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九万扶摇
 
九万抟
 
九万抟风
 
九万欲抟空
 
九万云霄路
 
九万风
 
九万风鹏
 
九万鹏
 
九万鹏风
 
九霄鹏
 
九鲲
 
凌云翅
 
凌风翔
 
化北鱼
 
化鲲
 
化鹏
 
北极羁羽
 
北溟翼
 
北溟鱼
 
北溟鲲
   
南溟垂翼
 
南溟风浪
 
南鹏
 
反溟极
 
喷浪溟鲲
  
图南羽翮
    
垂天鹏
 
垂天鹏翼
 
壮志南溟
  
大鹏击水
 
大鹏飞
 
天南翼
  
天池翼
 
天池鹏
 
奋北溟
 
如云长翮
 
尺鴳乐
 
扶摇力
 
摩天翼
 
抟垂翼
  
抟溟
  
抟风翼
 
抟风起北溟
  
击水三千里
 
击浪天地
 
枪榆笑鲲
 
水击三千里
 
冲天鹏翅
 
海远到天池
 
海鸟远天地
 
海鹏
 
溟翼
 
溟鱼一息化天津
   
草间尺鴳
  
著鲲
 
蔽天鹏
 
变化鲲鹏
 
负青天
 
蹑扶摇
 
适南海
    
腾鲲
  
鲲化鹏
  
鲲移鹏徙
 
鲲鱼化鹏
 
鲲鹏化
 
鲲鹏游
 
鲲鹏万里
 
鲲鹏变化
 
鲸鹏游
  
鸠居
 
鸠鹏
 
鸠鹏自乐
 
鹏化
 
鹏北海
   
鹏翅
   
鹏兴
  
鹏远天池
 
鹏飞
     
鴳疑鹏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2~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乌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简释

九万欲抟空:喻指志向或前程远大。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例句

北阙驰心极,南图尚旅游。 于良史 冬日野望寄李赞府

鹏化四溟归碧落,鹤栖三岛接青霞。 伊璠 及第后寄梁烛处士

大鹏矫翼翻云衢,嵩峰霁后凌天孤。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大鹏六月有闲意,仙鹤千年无躁容。 刘禹锡 和仆射牛相公见示长句

寄言垂天翼,早晚起沧溟。 刘禹锡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璧从全赵去,鹏自北溟抟。 刘长卿 瓜洲驿奉钱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水理漩洑,鹏风翱翔。 司空图 诗品委曲

仰笑鹍鹏辈,委身拂天波。 孟郊 立德新居

尚激抟溟势,期君借北风。 崔涂 喜友人及第

渐飏抟扶势,应从橐龠功。 张聿 景风扇物

蹑履三千皆后学,抟风九万即前程。 方干 寄于少监

覆载我徒争会得,大鹏飞尚未知宽。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莺迁犹待销冰日,鹏起还思动海风。 李咸用 冬日喜逢吴价

谁能借与抟扶势,万里飘飘试一飞。 李咸用 投所知

茫茫九万鹏,百雉且为乐。 李咸用 空城雀

天池辽阔谁相待,日日虚乘九万风。 李商隐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

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李商隐 洞庭鱼

隼击须当要,鹏抟莫问程。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三山巨鳌涌,万里大鹏飞。 李峤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上李邕

遐想鱼鹏化,开襟九万风。 李群玉 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

才力似风鹏,谁能算升斗。 李群玉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

鹏鴳喻中消日月,沧浪歌里放心神。 李群玉 送人隐居

一朝南溟飞,彩翮不可亲。 李群玉 送萧绾之桂林

曾向黄河望冲激,大鹏飞起雪风吹。 李郢 冬至后西湖泛舟看断冰偶成长句

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以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请余赋诗

鶱腾坐可致,九万起于斯。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归来权可取,九万一朝抟。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

一鱼吃了终无愧,鲲化为鹏也不难。 柳棠 答杨尚书

定知羽翼难随凤,却喜波涛未化鲲。 杨莱儿 和赵光远题壁

搏鹏作腊巨鳌鲙,伸舒轶出元气外。 权德舆 大言

方期全拥肿,岂望蹑扶摇。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部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书所怀且叙所知

莫言向北千行雁,别有图南六月鹏。 权德舆 李十韶州寄途中绝句使者取报修书之际口号酬赠

从此图南路,青云步武间。 权德舆 送宇文文府赴行在

小鸟抢榆枋,大鹏激三千。 权德舆 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

昔陪鹓鹭后,今望鹍鹏飞。 沈佺期 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

一朝鹏举,万里鸾翔。 海顺 三不为篇

鹏鹍诚未忆,谁谓凌风翔。 温庭筠 寓怀

骥蹄初蹑景,鹏翅欲抟扶。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海运同鹍化,风帆若鸟飞。 独孤及 送虞秀才擢第归长沙

傥得随鲲化,终能戾太虚。 王公亮 鱼上冰

龙卧人宁识,鹏抟鴳岂知。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

去去图南远,微才幸不忘。 卢象 赠张均员外

鲲海已知劳鹤使,萤窗不那梦霓旌。 罗邺 献池州庾员外

谁谓天池翼,相期宅畔吟。 羊士谔 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乃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袁皓 及第后作

岂不见大鹏点翼盖十洲,是何之物鸣啾啾。 贯休 偶作五首

在鸟终为凤,为鱼须化鲲。 邵谒 送从弟长安下第南归觐亲

萤光起腐草,云翼腾沉鲲。 钱起 初黄绶赴蓝田县作

龙摅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钱起 巨鱼纵大壑

图南不可御,惆怅守薄暮。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昔许霄汉期,今嗟鹏鴳别。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

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沉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风云十朝会,变化成一身。 韩愈 北极赠李观

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鴳。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荀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韩愈 海水

收绩开史牒,翰飞逐溟鹏。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

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南图终铩翮,北上遽催辕。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

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 骆宾王 秋日送侯四得弹字

心期南溟万里外,出山几遇光阴改。 鲍溶 玉山谣奉送王隐者

莫下蓬山不回首,东风犹待重抟扶。 黄滔 酬杨学士

来年遂鹏化,一举上瀛洲。 齐己 送刘秀才往东洛

典故
壮士悲歌
 
壮士冲冠发
 
壮气惊寒水
 
寒风易水
  
击筑长歌
 
易水别
 
易水寒
  
易水萧萧
 
易水离魂
 
燕歌易酒
 
白祫易水
 
荆轲悲歌
 
衣冠此日霜
 
送客白衣冠
 
长号易水
 
相关人物
聂政
 
荆轲
 
燕丹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荆轲〉~2534~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伉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简释

