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二毛潘岳
 
叹二毛
 
安仁头白早
 
安仁鬓
 
安仁鬓早秋
 
愁染潘郎
 
河阳镜里丝
 
河阳鬓
 
潘令老
 
潘令鬓
 
潘岳二毛
 
潘岳白头
 
潘岳白发
 
潘岳老
 
潘岳双毛
  
潘毛
 
潘生白发
 
潘郎白发
 
潘郎秋发
  
白发潘郎
 
白鬓潘岳
 
素发悲
 
骑省悲秋赋
 
骑省鬓边华
 
惊鬓发
 
鬓如潘骑省
 
鬓毛惊老
 
鬓难留黑

相关人物
潘岳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五〈僖公·传二十二年〉~248~
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晋·杜预注:「二毛,头白有二色。」
《昭明文选》卷十三〈赋庚·物色·秋兴赋〉~585~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底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

简释

潘鬓:喻指年岁磋跎。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宁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


例句

莫叹巴三峡,休惊鬓二毛。 元稹 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十韵

三秀悲中散,二毛伤虎贲。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潘郎悲白发,谢客爱清辉。 刘长卿 罢摄官后将还旧居留辞李侍御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发。 刘驾 苦寒吟

期君自致青云上,不用伤心叹二毛。 吕温 道州敬酬何处士书情见赠

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孟浩然 晚春卧病寄张八

潘郎懊恼新秋发,拔却一茎生两茎。 徐凝 览镜词

烦君强著潘年比,骑省风流讵可齐。 房孺复 酬窦大闲居见寄

从诗得何报,惟感二毛催。 李商隐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

潘郎今发白,陶令本家贫。 李嘉祐 送崔侍御入朝

来来去去身依旧,未及潘年鬓已斑。 李山甫 蒲关西道中作

潘岳愁丝生鬓里,婕妤悲色上眉头。 李廷璧 愁诗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 李德裕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貌应同卫玠,鬓且异潘生。 李端 送吉中孚拜官归楚州

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莫道少年头不白,君看潘岳几茎霜。 杜牧 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

潘鬓年空长,齐竽艺本轻。 权德舆 奉酬张监阁老雪后过中书见赠加两韵简南省僚旧

欲知潘鬓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 王睿

欲知潘鬓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 王毂

三十生二毛,早衰为沈疴。 白居易 寄同病者

但喜暑随三伏去,不知秋送二毛来。 白居易 答苏六

潘岳叙年因鬓发,扬雄托谏在文章。 卢纶 和王员外冬夜寓直

潘岳衰将至,刘桢病未瘳。 卢纶 卧病寓居龙兴观枉冯十七著作书知罢摄洛阳赴缑氏因题十四韵寄冯生并赠乔尊师

潘岳方称老,嵇康本厌喧。 卢纶 落第后归山下旧居留别刘起居昆季

新年只可三十二,却笑潘郎白发生。 窦常 奉寄辰州房使君郎中

上客趋丹陛,游人叹二毛。 罗隐 寄制诰李舍人

分明有个长生路,休向红尘叹二毛。 许坚 题茅山观

山在水滔滔,流年欲二毛。 许浑 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

二毛梳上雪,双泪枕前冰。 许浑 盈上人

谁怜愁苦多衰改,未到潘年有二毛。 韩偓 夏课成感怀

三十二馀罢,鬓是潘安仁。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二毛雕一半,百岁去三分。 齐己 友人寒夜所寄

寒炉局促坐成劳,暗淡灯光照二毛。 齐己 楚寺寒夜作

典故
仙家鸡犬
 
刘安升
 
刘安宅
 
刘安鸡犬
 
问鸡犬
 
拔宅淮王
 
淮南犬
 
淮南举
 
淮南鸡犬
 
淮南鸡舐药
 
淮王宅
 
淮王鸡犬
 
瀛洲鸡犬
 
犬入五云
 
犬吠白云
 
犬吠白云间
 
犬影入云
 
举家飞升
 
舐丹鸡犬
 
舐药鼎
 
药沾鸡犬
 
鸡犬上层城
 
鸡犬不将去
 
鸡犬不留残
 
鸡犬偷仙药
 
鸡犬入云
 
鸡犬刘安
  
鸡犬登仙
 
鸡犬登天
 
鸡犬碍云关
 
鸡犬神仙
 
鸡犬云中
 
鸡犬云间
 
鸡犬飞升
  
云中鸡犬
 
云间鸡犬
 
飞鸡犬

相关人物
刘安(淮南王)


《论衡校释》卷七〈道虚〉~37~
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此言仙药有馀,犬鸡食之,并随王而升天也。

简释

云中鸡犬:喻仙家生活。唐罗隐(广陵开元寺阁上作》:“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留歌扬帝归。”


例句

鸡犬疑沾药,耕桑似避秦。 储嗣宗 春游望仙谷

犬入五云音信绝,凤楼凝碧悄无声。 储嗣宗 胡山

淮南鸡舐药,翻向云中飞。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杜甫 滕王亭子

白鸡黄犬不将去,寂寞空馀葬时路。 杨衡 哭李象

若许移家相近住,便驱鸡犬上层城。 白居易 酬赠李炼师见招

自古圣贤放入土,淮南鸡犬驱上天。 卢仝 忆金鹅山沈山人二首之一

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笙歌炀帝归。 罗隐 广陵开元寺阁上作

却羡淮南好鸡犬,也能终始逐刘安。 罗隐 东归别所知

云雨有归时,鸡犬无还日。 邵谒 经安容先生旧居

鸡犬偷仙药,儿童授道书。 钱起 过王舍人宅

鸡声随羽化,犬影入云看。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韦庄 过扬州

残药沾鸡犬,灵香出凤麟。 顾况 步虚词

药将鸡犬云间试,琴许鱼龙月下听。 高骈 和王昭符进士赠洞庭赵先生

典故
人情挂剑
 
剑悬
 
剑挂宰上
 
季札挂剑
 
宝剑悬
 
宝剑赠君
 
宝剑非所惜
 
带丘墓
 
延州空挂
 
延陵件
 
延陵心
 
延陵轻宝剑
 
思挂剑
  
把剑觅徐
 
把剑觅徐君
  
挂剑酬知己
 
挂坟松
 
挂延陵
 
树头千金剑
 
留剑
 
留墓剑
  
留树
 
相酬无宝剑
 
结交期一剑
  
赠墓剑
 
送剑
 
相关人物
季札
 
徐君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节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简释

挂剑:表示追念亡友。宋黄庭坚《李浸州挽词》:“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例句

曾被桂树枝,寒光射林薮。 元稹 说剑

碑传门客建,剑是故人留。 崔堤 秦州薛都督挽词

芜漫藏书壁,荒凉悬剑枝。 崔融 哭蒋詹事俨

徒悬一宝剑,何处访徐公。 张说 右侍郎集贤学士徐公挽词二首之一

故老空悬剑,邻交日散金。 张说 和魏仆射还乡

一朝宾客散,留剑在青松。 张说 崔尚书挽词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陈陶处士

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李隆基 过王浚墓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杜甫 别房太尉墓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杜甫 哭李尚书

