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团扇三秋怨
 
团扇妾
 
团扇怨秋风
 
团扇悲歌
 
团扇悲秋
 
团扇捐
 
团扇诗
 
团扇逐秋风
 
妾扇
 
婕妤团扇
  
婕妤扇
 
宫扇怨秋风
 
怨秋风
 
悲团扇
 
悲婕妤
 
悲秋扇
 
悲素扇
 
感婕妤
 
怜团扇
 
手中扇
 
托意唯团扇
 
捐扇
 
捐箧
 
收团扇
 
泣团扇
 
汉主妃
 
汉姬纨扇
 
汉宫圆扇成咏
 
班女怨
 
班女恨
  
班妾秋扇
  
班姬月
 
班姬泣
 
班姬箧
 
班家扇
    
秋扇留句
 
秋风扇
 
秋风弃扇
  
纨扇曲中秋
 
纨扇题诗
  
裁洁素
 
身世如团扇
 
逢秋扇
 
过秋纨扇
 
题秋扇
 
齐纨怨思
 
齐纨扇
 
班姬题扇

相关人物
班婕妤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乐府上·怨歌行〉~280~
〈序〉:「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玉台》此诗有序云: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云云。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列传下·孝成班倢伃〉~3984~
自鸿嘉后,上稍隆于内宠。倢伃进侍者李平,平得幸,立为倢?。上曰:「始卫皇后亦从微起。」乃赐平姓曰卫,所谓卫倢伃其后赵飞燕姊弟亦从自微贱兴,踰越礼制,盛于前。班倢伃及许皇后皆失宠,稀复进见。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倢伃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考问班倢伃,倢伃对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愬;如其无知,愬之何益?故不为也。」上善其对,怜悯之,赐黄金百斤。赵氏姊弟骄妒,倢伃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倢伃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悼。

简释

班女怨:指妇女因失宠而哀怨。唐窦牟《元日喜闻大礼寄上翰林四学士中书六舍人二十韵》:“忽思班女怨,遥听越人吟。”


例句

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 于武陵 长信宫二首

羞同班女高秋扇,欲照明王乙夜书。 刘庭琦 奉和圣制瑞雪篇

秋风能再热,团扇不辞劳。 刘方平 长信宫

君恩不可见,妾岂如秋扇。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刘云 婕妤怨

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天宝宫人 题洛苑梧叶上

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 宋之问 望月有怀

色丽班姬箧,光润洛川神。 庾抱 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官内知友

无金可买长门赋,有恨空吟团扇诗。 张窈窕 寄故人(一作杜羔妻诗)

今夜故山依旧见,班家扇样碧峰东。 徐凝 却归旧山望月有寄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徐贤妃 长门怨

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 李商隐 喜雪

莫道君恩长不休,婕妤团扇苦悲秋。 李嘉祐 古兴

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 李峤 倡妇行

光含班女扇,韵入楚王弦。 李峤 游禁苑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李白 中山孺子妾歌

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李白 惧谗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李益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远似庾公楼。 李端 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

晓菊泫寒露,似悲团扇风。 李贺 感讽六首

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杜审言 赋得妾薄命

蘼芜山下路,团扇秋风去。 权德舆 杂诗五首

正悦掌中舞,宁哀团扇诗。 武平一 妾薄命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王昌龄 西宫秋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裴回。 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

传闻纨扇恩未歇,预想蛾眉上初月。 王谭 后庭怨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卢殷 悲秋

长为蕣花光晓日,谁知团扇送秋风。 卢汝弼 薄命妾

忽思班女怨,遥听越人吟。 窦牟 元日喜闻大礼寄上翰林四学士中书六舍人二十韵

六宫谁买相如赋,团扇恩情日日疏。 罗隐 閒居早秋

繁华事逐东流水,团扇悲歌万古愁。 翁绶 婕妤怨

莫比班家扇,宁同卓氏琴。 许浑 赠萧链师

簟委班姬扇,蝉悲蔡琰琴。 韦庄 同旧韵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项斯 古扇

合裁班扇思行幸,愿托凉风箧笥嫌。 鲍溶 上阳宫月

欲和古诗成窦锦,倍悲秋扇损齐纨。 鲍溶 赠远

陆生誇妙法,班女恨凉飙。 齐己 谢人惠扇子及茶

典故
两分青镜
 
分圆镜
  
半分鸾影
  
宝镜离合
 
徐家镜
 
徐郎离镜
 
新官向旧官啼
  
乐昌菱花缺
 
乐昌镜
 
乐昌风流
 
乐镜
  
破镜徐郎
  
破鉴徐狼
 
破鸾慵舞
 
旧官与新官
 
菱花一半寻高价
 
菱花半鞭
 
菱花扑碎
 
菱花缺
   
镜盟
   
鸾光两破
 
鸾鉴分收

相关人物
徐德言
 
乐昌公主
 
陈氏


《本事诗·情感》
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傥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镜以合之,仍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陈氏得诗,涕泣不食。素知之,怆然改容,即召德言,还其妻,仍厚遗之。闻者无不感叹。仍与德言、陈氏偕饮,令陈氏为诗,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遂与德言归江南,竟以终老。