燕丹客:喻勇士。唐骆宾王《送郑少府人辽共赋快客运从戎》:“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例句

须知易水歌,至死无悔吝。 李咸用 猛虎行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李白 少年行二首

耻作易水别,临岐泪滂沱。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李白 发白马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

歌酣易水动,鼓震丛台倾。 李白 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 李白 赠友人三首

击筑向北燕,燕歌易水滨。 李白 鲁邵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

旧说泾关险,犹闻易水寒。 皎然 送韦秀才

如何易水上,未歌先泪垂。 贾岛 壮士吟

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客似秦川上,歌疑易水滨。 骆宾王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

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骆宾王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心知报恩处,对酒歌易水。 鲍溶 壮士行

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 鲍溶 秋思三首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齐己 剑客

典故
一旦为龙
 
两剑
 
两龙剑
   
剑合延津
 
剑合双龙
 
剑埋狱底
 
剑埋丰城
 
剑埋龙壤
  
剑气射天
 
剑水二龙
 
剑津宝气
 
剑虹浮
 
剑跃双龙
 
剑闲夜冲星
 
剑龙辞延津
 
化龙
 
匣中孤剑
 
匣剑同处
 
匣龙双起
 
南斗龙光
 
合剑龙津
  
报张华
 
宝剑出
 
宝剑沉埋
 
宝剑冲牛斗
 
宝剑丰城寒
 
射斗光芒
 
射斗牛
 
射牛斗
 
干将冲牛射斗
 
干牛斗
 
延平
 
延平剑
 
延平双剑
  
延津龙去
 
张公龙剑
  
张雷识剑
 
张雷辨气
 
掘狱张雷
 
掘预藏剑
 
斗气埋长剑
 
斗牛光
 
斗牛光焰
 
斗冲剑气
 
斗间紫气
  
星斗见光气
  
星辰占宝剑
 
望牛斗
 
冲天剑
  
冲斗剑
 
冲星剑
 
为龙信息
 
牛斗气
 
牛斗空
 
牛斗紫气
 
牛斗变化
 
牛斗龙泉气
 
碧潭双剑
 
神光上斗牛
 
神光埋泉壤
 
神剑跃平津
 
神物化延平
 
神龙双剑
 
紫气剑一双
 
紫气干星
 
紫气辨斗牛
 
紫气飞空
 
腰间剑去
 
蛟龙子
 
冲斗剑
   
丰城埋没
 
丰城气
 
丰城双剑
 
丰城龙剑
 
丰狱剑
 
丰狱埋剑
 
酆狱气
 
金剑沉埋
 
双剑
 
双剑埋狱
 
双飞归延津
  
双龙剑
 
双龙斗牛气
 
雷令剑龙
 
雷剑
  
雷焕张华
 
雷焕掘剑
  
龙剑合延津
 
龙归剑杳
 
龙泉动牛斗
 
龙渊触牛斗

相关人物
干将
 
张华
 
莫邪
 
雷焕

参考典故
干将


《晋书》卷三十六〈张华列传〉~075~
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君言得之。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斯言岂效与!」因问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曰:「欲屈君为宰,密共寻之,可乎?」焕许之。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或谓焕曰:「得两送一,张公岂可欺乎?」焕曰:「本朝将乱,张公当受其祸。此剑当系徐君墓树耳。灵异之物,终当化去,不永为人服也。」华得剑,宝爱之,常置坐侧。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因以华阴土一斤致焕。焕更以拭剑,倍益精明。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华叹曰:「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乎!」华之博物多此类,不可详载焉。
《艺文类聚》卷六十〈军器部·剑〉~08~
《豫章记》曰:吴未亡。恒有紫气见牛斗之间。张华闻雷孔章妙达纬象。乃要宿。问天文。孔章曰。惟牛斗之间有异气。是宝物也。精在豫章丰城。张华遂以孔章为丰城令。至县。掘深二丈。得玉匣。长八尺。开之。得二剑。其夕斗牛气不复见。孔章乃留其一匣。而进之。剑至。光曜炜晔。焕若电发。后张华遇害。此剑飞入襄城水中。孔章临亡。戒其子。恒以剑自随。后其子为建安从事。经浅濑。剑忽于腰閒跃出。遂视。见二龙相随焉。

简释

丰城气:喻有声誉。才华。唐杨炯《和刘长庄答十九兄》:“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丰城龙剑:指宝剑,或喻出类拔革之人及华美宝贵之物。金元好问《赠答平阳仇舜臣》:“沧海骊珠能几见,丰城龙剑不终藏。”

剑化:喻人去世。唐韩愈《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二:“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例句

负户愁读书,剑光忿冲斗。 储光羲 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

牛斗之气,蓄于昆溪。 元希声 赠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幽匣狱底埋,神人水心守。本是稽泥淬,果非雷焕有。 元稹 说剑

剑气射云天,鼓声振原隰。 刘希夷 将军行

怪君近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 刘禹锡 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

二星来不返,双剑没相随。 刘长卿 哭张员外继

竹在晓烟孤凤去,剑荒秋水一龙沉。 周朴 哭李端

双魂终会合,两剑遂蜿蜒。 孟简 咏欧阳行周事

泉下双龙无再期,金蚕玉燕空销化。 孟郊 悼亡

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 孟郊 赠李观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宋之问 送杜审言

气有冲天剑,星无犯斗槎。 宋之问 鲁忠王挽词三首

蒿里埋双剑,松门闭万春。 岑参 河西太守杜公挽歌四首

遽闻伤别剑,忽复叹藏舟。 岑参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二首之二

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 崔融 咏宝剑

尚如匣中剑,分形会同处。 张潮 襄阳行

自于南国同埋剑,谁向东门便挂冠。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

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李峤

蜀郡灵槎转,丰城宝剑新。 李峤

雷焕张华久已无,沉冤知向何人说。 李涉 与弟渤新罗剑歌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 李白 古风之十六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李白 梁甫吟

自从星坼中台后,化作双龙去不归。 李群玉 宝剑

雷焕丰城掘剑池,年深事远迹依稀。 李群玉 宝剑

薛公龙泉姿,其气在斗牛。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

半夜剑吹牛斗动,二年门掩雀罗愁。 李群玉 献王中丞(时有除拜)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杜牧 怀钟陵旧游四首

斗间紫气龙埋狱,天上洪炉帝铸颜。 杜牧 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学士简于圣明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杜甫 可叹