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罢琴明月夜,留剑白云天。 沈佺期 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

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王维 哭祖六自虚

还闻汉明主,遗剑泣东平。 卢僎 让帝挽歌词二首之一

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

心许留家树,辞直断佞臣。 窦群 题剑

人送剑来归陇上,雁飞书去叫衡阳。 窦巩 哭吕衡州八郎中

树悲悬剑所,溪想钓璜馀。 苏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还乡有怀之作

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丁仙化鹤
 
丁令
 
丁令威
 
丁家鹤
 
丁鹤
 
人事都非
 
仙人化鹤
  
令威归叹
 
令威语
 
令威还
 
依华表
 
侣鹤
 
冢累累
 
别后华表
  
化鹤丁
 
千年一回归
 
千年别
 
千年化鹤
 
千年归鹤
 
千年华表
 
千年鹤
 
千岁鹤
 
千载归来
 
千载鹤归
 
城是人非
 
城郭人民
 
城郭人非
 
城郭新
 
城郭空存
 
大鸟来华表
 
姓丁鹤
 
孤鹤归来过辽天
 
孤鹤归期
 
山川城郭是耶非
 
山川如故人民非
 
思归辽东
 
故旧非
 
归家华表
 
归后语
 
归辽海
 
归郭令威
 
归飞鹤
  
归鹤怜
 
白鹤报乡人
 
白鹤归
 
白鹤归来
 
老仙鹤驭
 
老令威
 
临华表
 
华表千年
 
华表恨
 
华表柱
 
华表歌
 
华表归来
 
华表留言
 
华表真人
 
华表旧愁
 
华表语
  
华表鹤归
 
西归千年后
  
身化鹤
  
辽天归鹤
     
辽水千年
 
辽海愁云
   
辽鹤归来
 
重来华表
 
飞来丁令
 
骑鹤归来
 
鹤到辽东
 
鹤化千载
 
鹤去知归
 
鹤姓丁
  
鹤归城是
 
鹤归故里
  
鹤归辽海
  
鹤语冢难寻
 
鹤飞辽天
 
鹤鸣华表

相关人物
丁令威


《艺文类聚》卷七十八〈灵异部上·仙道〉~33~
《搜神记》曰:辽东城门有华表柱,忽有一白鹤集柱头,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不知名字。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

简释

白鹤归:喻人去世。唐李德裕《遥伤茅山孙尊师三首》之三:“数日奇香在,何年白鹤归。”

辽东鹤: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唐杜甫《卜居》:“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硅。”


例句

归来华表上,应笑北邙尘。 于武陵 赠王道士

人传访道沧海上,丁令王乔每往还。 任华 寄李白

千万云间丁令威,殷勤仙骨莫先飞。 储嗣宗 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巢鹤

阮郎迷里巷,辽鹤记城闉。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年十六时作)

鹤鸣华表应传语,雁度霜天懒寄书。 刘商 归山留别子侄二首之二

空有缄题报亲爱,一千年后始西归。 刘威 送元秀才入道

华表鹤声天外迥,蓬莱仙界海门通。 刘沧 宿题天坛观

空夜露残惊堕羽,辽天秋晚忆归程。 刘沧 月夜闻鹤唳

鹤归辽海春光晚,花落闲阶夕雨晴。 刘沧 题王母庙

乡关不是无华表,自为多惊独上迟。 司空图 自河西归山二首

殷勤华表鹤,羡尔亦曾归。 司空图 长亭

千年城郭如相问,华表峨峨有夜霜。 司空曙 送曲山人之衡州

莫学辽东华表上,千年始欲一回归。 司空曙 送王尊师归湖州

尘中旧侣无音信,知道辽东鹤姓丁。 唐彦谦 贺李昌时禁苑新命

何言斯物变,翻覆似辽东。 孔德绍 赋得华亭鹤

昔偶浮丘伯,今同丁令威。 崔融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道边白鹤来华表,陌上苍麟卧古丘。 张继 秋日道中

谁言辽东鹤,千年往复回。 张说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碧窗月落琴声断,华表云深鹤梦长。 戴叔伦 哭朱放

若把古今相比类,姓丁仙鹤亦如斯。 方干 送道人归旧岩

秦世老翁归汉世,还同白鹤返辽城。 施肩吾 桃源词二首

辽东老鹤应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从此暂辞华表柱,便应千载是归程。 曹唐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华表千年孤鹤语,人间一梦晚蝉鸣。 曹邺 寄嵩阳道人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李商隐 喜雪

神物龟酬孔,仙才鹤姓丁。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数日奇香在,何年白鹤归。 李德裕 遥伤茅山孙尊师三首之三

碧落高高云万重,当时孤鹤去无踪。不期陵谷迁朝市,今日辽东特地逢。 李涉 逢旧二首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李白 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之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李白 姑熟十咏灵墟山

海鹤一笑之,思归向辽东。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

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 李白 送李青归南叶阳川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李白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

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馀。 李白 题许宣平庵壁(见诗话类编)

闻说沧溟今已浅,何当白鹤更归来。 李端 与道者别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念越乡。 李绅 灵汜桥

人间华表堪留语,剩向秋风寄一声。 李縠 和皮日休悼鹤

高笼华表鹤,静对幽兰琴。 李群玉 送处士自番禺东游便归苏台别业

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李贺 嘲雪

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

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圭。 杜甫 卜居

襄王薄行迹,莫学冷如丁。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故园华表上,谁得见君还。 杜荀鹤 送九华山道士游茅山

令威子晋皆俦侣,东岳同寻太真女。 杨嗣复 赠毛仙翁

何年去华表,几度穷苍冥。 杨衡 题玄和师仙药室

将军易道令威仙,华发清谈得此贤。 权德舆 扬州与丁山人别

玉笙王子驾,辽鹤令威身。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晚秋与崔二舍人张秘监苖考功同游昊天观时中书寓直不得陪随因追往年曾与旧僚联游此观纪题在壁已有沦亡书事感怀辄以呈寄兼呈东省三给事之作杨君见徵鄙词因以继和

代北鸾骖至,辽西鹤骑旋。 王勃 八仙径(寺南又有昌利观。去寺有数里。岩径窈窕。杖而后进)

化鹤千龄早,元龟六代春。 王勃 出境游山二首

当作辽城鹤,仙歌使尔闻。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

不为碧鸡称使者,唯令白鹤报乡人。 王维 送王尊师归蜀中拜扫(一无拜扫二字)