简释

半镜:喻夫妻失散、分离。唐韩偓《代小玉家为蕃骑所虏后寄故事贤裴公相国》:“折钗伴妾埋青家,半镜随郎葬杜邮。”


例句

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馀血。 元稹 古诀绝词

红儿若向隋朝见,破镜无因更重寻。 罗虬 比红儿诗

折钗伴妾埋青冢,半镜随郎葬杜邮。 韩偓 代小玉家为蕃骑所虏后寄故集贤裴公相国

亏蟾便是陈宫镜,莫吐清光照别离。 黄滔 别后

典故
三偷
 
三度窃蟠桃
 
三桃圆
 
偷取蟠桃
  
摘桃
 
方朔偷
 
方朔偷儿
  
曼倩三偷
 
曼倩偷
 
曼倩偷难
 
曼桃
 
东方朔偷桃
 
桃熟
 
汉偷儿
 
玉桃偷
 
碧桃闲
   
窃桃心
 
西真攘桃
 
防曼倩

相关人物
东方朔


《博物志》卷八
汉武帝好仙道,祭祀名山大泽,以求神仙之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有三青鸟,如乌大,使侍母旁。时设九微灯。帝东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弹丸,以五枚与帝母食二枚。帝食桃辄以核著膝前,母曰:「取此核将何为?」帝曰:「此桃甘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唯帝与母对坐,其从者皆不得进,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窥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窥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谓方朔神仙也。
《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八〈人事部十九·短绝域人〉~874~2~
《汉武故事》:「东郡送一短人,长七寸,衣冠具足。上疑其山精,常令在案上行,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遂失王母意,故被谪来此。』上大惊,始知朔非世中人。短人谓上曰:『王母使臣来,陛下求道之法:唯有清净,不宜躁扰。复五年,与帝会。』言终不见。」

例句

闲寻白鹿眠瑶草,暗摘红桃去洞天。 刘威 赠道者

惟应错认偷桃客,曼倩曾为汉侍郎。 崔澹 赠王福娘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李商隐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李商隐 圣女祠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李商隐 茂陵

茂先知味易,曼倩恨偷难。 权德舆 酬裴杰秀才新樱桃

化药秦方士,偷桃汉侍臣。 武元衡 陪随因追往年曾与旧僚联游此观纪题在壁已有沦亡书事感怀辄以呈寄兼呈东省三给事之作杨君见征鄙词因以继和

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蒋防 玄都楼桃

汉武碧桃争比得,枉令方朔号偷儿。 薛偓 荔枝三首之一

偷嫌曼倩桃无味,捣觉嫦娥药不香。 薛能 谢刘相寄天柱茶

试为探花士,作此偷桃臣。 陆龟蒙 桃花坞

人许风流自负才,偷桃三度到瑶台。 韩偓 自负

犹疑隐形坐,敢起窃桃心。 韩愈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

典故 
弩骀
 
方圆龃龉


《楚辞补注》卷八〈九辩〉~88~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远去。凫雁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锄铻而难入。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谓骐骥兮安归?谓凤皇兮安栖?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皇高飞而不下。鸟兽犹知怀德兮,何云贤士之不处?骥不骤进而求服兮,凤亦不贪喂而妄食。君弃远而不察兮,虽愿忠其焉得?欲寂漠而绝端兮,窃不敢忘初之厚德。独悲愁其伤人兮,冯郁郁其何极!霜露惨悽而交下兮,心尚●其弗济。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与野草同死。愿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绝而不通。欲循道而平驱兮,又未知其所从。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桉而学诵。性愚陋以褊浅兮,信未达乎从容。

例句

几年困方枘,一旦迷多岐。 吕温 同舍弟恭岁暮寄晋州李六协律三十韵

圆凿而方枘,悲哉空尔为。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嗟彼苦节士,素于圆凿方。 杜甫 入衡州

方圆苟龃龉,丈夫多英雄。 杜甫 牵牛织女

乌鹊愁银汉,驽骀怕锦幪。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驽骀诚龌龊,市者何其稠。 韩愈 驽骥

