕如宿儒,而治学甚力。越三年,己酉,同笔砚大学文科,不久皆弃去。国变后,时时相见谈诗,或纵论时事。未几,樊樊山、易实甫、周沈观、俞恪士、梁任公辈皆集京师,每有赏会,辄并举余与哲维,于是世人遂以齐名相指目矣。顾哲维汎爱而嗜吟,海内之称诗者,鲜不往复唱和,名乃益盛,然独昵近余,每有作,必就商,安而后已,如是者八九年,逮庚申政变,余为逋人,踪迹始稍稍远矣。哲维少好骈俪之文,方弱岁时,即驰书老辈,争论文体,故其为诗亦沈博顽艳,喜作才语。俭腹者读之,如入五都之市,目不暇给。顾独谣孤赏,亦尝为淡远閒适之言,乃知能者之不可以一方囿也。哲维未冠入官,浮沉记室者几三十年,颇不自得。丁丑秋,战事初起,遽以事见法,盖其平日审度国势,主款最力,既不得抒,每有出位之谋,又不自检括,动为雠者所藉口,既以身殉,而国亦随破。及今思之,向者之烛照几先,明若布算,使其言行,其所全不更大耶?余维古今文人,张华、潘岳、陆机、陆云、谢灵运、谢朓、温子升、薛道衡、陈子昂、宋之问、李邕、卢仝、张羽、高启、孙蕡之伦,或死于冤,或中于法,当时之毁誉爱憎,亦至不一矣。及时易事迁,世人诵其文章,震其风采,往往有生不同时之恨,彼贵寿考终,与草木同腐者,使人转不详其名氏,然则人生所尚,殆在此不在彼矣。哲维既喜谈政,胸中抑塞不平之气,一寓于诗,其所非议刺讥,或当或不当,然函孕史事,比附故实,如珠玉出箧,光采烂然,并世作者,未之或先也。方哲维未逝时,书坊贾人将流布其诗,其后遂怵祸谢绝。余急收其稿,以归其子劼之,釐为《聆风簃诗》八卷,且集赀使授诸梓,而以长短句附焉。呜乎!哲维亡矣,其不亡者仅此,余以三十年之交旧,申之以姻亚,追维平日文酒之乐、离合之迹,虽风逝电谢,不可抟捖,然一展卷间,彷佛遇诸纸上,令人悲咽不可仰。回忆哲维临命之岁,序余《爰居阁诗》,脱稿视余,并几赏析,宛然前日事耳。今劼之既刻《聆风簃诗》,乃徵余序,辄以泪濡笔,书此以塞其意,哲维有知,其许我耶。辛巳春,长乐梁鸿志。(录入:顾青翎)
戴望舒 朝代:现当代