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辽东老令威。 白居易 池鹤二首

燕归巢已尽,鹤语冢难寻。 卢纶 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

闲行池畔随孤鹤,若问多应道姓丁。 秦系 题洪道士山院

辽鹤虚空语,冥鸿未易亲。 罗隐 期徐道者不至

辽水华亭旧所闻,病中毛羽最怜君。 罗隐 病中题主人庭鹤

如何只见丁家鹤,依旧辽东叹绿芜。 罗隐 自贻

竹映高墙似傍山,邹阳归后令威还。 薛能 和府帅相公

凭人转觉多相误,尽道皤然作令威。 薛能 失鹤二首

华表翘风未可期,变丁投卫两堪疑。 薛能 失鹤二首

刘郎别后无遗履,丁令归来有旧巢。 薛能 许州题观察判官厅

故园华表高高在,可得不如丁令威。 褚载 晓感

鵩上承尘才一日,鹤归华表已千年。 许浑 经故丁补阙郊居

还似当时姓丁鹤,羽毛成后一归来。 赵嘏 送王龟拾遗谢宫后归浐水山居

空留华表千年约,才毕丹炉九转功。 郑璧 和袭美伤顾道士

黄鹤无心下,长应笑令威。 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

借问飞鸣华表上,何如粉缋彩屏中。 钱起 画鹤篇(省中作)

闲教辨药僮名甲,静识窥巢鹤姓丁。 陆龟蒙 寄怀华阳道士

灵芝非庭草,辽鹤委池鹜。 韦应物 送丘员外还山

桑田变后新舟楫,华表归来旧路岐。 韩偓 余寓汀州沙县病中闻前郑左丞璘随外镇举荐赴洛兼云继有急徵旋见脂辖因作七言四韵戏以赠之或冀其感悟也(已巳年)

未作千年别,犹应七日还。 魏知古 玄元观寻李先生不遇

姓丁黄鹤辽东去,客倩仙翁海上人。 鲍溶 寄卢给事汀吴员外丹

黄鹤亦姓丁,寥寥何处飞。 鲍溶 感兴

垂名入甲成龙去,列姓如丁作鹤来。 黄滔 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

华表柱头还有鹤,华歆名下别无龙。 黄滔 寄杨赞图学士

典故
白驹催
 
白驹留
 
白驹隙光
    

《礼记注疏》卷五十八〈三年问〉~96~
「将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马之过隙」东汉·郑玄注:「驷之过隙,喻疾也。」唐·孔颖达疏:「驷谓驷马,隙谓空隙。驷马骏疾,空隙狭小,以骏疾而过狭小,言急速之甚。」
《庄子》外篇·卷七下《知北游》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例句

已叹漳滨卧,何言驻隙难。 司空曙 哭王注

食场恩未尽,过隙命旋终。 严维 奉和刘祭酒伤白马(此马勒赐宁王)(转赠祭酒)

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 孟浩然 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

浮生如过隙,先达已吾箴。 张九龄 始兴南山下有林泉尝卜居焉荆州卧病有怀此地

道消黄鹤去,运启白驹留。 张说 喜度岭

隙光非白驹,悬磬我无虞。 李绅 移九江(效何水部。余自九江及今。周一纪矣)

结欢随过隙,怀旧益沾巾。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

星霜玄鸟变,身世白驹催。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 杜甫 陪诸公上白帝城(一本有头字。一本有楼字。)宴越公堂之作(越公杨素所建)

乡思巢枝鸟,年华过隙驹。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并序)

谢傅隙过驹,萧娘风过烛。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窦常 谒诸葛武侯庙

隙驷不我待,路人易相忘。 窦群 奉酬西川武相公晨兴赠友见示之作

自有藏舟处,谁怜隙驷过。 骆宾王 丹阳刺史挽词三首之一

典故 
团扇三秋怨
 
团扇妾
 
团扇怨秋风
 
团扇悲歌
 
团扇悲秋
 
团扇捐
 
团扇诗
 
团扇逐秋风
 
妾扇
 
婕妤团扇
  
婕妤扇
 
宫扇怨秋风
 
怨秋风
 
悲团扇
 
悲婕妤
 
悲秋扇
 
悲素扇
 
感婕妤
 
怜团扇
 
手中扇
 
托意唯团扇
 
捐扇
 
捐箧
 
收团扇
 
泣团扇
 
汉主妃
 
汉姬纨扇
 
汉宫圆扇成咏
 
班女怨
 
班女恨
  
班妾秋扇
  
班姬月
 
班姬泣
 
班姬箧
 
班家扇
    
秋扇留句
 
秋风扇
 
秋风弃扇
  
纨扇曲中秋
 
纨扇题诗
  
裁洁素
 
身世如团扇
 
逢秋扇
 
过秋纨扇
 
题秋扇
 
齐纨怨思
 
齐纨扇
 
班姬题扇

相关人物
班婕妤


《昭明文选》卷二十七〈诗戊·乐府上·怨歌行〉~280~
〈序〉:「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玉台》此诗有序云: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云云。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列传下·孝成班倢伃〉~3984~
自鸿嘉后,上稍隆于内宠。倢伃进侍者李平,平得幸,立为倢?。上曰:「始卫皇后亦从微起。」乃赐平姓曰卫,所谓卫倢伃其后赵飞燕姊弟亦从自微贱兴,踰越礼制,盛于前。班倢伃及许皇后皆失宠,稀复进见。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班倢伃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考问班倢伃,倢伃对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愬;如其无知,愬之何益?故不为也。」上善其对,怜悯之,赐黄金百斤。赵氏姊弟骄妒,倢伃恐久见危,求共养太后长信宫,上许焉。倢伃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悼。

简释

班女怨:指妇女因失宠而哀怨。唐窦牟《元日喜闻大礼寄上翰林四学士中书六舍人二十韵》:“忽思班女怨,遥听越人吟。”


例句

一从悲画扇,几度泣前鱼。 于武陵 长信宫二首

羞同班女高秋扇,欲照明王乙夜书。 刘庭琦 奉和圣制瑞雪篇

秋风能再热,团扇不辞劳。 刘方平 长信宫

君恩不可见,妾岂如秋扇。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刘云 婕妤怨

旧宠悲秋扇,新恩寄早春。 天宝宫人 题洛苑梧叶上

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 宋之问 望月有怀

色丽班姬箧,光润洛川神。 庾抱 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官内知友

无金可买长门赋,有恨空吟团扇诗。 张窈窕 寄故人(一作杜羔妻诗)

今夜故山依旧见,班家扇样碧峰东。 徐凝 却归旧山望月有寄

守分辞芳辇,含情泣团扇。 徐贤妃 长门怨

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 李商隐 喜雪

莫道君恩长不休,婕妤团扇苦悲秋。 李嘉祐 古兴

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 李峤 倡妇行

光含班女扇,韵入楚王弦。 李峤 游禁苑陪幸临渭亭遇雪应制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李白 中山孺子妾歌

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李白 惧谗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 李益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远似庾公楼。 李端 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

晓菊泫寒露,似悲团扇风。 李贺 感讽六首

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杜审言 赋得妾薄命

蘼芜山下路,团扇秋风去。 权德舆 杂诗五首

正悦掌中舞,宁哀团扇诗。 武平一 妾薄命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王昌龄 西宫秋怨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裴回。 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

传闻纨扇恩未歇,预想蛾眉上初月。 王谭 后庭怨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卢殷 悲秋

