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共189,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下一页
(续上)
细雨如丝绾梦飞。
倚寒千树碧痕稀。
蓬莱俊叟立多时。

为避狂尘常怯足,相酬劫罅幸缘词。
绣巾一领伴书帷。

袅袅茶烟瑞气融。
高标逸趣与谁同。
优游浊世一仙翁。

冷雨无休如恋客,素心相对恰宜冬。
肯将后约续春风。

岁岁春来频护惜。
及至春归,依旧成轻掷。
似此无端伤永忆。
偎寒怕问春消息。

又见疏梅香欲坼。
百结千丝,一一从头织。
举目乾坤皆是客。
缘何客里重相识。

世味何浓日日尝,童心未便识风霜。
几番蜕变参生死,酿得经纶满腹香。

自茧情丝化蛹初,前尘似梦已模糊。
于无恩处方无怨,收拾乾坤入太虚。

彩翼翩翩破茧成,寻芳随处结深盟。
情迷岂料黏蛛网,回首蜂须舞落英。
按:【晦窗评】以蝶喻禅理,极耐寻思。最喜其二“于无恩处方无怨”,真喻世明言也。按:东坡于《阳关曲》三首题下自注曰:“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万树《词律》据东坡此注校订《小秦王》词谱,以为即七言绝句,平仄可不拘。实则《小秦王》声情与《阳关曲》迥异,前者是破阵乐,后者乃别离歌。东坡《书林次中所得李伯时归去来阳关二图后》诗云:“两本新图宝墨香,尊前独唱小秦王。为君翻作归来引,不学阳关空断肠。”细味此诗,可知《小秦王》与《阳关曲》并非一曲,前者欢快,而后者愁苦,惹人“断肠”也。兹将明人杨慎《百琲明珠》卷一所录唐人《小秦王》三首附于下:“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陌上朝来逢驿骑,殷勤南北送征衣”、“柳条金嫩不胜鸦,青粉墙头道韫家。燕子不来春寂寂,小窗和雨梦梨花”、“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度翠弦中。分明自说长城苦,水阔云寒一夜风。”杨慎所录三首,第一首乃韦应物所作,第三句作“日旰山西逢驿使”,题曰《突厥三台》;第二首是唐无名氏作品,题为《小秦王》;第三首题曰《氐州第一》,作者是张祜,杨慎谓妓女盛小丛所作,不知何据。就声律看,三首全是合乎粘对规则、格律严谨之七绝,前二首平起,后一首仄起,与《阳关曲》之讲究四声、折腰体之失粘拗折,均大相径庭。考宋人填《小秦王》者,仅仇远二首:“眼溜秋潢脸晕霞,宝钗斜压两盘鸦。分明认得萧郎是,佯凭阑干唤卖花”、“水拍长堤没软沙,菰蒲深处钓鱼家。罾头免得黏风絮,船尾依然带落花。” 两词均仄起式,完全遵循七绝格律,既不折腰,亦无拗句,其声律与情调,均与张祜“十指纤纤玉笋红”相近,正东坡所谓“不学阳关空断肠”,由此亦可證《小秦王》绝非《阳关曲》也。海鹰此三阕,亦均仄起式,与仇远二首一致,足见其审音辨律之细也。

燄火炫春惊仿佛。
短景如烟,短景如烟灭。
检点生涯唯此物,根尘织就千丝结。

映水峰峦皆失骨。
莫问天心,莫问天心月。
一自鸿濛开巧睫。
无端轮转滔滔孽。

百草千花叹绝代。
一霎留连,讵料翻成债。
浣褪襟尘香未改。
春来春去皆无奈。

懒向红桑酬碧海。
剩有清欢,合付天涯外。
檀炷焚心消暮霭。
殷勤为疗多情瘵。

错向红尘窥净土。
困缚双丸,有梦皆囚罟。
水便无心风自舞。
翻波卷浪情何苦。

倦履谁堪留一顾。
粉黛三千,寂寞香如许。
欲遣春归春不语。
蓬山已是多歧路。
按:
【浪中行吟评】禅味浓浓,红尘路远,欣赏好词,尤喜第一首。
【是务斋主评】词家本质,语意感人至深。
【梅云评】远继《阳春》遗脉,近承观堂、苦水,“欲遣春归春不语,蓬山已是多歧路”,沉哀彻骨,忆静安“金阙荒凉瑶草短,到得蓬莱,又值蓬莱浅。只恐飞尘沧海满,人间精卫知何限”之句,真不知情何以堪!生丁浊世,净土难窥,听水老人诗云:“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每念及此,辄觉黯然。今重读此二词,更于我心有戚戚焉。

月逗春灯,人喧紫陌。
流霞酌尽情何惜。
休辞短鬓浸霜痕,天教丝缕通仙迹。

纵汝忧欢,消他盈仄。
尘埃磨洗千秋笔。
满园桃李竞芳菲,悠悠古韵歌南北。

蜃景犹浓,仙香已淡。
倚空幡影随风飐。
裁圆洞月寄梨云,丁宁莫使清光减。

殉梦千蛾,焚情一燄。
红颜应有三生忏。
聊凭剩稿叩玄关,重山复水从头勘。
按:
【梅云评】情辞惝恍,境界空灵。上片用六祖风幡喻尘梦纵美亦不过海市蜃楼,下片殉梦、焚情云云,所忏深矣,而禅关难破,虽以君之慧,亦徒能空唤奈何也。花明柳暗,水复山重,欲臻彼岸,须乘般若之舟。君已在此舟之上乎?君曾有诗云“碧水怜花簪落蕊,痴蛾殉燄爇心香”,可与“殉梦千蛾,焚情一燄”同参。此意象虽从唐人张祜“斜拨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燄救飞蛾”化出,而境界迥别。
【青凤评】仙香淡处,才调自是不同。深赞梅云兄所评。
【仰斋评】起首三句非学禅有得者不能道。