蛟龙缠倚剑,鸾凤夹吹箫。 杜甫 哭王彭州抡

把臂开尊饮我酒,酒酣击剑蛟龙吼。 杜甫 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掘剑知埋狱,提刀见发硎。 杜甫 秦川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夜看丰城气,回首蛟龙池。 杜甫 咏怀二首

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

斗间收紫气,台上挂清光。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翠帷双卷出倾城,龙剑破匣霜月明。 柳宗元 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行看转牛斗,持此报张华。 杨炯 送丰城王少府

分鸾岂遐阻,别剑念相寻。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

向非张茂先,孰辨斗牛光。 权德舆 丰城剑池驿感题

延平一旦为龙处,看取风云布九州。 汪遵 延平津

孤负平生剑,空怜射斗光。 沈亚之 答殷尧藩赠罢泾源记室

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杜陵书积蠹,丰狱剑生苔。 白居易 酬卢秘书二十韵

萧散弓惊雁,分飞剑化龙。 白居易 重寄

淬之几堕前池水,焉知不是蛟龙子。 卢纶 难绾刀子歌

不知雷氏剑,何处更冲天。 卢骈 题青龙精舍

双剑曾埋狱,司空问斗牛。 窦常 求自试

埋没剑中生紫气,尘埃瑟上动清商。 窦庠 酬谢幸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双剑变成龙化去,两溪相并水归南。 窦巩 题剑津

恩重匣中孤剑在,梦余江畔数峰青。 罗隐 春日忆湖南旧游寄卢校书

延平有风雨,从此是腾骧。 罗隐 送沈光侍御赴职闽中

发硎思剸玉,投水化为龙。 裴夷直 观淬龙泉剑

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 贾岛 代边将

良乐知骐骥,张雷验镆铘。 贾岛 寄令狐绹相公

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

剑埋龙守壤,石卧虎司碑。 陈元光 太母魏氏半径题石

宝剑终应出,骊珠会见珍。 陈子昂 酬李参军崇嗣旅馆见赠

但埋酆狱气,未发爨桐音。 韦庄 同旧韵

不应双剑气,长在斗牛傍。 韦庄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

成丹始见金无滓,冲斗方知剑有神。 韦庄 题安定张使君

直应宣室还三接,未必丰城便陆沉。 韩偓 奉和峡州孙舍人肇荆南重围中寄诸朝士二篇时李常侍洵严谏议龟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皆有继和馀久有是债今至湖南方暇牵课

斗间紫气分明后,擘地成川看化龙。 韩偓 宝剑

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

雷焕掘宝剑,冤氛消斗牛。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

双剑来时合,孤桐去日凋。 顾况 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挽歌

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 骆宾王 和李明府

有气还冲斗,无时会凿坏。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雷令剑龙知去未,虎夷云鹤亦来无。 鲍溶 寄福州从事殷尧藩

典故
先生令赵重
 
入贡全璧
  
全赵璧
 
回赵璧
    
抱璧还
 
指图睨柱
 
冲冠发
 
璧终全
 
相如璧
 
睨柱吞赢
 
碎壁
 
秦城未易
 
秦璧归
 
能回赵璧
 
蔺卿全璧
 
冲冠发
  
赵璧犹全
     
连城贵
 
酬赵璧
 
重连城
 
头碎柱
 
头与璧俱还

相关人物
秦昭王
 
蔺相如


《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2439~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彊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閒至赵矣。且秦彊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书中·与钟大理书〉~900~
近日南阳宗惠叔称君侯昔有美玦,闻之惊喜,笑与抃会。当自白书,恐传言未审,是以令舍弟子建因荀仲茂时从容喻鄙旨。乃不忽遗,厚见周称,邺骑既到,宝玦初至,捧匣跪发,五内震骇,绳穷匣开,烂然满目。猥以蒙鄙之姿,得睹希世之宝,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既有秦昭章台之观,而无蔺生诡夺之诳,嘉贶益腆,敢不钦承。谨奉赋一篇,以赞扬丽质。

例句

连城犹隐石,唯有卞和知。 刘商 殷秀才求诗

璧从全赵去,鹏自北溟抟。 刘长卿 瓜洲驿奉钱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 方干 送郑端公

一片琼英价动天,连城十二昔虚传。 李商隐 一片

映石先过魏,连城欲向秦。 李峤

誇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 李白 古风

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 李白 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

赵璧为谁点,隋珠枉被弹。 李白 送窦司马贬宜春

连城为宝重,茂宰得才新。 杜甫 送赵十七明府之县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杨炯 夜送赵纵

连城之璧不可量,五百年知草圣当。 窦冀 怀素上人草书歌

因知君有用,高价伫连城。 叶季良 赋得琢玉成器

色共梁珠远,光随赵璧圆。 褚亮 奉和望月应魏王教

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 韦嗣立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 韩愈 县斋有怀

典故
仓舒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曹冲
 
苍舒
 
颛顼


《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三国志》卷二十《魏书·曹冲传》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

例句

苍舒留帝宠,子晋有仙才。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之四

典故
称象
 
量舟

相关人物
曹冲


《三国志》卷二十《魏书·曹冲传》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例句

魏国君王称象处,晋家蕃邸化龙初。 李乂 享龙池乐第八章

执燧奔吴战,量舟入魏墟。 李峤

射熊今梦帝,称象问何人。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之三

典故
一举冲霄
 
一飞冲天
 
一鸣
 
一鸣惊人
 
一鸣齐鸟
 
三年一鸣
 
三年未鸣
 
三年翼自高
 
三年鸟
  
冲天一飞
 
冲天羽
 
冲天翼
 
惊人一鸣

相关人物
楚庄王
 
淳于髡
 
齐威王


《韩非子》卷七〈喻老〉~42~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397~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简释

冲天翼:喻指贤士待时而动。唐贯休《遇叶进土》:“自愧龙钟人,见此冲天翼、”


例句

遇此枝叶覆,夙举冀冲天。 李岑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栖烟鸟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 柳宗元 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驿在襄州之南。即淳于髡放鹄之所)

遵渚徒云乐,冲天自不遑。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弘农公杨凭也。为御史李夷简所弹)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怅望冲天羽,甘心任画师。 窦群 观画鹤

擢第名重列,冲天字几双。 贾岛 寄柳舍人宗元(一本无宗元二字)

鹪鹩王佐用,复此挫冲天。 赵冬曦 奉酬燕公见归田赋垂赠之作

岁暮云皋鹤,闻天更一鸣。 钱起 送虞说擢第东游

迹类三年鸟,心驰五达庄。 陈去疾 赋得骐骥长鸣

君其振羽翮,岁晏将冲天。 陶翰 赠房侍御(时房公在新安)