典故
飞弹圆熟

相关人物
沈约


《南史》卷二十二〈王昙首列传·王筠〉~609~
沈约每见筠文咨嗟,尝谓曰:「昔蔡伯喈见王仲宣,称曰王公之孙,吾家书籍悉当相与。仆虽不敏,请附斯言。自谢朓诸贤零落,平生意好殆绝,不谓疲暮复逢于君。」约于郊居宅阁斋,请筠为草木十咏书之壁,皆直写文辞,不加篇题。约谓人曰:「此诗指物程形,无假题署。」约制郊居赋,搆思积时,犹未都毕,示筠草。筠读至「雌霓连蜷」,约抚掌欣抃曰:「仆常恐人呼为霓」。次至「坠石?星」及「冰悬埳而带坻」,筠皆击节称赞。约曰:「知音者希,真赏殆绝,所以相要,政在此数句耳。」筠又尝为诗呈约,约即报书叹咏,以为后进擅美。筠又能用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靡。约尝启上,言晚来名家无先筠者。又于御筵谓王志曰:「贤弟子文章之美,可谓后来独步。谢朓常见语云,『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近见其数首,方知此言为实。」
典故

《诗经·小雅·正月》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例句

长风飘襟裾,遂起飞高圆。 韩愈 杂诗

典故
拾金丸
 
逐金丸
  
韩嫣弹
 
韩嫣金丸
 
韩嫣金弹
 
黄金作弹圆

相关人物
韩嫣


《西京杂记》卷四~083~
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馀。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京师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

简释

韩嫣金丸:喻贵族生活奢侈。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之二:“韩嫣金丸莎覆绿,许公鞯汗杏黏红。”


例句

少年挟弹遥相猜,遂使惊飞往复回。不辞奋翼向君去,唯怕金丸随后来。 刘长卿 小鸟篇上裴尹

伫将调玉铉,翻自落金丸。 刘长卿 瓜洲驿奉饯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 李白 少年子

有时半醉百花前,背把金丸落飞鸟。 李贺 哃少年

韩嫣金丸莎覆绿,许公鞯汗杏粘红。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金丸向鸟落,芳饵接鱼投。 沈佺期 三日独坐欢州思忆旧游

不为韩嫣金丸重,直是周王玉果圆。 皮日休 早春以桔子寄鲁望

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金丸玉馔盛繁华,自言轻侮季伦家。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仙童带橘香
  
千木奴
 
千树封侯
 
千树橘
 
千橘江陵
 
千头
   
奴橘
 
山中奴婢
  
木奴千树
 
木奴橘
  
栽桔防贫
 
栽橘防贫
 
栽黄橘
 
橘千头
  
橘封千户
 
橘州
 
橘树当家僮
 
橘为奴
 
橘里
 
橘黄千树
 
江橘千头
 
江陵橘
 
江陵种橘
 
江头橘
  
种橘圆林
 
黄柑千树

相关人物
孙休
 
李衡


《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嗣主·孙休传〉~56~
永安元年冬十月壬午,诏曰:「夫褒德赏功,古今通义。其以大将军綝为丞相、荆州牧,增食五县。武卫将军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威远将军据为右将军、县侯。偏将军干杂号将军、亭侯。长水校尉张布辅导勤劳,以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董朝亲迎,封为乡侯。」又诏曰:「丹阳太守李衡,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钩斩袪,在君为君,遣衡还郡,勿令自疑。」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曰:「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衡亡后二十馀日,儿以白母,母曰:『此当是种甘橘也,汝家失十户客来七八年,必汝父遣为宅。汝父恒称太史公言:「江陵千树橘,当封君家」』。吾答曰:『且人患无德义,不患不富,若贵而能贫,方好耳,用此何为!』吴末,衡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
《水经注疏》卷三十七〈沅水〉~3090~
沅水又东历龙阳县之泛洲,洲长二十里,吴丹杨太守李衡,植柑于其上。临死,敕其子曰:「吾州里有木奴千头,不责衣食,岁绢千匹。」太史公曰:「江陵千树橘,可当封君。此之谓矣。」吴末,衡柑成,岁绢千匹。今洲上犹有陈根馀,盖其遗也。

简释

橘奴:代指橘,或喻微薄家产。唐杜甫《驱竖子摘苍耳》:“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例句

木奴花映桐庐县,青雀舟随白露涛。 严维 送崔峒使往睦州兼寄薛司户

青辞木奴橘,紫见地仙芝。 李商隐 陆发荆南始至商洛

唯须千树橘,暂救李衡贫。 李端 送友人宰湘阴

合浦无明珠,龙洲无木奴。 李贺 感讽五首

采芝先避贵,栽橘早防贫。 杜牧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将归郊扉言怀兼别示亦蒙见赠凡二十韵走笔依韵