长为蕣花光晓日,谁知团扇送秋风。 卢汝弼 薄命妾

忽思班女怨,遥听越人吟。 窦牟 元日喜闻大礼寄上翰林四学士中书六舍人二十韵

六宫谁买相如赋,团扇恩情日日疏。 罗隐 閒居早秋

繁华事逐东流水,团扇悲歌万古愁。 翁绶 婕妤怨

莫比班家扇,宁同卓氏琴。 许浑 赠萧链师

簟委班姬扇,蝉悲蔡琰琴。 韦庄 同旧韵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项斯 古扇

合裁班扇思行幸,愿托凉风箧笥嫌。 鲍溶 上阳宫月

欲和古诗成窦锦,倍悲秋扇损齐纨。 鲍溶 赠远

陆生誇妙法,班女恨凉飙。 齐己 谢人惠扇子及茶

典故
尾生抱柱
 
尾生柱朽
 
抱柱信
 
抱梁
 
抱梁期
  
柱下留信
 
桥下期
 
水淹蓝桥
 
水至不去

相关人物
尾生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998~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简释

抱桥:称恋人忠诚守信。宋刘筠《又赠一绝》:“风波若未乖前约,一死何曾更抱桥。”


例句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李白 长干行二首

只言柱下留期信,好欲将心学松蕣。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典故
三朝执戟
 
三朝臣不遇
 
不与少年争遇合
 
久留郎署
 
好文日
 
尚少
 
悲颜驷
 
文时不遇,武时不遇
 
晚得诸郎
 
汉家尚壮
 
汉庭用少
 
汉廷用壮臣年老
  
潜郎白首
  
白发郎
 
白发郎潜
 
老颜驷
  
颜郎老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刘启(汉景帝)
 
颜驷


《昭明文选》卷十五〈赋辛·志中·思玄赋〉~662~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善注引《汉武故事》曰:「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上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贤注:「尉谓都尉颜驷也。尨,苍杂色也。遘,遇也。」《汉武故事》曰:「上至郎署,见一老郎,鬓眉皓白,问:『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以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叶不遇也。』上感其言,擢为会稽都尉。」

简释

白发郎潜:指年老而怀才不遇。宋苏轼《次天字韵答岑岩起》:“莫叹郎潜生白发,圣朝求旧鄙鸢肩。”


例句

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时。 李昌符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汉家尚壮今则老,发短心长知奈何。 李端 赠康洽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 李贺 河阳歌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王维 冬夜书怀

老少悲颜驷,盈虚悟翟公。 王适 蜀中言怀

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骆宾王 帝京篇

典故
北门留住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裴度列传〉~4432~
以其足疾,不便朝谒,而年未甚衰,开成二年五月,复以本官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诏出,度累表固辞老疾,不愿更典兵权,优诏不允。文宗遣吏部郎中卢弘往东都宣旨曰:「卿虽多病,年未甚老,为朕卧镇北门可也。」促令上路,度不获已之任。三年冬,病甚,乞还东都养病。四年正月,诏许还京,拜中书令。以疾未任朝谢,诏曰:「司徒、中书令度,绰有大勋,累居台鼎。今以疾恙,未任谢上,其本官俸料,宜自计日支给。」又遣国医就第诊视。属上巳曲江赐宴,群臣赋诗,度以疾不能赴。文宗遣中使赐度诗曰:「注想待元老,识君恨不早。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仍赐御札曰:「朕诗集中欲得见卿唱和诗,故令示此。卿疾恙未痊,固无心力,但异日进来。春时俗说难于将摄,勉加调护,速就和平。千百胸怀,不具一二。药物所须,无惮奏请之烦也。」御札及门,而度已薨,四年三月四日也。上闻之,震悼久之,重令缮写,置之灵座。时年七十五,册赠太傅,辍朝四日,赗赙加等。诏京兆尹郑复监护丧事,所须皆官给。上怪度无遗表,中使问之,家人进其稿草,其旨以未定储贰为忧,言不及家事。
典故
臂上皓齿留香
 
臂啮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庄公·传三十二年〉~8~
初。公筑台临党氏。见孟任。从之。閟。而以夫人言许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晋·杜预注:「许以为夫人。」
《史记》卷六十五〈吴起列传·吴起〉~265~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馀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齧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典故 
仪舌在
 
吾舌在
 
存舌
 
张仪
  
张仪舌在
 
恒视舌
 
有舌
 
璧非真盗
 
留舌
 
留舌示妻
 
疑璧
 
盗璧
 
纵横舌
 
舌问妻孥
 
舌在
 
舌在何忧
 
舌存
 
诬张仪
 
韫璧

相关人物
张仪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简释

仪舌:喻指安身进取之本,或指能言善辩。唐元稹《献荣阳公诗五十韵》:“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

疑璧:指不白之冤。唐骆宾王《幽絷书情简知己》:“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例句

一行万里纤尘静,可要张仪更入秦。 司空图 寄王赞学

毛义持书去,张仪韫璧行。 李峤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李白 笑歌行

笑吐张仪舌,愁为庄舄吟。 李白 赠崔侍郎

祗应自索漠,留舌示山妻。 李白 赠范金卿二首

张仪会展平生舌,韩信那惭跨下羞。 李群玉 献王中丞

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一作递)呈苏涣侍御

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有舌嗟秦策,飞梁驾楚材。 温会 奉陪段相公晚夏登张仪楼

九庙有灵思李令,三川悲忆恨张仪。 罗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

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骆宾王 幽系书情通简知己

典故  
平原十日饮
 
平原张宴
 
平原期
 
平原燕浃旬
 
平原酒
 
平原饮
 
极欢留十日
 
宾客平原

相关人物
秦昭王
 
赵胜(平原君)


《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列传〉~245~
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雎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新校本汉书》卷五十七下《司马相如传》
尝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众兽,相如因上疏谏。

简释

十日欢:指朋友相见而饮酒尽欢。唐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近作十曰欢,远为千载期。”


例句

愿学平原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骊驹。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

典故
一曲清歌留住半窗云
 
一声珠唱驻行云
 
不放行云飞过
 
入行云
 
唱歌云欲聚
 
林木激越
 
林木馀声
 
歌入青云
 
歌管停云
 
歌声遏断
 
歌莫放行云
  
清唱云不去
 
清歌驻云
 
留住行云
 
留云歌
 
秦讴
  
穿云衢
 
绕行云
 
声入青云
 
声拂行云
 
声振林杪
 
声绕碧山晚云留
 
听歌云断
 
行云驻
 
遏彩云
    
遏云妙响
  
云不去
 
云不度
 
云定
 
云欲断
 
云为歌声不忍行
 
云绕扇
 
云表歌云遏
 
响遏珠尘
  
飞云驻
  
相关人物
秦青
 
薛谭


《列子》卷五《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晋·张湛注:「二人,秦国之善歌者。」

简释

遏云歌:喻指歌声优美动听。唐罗隐《春思》:”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例句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岑参 登凉州尹台寺