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长吟空抱膝,短翮讵冲天。 骆宾王 叙寄员半千

典故
相关人物
王子乔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
「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来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鹄住山颠,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去。」

例句

闻有冲天客,披云下帝畿。 崔融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莫便冲天去,云雷不可攀。 杨于陵 赠毛仙翁

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典故
冲梯舞

相关人物
公孙瓒


《后汉书》卷七十三〈公孙瓒列传〉~2364~
四年春,黑山贼帅张燕与续率兵十万,三道来救瓒。未及至,瓒乃密使行人赍书告续曰:「昔周末丧乱,僵尸蔽地,以意而推,犹为否也。不图今日亲当其锋。袁氏之攻,状若鬼神,梯冲舞吾楼上,鼓角鸣于地中,日穷月急,不遑启处。鸟厄归人,滀水陵高,汝当碎首于张燕,驰骤以告急。父子天性,不言而动。且厉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吾当自内出,奋扬威武,决命于斯。不然,吾亡之后,天下虽广,不容汝足矣。」绍候得其书,如期举火,瓒以为救至,遂便出战。绍设伏,瓒遂大败,复还保中小城。自计必无全,乃悉缢其姊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绍兵趣登台斩之。
典故
一语折冲遐裔

相关人物
司马子罕
 
晏婴


《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晋欲攻齐使人往观晏子以礼侍而折其谋〉~325~
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焉。景公觞之,饮酒酣,范昭曰:「请君之弃樽。」公曰:「酌寡人之樽,进之于客。」范昭已饮,晏子曰:「彻樽,更之。」樽觯具矣,范昭佯醉,不说而起舞,谓太师曰:「能为我调成周之乐乎?吾为子舞之。」太师曰:「冥臣不习。」范昭趋而出。景公谓晏子曰:「晋,大国也,使人来将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为人也,非陋而不知礼也,且欲试吾君臣,故绝之也。」景公谓太师曰:「子何以不为客调成周之乐乎?」太师对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调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范昭归以报平公曰:「齐未可伐也。臣欲试其君,而晏子识之;臣欲犯其礼,而太师知之。」仲尼闻之曰:「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而太师其与焉。」
典故
折冲千里


《吕氏春秋·览部》卷二十〈恃君览·召类〉~36~
士尹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觞之。南家之墙,犨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径其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弗徙也。西家高,吾宫庳,潦之经吾宫也利,故弗禁也。』士尹池归荆,荆王适兴兵而攻宋,士尹池谏于荆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能得民,仁者能用人。荆国攻之,其无功而为天下笑乎!』故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脩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宋在三大万乘之间。子罕之时,无所相侵,边境四益,相平公、元公、景公以终其身,其唯仁且节与?故仁节之为功大矣。故明堂茅茨蒿柱,土阶三等,以见节俭。
典故
左太冲
  
左思十稔
 
左思裁赋
 
左思驰芳名

相关人物
左思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左思传》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馀,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例句

左思裁赋日,王充作论年。 李峤

妙迹蔡侯施,芳名左伯驰。 李峤

淮南食时,左思十稔。 李瀚 蒙求

悯征新价欲凌空,一首堪欺左太冲。 皮日休 伤卢献秀才(献有悯征赋一卷。人为作注)