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杜甫 驱竖子摘苍耳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无贪合浦珠,念守江陵橘。 杨衡 送王秀才往安南

机杼非桑女,林园异木奴。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梅花成雪岭,橘树当家童。 卢纶 送陈明府赴萍县

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罗隐 秋日富春江行

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 郑谷 漂泊

木奴向熟悬金实,桑落新开泻玉缸。 钱起 九日宴浙江西亭

因携竹杖闻龙气,为使仙童带橘香。 韦庄 王道者

不种自生一株橘,谁教渠向阶前出。不羡江陵千木奴。 顾况 谅公洞庭孤桔歌

典故
流水地难正方圆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文学〉~23~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典故
琼珠碎却圆


《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二〈宇文晁尚书之甥崔彧司业之孙尚书之子重泛郑监前湖〉
郊扉俗远长幽寂,野水春来更接连。锦席淹留还出浦,葛巾攲侧未回船。尊当霞绮轻初散,棹拂荷珠碎却圆。不但习池归酩酊,君看郑谷去夤缘。
典故
圆枘


《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孔颖达·春秋正义序〉~477~2~
然杂取公羊谷梁以释左氏,此乃以冠双履,将丝综麻,方凿圆枘,其可入乎?
典故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八
引《王直方诗话》:谢朓尝语沈约曰:「好诗圆美流如弹丸。」故东坡《答王巩》云:「新诗如弹丸。」又《送欧阳季弼》云:「中有清圆句,铜丸飞杯弹。」盖诗贵于圆熟也。
《國語辭典》:团圆(團圓)  拼音:tuán yuán
1.圆的样子。《金瓶梅》第二四回:「一轮团圆皎月,从东而出。」《红楼梦》第一回:「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云:『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也作「团团」、「团栾」。
2.亲属团聚。《西游记》第九回:「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
《骈字类编》:月圆(月圆)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
唐 周贺 送康绍归建业 月圆台独上,栗绽寺频过。
唐 罗隐 和禅月大师见赠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
唐 张蠙 十五夜与友人对月 每到月圆思共醉,不宜同醉不成欢。
唐 无可 同刘秀才宿见赠 忆就西池宿,月圆松竹深。
分类:月圆
《國語辭典》:方圆(方圓)  拼音:fāng yuán
地方范围。《水浒传》第一一回:「是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馀里。」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俺这里方圆四十里,再无一分人家。」
《國語辭典》:团扇(團扇)  拼音:tuán shàn
1.圆形有柄的扇子。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之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2.比喻失欢失宠的人。参见「班姬咏扇」条。唐。李峤〈倡妇行〉:「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唐。李白〈惧谗〉诗:「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漢語大詞典》:团扇歌(團扇歌)
乐府 吴 声歌曲,也称《团扇郎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吴声歌曲二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团扇郎歌》者, 晋 中书令 王珉 捉白团扇与嫂婢 谢芳姿 有爱,情好甚篤。嫂捶挞婢过苦, 王 东亭闻而止之。 芳姿 素善歌,嫂令歌一曲当赦之。应声歌曰:‘白团扇,辛苦五流连,是郎眼所见。’ 珉 闻,更问之:‘汝歌何遗?’ 芳姿 即改云:‘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后人因而歌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河间王 琛 ﹞有婢 朝云 ,善吹箎,能为《团扇歌》《陇上声》。”
《漢語大詞典》:婕妤怨
乐府 楚 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八·班婕妤 宋 郭茂倩 题解:“一曰《婕妤怨》……《乐府解题》曰:‘《婕妤怨》者,为 汉成帝 班婕妤 作也。 婕妤 , 徐令彪 之姑, 况 之女。美而能文,初为 帝 ( 成帝 )所宠爱。后幸 赵飞燕 姊弟,冠於后宫; 婕妤 自知见薄,乃退居东宫,作赋及《紈扇诗》以自伤悼。后人伤之而为《婕妤怨》也。’”又因 班婕妤 失宠后,奉养太后於 长信宫 ,故 唐 人乐府又名《长信怨》。参阅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
《漢語大詞典》:班女扇