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馀声。 崔元范 李尚书命妓歌饯有作奉酬

翠帽珠篇斗丝管,一弹一奏云欲断。 崔颢 卢姬篇

舞态疑回紫阳女,歌声似遏彩云仙。 戎昱 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

响发行云驻,声随子夜新。 李峤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李白 南都行

收处远缲烟,孤直縆云定。 杜牧 赠沈学士张歌人

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 杜甫 听杨氏歌

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 权德舆 三妇诗

连连贯珠并,袅袅遏云频。 欧阳衮 听郢客歌阳春白雪

度曲飘清汉,馀音遏晓云。 王起 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

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罗隐 春思

空中几处闻清响,欲绕行云不遣飞。 顾况

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 高骈 赠歌者二首之一

典故
藏鳞羽

相关人物
陈留老父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陈留老父传》
老父趋而过之,植其杖,太息言曰:「吁!二大夫何泣之悲也?夫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县,去将安所?虽泣何及乎!」二人欲与之语,不顾而去,莫知所终。

例句

但为适性情,岂是藏鳞羽。 杜牧 雨中作

典故
威名留草木
 
江淮草木知名
 
草木声名
 
草木要知名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张万福列传〉~4074~
张万福,魏州元城人。……寻真拜寿州刺史、淮南节度副使。为节度使崔圆所忌,失刺史,改鸿胪卿,以节度副使将千人镇寿州,万福不以为恨。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圆令万福摄濠州刺史。杲闻即提卒去,止当涂。陈庄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大历三年,召赴京师,代宗谓曰:「闻卿名久,欲一识卿面,且将累卿以许杲。」万福拜谢,因前奏曰:「陛下以一许杲召臣,如河北诸将叛,欲以属何人?」代宗笑谓曰:「且与吾了许杲事,方当大用卿。」以为和州刺史、行营防禦使,督淮南岸盗贼。至州,杲惧,移军上元。杲至楚州大掠,节度使韦元甫命万福追讨之。未至淮阴,杲为其将康自劝所逐。自劝拥兵继掠,循淮而东,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虏掠金帛妇人等,皆送致其家。元甫将厚赏将士,万福曰:「官健常虚费衣粮,无所事,今乃一小赖之,不足过赏,请用三之一。」代宗发诏以劳之,赐衣一袭、宫锦十双。……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召见谓曰:「先帝改卿名『正』者,所以褒卿也。朕以为江、淮草木亦知卿威名,若从先帝所改,恐贼不知是卿也。」复赐名万福。
《國語辭典》:二毛  拼音:èr máo
鬓发有黑白两种颜色。指年老的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礼记。檀弓下》:「古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
《國語辭典》:二毛子  拼音:èr máo zi
1.黑龙江一带的土话。指两岁的羊。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八:「羊一岁谓之库尔布子,二岁谓之二毛子。」
2.清末义和团团员讥称信耶稣教或办理洋务的中国人。《恨海》第七回:「只见街上往来的,没有一个不是义和团,拥挤的不堪。口中乱嚷:『烧教堂!烧使馆!杀毛子!杀二毛子!』」
《漢語大詞典》:潘年
晋 潘岳 《秋兴赋》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因以“潘年”指三十二岁左右的年纪。 唐 房孺复 《酬窦大闲居见寄》诗:“烦君强著 潘 年比,骑省风流詎可齐。” 唐 李山甫 《蒲关西道中作》诗:“来来去去身依旧,未及 潘 年鬢已斑。”
分類:年纪
《國語辭典》:潘鬓(潘鬢)  拼音:pān bìn
比喻鬓发斑白,年华老去。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𡩋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南唐。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分類:中年鬓发
《國語辭典》:鸡犬升天(雞犬升天)  拼音:jī quǎn shēng tiān
淮南王刘安得道升天,鸡犬吃了剩下的仙药,也随之升天。见晋。葛洪《神仙传》卷六。后比喻一个人发达得势,左右有关系的人也跟著发迹。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作「鸡犬皆仙」、「鸡犬俱升」。
《國語辭典》:鸡鸣犬吠(雞鳴犬吠)  拼音:jī míng quǎn fèi
鸡啼狗叫。形容乡野田舍人群聚居的情景。《三国演义》第六○回:「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也作「鸡鸣狗吠」。
《國語辭典》:鸡鸣狗吠(雞鳴狗吠)  拼音:jī míng gǒu fèi
鸡啼狗叫。形容乡野田舍人群聚居的情景。《孟子。公孙丑上》:「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朗传》:「鸡鸣狗吠,达于四境。」也作「鸡鸣犬吠」。
《漢語大詞典》:悬剑(懸劍)
史记·吴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悬剑”指守信。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但悬剑空壠,有恨如何?”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图画,也全数插入--这,自然想借以增加读者的兴趣,但也有些所谓‘悬剑空壠’的意思的。”
分類:守信
《國語辭典》:挂剑(掛劍)  拼音:guà jiàn
表示对亡友的追怀及信义。参见「季札挂剑」条。唐。方干 哭江西处士陈陶诗:「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漢語大詞典》:留徐剑(留徐劍)
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以“留徐剑”为悼友之典故。 唐 杜甫 《哭李尚书》诗:“欲挂留 徐 剑,犹迴忆 戴 船。” 明 何景明 《哭以道》诗:“他时若挂留 徐 剑,忍向 桥山 觅墓林。”
《漢語大詞典》:解剑(解劍)
(1).史记·吴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宝剑,繫之 徐 君冢树而去。”后以“解剑”为不违心诺之典。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清 魏耕 《历历白榆行》:“解剑空心许,抚躬徒自吁。”
(2).指卸官。 南朝 齐 谢朓 《始之宣城郡》诗:“解剑北宫朝,息驾南川涘。”
分類:不违违心
《漢語大詞典》:遗剑(遺劍)
亦作“ 遗劒 ”。
(1).谓遗失宝剑。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剑於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新唐书·张九龄传:“臣以谓始造簿书,备遗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谓遗剑中流,契舟以记者也。”
(2).指遗失的剑。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所谓刻舟以摸遗剑,参天而射五步。”
(3). 晋 张华 观天象,言 丰城 有剑,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以寻剑。 雷 掘地得两剑,以一遗 华 。 华 以为剑当有二,他日终当合。后 华 死,剑失所在。 雷 死,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忽跃入水,但见二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见晋书·张华传。后遂以“遗剑”指此典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石室祕书愁摄电,星池遗剑已成龙。”
(4).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剑。 唐 张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抚遗劒而空存,想游冠而无及。” 宋 王圭 《冬节起居南京鸿庆宫等处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别寝,悼遗劒于昔游。”
