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入后堂
 
安昌坐后堂
 
安昌客
 
张禹堂深
 
张禹后堂
 
彭宣后堂
 
后堂春色
 
后堂歌舞
 
后堂罗绮
 
我似彭宣
 
无地著彭宣
 
争得及彭宣
 
丝竹后堂

相关人物
张禹
 
戴崇
 
彭宣


《汉书》卷八十一〈匡张孔马列传·张禹〉~3349~
禹为人谨厚,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贾。它财物称是。禹性习知音声,内奢淫,身居大第,后堂理丝竹筦弦。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阳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崇每候禹,常责师宜置酒设乐与弟子相娱。禹将崇入后堂饮食,妇女相对,优人筦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而宣之来也,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日晏赐食,不过一肉卮酒相对。宣未尝得至后堂。及两人皆闻知,各自得也。

例句

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 杜审言 赠崔融二十韵

典故
安昌列后堂

相关人物
张禹
 
戴崇


《汉书》卷八十一〈匡张孔马列传·张禹〉~3348~
元帝崩,成帝即位,徵禹、宽中,皆以师赐爵关内侯,宽中食邑八百户,禹六百户。拜为诸吏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是时,帝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辅政专权,而上富于春秋,谦让,方乡经学,敬重师傅。而禹与凤并领尚书,内不自安,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凤。上报曰:「朕以幼年执政,万机惧失其中,君以道德为师,故委国政。君何疑而数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无闻焉。君其固心致思,总秉诸事,推以孳孳,无违朕意。」加赐黄金百斤、养牛、上尊酒,太官致餐,侍医视疾,使者临问。禹惶恐,复起视事,河平四年代王商为丞相,封安昌侯。
典故
八十思乡

相关人物
贡禹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贡禹〉~3069~
元帝初即位,徵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禹奏言:……天子纳善其忠,乃下诏令太仆减食谷马,水衡减食肉兽,省宜春下苑以与贫民,又罢角抵诸戏及齐三服官。迁禹为光禄大夫。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年老贫穷,家訾不满万钱,妻子豆不赡,裋褐不完。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徵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至,拜为谏大夫,秩八百石,奉钱月九千二百。廪食太官,又蒙赏赐四时杂缯絮衣服酒肉诸果物,德厚甚深。疾病侍医临治,赖陛下神灵,不死而活。又拜为光禄大夫,秩二千石,奉钱月万二千。禄赐愈多,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诚非屮茅愚臣所当蒙也。伏自念终亡以报厚德,日夜惭愧而已。臣禹犬马之齿八十一,血气衰竭,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素餐尸禄洿朝之臣也。自痛去家三千里,凡有一子,年十二,非有在家为臣具棺椁者也。诚恐一旦蹎仆气竭,不复自还,洿席荐于宫室,骸骨弃捐,孤魂不归。不胜私愿,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典故
百神迎

相关人物


《春秋左传·哀公七年》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国语·鲁语下》
「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客曰:『敢问谁守为神?』仲尼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三国吴·韦昭注:「群神,谓主山川之君,为群神之主,故谓之神也。」

例句

祝尧三老至,会禹百神迎。 苗晋卿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典故
尘冠不谭
  
弹巾
 
弹汉吏冠
 
拂尘冠
 
敝冠谭
 
王贡冠
 
王贡约
  
贡公弹冠
 
贡公叹
 
贡禹冠
 
相关人物
王吉
 
贡禹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元帝初即位,遣使者徵贡禹与吉。吉年老,道病卒,上悼之,复遣使者吊祠云。」唐·颜师古注:「弹冠者,且入仕也。」

简释

贡公喜:庆贺他人做官。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例句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孟浩然 书怀贻京邑同好

别有弹冠士,希君无见遗。 岑参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李冶 因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曳履忘年旧,弹冠久要情。 李德裕 重过列子庙追感顷年自淮服与居守王仆射同题名于庙壁仆射已为御史余尚布衣

我非弹冠者,感别但开襟。 李白 送杨少府赴选

贡喜音容间,冯招病疾缠。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徒怀贡公喜,飒飒鬓毛苍。 杜甫 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

弹冠声实贵,覆被渥恩偏。 沈东美 奉和苑舍人宿直晓玩新池寄南省友

栖迟未遇常鋾荐,邂逅宁弹贡禹冠。 牟融 有感二首之二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王维 酌酒与裴迪