京洛多知己,谁能忆左思。 高适 宋中别周梁李三子

《國語辭典》:折冲(折衝)  拼音:zhé chōng
打退敌人攻城的战车。指拒敌取胜。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后多用在国际间的外交谈判。
《漢語大詞典》:冲寒(衝寒)
冒着寒冷。 唐 杜甫 《小至》诗:“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清 钱谦益 《入朝有作呈词馆诸公》诗:“朝朝待漏侍金舆,往往衝寒对玉除。” 朱自清 《别》:“晚上最后一班车来了,他们终于没有来。他恼了,没精打彩地冲寒而回。”
分類:寒冷
《國語辭典》:冲天(沖天)  拼音:chōng tiān
疾飞上天。《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淳于髡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哔剥哔剥的著起来,登时烟焰冲天,火光四射。」
《漢語大詞典》:南图(南圖)
谓南飞,南征。比喻抱负远大。语出庄子·逍遥游:“﹝鹏﹞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 唐 高适 《东平路作》诗之一:“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 唐 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南图廻羽翮,北极捧星辰。” 明 何景明 《樊少南字说》:“ 何子 曰:‘鹏, 庄生 所称南图者也。’”
《漢語大詞典》:南溟
见“ 南冥 ”。
《漢語大詞典》:南冥
亦作“ 南溟 ”。 南方大海。庄子·逍遥游:“是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唐 杜甫 《宿白沙驿》:“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康有为 《住香港半月日本总理大臣招游》诗:“独运南溟指白日,黿鼉吹浪渡沧洲。”
分類:南方大海
《國語辭典》:图南(圖南)  拼音:tú nán
大鹏背负青天,上凌霄汉,飞往遥远的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比喻志向和前途的远大。唐。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漢語大詞典》:图南翼(圖南翼)
比喻志向远大。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参见“ 图南 ”。
《國語辭典》:图南(圖南)  拼音:tú nán
大鹏背负青天,上凌霄汉,飞往遥远的南冥。语出《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比喻志向和前途的远大。唐。杜甫 泊岳阳城下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漢語大詞典》:垂天
(1).挂在天边;悬挂天空。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若云垂天旁。” 三国 魏 曹丕 《丹霞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2).犹蔽天,笼罩天空。文选·扬雄〈羽猎赋〉:“其餘荷垂天之罼,张竟壄之罘。” 刘良 注:“言罼之大,如垂天之四边也。” 宋 姜夔 《汉宫春·次韵稼轩》词:“云曰归歟,纵垂天曳曳,终返 衡 庐 。”
(3).比喻壮志凌云。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摶羊角以垂天,展驥足而腾景。” 唐 刘禹锡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洛中士君子兼见寄之什》:“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
《漢語大詞典》:垂天翼
比喻凌云壮志。语本《庄子·逍遥游》《南史·谢晦传》:“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海南未起垂天翼,涧底仍依径寸庥。”参见“ 垂天 ”。
《漢語大詞典》:垂天
(1).挂在天边;悬挂天空。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若云垂天旁。” 三国 魏 曹丕 《丹霞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2).犹蔽天,笼罩天空。文选·扬雄〈羽猎赋〉:“其餘荷垂天之罼,张竟壄之罘。” 刘良 注:“言罼之大,如垂天之四边也。” 宋 姜夔 《汉宫春·次韵稼轩》词:“云曰归歟,纵垂天曳曳,终返 衡 庐 。”
(3).比喻壮志凌云。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摶羊角以垂天,展驥足而腾景。” 唐 刘禹锡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洛中士君子兼见寄之什》:“垂天虽暂息,一举出人寰。”
《國語辭典》:大鹏(大鵬)  拼音:dà péng
传说中最大的鸟,由鲲变化而成。《文选。左思。吴都赋》:「大鹏缤翻,翼若垂天。」
分類:大鹏大鸟
《國語辭典》:天池  拼音:tiān chí
1.海。《南华真经注疏。逍遥游》:「南冥者,天池也。」唐。成玄英。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
2.山顶上的湖泊。唐。杜甫〈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岚壁鸟才通。」明。王世贞〈碧云寺〉诗:「斲云探地脉,喷雪注天池。」
3.湖泊名:(1)在安东省长白县北长白山顶,为一巨大的火口湖,松花江源于此。(2)在河南省渑池县东南。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八。河南三。河南府》。(3)在山西省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㶟水注》。(4)在台湾高雄有南横天池,南投有福寿山天池、能高天池,兰屿有大、小天池。
4.星宿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漢語大詞典》:承浆(承漿)
穴位名。下唇中央的凹陷处。释名·释形体:“口下曰承浆。浆,水也。”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卷三:“承浆,一名天池,在颐前唇之下,足阳明、任脉之会。”
《漢語大詞典》:抟扶(摶扶)
犹抟风。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有诗凡四十韵》:“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摶扶。”参见“ 摶风 ”。
《國語辭典》:抟风(摶風)  拼音:tuán fēng
1.凭藉风力往上高飞。南朝梁。萧纲〈阻归赋〉:「蹑九枝而耀景,总六翮而抟风。」
2.屋檐角端翘起的部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唐。贾公彦。疏:「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抟风。」
《國語辭典》:抟风(摶風)  拼音:tuán fēng
1.凭藉风力往上高飞。南朝梁。萧纲〈阻归赋〉:「蹑九枝而耀景,总六翮而抟风。」
2.屋檐角端翘起的部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唐。贾公彦。疏:「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抟风。」
《漢語大詞典》:抟鹏(摶鵬)
盘旋在高空的鹏鸟。喻有大志者。 唐 骆宾王 《上李少常启》:“栖榆弱羽,徒仰摶鹏之高。” 唐 许浑 《姑熟官舍寄汝洛友人》诗:“安知北溟水,终日送摶鹏。” 明 张景《飞丸记·交投设械》:“你只道摶鹏旷野欲升天,今做了跛鱉深缸何处去?”参见“ 抟风 ”。
《國語辭典》:抟风(摶風)  拼音:tuán fēng
1.凭藉风力往上高飞。南朝梁。萧纲〈阻归赋〉:「蹑九枝而耀景,总六翮而抟风。」
2.屋檐角端翘起的部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唐。贾公彦。疏:「荣,屋翼也者,即今之抟风。」
《漢語大詞典》:溟鹏(溟鵬)
北冥之鹏。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陆德明 释文:“北冥,本亦作溟。”后遂以“溟鹏”指大鹏。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收绩閒史牒,翰飞逐溟鹏。”
分類:大鹏
《國語辭典》:羊角风(羊角風)  拼音:yáng jiǎo fēng
1.癫痫的别名。参见「癫痫」条。
2.旋风。
《國語辭典》:羊角  拼音:yáng jiǎo
1.羊的角。
2.旋风。语出《庄子。逍遥游》:「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3.枣树。南朝梁。简文帝〈赋咏枣〉诗:「风摇羊角树,日映鸡心枝。」
4.复姓。如周代的羊角哀。
《漢語大詞典》:羊痫风(羊癎風)
癫癎的俗称。亦称“ 羊癲风 ”、“ 羊角风 ”。病发时,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声似羊鸣,故名。