一世灵香百劫尘。
碧霞深处暂移根。
雪霜钤月护冰魂。

长守孤清防众妒,犹支病骨报春恩。
有情难脱梦中身。
按:【梅云评】此词立意极高,咏梅实自况也。浊世之中难见此梅,更难一遘清品如君者也。过片对仗句中自对,最见慧心。常人未必能解君狷洁之孤怀也。

病久怯春寒,趺坐消檀炷。
一寸清欢一寸忧,袅袅浑无据。

薄暮引轻雷,直问云深处。
散尽天香梦始安,飞作廉纤雨。
按:【梅云评】境深微而辞清健,上片焚香斋中,下片骋怀天外。全篇似化义山“飒飒东风细雨来”而更婉曲,读之黯然潸然。声韵尤讲究,“病久怯春寒”(去上入阴阳)、“薄暮引轻雷”(入去上阴阳)均五音繁会,读来回环往复,觉有万不得已之情盘旋其间,真得倚声家三昧者也。清人此调,余最爱蒋鹿潭“燕子不曾来”一首,海鹰此词,骎骎乎直摩其垒矣。

岁岁倚蒿莱,偶得流云瞥。
君子荐为媒,来嫁烟沽月。

情怯祷春寒,雨密催妆箧。
新著绿罗裙,依旧辽东结。

春色撩人随意探。
海棠欲老碧桃惭。
迎风送月梦谁堪。

怕惹杨花偏扑帐,羞闻燕语禁开帘。
千行醉墨一经函。
按:【梅云评】“禁开帘”当是著意如此,待从静海归来,自可融文殊智慧、普贤行愿与观音悲心于一体,从而搴帘听燕语喃喃也。准提法门似是南怀瑾前辈所传,首愚法师殆南先生高足耶?此诚旷世难逢之法会,歆羡无既!

丁亥秋与雪樵赴鞍山访引之,同游玉佛苑及千山。因爱路边花,约引之为采花种。当时只知此花名秋英,归后查知学名即波斯菊。初冬收到引之花种,而雪樵别后旋又出游亦为采之。津京虽近竟无缘再聚。戊子暮春接雪樵快递,内有花种及琉璃佩饰,并附小词曰:“东出临潼夜未明,嫣红姹紫舞轻盈。忺随两屐收苔梦,不放一襟沾露名。 穿晓雾,采秋英。千山笑语暗相萦。开年沽上西风起,结得无情定有情。”感此厚谊,依韵和之。又,琉璃相传为范蠡督造越王剑时所出,随剑一起进献越王。王感铸剑之功,原物赐还,并命名为“蠡”。范蠡遍访工匠,将蠡打造成精美首饰赠与西施。后西施入吴和亲,临别将“蠡”送还。传说其泪滴于上,感通天地日月,至今可见泪水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即今之“琉璃”。
巧寄荷包慧思明。
暗添西子泪盈盈。
不辞古道移仙种,缘被閒云唤小名。

吟妙句,忆红英。
辽东一梦几牵萦。
花锄解得春风意,来续千山别后情。
按:【梅云评】“不辞古道移仙种,缘被閒云唤小名”最见风神,小序亦大佳。老杜《宿赞公房》“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其中“离”字读仄。海鹰之词大抵亦可当得“虚空不离禅”五字赞语也。

镇日连绵阴雨,花事了、燕阻归期。
分付轻寒拘晓梦。
清欢自共。
病缠绵。
情淡薄。
小阁。
空落。
痴抚钿徽。
按:【晦窗评】厚重而不乏轻灵,春雨绵绵,琴声袅袅,花飞殆尽,人何以堪!颖庐兄亦填此调云:“泼彩天涯如画,疏复密,水绘云襟。知道残春归也未。残春已醉。鹁姑呼,桑椹熟,浸谷,秧绿。探网江浔。”“水绘”句甚妙,得小杜“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之神。

灵石何痴,昊天难度,百炼身如秋扇。
梦翼支寒,慧波湔月,搜肠一任枯眼。
向水折烟深处,桃源祷重见。

照花面。
泪凝残、烛心应倦。
钗影堕、空费巧春刀剪。
远笛慰长宵,伴书城、吟卧千卷。
酒漾醇漪,恰相邀、谢宅紫燕。
问梳风纤柳,为底眉妆新浅。
按:【晦窗评】律严辞稳,境旷神清。雍容中见灵气,閒雅外蕴高风。“度”作揣测解,读入声,浅人恐未解,真用字之妙也。吟诵再四,真有入三昧出三昧之感。

一枕清泠梦拂窗。
银汉波沈,紫塞烟苍。
广寒今夜宴初张。
欲老吟情,难赋韶光。

为卜天心寸瓣香。
补玦连环,蚀璧成璋。
应怜绝代褪宫黄。
解向空弦,留取馀芳。

天鉴重揩万物羞。
悔将灵泽付尘谋。
团圞杯底酌离忧。

手掬清光疑入梦,情耽黄卷懒回眸。
一宵吟断几年秋。


共189,分10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