《漢語大詞典》:令威
即 丁令威 。传说中的神仙名。 晋 陶潜 搜神后记·丁令威:“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 唐 白居易 《池鹤》诗之二:“池中此鹤鹤中稀,恐是 辽东 老 令威 。” 明 高启 《空明道人诗》:“于今定非死,飞游去何许,海上几秋风,谁传 令威 语?”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归去 令威 犹海鹤,朅来斥鷃笑溟鹏。”
《國語辭典》:化鹤(化鶴)  拼音:huà hè
化为仙鹤。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后用来比喻人的去世、死亡。如:「化鹤西归」。也作「鹤化」。
《漢語大詞典》:归鹤(歸鶴)
(1).旧题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载:辽东人 丁令威 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后以“归鹤”喻不忘故乡的人。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走穷归鹤,南征尽跕鳶。”
(2).古琴名。 宋 苏轼 有《十二琴铭·归鹤》
《國語辭典》:华表(華表)  拼音:huá biǎo
1.顶端横木相交,有如花形的巨大木柱,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路径标示。
2.竖立在宫殿、坟墓、城门前的大柱,有纪功、装饰、标识等作用。《南史。卷一○。陈宣帝本纪》:「大雨,震万安陵华表。」
《漢語大詞典》:华表鹤(華表鶴)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於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遂高上冲天。”后以“华表鹤”指久别之人。 唐 司空图 《长亭》诗:“殷勤华表鹤,羡尔亦曾归。” 明 刘基 《旅兴》诗:“凄凉华表鹤,太息成悲歌。” 清 蒋士铨 《一片石·祭碑》:“剪纸难招华表鹤,煎茶聊献野人芹。”
分類:久别
《國語辭典》:跨鹤(跨鶴)  拼音:kuà hè
传说以跨鹤而升天为成仙。后亦比喻人死为跨鹤。宋。林景熙〈饯盛景则教授〉诗:「空明仙人朝帝所,跨鹤凌虚堕霜羽。」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 宋 苏轼 《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 ,千岁復还兹。”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 张恭 《狱中口占》诗之三:“ 北邙 华表如林立,何处重寻 丁令威 。”
《漢語大詞典》:跨鹤扬州(跨鶴揚州)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 扬州 刺史,或愿多貲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 扬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鹤扬州”指豪富冶游繁华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归隐》曲:“先世簪缨,旧业箕裘,走马 章臺 ,骑鲸沧海,跨鹤 扬州 ,黄金积子孙难守。”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得成就,真箇胜似腰缠跨鹤 扬州 。”亦作“ 跨鹤维扬 ”、“ 跨鹤缠腰 ”。 清 长白浩歌子 萤窗异草·落花岛:“ 申无疆 ,字 仲锡 ,跨鹤 维扬 ,歷有年所。” 清 杨潮观 《李卫公替龙行雨》:“俺不是 扬州 游客,跨鹤缠腰;俺不是 秦 臺娇客,乘凤吹簫。”亦省作“ 跨鹤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缠十万,顺天风跨鹤閒游!”
《漢語大詞典》:辽城鹤(遼城鶴)
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当作 辽城 鹤,仙歌使尔闻。” 唐 李贺 《嘲雪》诗:“久别 辽城 鹤,毛衣已应故。” 清 丘逢甲 《秋怀次前韵》之二:“东去 辽城 鹤不归,南来 汾水 雁犹飞。”参见“ 辽东鹤 ”。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天鹤(遼天鶴)
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唐 马戴 《送宗密上人》诗:“近放 辽 天鹤,曾为 南岳 人。” 宋 曾原郕 《八声甘州·东阳岩》词:“无限山中风物,今古属潜夫。渺渺 辽 天鹤,应费招呼。”参见“ 辽东鹤 ”。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东丁(遼東丁)
传说中的得仙化鹤之 丁令威 为 辽东 人,故称。 宋 陆游 《贫歌》:“犹胜 辽东 丁 ,化鹤还故乡。”参见“ 辽东鹤 ”。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东华表(遼東華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於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以“辽东华表”称久别的故乡。
分類:久别故乡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海鹤(遼海鶴)
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宋 陆游 《感昔》诗之二:“往事已如 辽 海鹤,餘年空羡 葛天 民。” 元 丁鹤年 《次向士诚韵》:“华衣忽归 辽 海鹤,仙庖频食 武昌 鱼。”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家铉翁持节》:“清唳秋荒 辽 海鹤,古魂春冷 蜀山 鹃。” 清 金渐皋 《秦淮女郎卞云装》诗之二:“ 辽 海鹤归无主墓, 吴江 枫冷未栖鸿。”参见“ 辽东鹤 ”。
《國語辭典》:辽东鹤(遼東鶴)  拼音:liáo dōng hè
指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成仙,化鹤返乡,感叹城郭如旧,人事已非。见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后比喻久别重逢,感慨人事已非,或表达对乡土的思念。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金。王若虚还家五首〉诗:「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也可喻人去世。明。黄哲〈过梁昭明太子墓〉诗:「辽东鹤驭远,缑岭鸾笙吟。」
《漢語大詞典》:辽鹤(遼鶴)
(1).指 辽东 丁令威 得仙化鹤归里事。 唐 刘禹锡 《遥和白宾客分司初到洛中戏呈冯尹》:“冥鸿何所慕, 辽 鹤乍飞迴。” 宋 周邦彦 《点绛唇·伤感》词:“ 辽 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元 赵孟俯 《东阳八景楼》诗:“羽士曾闻 辽 鹤语,征人又见塞鸿飞。” 宁调元 《壬子感事四章》之一:“不食帝羓终积憾,似闻 辽 鹤有啼痕。”
(2). 辽东 人 丁令威 ,学道后化鹤归 辽 ,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事见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后以“辽鹤”指代千年。 前蜀 杜光庭 《刁子宗勉太尉谒灵池朱真人洞词》:“伏惟仙君道逸冥鸿,寿逾 辽 鹤。”
《漢語大詞典》:鹤归(鶴歸)
指 丁令威 化鹤归 辽 事。 唐 杜牧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千载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漢語大詞典》:鹤归华表(鶴歸華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后常用“鹤归华表”感叹人世的变迁。 唐 赵嘏 《舒州献李相公》诗:“鹤归华表山河在,气返青云雨露全。” 明 孙蕡 《〈朝云〉诗序》:“鹤归华表添新塚,燕蹴飞花落舞筵。”
《漢語大詞典》:鹤表(鶴表)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丁令威 ,本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 。后化鹤归 辽 ,集城门华表柱。”后世华表多以鹤图装饰。因以“鹤表”称华表。 唐 汇征 《上天竺寺经幢记》:“仰窥鹤表以争高,侧视雁层而竞巧。” 宋 陆游 《予十许岁即往来云门诸山今复与诸子来追念凄然》诗:“桥废夕阳空鹤表,碑亡春草没龟趺。” 清 戈载 《湘月》词:“月闭鸳楼,风摧鹤表,剩有閒鸥省。”
分類:华表装饰
《國語辭典》:过隙(過隙)  拼音:guò xì
比喻光阴消逝得非常迅速。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过隙不留,藏舟难固。」《六十种曲本。明。徐霖。绣襦记。第一○出》:「流光瞬息驹过隙,莫把青春枉抛掷。」
《國語辭典》:过隙白驹(過隙白駒)  拼音:guò xì bái jū