《國語辭典》:万里鹏程(萬里鵬程)  拼音:wàn lǐ péng chéng
比喻前程远大,不可限量。参见「鹏程万里」条。《孤本元明杂剧。下西洋。头折》:「全凭著帆桨依存,我则索万里鹏程雪浪分。」
分類:前程远大
《漢語大詞典》:云鹏(雲鵬)
(1).翱翔高空的大鹏。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犹焦螟之笑云鹏,朝菌之怪大椿。” 南朝 梁 张缵 《大言应令》诗:“罝罗微物,动落云鹏。” 唐 钱珝 《江行无题》诗之二四:“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
(2).比喻奋发有为的人。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烛龙韜景,避 尧 日於幽都;云鹏歛翼,候 虞 风於海宴。” 宋 苏轼 《次韵郭功甫》之一:“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今悔不卑飞。”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无私功自高,不矜威益重。云鹏自风摶,蓬雀徒目送。”参阅庄子·逍遥游
《漢語大詞典》:青冥姿
能直上云天的风姿。喻身居高位。 唐 岑参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夫子廊庙器,迥然青冥姿。”
《漢語大詞典》:风鹏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以“风鹏”比喻得时势有作为的人。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 唐 李群玉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诗:“才力似风鹏,谁能算升斗。”
《漢語大詞典》:鲲化(鯤化)
谓鲲变化为鹏。比喻有远大前途的发展变化。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龙攄回地轴,鯤化想天池。”参见“ 鯤鹏 ”。
《國語辭典》:鲲鹏(鯤鵬)  拼音:kūn péng
庄子所假托的大鱼大鸟。见《庄子。逍遥游》。用以比喻至大之物。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察蟭螟于蚊睫,观鲲鹏于北溟。」
《漢語大詞典》:鲲海(鯤海)
台湾 的别名。 清 丘逢甲 《送颂臣之台湾》诗之一:“ 鯤海 三更梦,鸥天万里春。”参见“ 鯤洋 ”。
《漢語大詞典》:鲲洋(鯤洋)
台湾的别名。 台湾 有 七鲲身 海口,故名。 清 丘逢甲 《元夕无月》诗之二:“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 鯤洋 。”
分類:海口
《漢語大詞典》:鳞翼(鱗翼)
(1).代称龙凤。喻权贵。《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於是有弱冠王孙,綺紈公子,道不挂於通人,声未遒於云阁,攀其鳞翼,丐其餘论。” 李周翰 注:“鳞,龙也;翼,凤也。” 宋 王禹偁 《拟长孙无忌让代袭刺史表》:“是以攀附鳞翼,际会风云。”
(2).翅膀。宋书·孙处蒯恩等传论:“此诸将并起自竖夫,出於皁隶芻牧之下,徒以心一乎主,故能奋其鳞翼。”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鳞翼俟风水,青云方阻脩。”
(3).鱼雁。指书信。 宋 柳永 《倾杯》词:“为忆芳容别后,水遥水远,何计凭鳞翼?” 元 关汉卿 《古调石榴花·怨别》曲:“俺也自知,絶鳞翼,断信息,几时回。”
《國語辭典》:鹏抟(鵬摶)  拼音:péng tuán
大鹏展翅奋力高飞。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比喻人奋发图强。唐。李白〈独漉篇〉:「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漢語大詞典》:鹏海(鵬海)
南冥;南海。鹏高举九天,远适南海,故称。 宋 冯京 《谢鄂倅南宫城》诗:“尝思鹏海隔飞翻,曾得天风送羽翰。” 宋 朱敦儒 《满庭芳》词:“鹏海风波,鹤巢云水,梦残身寄尘寰。”
《漢語大詞典》:鹏翼(鵬翼)
(1).大鹏的翅膀。语本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文选·左思〈吴都赋〉》:“屠巴虵,出象骼;斩鹏翼,掩广泽。” 李周翰 注:“鹏鸟其翼垂天,今斩之,固掩蔽广泽也。” 唐 谢偃 《玉牒真记》:“曩者炎运将终,九城沦陷,於是披丹霄而轩鹏翼,驾元海而截鲸鳞。” 明 高启 《登海昌城楼望海》诗:“安得击水游,图南附鹏翼。”
(2).借指鹏。比喻仕途显达者。 唐 张说 《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落鹏翼于半霄,负天之力莫展;顿龙媒于局路,追风之势斯毕。”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省上示同会》之一:“流落江湖东復西,归来未洗足间泥。偶随鹏翼培风上,时得衙香满袖携。”
《漢語大詞典》:鹏背(鵬背)
(1).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后以“鹏背”比喻已居或将居高位的人。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三月上巳日游太原龙泉忆去岁禊洛〉见示之作》:“鹏背负天龟曳尾,云泥不可得同游。” 宋 李曾伯 《摸鱼儿·送窦制干赴漕趁班》词:“看精淬龙泉,厚培鹏背,自此要津去。”
(2).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 太山 。”后因“鹏背”比喻高入云端的大山。 宋 苏轼 《次韵孙职方苍梧山》:“远託鼇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 金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之七:“空翠霏烟海浪深,鼇头鹏背半浮沉。不知脚底山多少,还尽平生未足心。”
《國語辭典》:鹏举(鵬舉)  拼音:péng jǔ
大鹏举翅高飞。比喻人奋发向上。南朝梁。何逊〈初发新林〉诗:「舟归如海运,风积如鹏举。」
分類:奋发有为
《國語辭典》:鹏鲲(鵬鯤)  拼音:péng kūn
鹏鸟与鲲鱼。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比喻最大的东西或英雄豪杰。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溟海不振荡,何由纵鹏鲲。」
《國語辭典》:鹏鴳(鵬鷃)  拼音:péng yàn
大鹏一飞万里,远至南海,而小鴳却对跃飞于蓬蒿之间感到满足。典出《庄子。逍遥游》。比喻物有大小,情志悬殊。唐。杨烱〈从弟去溢墓志铭〉:「鹏鴳齐致,江湖两忘。」唐。韩愈〈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寄诗杂诙俳,有类说鹏鴳。」
《漢語大詞典》:鹍化
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后称人升擢高第为鯤化。鯤,后讹为“鵾”。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桂州署防御等官牒·卢韬》:“右件官,族茂 燕臺 ,誉高藩閫,未从鵾化,聊屈鸞栖。”
分類:高第
《漢語大詞典》:鹍鹏(鵾鵬)
(1).传说中的大鸟名。语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鯤,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鯤,后讹为“鵾”。常以“鵾鹏”比喻才能卓异、志向高远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鵾鹏戾赤霄以高翔,鶺鴒傲蓬林以鼓翼。”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仰笑鵾鹏辈,委身拂天波。” 明 张居正 《赠国子马生行》:“鵾鹏跛躄风尘中,驊騮伏櫪盐车下。” 梁启超 《饮冰室诗话》九二:“海外鵾鹏忆鷽鳩,蟪蛄朝菌各春秋。”
(2).指鲲和鹏。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之二:“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鵾鹏鳞羽多。”按,鳞指鵾言,羽指鹏言。鵾,当作“鯤”。
分類:大鸟鸟名
《漢語大詞典》:悲歌击筑(悲歌擊筑)
战国 时, 荆轲 受 燕 太子丹 托付,入 秦 刺 秦王 ,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 易水 , 高渐离 击筑, 荆轲 歌“风萧萧兮 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復还”,登车不顾而去。见《史记·刺客列传》。后以“悲歌击筑”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宋 陆游 《老将》诗:“百战西归变姓名,悲歌击筑醉 湖城 。”亦作“ 悲歌易水 ”。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诗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