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卢照邻 早度分水岭

弹冠惊迹近,专席感恩偏。 窦群 贞元末东院尝接事今西川武相公于兹三周谬领中宪徘徊厅宇多获文篇夏日即事因寄四韵

永怀宛洛游,曾是弹冠望。 赵冬曦 酬燕公出湖见寄

如今岁晏从羁滞,心喜弹冠事不赊。 邢群 郡中有怀寄上睦州员外杜十三兄

日日吟趋府,弹冠岂有因。 韦应物 路逢崔元二侍御避马见招以诗见赠

弹冠劳巧拙,结绶倦牵缠。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

须把头冠弹尽日,怜君不与故人疏。 黄滔 翁文尧员外捧金紫还乡之命雅发篇章将原交情远为嘉贶

典故
不窥家

相关人物
大禹


《尚书·虞书·大禹谟》
「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旧题汉·孔安国传:「启禹子也,禹治水过门不入,闻启泣声,不暇子名之,以大治度水土之功故。」
《孟子》卷五《滕文公上》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例句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李白 公无渡河

典故
苍水
  
苍水使者

相关人物
大禹


《吴越春秋》卷六〈越王无余外传〉~46~
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啸,因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闻帝使文命于斯,故来候之。「非厥岁月,将告以期,无为戏吟。」故倚歌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斋于黄帝岩岳之下三月,庚子登山发石,金简之书存矣。」禹退又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

例句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杜甫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典故
上方请剑
  
叱禹
 
尚方请剑
  
折槛英风
 
折槛郎
  
攀槛朱云
 
斩马上方剑
  
断佞臣头
 
朱云剑
 
朱云地下游
  
朱云直言
 
朱云请
 
朱云请剑
 
槛独攀
 
直言旗
  
请剑折槛
 
赐尚方剑

相关人物
张禹
 
朱云(字游)

参考典故
朱阿游


《汉书》卷六十七〈杨胡朱梅云列传·朱云〉~292~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馀,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田,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閤,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例句

致君期折槛,举职在埋轮。 崔涂 寄舅

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槛时。 李嘉祐 故燕国相公挽歌二首之二

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杜牧 商山富水(一作春)驿(驿本与阳谏议同姓名。因此改为富水驿)

十载丈夫堪耻处,朱云犹掉直言旗。 杜牧 洛中监察病假满送韦楚老拾遗归朝

扬镳随日驭,折槛出云台。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不学朱云能折槛,空羞献纳在丹墀。 耿湋 赠别刘员外长卿

朱云若不直,汉帝终自由。 邵谒 论政

折槛未为切,沉湘何足悲。 郑谷 蜀江有吊

典故
一枝丹桂,两树灵椿
 
一枝丹桂,灵椿未老
 
一门椿桂
 
五枝芳桂
 
椿桂相辉
 
燕山桂
 
燕窦
 
窦桂椿
 
庄椿一树,五枝芳桂
 
灵椿匹

相关人物
窦侃
 
窦称
 
窦僖
 
窦仪
 
窦俨
 
窦禹钧


《玉壶清话》卷二~8~
窦禹钧生五子:仪、俨、侃、称、僖等,相继登科,冯瀛王赠禹钧诗,有「灵椿一树老,丹桂五枝芳」。时号「窦氏五龙」。
典故
仲华
 
仲华笑
 
相关人物
邓禹


《后汉书》卷十六〈邓寇列传·邓禹〉~599~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桀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閒语。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获辎重千馀乘。……是月,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策曰:「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十三年,天下平定,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
典故
邓禹分麾

相关人物
邓禹


《后汉书》卷十六《邓禹传》
及赤眉西入关,更始使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赤眉众大集,王匡等莫能当。光武筹赤眉必破长安,欲乘舋并关中,而方自事山东,未知所寄,以禹沈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略。乃拜为前将军持节,中分麾下精兵二万人,遣西入关,令自选偏裨以下可与俱者。

例句

赵尧宁易印,邓禹即分麾。 苏颋 践赵尚书摄御史大夫赴朔方军

典故
禹笑人寂
 
邓禹笑人

相关人物
邓禹


《南齐书》卷四十七〈王融列传〉~822~
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直中书省,夜叹曰:「邓禹笑人。」行逢大开,喧湫不得进。又叹曰:「车前无八驺卒,何得称为丈夫!」
《南史》卷二十一〈王弘列传·(曾孙)王融〉~575~
融字元长,少而神明警慧。……融躁于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及为中书郎,尝抚案叹曰:「为尔寂寂,邓禹笑人。」行遇朱雀桁开,路人填塞,乃搥车壁曰:「车中乃可无七尺,车前岂可乏八驺。」
典故
元都观
   