亦作“ 班姬扇 ”。 汉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宠后,作《团扇》诗(亦称《怨歌行》),以秋扇见弃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宠者或废弃之物。 南朝 梁 刘孝绰 《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耻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簟委 班姬 扇,蝉悲 蔡琰 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顾况 与 韦夏卿 饮酒时,金气已残, 夏卿 请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蝉鸣’,或曰‘ 班姬 扇’。” 清 许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弃 班姬 扇,怕重张 河朔 筵。”又因 班 诗中有“团团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圆月。 唐 李端 《贺李舍人直中对月见寄》诗:“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远似 庾公 楼。”
《漢語大詞典》:班姬扇
见“ 班女扇 ”。
《漢語大詞典》:班女扇
亦作“ 班姬扇 ”。 汉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宠后,作《团扇》诗(亦称《怨歌行》),以秋扇见弃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宠者或废弃之物。 南朝 梁 刘孝绰 《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耻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簟委 班姬 扇,蝉悲 蔡琰 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顾况 与 韦夏卿 饮酒时,金气已残, 夏卿 请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蝉鸣’,或曰‘ 班姬 扇’。” 清 许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弃 班姬 扇,怕重张 河朔 筵。”又因 班 诗中有“团团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圆月。 唐 李端 《贺李舍人直中对月见寄》诗:“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远似 庾公 楼。”
《漢語大詞典》:班扇
即班女扇。比喻失宠或受冷遇之意。文选·谢朓〈和王主簿怨情〉:“相逢咏《蘼芜》,辞宠悲 班扇 。” 刘良 注:“ 班倢伃 失宠,悲怨作《团扇》诗,言秋至则扇见捐也。臣之失位亦然也。”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啸如 鲁 柱,才如 竇 锦,遇如 班 扇。”又因 班倢伃 《团扇》诗中有“新裂 齐 紈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之句,故亦用为咏雪之典。 唐 白居易 《春夜喜雪有怀王二十二》诗:“坐罢 楚 弦曲,起吟 班 扇诗。”参见“ 班女扇 ”。
《漢語大詞典》:班女扇
亦作“ 班姬扇 ”。 汉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宠后,作《团扇》诗(亦称《怨歌行》),以秋扇见弃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宠者或废弃之物。 南朝 梁 刘孝绰 《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耻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簟委 班姬 扇,蝉悲 蔡琰 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顾况 与 韦夏卿 饮酒时,金气已残, 夏卿 请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蝉鸣’,或曰‘ 班姬 扇’。” 清 许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弃 班姬 扇,怕重张 河朔 筵。”又因 班 诗中有“团团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圆月。 唐 李端 《贺李舍人直中对月见寄》诗:“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远似 庾公 楼。”
《漢語大詞典》:画扇(畫扇)
(1).在扇上作画。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蘧道愍章继伯》:“竝善寺壁,兼长画扇,人马分数,毫釐不失。”
(2).指有画饰的扇子。 南朝 梁 鲍泉 《落日看还》诗:“雕甍斜落影,画扇拂游尘。” 唐 杜甫 《伤秋》诗:“高秋收画扇,久客掩荆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吴画余绣:“ 康熙 丁未,从同年 徐敬菴 旭龄 处,见 秀水 吴氏 画扇二:一学 李小将军 山水,一《洛神图》,妙入毫髮。”
《國語辭典》:秋扇  拼音:qiū shàn
1.秋天的小圆扇。南朝梁。元帝〈钟山飞流寺碑〉:「月如秋扇,花疑春雪。」唐。刘禹锡〈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诗:「秋扇一离手,流尘蔽霜纨。」
2.入秋天凉,遭弃置不用的团扇。文学作品中比喻不再年轻貌美而遭受冷落的女子。参见「秋扇见捐」条。南朝梁。刘孝绰 班婕妤怨诗:「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綦。」唐。蒋防《霍小玉传》:「但虑一旦色衰,思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后亦用于比喻过时失去效用的事物。金。段克己〈乙巳清明游青阳峡〉诗:「纷纷世无真是非,弃置从渠若秋扇。」元。张宪〈我有〉诗二首之二:「中途偶弃置,竟践秋扇辙。」
《國語辭典》:纨扇(紈扇)  拼音:wán shàn
用细绢制成的团扇。唐。张烜〈婕妤怨〉诗:「贱妾裁纨扇,初摇明月姿。」《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此时正值四月中旬,天气清和,各人都换了单夹衣服,手持纨扇。」
分類:纨扇团扇
《漢語大詞典》:素纨(素紈)