人物简介

简介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
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丁宁(1902—1980) 原名瑞文,号怀枫,别号昙影楼主。原籍镇江,随父迁扬州。受业于扬州名宿戴筑尧。十三父殁,十六适黄姓,生一女夭,黄纨绔子,怀枫备受虐待,毅然离异,终不再嫁。三十年代初与夏承焘、龙榆生、王叔涵、任心叔相识唱酬。抗战间奉母避走,母死无依,飘零无地。四十年代经人介供职南京图书馆,建国后调至安徽省图书馆任古籍管理员,晚年受聘安徽省文史研究馆。有《还轩词》。
还轩词·自序
余幼嗜韵语,九岁诵唐诗,至月落乌啼、烟笼寒水等句,辄悄然似有所会。乃学为小诗,年十二,积稿盈寸,顾咿嚘稚俗,几类盲词。及长以屡遭家难,处境日蹙,每于思深郁极时又学为小词,以遣愁寂。初亦随手弃置,自丁卯春始稍稍留稿,至癸酉成昙影集一卷,多半感逝伤离之作。甲戌以后情境稍异,得与词坛诸公时通声气,至戊寅春成丁宁集一卷,唱酬之作占半数。自戊寅夏至壬辰秋,历时十五年,其间备经忧患及人事转变,成怀枫集一卷,是后即不更作。盖知措语凄抑,已成积习。处幸福之世,为酸楚之音,言不由衷,识者所戒。于是结束吟笺,悉付尘箧,蠹穿鼠齧,已渐忘怀。而吴兴周君子美,古道热情,知余最久,悯身世之畸零,恐芜词之散失,愿为付印,并任校订之劳。窃念叩缶之音,本不应浪耗楮墨。第以一生遭遇之酷,凡平日不愿言不忍言者,均寄之于词。纸上呻吟,即当时血泪。果能一编暂托,亦暴露旧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法也。   一九五七年八月    丁宁
还轩词·重印还轩词序
还轩词三卷系一九五七年八月老友周子美先生所代印,二十年来分赠友好,已仅存一册及底稿数纸。
今秋先生及施蛰存先生来函,均有重印还轩词之议,时余久病新痊,视力愈衰,一时无从著手。
比邻卓君孟飞,青年好学,知余所苦,愿任校缮之劳,复于底稿中择一二可留者,按序补录于三卷之内,癸巳入皖以后所作为一厂集一卷。
全书共四卷,总二百零四阕,皆承周施两先生力助始克完成,谨此志谢。
再此书编缮校印皆卓君独力完成,附此志感。
  一九八零年二月    丁宁
还轩词存·初校跋
右《还轩词存》三卷,余友丁君怀枫之旧作也。君名宁,扬州人。幼孤,遭家多难,身世凄凉,以素擅诗词及流略之学,遂以佣书自给,而橐笔之暇仍不废吟咏。余识君近二十年,初以其郁郁寡言笑,秘不以所著示人,心颇疑之。及相处既久,始觉其甘淡泊、重然诺,迥非寻常闺阁所能及。以是时相过从,并得读其全稿。盖君身世抱难言之隐,故其词有不尽飘零之感也。因力劝付梓,以免散佚,并愿董其缮校之役,直至今夏始获写印。昔者,先叔梦坡翁曾与朱彊村年丈于杭之西溪秋雪庵建两浙词人祠堂,祀唐张志和而下千有馀人。而闺阁词人数甚寥落,舍清照、淑真外,无著名者。今君所遭较漱玉、幽栖为尤酷,而其词之低回百折,凄沁心脾,虽不外个人得失,亦未始非旧社会制度下呻吟之音也。今书将成,爰志数语,预料他时当有读其词而悲其遇者。   一九五七年八月,吴兴周延年子美,时年六十有二
北山楼抄本·跋
维扬有女词人丁怀枫,余未尝闻其名。
周子美为师范大学同事,其为丁君油印词稿,余亦竟未知,子美亦未为余言丁君事。
近日杭州胡宛春欲问丁君消息,嘱询之子美,子美始为余道丁君身世,且言丁君尚在皖中为典书史,今年亦七十馀矣。
余欲从子美假读其集,则当时仅印数十册,悉以赠同好,今无存矣。
遂驰书复宛春,且求借其藏本。
越三日,宛春寄书来,盖即子美所贻者。
余展诵终卷,惊其才情高雅,藻翰精醇,琢句遣辞谨守宋贤法度,制题序引亦隽洁古峭,不落明清凡语,知其人于文学有深诣也。
并世闺阁词流,余所知者,有晓珠、桐花二吕、碧湘、翠楼二陈,湘潭李祁,盐官沈子苾,潮阳张荪簃,俱擅倚声,卓尔成家。
然以还轩三卷当之,即以文采论,亦足以夺帜摩垒。
况其赋情之芳馨悱恻,有过于诸大家者。
此则词逐魂销,声为情变,非翰墨功也。
昔谭复堂谓咸同兵燹,成就一蒋鹿潭,余亦以为抗日之战,成就一还轩矣。
若其遭逢丧乱,颠沛流离,又与漱玉无殊。
读其词者,岂能不悲其遇。
漱玉古人矣,还轩犹在。
百劫馀生,寄迹皖中,隐于柱下。
水远山长,余亦无缘识之。
因手录一本,资暇日讽诵,寄我心仪。
  乙卯十一月,云间施舍蛰存

人物简介

啸云楼诗词
刘梦芙,1951年7月生,安徽岳西古坊乡人。
曾任中学教师、《中华诗词》编辑。
现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现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
兼任安徽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广东嘉应学院客座教授、广东韩山师范学院中国诗歌创作研究中心顾问与特约编审。
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安徽省委员会,任文化委员。
2007年,安徽省委宣传部授予省宣化系统“六个一批”双百拔尖人才称号。
自幼从父亲刘凤梧(省文史馆首批馆员)学习传统诗词与古文,中年师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诗词家孔凡章先生,并向缪钺、施蛰存、钱仲联等诸多前辈学者问学。
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诗词作品1000多首,获“李杜杯”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舒而美”中青年诗词大赛一等奖、“谭嗣同杯”诗词大赛一等奖以及各类全国诗赛二、三等奖十多次,作品收入数十种当代诗词选本,被全国诗词界公认为名家。
出版作品集《啸云楼诗词》(选本,华艺出版社,2009年;全本,黄山书社,2010年),诸多著名诗人、学者予以高度评价。
长期从事古典文学与传统诗词研究,以二十世纪诗词为治学重点,旁涉儒学、史学、文献编纂校勘之学。
在国家重点期刊及省级以上期刊、各种高校学报发表论文100多万字,文章被国家权威期刊《新华文摘》转载,学术观点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艺术报》整版引用。
出版学术著作《二十世纪名家词述评》、《近现代诗词论丛》、《二钱诗学之研究》、《选堂诗词论稿》(与人合著)、《冷翠轩词话》、《二十世纪中华词选》(上中下三册)、《中国现代词选》、《啸云楼诗学论丛》以及古文译注、古代诗词评注共5种,点校古籍《茗洲吴氏家典》(全国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重点资助项目,黄山书社版)。
主编并校勘“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文论”、“二十世纪诗词名家别集丛书”、“当代诗词家别集丛书”、“安徽近百年诗词名家丛书”共50种(已出版30多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家重点期刊《文学评论》发表署名文章,认为丛书在整理二十世纪旧体诗词文献方面,“可称典范”。
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百年名家旧体诗词及其流变研究”,完成专著90万字。
在传统诗词方面,兼擅创作、理论研究、编辑与校勘,学界有多篇评论予以称誉,许为现当代诗词研究之拓荒者与奠基者。
论文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安徽省社科院科研成果精品奖。
著作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华东六省一市优秀图书一等奖,编著获安徽省文艺类优秀图书二等奖,编校诗词别集获全国古籍类优秀图书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