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9,分6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中原
衣裳
神州
中夏
中土
诸夏
东土
陶唐
黄图
长号
方夏
有夏
中地
中邦
西学
《國語辭典》:中原  拼音:zhōng yuán
1.平原之中。《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2.黄河下游一带,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山东的西部,河北、山西的南部及陕西的东部。《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宋。陆游 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中国。《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唐。魏徵〈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國語辭典》:衣裳  拼音:yī shang
古时上衣称衣,下裙称裳,故衣服合称为「衣裳」。《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红楼梦》第三五回:「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
《國語辭典》:中国(中國)  拼音:zhōng guó
1.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公羊传。昭公二十三年》:「曷为以诈战之辞言之,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2.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3.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國語辭典》:神州  拼音:shén zhōu
1.赤县神州的简称。参见「赤县神州」条。《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京都。宋。张元干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词:「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明。于谦〈出塞〉诗:「羽书捷奏上神州,喜动天颜宠数优。」
3.神仙居住的地方。
《國語辭典》:神州赤县(神州赤縣)  拼音:shén zhōu chì xiàn
中国的代称。《晋书。卷三。武帝纪》:「海内版荡,宗庙播迁。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也称为「赤县神州」。
《國語辭典》:中夏  拼音:zhōng xià
1.华夏、中国。《后汉书。卷六○上。马融列传》:「是以明德曜乎中夏,威灵畅乎四荒。」汉。班固〈东都赋〉:「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2.中原地区。晋。陆机 辩亡论下:「魏人据中夏,汉氏有岷益,吴制荆扬而奄交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李平阳,秦州子,中夏名士。」
3.盛夏。《淮南子。说林》:「中夏用箑快之,至冬而不知去。」唐。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须权元化柄,用拯中夏酷。」
4.夏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夏官司马。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
《國語辭典》:中土  拼音:zhōng tǔ
1.中原地区。《淮南子。地形》:「正中冀州曰中土。」《汉书。卷七七。毋将隆传》:「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处位在中土。」
2.中国。《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论曰》:「余闻之后说也,其国则殷乎中土。」《南史。卷三三。范泰传》:「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
《國語辭典》:诸夏(諸夏)  拼音:zhū xià
古代对中国的泛称。封建时代,天子之下,诸侯国很多,故称为「诸夏」。《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以服事诸夏。」《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國語辭典》:东土(東土)  拼音:dōng tǔ
1.东方的地区。《书经。康诰》:「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
2.中国本土的代称。《西游记》第八回:「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
《國語辭典》:陶唐  拼音:táo táng
尧的国号。《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國語辭典》:陶唐氏  拼音:táo táng shì
尧初封于陶,后封于唐,有天下之后,号称为「陶唐氏」。《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漢語大詞典》:陶唐歌
《击壤歌》。相传 帝尧 时,有老人击壤而作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歌辞内容反映了对没有暴政、没有王税的理想社会的歌颂和向往。 清 徐夔 《苦热》诗:“安得白雨洒秋令,击壤一和 陶唐 歌。”
《漢語大詞典》:黄图(黄圖)
(1).书名。三辅黄图的略称。隋书·经籍志二:“《黄图》一卷,记 三辅 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畤等事。” 清 顾炎武 《帝京篇》:“赤县名 三亳 ,《黄图》号二京。”亦泛称记载京都形胜的著作。 宋 郑樵 《〈通志〉总序》:“都邑之本,金汤之业,史氏不书,黄图难考。” 清 钮琇 《〈觚賸〉序》:“ 桥山 陵寝,绘以黄图。”
(2).借指畿辅、京都。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拥 狼望 於黄图,填 卢山 於赤县。” 倪璠 注:“兹云‘黄图’,谓畿辅也。” 唐 骆宾王 《同崔驸马晓初登楼思京》诗:“白云乡思远,黄图归路难。” 陈熙晋 笺注:“言京城也。” 清 顾炎武 《京师作》诗:“紫塞吟悲笳,黄图布毡帐。”
(3).借指 中国 。 唐 王勃 《九成宫颂》:“曦望环周,未出黄图之域。” 唐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 清 林则徐 《祭文》:“於戏!有 汾 澮 以流其恶,况茫乎碧澥沧溟,虽蛮貊之邦可行,勿污我黄图赤县,幸邀肸蠁,鉴此肫诚。”
《國語辭典》:长号(長號)  拼音:cháng háo
大声号哭。《文选。卢谌。赠刘琨诗》:「亦奚必临路而后长号,睹丝而后歔欷哉?」唐。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每遇寒食,则北向长号,以首顿地。」
《國語辭典》:方夏  拼音:fāng xià
旧称中国为「方夏」。《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赞曰》:「方夏崩沸,皇京烟埃。」
分類:中国华夏
《國語辭典》:有夏  拼音:yǒu xià
1.古时习惯于朝代之上加「有」字,故称夏朝为「有夏」。《书经。召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战国策。秦策一》:「汤伐有夏,文王伐崇。」
2.中国。《书经。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
《國語辭典》:中地  拼音:zhōng dì
经济地理上指提供周边居民所需商品和服务的地点,通常成为该地区经济活动及交通的中心。
《漢語大詞典》:中邦
中原;中国。《书·禹贡》:“成赋中邦。” 孔 传:“成九州之赋。” 蔡沉 集传:“中邦,中国也。”新唐书·陆贽传:“自 禄山 搆乱, 肃宗 始撤边备,以靖中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即中邦而论, 河南 开封郡 祥符县 内多有 犹太 人。”
《國語辭典》:西学(西學)  拼音:xī xué
1.周代的小学。因设于西郊,故称为「西学」。《礼记。祭义》:「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汉。郑玄。注:「西学,周小学也,先贤有道德,王所使教国子者。」唐。孔颖达。正义:「周之小学在西郊。」
2.近世由欧美各国传来的学术。清。林纾〈苍霞精舍后轩记〉:「孙幼谷太守,力香雨孝廉,即余旧居为苍霞精舍,聚生徒课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