白色细绢。可用以制衣、书写等。 晋 成公绥 《隶书体》:“尔乃动纤指,举弱腕,握素紈,染玄翰。” 唐 李益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诗:“捐扇破谁执,素紈轻欲裁。” 宋 陆游 《风流子》词:“更乘兴,素紈留戏墨,纤玉抚孤桐。” 清 曹寅 《五月十一日夜集西堂限韵》之三:“十年披素紈,相顾半老丑。”
《漢語大詞典》:分镜(分鏡)
喻夫妻离异。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懊恨别离轻,悲岂断絃,愁非分镜,只虑高堂,风烛不定。”参见“ 分鞋破镜 ”。
分類:离异夫妇
《漢語大詞典》:分鞋破镜(分鞋破鏡)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载, 南朝 陈 徐德言 娶 陈后主 妹 乐昌公主 为妻,公主有才貌。 陈 亡之际, 德言 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镜,夫妻各执一半,相约日后合镜相会,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妻致贵载, 宋 程鹏举 被虏于 张万户 家为奴,娶 张 所虏宦家女某氏为妻。妻见 程 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屡劝 程 逃亡。 程 疑妻受 张 所使试探自己,即以告 张 ,妻因此被 张 赶出。妻临行,脱绣鞋一只换 程 鞋一只,期望日后执此相见。后因以“分鞋破镜”喻夫妻分离。 明 高瑞南 《黄莺儿·代妓谢双送别瀑泉王孙》曲:“生平此身,知心是君,相逢莫作寻常论,意儿真。分鞋破镜,怜取眼前人。”参阅 明 董应翰 《易鞋记》《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参见“ 破镜重圆 ”。
《漢語大詞典》:半镜(半鏡)
半片破镜。 南朝 陈 太子舍人 徐德言 娶后主 叔宝 之妹 乐昌公主 ,时 陈 政方乱, 德言 知不相保,乃破镜与妻各执其半,约他年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冀得相见。后果如愿。见 唐 韦述 《两京新记》卷三。 唐 李商隐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诗:“遽遣离琴怨,都由半镜明。”
《國語辭典》:乐昌破镜(樂昌破鏡)  拼音:lè chāng pò jìng
比喻夫妻因故分散。参见「破镜重圆」条。《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不幸箭穿驾手,刀中梢公,妾有乐昌破镜之忧。」
《漢語大詞典》:乐昌分镜(樂昌分鏡)
南朝 陈 将亡时,驸马 徐德言 与妻 乐昌公主 估计不能相保,因破铜镜各执其半,约于正月十五日售其破镜,俾取联系。 陈 亡,妻没入 杨素 家。及期, 徐 辗转依约至京,果访得售半镜者,夫妻卒得重聚。事见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后因以“乐昌分镜”比喻夫妻分离。 元 孙季昌 《端正好,四时怨别集杂剧名》套曲:“受寂寞似 越娘 背灯,恨别离如 乐昌 分镜。”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得笺窥认》:“咫尺天涯有如千丈,相思帐由他主张,须道 乐昌 分镜合 徐郎 。”《剪灯新话·联芳楼记》:“一旦事迹彰闻,恩情间阻,则 乐昌 之镜,或恐从此而遂分。”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妾有 乐昌 破镜之忧,汝兄被縲紲缠身之苦,为虏所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小时记父母为聘一女,但不知其姓氏……颇疑其 乐昌 之镜离而復合,但无显证耳。”
分類:驸马
《國語辭典》:破镜(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镜子。《太平御览。卷七一七。服用部。镜引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
2.被打破的镜子。如:「地上有破镜的碎片,走路时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决裂。参见「破镜重圆」条。
4.比喻半月。汉。无名氏〈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5.镜,指古代武将胸前的护心镜。破镜指破禁开杀戒。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断。……我特来破镜。」
6.神话传说中的恶兽名。《汉书。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如貙而虎眼。」
《國語辭典》:破镜重圆(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陈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于战乱分散时各执半镜,作为他日相见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归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圆和好。《隋唐演义》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乐昌公主。』无忌道:『哦,原来就是破镜重圆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镜重合」、「览镜归妻」、「金镜重圆」。
分類:太子舍人
《國語辭典》:破镜重圆(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陈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于战乱分散时各执半镜,作为他日相见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归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圆和好。《隋唐演义》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乐昌公主。』无忌道:『哦,原来就是破镜重圆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镜重合」、「览镜归妻」、「金镜重圆」。