《國語辭典》:易水歌  拼音:yì shuǐ gē
战国时荆轲赴秦行刺秦始皇,燕太子丹在易水上送别,临别时荆轲慷慨所唱的歌。《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國語辭典》:白虹贯日(白虹貫日)  拼音:bái hóng guàn rì
1.白虹,日晕。白虹贯日指一种罕见的天象。古人以为在天下有异动时出现,为君王遇害的兆象。《战国策。魏策四》:「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人眼白特别大。《南齐书。卷二三。褚渊传》:「以渊眼多白精,谓之白虹贯日,言为宋氏亡徵也。」
《漢語大詞典》:长虹贯日(長虹貫日)
谓白色长虹穿日而过。旧时以为这是一种预示人间将遇灾祸的天象。 唐 李白 《拟恨赋》:“长虹贯日,寒风颯起。” 王琦 注引 如淳 曰:“《列士传》曰: 荆軻 发后,太子自相气,见虹贯日不彻,曰:‘吾事不成矣。’后闻 軻 死,事不立,曰:‘吾知其然也。’”参见“ 白虹贯日 ”
《國語辭典》:白虹贯日(白虹貫日)  拼音:bái hóng guàn rì
1.白虹,日晕。白虹贯日指一种罕见的天象。古人以为在天下有异动时出现,为君王遇害的兆象。《战国策。魏策四》:「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2.人眼白特别大。《南齐书。卷二三。褚渊传》:「以渊眼多白精,谓之白虹贯日,言为宋氏亡徵也。」
《漢語大詞典》:发冲冠(髮衝冠)
同“ 髮上衝冠 ”。 南朝 齐 陆厥 《临江王节士歌》:“秋风来已寒,白露惊罗紈,节士慷慨髮衝冠。” 唐 贾岛 《听乐山人弹易水》诗:“ 嬴氏 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髮衝冠。” 明 唐顺之 《岳将军墓》诗之一:“吾生非壮士,於此髮衝冠。” 龚华声 等《普通党员》:“他发冲冠,气冲霄,怒火燃烧;心如割,肠如绞,热泪双抛。”
《漢語大詞典》:别剑(别劍)
喻夫妻生离死别。语本 南朝 宋 鲍照 《赠故人马子乔》之六:“双剑将别离,先在匣中鸣。烟雨交将夕,从此遂分形。雌沉 吴 江里,雄飞入 楚 城。 吴 江深无底, 楚 闕有崇扃。一为天地别,岂直限幽明?”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谓, 楚 人 干将 、 莫邪 曾造雌雄之剑。 唐 岑参 《韩员外夫人清河县君崔氏挽歌》之二:“遽闻伤别剑,忽復嘆藏舟。” 唐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诗:“分鸞岂遐阻,别剑念相寻。”
分類:夫妇
《國語辭典》:剑化(劍化)  拼音:jiàn huà
晋时张华命雷焕于丰城掘得龙泉、太阿双剑,华与焕各佩一把,二人死后,剑堕入水中,化为二龙的故事。见《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后比喻各从其类。唐。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之二:「凤飞终不返,剑化会相从。」
《國語辭典》:剑气(劍氣)  拼音:jiàn qì
1.宝剑的精光。如:「剑气冲霄」。《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女曰:『室有剑气畏人。向道途之不奉见者,良以此故。』」
2.比喻人的才华和才气。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剑气凌云,而屈迹万夫之下。」唐。钱起 江行无题诗一○○首之八三:「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漢語大詞典》:埋剑(埋劍)
晋书·张华传载, 张华 时见有紫气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间,邀 雷焕 共议,以为系宝剑之光上冲所致,当在 豫章 丰城 ,因命 雷 为 丰城 令访察其物。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龙泉、太阿二宝剑。后以“埋剑”喻被埋没或不得彰显。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诗:“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除薛三璩毕四曜兼述索居》诗:“掘狱知埋剑,提刀见发硎。”分门集注引 梅尧臣 注:“喻 薛 毕 二子几年埋没,今始奋发。”
《漢語大詞典》:延津剑(延津劍)
亦称“ 延津宝剑 ”。 指 龙泉 、 太阿 两剑。 明 陈所闻 《金落索·代王皖城答》曲:“遭逢不让 延津 剑,弃掷休如緑綺絃。”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 延津 宝剑看重会, 合浦 明珠喜再逢。”参见“ 延平津 ”。
分類:龙泉太阿
《漢語大詞典》:延平津
古代津渡名。 晋 时属 延平县 (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 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 、 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 。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 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 唐 黄滔 《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金 元好问 《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 。”参见“ 延津 ”。
《漢語大詞典》:张雷(張雷)
晋 张华 、 雷焕 的并称。传说二人据天象在 丰城 掘得宝剑龙泉、太阿。 唐 白居易 《闻李尚书拜相寄贺微之》诗:“ 夔 禼 定求才济世, 张 雷 应辩气衝天。” 唐 贾岛 《寄令狐綯相公》诗:“ 良 乐 知麒驥, 张 雷 验鏌鎁。”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便烦问讯 张雷 ,甚斗宿无光剑不回。”参见“ 丰城剑气 ”。
《國語辭典》:丰城剑气(豐城劍氣)  拼音:fēng chéng jiàn qì
比喻有宝物的地方,即有不平常的迹象。参见「丰城贯斗」条。
《漢語大詞典》:星剑(星劍)
宝剑。 唐 杜甫 《暝》诗:“正枕当星剑,收书动玉琴。” 唐 杜牧 《和宣州沉大夫登北楼书怀》:“兵符严重辞金马,星剑光芒射斗牛。”
分類:宝剑
《漢語大詞典》:星辰剑(星辰劍)
泛指宝剑。典出 晋 张华 望斗牛间紫气掘狱屋基得剑事。见晋书·张华传。 唐 杜甫 《偶题》诗:“鬱鬱星辰剑,苍苍雷雨池。”
《漢語大詞典》:冲斗(衝斗)
晋 司空 张华 ,望见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问之道术家 雷焕 。 焕 谓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其地当在 豫章丰城 间。因补 焕 为 丰城 令,掘地果得龙泉、太阿两宝剑。见晋书·张华传。后因以“衝斗”比喻人的志气超迈或才华英发。 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有气还衝斗,无时会凿坏。” 唐 刘禹锡 《望赋》:“谅衝斗兮谁见,伊戴盆兮何望。” 宋 王禹偁 《赋得南山行送冯中允之辛谷冶按狱》诗:“是何 屈子 不知己,衝斗太阿教补履。”
《漢語大詞典》:丰剑(豐劍)
见“ 丰城剑 ”。
《漢語大詞典》:丰城剑(豐城劍)
晋书·张华传谓 吴 灭 晋 兴之际,天空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张华 闻 雷焕 妙达纬象,乃邀与共观天文。 焕 曰:“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寳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谓剑在 豫章 丰城 。 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后世诗文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 宋 叶适 《送孙伟夫》诗:“远寻 丰城 剑,虚负 歷山 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 元 柳贯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台》诗:“荧光下合 丰城 剑,紫气中悬执法星。” 清 孙枝蔚 《赠魏生》诗:“才华顺似 丰城 剑,和气当如春草轩。”亦省作“ 丰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丰 剑,意气逐 吴 鉤。”
《漢語大詞典》:丰城剑(豐城劍)
