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非讦(非訐)
非议;指斥。后汉书·申屠蟠传:“先是京师游士 汝南 范滂 等非訐朝政,自公卿以下皆折节下之。”
分類:非议指斥
《國語辭典》:匹夫  拼音:pǐ fū
1.平民、百姓。《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
2.一个人。《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3.贱称对方。多用于责骂之词。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兀的是谁家一个匹夫,畅好是胆大心粗。」《三国演义》第五回:「孙坚披烂银铠,裹赤帻,横古锭刀,骑花鬃马,指关上而骂曰;『助恶匹夫,何不早降!』」
《國語辭典》:谤书(謗書)  拼音:bàng shū
1.毁谤攻讦他人的书信。《战国策。齐策二》:「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2.司马迁所作的《史记》。《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三国演义》第九回:「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
《國語辭典》:受病  拼音:shòu bìng
得病、生病。《老残游记》第一○回:「山地多潮湿,所以先用云母铺了,再加上这蓑毯,人就不受病了。」
《漢語大詞典》:携养(攜養)
古代宦官无子,收养他人为子,谓之“携养”。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曹操 ﹞父 嵩 ,乞匄携养,因贜假位,舆金輦璧,输货权门。”后多用为指斥 曹魏 之词。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必若当涂所出,宦官携养,帝号徒加,人望不愜。” 清 唐孙华 《客有作诗讥魏武者辄亦效颦题四绝句》之二:“携养当年市国恩,舆金輦璧费攀缘。”
《漢語大詞典》:五蠹
战国 末 韩非 作《五蠧》篇,指斥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公役的人)、商工之民为危害国家的五种蠧民。蠧,蛀虫。《晋书·庾峻传》:“ 秦 塞斯路,利出一官,虽有处士之名,而无爵列於朝者, 商君 谓之‘六蝎’, 韩非 谓之‘五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至如 商 韩 六蝨,五蠹,弃孝废仁,轘药之祸,非虚至也。”
《國語辭典》:戟指  拼音:jǐ zhǐ
伸出手指指著对方骂。明。李东阳〈奕说〉:「其胜者施施然,若辟土地而朝秦楚;不胜则赪面戟指,无所不至。」也作「戟手」。
《國語辭典》:戟手  拼音:jǐ shǒu
伸出手指指著对方骂。唐。皇甫枚《飞烟传》:「其夕,梦飞烟戟手而詈曰:『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也作「戟指」。
《漢語大詞典》:讦讪(訐訕)
谓直言不讳地指斥君上过错。 唐 李商隐 《为绛郡公祭宣武王尚书文》:“粉闈假道,諫署扬辉。吾寧訐訕,时好依违。”
《國語辭典》:驳斥(駁斥)  拼音:bó chì
反驳斥责。如:「他的意见提出后,立刻遭到驳斥。」《孽海花》第二四回:「我国严词驳斥了几回,日本就日日遣兵调将,势将与我国决裂。」
《國語辭典》:驳回(駁回)  拼音:bó huí
1.不答应、不承认。《红楼梦》第四二回:「我又不会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呢!」《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心上实在不懂,当面又不敢驳回。」
2.法院对不合诉讼程序及缺乏法定要件的案件,不予受理。
《漢語大詞典》:讪斥(訕斥)
毁谤指斥。 宋 刘安世 《论蔡确作诗讥讪事》之二:“ 确 之罪恶,固已贯盈,不自省循,肆为訕斥。”
分類:毁谤指斥
《國語辭典》:贬罚(貶罰)  拼音:biǎn fá
以指出缺点,给予坏评价的方法来处罚别人。《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秉那直笔,做一卷书唤做『春秋』,褒奖他善的,贬罚他恶的。」
分類:贬抑指斥
《國語辭典》:鲠讦(骾訐)  拼音:gěng jié
遇不平之事,直言攻击,不避权势,不从流俗。《新唐书。卷一七四。牛僧孺传》:「条指失政,其言鲠讦,不避宰相。」
《漢語大詞典》:指怒
议论指斥。新唐书·潘孟阳传:“而伎媵用度过侈汰,人多指怒之。”
分類:议论指斥
《國語辭典》:朱云折槛(朱雲折檻)  拼音:zhū yún zhé jiàn
汉代朱云勇于向成帝请斩丞相张禹,成帝使人将他拿下,要定其死罪,他用手攀殿前栏杆致使折断。见《汉书。卷六七。朱云传》。后比喻直臣冒死进谏。南朝梁。元帝〈忠臣传陈争篇赞〉:「子政铿铿,诚存社稷。朱云折槛,遂其婞直。」
《国语辞典》:麾之即去,招则须来(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拼音:huī zhī jí qù,zhāo zé xū lái
麾,挥动。全句指斥退我,我就离去;招唤我,我还要来。宋。辛弃疾〈沁园春。杯汝来前〉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