分類:太子舍人
《漢語大詞典》:卖镜重圆(賣鏡重圓)
犹言破镜重圆。 南朝 陈 将亡,驸马 徐德言 与妻 乐昌公主 离散前,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以期再见。 德言 如期至京,“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 德言 遂出半镜相合,并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復 嫦娥 影,空留明月辉。”此时,公主已为 杨素 所得, 素 悉此事,遂使他们夫妻团圆。事见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宋 刘辰翁 《莺啼序·赵宜可以余讥其韵苦心改为之复和之》词:“恨当时青云跌宕,天路断,险艰如许,便桥边卖镜重圆,断肠无数。”
分類:驸马
《漢語大詞典》:镜断(鏡斷)
比喻夫妻或恋人分离。 宋 吴潜 《蝶恋花·吴中赵园》词:“镜断釵分何处续,伤心芳草庭前緑。”参见“ 破镜 ”。
《國語辭典》:破镜(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镜子。《太平御览。卷七一七。服用部。镜引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
2.被打破的镜子。如:「地上有破镜的碎片,走路时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决裂。参见「破镜重圆」条。
4.比喻半月。汉。无名氏〈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5.镜,指古代武将胸前的护心镜。破镜指破禁开杀戒。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断。……我特来破镜。」
6.神话传说中的恶兽名。《汉书。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如貙而虎眼。」
《漢語大詞典》:镜破(鏡破)
比喻夫妻或恋人分离。 宋 赵令畤 《蝶恋花》词:“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参见“ 破镜 ”。
《國語辭典》:破镜(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镜子。《太平御览。卷七一七。服用部。镜引神异经》:「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
2.被打破的镜子。如:「地上有破镜的碎片,走路时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决裂。参见「破镜重圆」条。
4.比喻半月。汉。无名氏〈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5.镜,指古代武将胸前的护心镜。破镜指破禁开杀戒。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剑挥之两断。……我特来破镜。」
6.神话传说中的恶兽名。《汉书。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破镜,兽名,食父。……破镜如貙而虎眼。」
《漢語大詞典》:陈宫镜(陳宫鏡)
南朝 陈后主 之妹 乐昌公主 与其夫太子舍人 徐德言 鉴于国将破不能相保,将一铜镜破作两半,人执其半,约他年正月望日卖于都市,冀得相见。后 陈 亡,妻果没入 杨素 家, 德言 依期至京,果以镜访得其妻。 素 知之,即召 德言 ,还其妻,夫妻得以团圆。闻者无不感叹。见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后因以“陈宫镜”指借以重新团圆的破镜。 唐 黄滔 《别后》诗:“梦里相逢无后期,烟中解珮查何之。亏蟾便是 陈 宫镜,莫吐清光照别离。”参见“ 破镜重圆 ”。
《國語辭典》:破镜重圆(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陈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于战乱分散时各执半镜,作为他日相见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归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圆和好。《隋唐演义》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乐昌公主。』无忌道:『哦,原来就是破镜重圆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也作「破镜重合」、「览镜归妻」、「金镜重圆」。
分類:太子舍人
《漢語大詞典》:偷桃
古神话, 西王母 种桃,三千年一结子, 东方朔 曾三次偷食,乃被谪降人间。事见《汉武故事》。后常以此入诗。 唐 柳宗元 《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诗:“ 蓬莱 羽客如相访,不是偷桃一小儿。” 宋 王禹偁 《代答》诗:“君看白日冲霄者,多是偷桃窃药人。”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疑似阿母傍,再謫偷桃儿。” 清 赵翼 《子才又作除夕告存诗》诗:“割肉偷桃狡獪才,九閶都怕此人来。”
《漢語大詞典》:方朔桃
神话传说, 西王母 种桃,三千年一结果, 东方朔 曾偷食,事见《汉武故事》。后用以喻仙果。 唐 元稹 《和乐天赠吴丹》:“冥搜 方朔 桃,结念 安期 枣。” 清 许光治 《水仙子·寿云骑尉安吉守备王雨樵母节孝谢太恭人》曲:“进枣尉 安期 枣,熟桃城 方朔 桃,羡春暉 王谢 门高。”
《漢語大詞典》:窃桃(竊桃)
传说 西王母 所居 瑶池 有桃树,三千年一结实。 汉武帝 时, 东方朔 尝三次偷食之。事见汉武故事。后以“窃桃”为凡人分享仙家福分的典故。 唐 韩愈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诗:“院闭青霞入,松高老鹤寻。犹疑隐形坐,敢起窃桃心?”
《漢語大詞典》:窃桃儿(竊桃兒)
对 汉 东方朔 的戏称。 宋 刘克庄 《鹊桥仙·庚申生日》词:“回头调戏窃桃儿,且寧耐,等他桃熟。”参见“ 窃桃 ”。
《漢語大詞典》:窃桃(竊桃)