刘郎去后
 
刘郎已经老
 
刘郎未见
 
梦得重来郎省
 
吊麦伤桃
 
桃满观
 
桃花句
 
桃花误刘郎
 
无人不道看花回
 
燕麦兔葵
 
燕麦凫葵
 
玄都前度
 
玄都看花
  
玄都观中游
 
看花君子
 
看花才子
 
观中桃谢
 
观桃
 
观里千树

相关人物
刘禹锡


《本事诗·事感》
刘尚书自屯田员外左迁郎州司马,凡十年始徵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坐,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者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时太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独来。」

例句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

典故
堕贡生贫
 
贡公弹

相关人物
王吉
 
贡禹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王吉〉~3066~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元帝初即位,遣使者徵贡禹与吉。吉年老,道病卒,上悼之,复遣使者吊祠云。唐·颜师古注曰:「弹冠者,且入仕也。」
《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列传·萧望之·(子)萧育〉~3290~
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典故
青山头先白
 
高山白早

相关人物
刘禹锡


《全唐诗》卷三百六十〈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
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却是人生久远期】。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案:高山本高。于门使之高。二义故殊。古之诗流晓此。】
《國語辭典》:弹冠(彈冠)  拼音:tán guān
1.弹除帽子上的灰尘。《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晋。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2.整理帽冠。语出《汉书。卷七二。王贡两龚鲍传。王吉》:「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比喻准备出仕做官。《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杨俊》:「自初弹冠,所历垂化。」
《國語辭典》:弹冠相庆(彈冠相慶)  拼音:tán guān xiāng qìng
汉王吉与贡禹为好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表示两人在仕途上同进退。典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后因用以指一人当了官,而他的亲朋好友也将有官可做而互相庆贺。明。汪廷讷《种玉记》第二四出:「哥哥既已做官呵!弹冠相庆浑难已。」亦用于指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宋。苏洵 管仲论:「彼其初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漢語大詞典》:贡公喜(貢公喜)
谓 汉 贡禹 为 王吉 (字 子阳 )的登用而欣喜。引申为乐于良朋的出仕。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是以 王阳 登则 贡公 喜, 罕生 逝而 国子 悲。” 李善 注:“良朋之道,情同休戚,故 贡禹 喜 王阳 之登朝, 子产 悲 子皮 之永逝也。”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窃效 贡公 喜,难甘 原宪 贫。”亦省作“ 贡喜 ”。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 贡 喜音容间, 冯 招病疾缠。”
《國語辭典》:贡禹弹冠(貢禹彈冠)  拼音:gòng yǔ tán guān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表示准备做官。贡禹弹冠指汉朝贡禹和王吉为友,当王吉为官时,贡禹亦出仕相佐,所以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典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比喻乐于辅佐政治意念相同的人。唐。李德裕 授狄兼谟兼益王傅郑东之兼益王府长史制:「有爰丝正席之忠,以柬之取舍俟时,有贡禹弹冠之操,皆行不苟合。」
《漢語大詞典》:苍水使(蒼水使)
传说中仙人的使者。 苍水 ,仙人名。语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 ﹞登 衡岳 ……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 玄夷 苍水 使者,闻帝使文命于斯,故来候之。” 唐 杜甫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诗:“令弟尚为 苍水 使,名家莫出 杜陵 人。” 清 吴伟业 《海市》诗之二:“金马衣冠 苍水 使,石鲸风雨濯龙臺。”
《漢語大詞典》:丹槛折
汉书·朱云传:“上( 汉成帝 )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 云 下, 云 攀殿槛,槛折……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后用为臣子犯死直諫的典实。 唐 杜甫 《闻高常亡》诗:“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