比喻光阴易逝,时间过得很快。参见「白驹过隙」条。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浮生似争穴聚蚁,光阴似过隙白驹。」
《國語辭典》:隙驹(隙駒)  拼音:xì jū
比喻时光消逝迅速,有如马驹飞越缝隙般。唐。孟浩然〈家园卧疾毕太祝曜见寻〉诗:「隙驹不暂驻,日听凉蝉悲。」宋。朱熹 示四弟诗:「务学脩身要及时,竞辰须念隙驹驰。」也作「白驹过隙」。
《漢語大詞典》:隙驷
1.亦作"?驷"。
2.《礼记。三年问》:"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郑玄注:"驷之过?,喻疾也。"孔颖达疏:"驷谓驷马,?谓空?。驷马峻疾,空?狭小,以峻疾而过狭小,言急速之甚。"后因以"隙驷"比喻易逝的光阴。
分類:三年之丧
《漢語大詞典》:驻隙(駐隙)
使光阴停留。 唐 司空曙 《哭王注》诗:“已叹 漳 滨卧,何言驻隙难。异才伤促短,诸友哭门阑。”
分類:光阴停留
《國語辭典》:团扇(團扇)  拼音:tuán shàn
1.圆形有柄的扇子。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之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2.比喻失欢失宠的人。参见「班姬咏扇」条。唐。李峤〈倡妇行〉:「团扇辞恩宠,回文赠苦辛。」唐。李白〈惧谗〉诗:「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漢語大詞典》:团扇歌(團扇歌)
乐府 吴 声歌曲,也称《团扇郎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吴声歌曲二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团扇郎歌》者, 晋 中书令 王珉 捉白团扇与嫂婢 谢芳姿 有爱,情好甚篤。嫂捶挞婢过苦, 王 东亭闻而止之。 芳姿 素善歌,嫂令歌一曲当赦之。应声歌曰:‘白团扇,辛苦五流连,是郎眼所见。’ 珉 闻,更问之:‘汝歌何遗?’ 芳姿 即改云:‘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后人因而歌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河间王 琛 ﹞有婢 朝云 ,善吹箎,能为《团扇歌》《陇上声》。”
《漢語大詞典》:婕妤怨
乐府 楚 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八·班婕妤 宋 郭茂倩 题解:“一曰《婕妤怨》……《乐府解题》曰:‘《婕妤怨》者,为 汉成帝 班婕妤 作也。 婕妤 , 徐令彪 之姑, 况 之女。美而能文,初为 帝 ( 成帝 )所宠爱。后幸 赵飞燕 姊弟,冠於后宫; 婕妤 自知见薄,乃退居东宫,作赋及《紈扇诗》以自伤悼。后人伤之而为《婕妤怨》也。’”又因 班婕妤 失宠后,奉养太后於 长信宫 ,故 唐 人乐府又名《长信怨》。参阅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
《漢語大詞典》:班女扇
亦作“ 班姬扇 ”。 汉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宠后,作《团扇》诗(亦称《怨歌行》),以秋扇见弃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宠者或废弃之物。 南朝 梁 刘孝绰 《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耻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簟委 班姬 扇,蝉悲 蔡琰 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顾况 与 韦夏卿 饮酒时,金气已残, 夏卿 请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蝉鸣’,或曰‘ 班姬 扇’。” 清 许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弃 班姬 扇,怕重张 河朔 筵。”又因 班 诗中有“团团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圆月。 唐 李端 《贺李舍人直中对月见寄》诗:“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远似 庾公 楼。”
《漢語大詞典》:班姬扇
见“ 班女扇 ”。
《漢語大詞典》:班女扇
亦作“ 班姬扇 ”。 汉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宠后,作《团扇》诗(亦称《怨歌行》),以秋扇见弃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宠者或废弃之物。 南朝 梁 刘孝绰 《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耻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簟委 班姬 扇,蝉悲 蔡琰 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顾况 与 韦夏卿 饮酒时,金气已残, 夏卿 请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蝉鸣’,或曰‘ 班姬 扇’。” 清 许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弃 班姬 扇,怕重张 河朔 筵。”又因 班 诗中有“团团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圆月。 唐 李端 《贺李舍人直中对月见寄》诗:“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远似 庾公 楼。”
《漢語大詞典》:班扇
即班女扇。比喻失宠或受冷遇之意。文选·谢朓〈和王主簿怨情〉:“相逢咏《蘼芜》,辞宠悲 班扇 。” 刘良 注:“ 班倢伃 失宠,悲怨作《团扇》诗,言秋至则扇见捐也。臣之失位亦然也。” 清 龚自珍 《水龙吟》词:“啸如 鲁 柱,才如 竇 锦,遇如 班 扇。”又因 班倢伃 《团扇》诗中有“新裂 齐 紈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之句,故亦用为咏雪之典。 唐 白居易 《春夜喜雪有怀王二十二》诗:“坐罢 楚 弦曲,起吟 班 扇诗。”参见“ 班女扇 ”。
《漢語大詞典》:班女扇
亦作“ 班姬扇 ”。 汉 成帝 妃 班倢伃 失宠后,作《团扇》诗(亦称《怨歌行》),以秋扇见弃自喻。后以“班女扇”比喻失宠者或废弃之物。 南朝 梁 刘孝绰 《校书秘书省对雪咏怀》:“耻均 班女 扇,羞儷曹人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簟委 班姬 扇,蝉悲 蔡琰 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顾况 与 韦夏卿 饮酒时,金气已残, 夏卿 请席徵秋后意,或曰‘寒蝉鸣’,或曰‘ 班姬 扇’。” 清 许光治 《水仙子》曲:“拚不弃 班姬 扇,怕重张 河朔 筵。”又因 班 诗中有“团团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圆月。 唐 李端 《贺李舍人直中对月见寄》诗:“素魄近成 班女 扇,清光远似 庾公 楼。”
《漢語大詞典》:画扇(畫扇)
(1).在扇上作画。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蘧道愍章继伯》:“竝善寺壁,兼长画扇,人马分数,毫釐不失。”
(2).指有画饰的扇子。 南朝 梁 鲍泉 《落日看还》诗:“雕甍斜落影,画扇拂游尘。” 唐 杜甫 《伤秋》诗:“高秋收画扇,久客掩荆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吴画余绣:“ 康熙 丁未,从同年 徐敬菴 旭龄 处,见 秀水 吴氏 画扇二:一学 李小将军 山水,一《洛神图》,妙入毫髮。”
《國語辭典》:秋扇  拼音:qiū shàn
1.秋天的小圆扇。南朝梁。元帝〈钟山飞流寺碑〉:「月如秋扇,花疑春雪。」唐。刘禹锡〈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诗:「秋扇一离手,流尘蔽霜纨。」
2.入秋天凉,遭弃置不用的团扇。文学作品中比喻不再年轻貌美而遭受冷落的女子。参见「秋扇见捐」条。南朝梁。刘孝绰 班婕妤怨诗:「妾身似秋扇,君恩绝履綦。」唐。蒋防《霍小玉传》:「但虑一旦色衰,思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后亦用于比喻过时失去效用的事物。金。段克己〈乙巳清明游青阳峡〉诗:「纷纷世无真是非,弃置从渠若秋扇。」元。张宪〈我有〉诗二首之二:「中途偶弃置,竟践秋扇辙。」
《國語辭典》:纨扇(紈扇)  拼音:wán shàn
用细绢制成的团扇。唐。张烜〈婕妤怨〉诗:「贱妾裁纨扇,初摇明月姿。」《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此时正值四月中旬,天气清和,各人都换了单夹衣服,手持纨扇。」
分類:纨扇团扇
《漢語大詞典》:素纨(素紈)