晋书·张华传谓 吴 灭 晋 兴之际,天空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张华 闻 雷焕 妙达纬象,乃邀与共观天文。 焕 曰:“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寳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谓剑在 豫章 丰城 。 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后世诗文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 宋 叶适 《送孙伟夫》诗:“远寻 丰城 剑,虚负 歷山 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 元 柳贯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台》诗:“荧光下合 丰城 剑,紫气中悬执法星。” 清 孙枝蔚 《赠魏生》诗:“才华顺似 丰城 剑,和气当如春草轩。”亦省作“ 丰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丰 剑,意气逐 吴 鉤。”
《漢語大詞典》:双龙(雙龍)
(1).两条龙。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自当八风通,庆云聚,五老同游,三星运曜,岂直双龙再赐,九雉重飞而已哉。”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词》:“清晨鸣天鼓,飆歘腾双龙。” 唐 李商隐 《九成宫》诗:“云随 夏后 双龙尾,风逐 周王 八马蹄。”
(2).称誉同时著名的两个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 东汉 许虔 、 许邵 , 南朝 梁 谢举 、 谢览 , 柳惔 、 柳悦 , 唐 乌承玼 、 乌承恩 等。晋书·陆云传:“矫翮南辞,翻栖火树;飞鳞北逝,卒委汤池。遂使穴碎双龙,巢倾两凤。”按,此指 陆机 、 陆云 。
(3).相传 晋 代 张华 见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推知 豫章 丰城 有宝剑。 张华 派 雷焕 到 丰城 ,掘狱屋基,得宝剑二把。 张华 和 雷焕 各得其一。后 张华 被诛,其剑顿失。 雷焕 卒, 雷焕 之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下水取剑,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后以“双龙”用为宝剑之典。 唐 杜牧 《怀锺陵旧游》诗之二:“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宋 司马光 《华星篇时视役河上寄郡中诸同舍》诗:“匣中夜半双龙吼,乃知神物不自藏。” 清 孙枝蔚 《遇张容庵话旧》诗:“匣里双龙在,人间猛虎愁。” 梁启超 《侠情记传奇·纬忧》:“昨夜双龙匣剑鸣,负汝汝难忍。”参阅晋书·张华传
《漢語大詞典》:雷氏剑(雷氏劍)
传说 三国 吴 未灭时,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及 吴 平,紫气愈明。 豫章 人 雷焕 妙达纬象,言紫气为 豫章 丰城 宝剑之精。尚书令 张华 即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密令寻之。 焕 至任,掘狱屋基,得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紫气不复见。及 张华 、 雷焕 死,两剑化龙飞去。见晋书·张华传。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韦思恭》:“昔 葛陂 之竹,渔父之梭, 雷氏 之剑,尚皆为龙,安知此名山大镇,岂非龙潜其身耶!”
《漢語大詞典》:龙剑(龍劍,龍劒)
亦作“ 龙劒 ”。古有宝剑名龙渊、龙泉。后因称宝剑为“龙剑”。 晋 郭璞 《蚍蜉赋》:“虎賁比而不慑,龙劒挥而不恐。”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 晋 库走龙劒, 吴 宫伤燕雏。”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参藩巴蜀》诗:“万里江湖龙剑合,一尊风雨 蓟门 分。” 清 龚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诗之五:“匣中龙剑光,一鸣四壁静。” 柳亚子 《题〈张苍水集〉》诗之四:“ 延津 龙剑沉渊久,出匣依然百炼钢。”
《漢語大詞典》:全璧
比喻完整而无缺损的东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余常言,自刻本説郛出,而説郛亡矣,然其中全帙有另鐫行者,后人缘其书目,广求之,始为全璧,未可为此刻误也。”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然拜读原诗,亦存小失,倘能改第二句为‘两半个都那里去了’,即成全璧矣。”
《國語辭典》:完璧归赵(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蔺相如奉使秦国,交涉以和氏璧换取秦城时,识破秦国讹诈,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赵国。典出《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物归原主。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一五出:「再休思重会兰房,那虏骑如云不可当。便得个完璧归赵也。」也作「归赵」、「原璧归赵」。
《國語辭典》:怒发冲冠(怒髮衝冠)  拼音:nù fǎ chōng guān
盛怒的样子。《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也作「发上冲冠」、「发踊冲冠」、「冲冠发怒」。
《漢語大詞典》:赵璧(趙璧)
见“ 赵氏璧 ”。
《漢語大詞典》:赵氏璧(趙氏璧)
亦作“ 赵王璧 ”。 和氏 璧的别称。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自山中所得宝玉。 战国 时,为 赵惠文王 所得,故称。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 秦昭王 曾恃强遗书 赵王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蔺相如 奉璧出使,终于完璧归 赵 。“赵氏璧”遂以著称,并常为后人诗文所道及。 南朝 宋 谢灵运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空班 赵氏 璧,徒乖 魏王 瓠。” 唐 李白 《古风》之五十:“夸作天下珍,却哂 赵王 璧。” 清 孙枝蔚 《旅兴》诗:“贵若 赵氏 璧,富若 猗顿 囷。”亦省称“ 赵璧 ”。 唐 方干 《送陈端公》诗:“ 随 珠此去方酬德, 赵 璧当时误指瑕。” 宋 王安石 《次韵酬微之赠池纸并诗》:“篇终有意责 赵 璧,穷国恐误连城归。” 明 沈鲸《双珠记·珠传女信》:“看此物既着神奇,如 赵 璧有完期。”
《國語辭典》:连城(連城)  拼音:lián chéng
1.并列相连的城。《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汉兴,大封诸侯王,连城数十。」
2.比喻物品贵重。如:「价值连城」。
3.县名。参见「连城县」条。
《漢語大詞典》:连城价(連城價)
价值连城。形容珍贵难得。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 明 徐复祚《红梨记·诉衷》:“那解元风雅连城价,谱鸳鸯无端輳咱。”参见“ 连城璧 ”。
分類:珍贵难得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漢語大詞典》:连城玉(連城玉)
见“ 连城璧 ”。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國語辭典》:连城璧(連城璧)  拼音:lián chéng bì
相传秦昭王欲以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和氏璧,故称和氏璧为「连城璧」。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后比喻价值极高的物品。晋。张载〈拟四愁〉诗:「佳人遗我云中翮,何以赠之连城璧?」
《漢語大詞典》:苍舒(蒼舒)
远古传说中人名。八恺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 苍舒 、 隤敳 、 檮戭 、 大临 、 尨降 、 庭坚 、 仲容 、 叔达 。”参见“ 八愷 ”。
分類:远古八恺
《國語辭典》:八恺(八愷)  拼音:bā kǎi
相传古代高阳氏的八位才子,以自己的才德治理百姓,使天下和乐。《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隤敱、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唐。杨夔 复宫阙后上执政书:「舜承尧禅,当太平至理之后,犹且放四凶,举八元八恺,而后百揆四门,方克调序。」
《國語辭典》:左思  拼音:zuǒ sī
人名。(西元250~305)字太冲,西晋临淄人。出身寒门,仕进不得意。善文辞,以十年之力撰成〈三都赋〉,时人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其诗意气豪迈时含讽谕意味,笔力遒劲而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