传说 西王母 所居 瑶池 有桃树,三千年一结实。 汉武帝 时, 东方朔 尝三次偷食之。事见汉武故事。后以“窃桃”为凡人分享仙家福分的典故。 唐 韩愈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诗:“院闭青霞入,松高老鹤寻。犹疑隐形坐,敢起窃桃心?”
《國語辭典》:圆凿方枘(圓鑿方枘)  拼音:yuán zuò fāng ruì
比喻格格不入,互不相容。参见「圜凿方枘」条。唐。陆长源 上宰相书:「今悉求温润美秀沉默宏宽者为之,盖北辕适楚、圆凿方枘,欲求扶倾愈疾,其可得乎?」
《漢語大詞典》:高圆(高圓)
(1).指天空。 唐 韩愈 《杂诗》:“长风飘襟裾,遂起飞高圆。” 方世举 注:“诗·正月:‘谓天盖高。’《大戴礼·天圆篇》:‘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2).指太阳。 明 刘基 《旱天多雨意呈石末公》诗之二:“虚牝空蒸欝,高圆逈独浮。”
分類:
《國語辭典》:金丸  拼音:jīn wán
1.黄金作成的弹丸。《旧唐书。卷一九八。西戎传。拂菻传》:「第二门之楼中,悬一大金秤,以金丸十二枚属于衡端,以候日之十二时焉。为一金人,其大如人,立于侧,每至一时,其金丸辄落,铿然发声。」
2.月亮。宋。苏辙〈中秋见月寄子瞻〉诗:「浮云卷尽流金丸,戏马台西山郁蟠。」
《漢語大詞典》:千奴
见“ 千头木奴 ”。
《漢語大詞典》:千头木奴(千頭木奴)
指千棵柑橘树。 汉 末 李衡 为官清廉,晚年派人于 武陵 龙阳 汜洲 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后多用以为典。亦省作“ 千奴 ”。 宋 苏轼 《食柑》诗:“坐客慇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
《漢語大詞典》:千头木奴(千頭木奴)
指千棵柑橘树。 汉 末 李衡 为官清廉,晚年派人于 武陵 龙阳 汜洲 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后多用以为典。亦省作“ 千奴 ”。 宋 苏轼 《食柑》诗:“坐客慇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
《漢語大詞典》:千头橘(千頭橘)
千棵柑橘树。 明 李东阳 《次李白洲留别韵》之一:“家贫尚有千头橘,身健何须九节蒲。”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之十九:“夸张有绢千头橘,防备无衣百本桑。”参见“ 千头木奴 ”。
分類:柑橘橘树
《漢語大詞典》:千头木奴(千頭木奴)
指千棵柑橘树。 汉 末 李衡 为官清廉,晚年派人于 武陵 龙阳 汜洲 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后多用以为典。亦省作“ 千奴 ”。 宋 苏轼 《食柑》诗:“坐客慇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
《國語辭典》:木奴  拼音:mù nú
1.丹阳太守李衡因其妻不善治家,遂密遣十人于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柑橘树千株。临死乃告知儿女,后家道殷足。见《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传。孙休》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后用以称柑橘为「木奴」。唐。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宋。王炎《双溪类槁。卷六。张德夫园亭八咏。橘渚》:「木奴欲献主人寿,一夜累累千颗黄。」
2.果实的通称。宋。谢薖《竹友集。卷七。次韵吴民载告别觅酒诗二首之二》:「嘉蔬实空甒,并遣木奴来。」
《漢語大詞典》:李衡奴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阳 太守 李衡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 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听,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龙阳 汜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唐 罗隐 《秋日富春江行》诗:“远岸平如翦,澄江静似铺。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國語辭典》:橘奴  拼音:jú nú
橘树。参见「木奴」条。唐。杜甫〈驱竖子摘苍耳〉诗:「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
《漢語大詞典》:洲中奴
指柑橘树。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三:“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参见“ 木奴 ”。
分類:柑橘橘树
《國語辭典》:木奴  拼音:mù nú
1.丹阳太守李衡因其妻不善治家,遂密遣十人于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柑橘树千株。临死乃告知儿女,后家道殷足。见《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传。孙休》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后用以称柑橘为「木奴」。唐。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宋。王炎《双溪类槁。卷六。张德夫园亭八咏。橘渚》:「木奴欲献主人寿,一夜累累千颗黄。」
2.果实的通称。宋。谢薖《竹友集。卷七。次韵吴民载告别觅酒诗二首之二》:「嘉蔬实空甒,并遣木奴来。」
《國語辭典》:圆熟(圓熟)  拼音:yuán shú
纯熟、熟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八。东坡一》:「余以谓圆熟多失之平易,老硬多失之枯乾。」宋。葛郯〈满江红。郢客高歌〉词:「愿为予、落笔走盘珠,争圆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