《漢語大詞典》:折槛(折檻)
汉 槐里 令 朱云 朝见 成帝 时,请赐剑以斩佞臣 安昌 侯张禹 。 成帝 大怒,命将 朱云 拉下斩首。 云 攀殿槛,抗声不止,槛为之折。经大臣劝解, 云 始得免。后修槛时, 成帝 命保留折槛原貌,以表彰直谏之臣。见《汉书·朱云传》。后世殿槛正中一间横槛独不施栏干,谓之折槛,本此。后用为直言谏诤的典故。 唐 李嘉祐 《故燕国相公挽歌》之一:“共美持衡日,皆言折槛时。” 元 宇文虚中 《古剑行》:“嶙峋折槛霽天威,将军拜伏姦臣泣。” 清 龚自珍 《癸未十月初七日以言事下狱》诗:“九重容折槛,万死待浮 湘 。”亦作“ 折庭槛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怪当朝无肯折庭槛,又谁箇敢牵裳?”
《漢語大詞典》:攀槛(攀檻)
见“ 攀朱槛 ”。
《漢語大詞典》:攀朱槛(攀朱檻)
汉 槐里 令 朱云 上书 成帝 ,请赐剑斩佞臣 安昌侯 张禹 。 成帝 大怒,命斩 朱 。 朱云 被拉下殿时抗声不止,攀住殿槛不放,把槛柱也拉断了。经人说情, 朱云 得以不死。后来修槛时, 成帝 命令保留折槛的原样,以表彰 朱云 的直谏。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攀朱槛”为直言进谏的典故。 清 蒲松龄 《过孙给谏芙蓉斋》诗:“圣明无待攀朱槛,痛哭应烦裂白麻。”亦省作“ 攀栏 ”、“ 攀槛 ”。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你们乾请了皇家俸,着甚的分破帝王忧,那壁厢锁树的怕弯着手,这壁厢攀栏的怕攧破了头。” 清 黄遵宪 《京乱补述》诗之五:“裂麻要帝诺,攀槛碎臣头。”
《國語辭典》:斩马剑(斬馬劍)  拼音:zhǎn mǎ jiàn
汉代宫中宝剑,剑利可以斩马,故名。《汉书。卷六七。朱云传》:「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太平御览。卷三四二。兵部。剑》:「王莽使武贲以斩马剑挫董忠。」
《國語辭典》:朱云折槛(朱雲折檻)  拼音:zhū yún zhé jiàn
汉代朱云勇于向成帝请斩丞相张禹,成帝使人将他拿下,要定其死罪,他用手攀殿前栏杆致使折断。见《汉书。卷六七。朱云传》。后比喻直臣冒死进谏。南朝梁。元帝〈忠臣传陈争篇赞〉:「子政铿铿,诚存社稷。朱云折槛,遂其婞直。」
《漢語大詞典》:请剑(請劍)
(1).汉书·朱云传:“ 云 上书求见,公卿在前。 云 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孔子 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上问:‘谁也?’对曰:‘ 安昌侯 张禹 。’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訕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 云 下, 云 攀殿槛,槛折。 云 呼曰:‘臣得下从 龙逄 、 比干 游於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后以“请剑”为忠直敢谏,请诛奸佞之典。 明 王世贞 《京山过故王侍御时育宅有感因伸薄酹仍许为其子铭墓》诗:“ 汉 贼不两立,臣死安足辞。唯怜请剑恨,犹鬱盖棺时。” 清 阎尔梅 《黄石斋先生南谪余于珠梅闸送之》诗:“魑魅充朝须请剑,豺狼当道且埋轮。” 清 林昌彝 《章槛词》:“休休休,伊谁请剑斩而头?”
(2).捧剑。旧时皇帝坐朝,有捧剑的侍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王翱 ﹞歷陞 乾清宫 牌子,随朝请剑。”
《漢語大詞典》:邓禹
(2-58)东汉大臣。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新莽败亡后投刘秀,率军镇压农民起义军。刘秀称帝后,拜大司徒。不久渡河入关,所部号称百万。却屡败于赤眉军,至全军覆没。刘秀统一全国后,被封为高密侯。明帝时,追念开国功臣功绩,将二十八名功臣图画于洛阳南宫云台,称“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居首。
《漢語大詞典》:兔葵燕麦(兔葵燕麥)
形容景象荒凉。 唐 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绝句》引:“重游 玄都 ,荡然无復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於春风耳。” 宋 程先 《锁窗寒》词:“但兔葵燕麦,风前摇荡,径花成土。” 清 方文 《宿姜开先衍园》诗:“瑶草琼花何处覔?兔葵燕麦不胜情。”
分類:景象荒凉
《國語辭典》:前度刘郎(前度劉郎)  拼音:qián dù liú láng
东汉永平年间,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遇仙人,还乡后二人于太康年间重入天台山的故事。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后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安公子是前度刘郎,何小姐是司空见惯,倒也用不著十分羞涩,便举案齐眉,同吃了一顿饭。」
《漢語大詞典》:玄都观(玄都觀)
(1). 北周 、 隋 、 唐 道观名。原名 通道观 , 隋 开皇 二年改名为 玄都观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南 崇业坊 。见 宋 宋敏求 《长安志》。后废。 唐 刘禹锡 《戏赠看花诸君子》诗:“ 玄都观 里桃千树,尽是 刘郎 去后栽。” 金 元好问 《玄都观桃花》诗:“前度 刘郎 復 阮郎 , 玄都观 里醉红芳。”
(2).泛指道观。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好将 金谷 楼中女,改作 玄都观 里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