白色细绢。可用以制衣、书写等。 晋 成公绥 《隶书体》:“尔乃动纤指,举弱腕,握素紈,染玄翰。” 唐 李益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诗:“捐扇破谁执,素紈轻欲裁。” 宋 陆游 《风流子》词:“更乘兴,素紈留戏墨,纤玉抚孤桐。” 清 曹寅 《五月十一日夜集西堂限韵》之三:“十年披素紈,相顾半老丑。”
《漢語大詞典》:抱桥(抱橋)
抱柱。 宋 刘筠 《又赠荷花一绝》:“风波若未乖前约,一死何曾更抱桥。”参见“ 抱柱 ”。
《漢語大詞典》:抱柱
(1).庄子·盗跖:“ 尾生 与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后以“抱柱”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玉台新咏·古诗〈穆穆青风至〉》:“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唐 李白 《长干行》之一:“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臺。” 陈去病 《惜别词》:“而今抱柱空遗恨,流水悠悠岂復情。”
(2).比喻死守陈规而不知变通。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若反以新为嫌,是必拾人牙后,人云亦云;否则,抱柱守株,不敢踰限一步,是尚得成家哉!”
《漢語大詞典》:潜郎(潛郎)
传说 颜驷 于 汉文帝 时为郎,历 文 、 景 、 武 三世,未获升迁,老于郎署。参阅汉武故事。后以“潜郎”指怀才不遇的人。 唐 钱起 《重赠赵给事》诗:“应念潜郎守贫病,常悲休沐对蓬蒿。” 清 丘逢甲 《岁暮杂感》诗之六:“一曲昇平泪万行,风尘戎马厄潜郎。”
分類:汉文帝
《漢語大詞典》:白首为郎(白首爲郎)
汉武故事载: 武帝 尝至郎署,见郎官 颜驷 “鬚鬢皓白,衣服不整”。 武帝 问他:“何时为郎?”答道:“以 文帝 时为郎。” 武帝 又问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说:“ 文帝 好文而臣尚武, 景帝 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后因以“白首为郎”慨叹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宋 陆游 《史院书事》诗:“孤臣曾趣龙墀对,白首为郎只自伤。”
分類:郎署郎官
《漢語大詞典》:郎潜(郎潛)
汉 颜驷 自 文帝 时为郎,历 景帝 至 武帝 , 驷 已庞眉皓发,三世不遇,老于郎署。见《汉武故事》。后以“郎潜”谓老于郎署。喻为官久不升迁。 汉 张衡 《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 武 。” 宋 司马光 《和吴仲庶寄吴瑛比部安道之子》:“庞眉尚有郎潜者,狥禄忧生直可嗟。” 清 钱谦益 《祭王二溟方伯文》:“兄为松柏,我若萝蔦。兄在先朝,郎潜已老,我官词垣,载笔搜讨。”
《漢語大詞典》:仪舌(儀舌)
战国 辩士 张仪 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已学而游説诸侯。尝从 楚 相饮,已而 楚 相亡璧,门下意 张仪 ……共执 张仪 ,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説,安得此辱乎?’ 张仪 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 曰:‘足矣。’”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 仪 舌尚在,焉可忘言?” 宋 张矩 《贺新凉·送刘澄斋制干归京口》词:“髀肉未消 仪 舌在,向尊前,莫洒英雄泪。”
《國語辭典》:张仪舌(張儀舌)  拼音:zhāng yí shé
张仪与楚相饮酒,后楚相遗失璧玉,怀疑张仪所偷,因而鞭打他数百次,仍不承认,后释回。其妻笑以学游说遂招此祸。张仪却问他舌头是否仍在?盖舌头仍在即可继续游说。见《史记。卷七○。张仪传》。后以张仪舌指虽未发迹,但仍有发展的潜能。五代。刘兼 自遣诗:「家人莫问张仪舌,国士须知豫让心。」
分類:善辩口才
《漢語大詞典》:十日欢(十日歡)
见“ 十日饮 ”。
《漢語大詞典》:十日饮(十日飲)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昭王 ﹞乃详为好书遗 平原君 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后因以“十日饮”比喻朋友连日欢聚。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 平原 十日饮, 中散 千里游。”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愿学 平原 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驪驹》。”亦作“ 十日欢 ”。 唐 李白 《寻鲁城北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诗:“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漢語大詞典》:十日饮(十日飲)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昭王 ﹞乃详为好书遗 平原君 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后因以“十日饮”比喻朋友连日欢聚。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 平原 十日饮, 中散 千里游。”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愿学 平原 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驪驹》。”亦作“ 十日欢 ”。 唐 李白 《寻鲁城北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诗:“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漢語大詞典》:歌云(歌雲)
指动听的歌声。典出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于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宋 张先 《凤栖梧》词:“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
分類:动听歌声
《漢語大詞典》:秦青
(1).古善相马者 秦牙 、 管青 的并称。文选·张协〈七命〉:“ 秦青 不能识其众尺, 方堙 不能覩其若灭。”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古者善相马者 管青 相脣吻, 秦牙 相前,皆天下良士也!’”
(2).古时善歌者。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张祜 《边上逢歌者》诗:“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 秦青 。”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循腔自可成絶唱,千载 秦青 远继芳。”
分類:善相相马
《漢語大詞典》:遏流云(遏流雲)
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漢語大詞典》:遏行云(遏行雲)
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漢語大詞典》:遏云歌(遏雲歌)
指嘹亮优美的歌声。 唐 罗隐 《春思》诗:“ 蜀国 暖回溪峡浪, 卫娘 清转遏云歌。”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 吴 姬双唱遏云歌,惊散鸳鸯与雁鷺。”参见“ 遏云 ”。
《國語辭典》:遏云(遏雲)  拼音:è yún
语本《列子。汤问》:「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嘹亮。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比及听遏云歌半掩桃花扇,先看它舞罢鹧鸪篇。」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驻行云(駐行雲)
形容歌声响亮美妙。 宋 张纲 《浣溪沙·荣国生日》词之一:“百和宝薰笼瑞雾,一声珠唱驻行云。”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漢語大詞典》:驻云(駐雲)
使云停留不行。形容歌声响亮,音乐美妙。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一:“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混成集:“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数声,真有驻云落木之意,要非人间曲也。”参见“ 响遏行云 ”。
《國語辭典》:响遏行云(響遏行雲)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响亮高妙,能止住行云。《列子。汤问》:「声振林木,响遏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