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九州箴

相关人物
扬雄


《古文苑》卷十四汉·扬雄《百官箴》
《冀州箴》曰:「洋洋冀州……牧臣司冀。敢告在阶。」《兖州箴》曰:「悠悠济河。……牧臣司兖。敢告执书。」《交州箴》曰:「交州荒裔……牧臣司交。敢告执宪。」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列传赞〉
赞曰:雄之自序云尔。初,雄年四十馀,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馀,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曶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晋·晋灼著:「九州之箴也。」

例句

长怀五羖赎,终著九州箴。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典故
虞人箴

相关人物
辛甲


《春秋左传·襄公四年》
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取告仆夫。《虞箴》如是,可不惩乎?」于是晋侯好田,故魏绛及之。

例句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白居易 寄唐生

《國語辭典》:官箴  拼音:guān zhēn
1.百官以箴辞劝诫君王。《左传。襄公四年》:「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
2.指官吏对君王所进的箴言。唐。王维〈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慷慨念王室,从容献官箴。」
3.官吏应守的礼法。《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此一臣者,官箴虽玷,但或念初任,或念年青,尚可望其自新。」
《國語辭典》:箴规(箴規)  拼音:zhēn guī
规劝。唐。孟郊 劝友诗:「人生静躁殊,莫厌相箴规。」《红楼梦》第一九回:「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
分類:劝戒规谏
《漢語大詞典》:规箴(規箴)
劝勉告诫。 宋 王安石 《与王深父书》:“自与足下别,日思规箴切劘之补,甚於飢渴。” 清 洪升 《长生殿·献发》:“老公公,全仗你进规箴,悟当今。” 郭沫若 《沸羹集·赞天地之化育》:“须得互相规箴,互相扶助,藉集体力量来形成一种高尚纯洁的风气。”
分類:劝勉告诫
《漢語大詞典》:良箴
见“ 良鍼 ”。
《漢語大詞典》:良针(良鍼)
亦作“ 良箴 ”。疗效好的针砭。比喻有益的劝诫。三国志·魏志·邴原传 裴松之 注引《邴原别传》:“先生之説,诚可谓苦药良鍼矣,然犹未达僕之微趣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世人好之乐之者甚多,而戒之畏之者甚少,彼众我寡,良箴安施?” 宋 朱熹 《感事书怀十六韵》:“故人司献纳,早晚奉良箴。”
《漢語大詞典》:箴铭(箴銘)
(1).文体名。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在古代常刻在器物上或碑石上,兼用于规戒、褒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箴铭异用,罕施於代。”
(2).泛指规戒之言。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三:“我方乞糴忽诵此,箴铭磊落肝脾虚。”
《國語辭典》:箴言  拼音:zhēn yán
规戒劝勉的言词。《书经。盘庚上》:「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
《國語辭典》:箴谏(箴諫)  拼音:zhēn jiàn
规戒劝谏。《汉书。卷五一。路温舒传》:「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
《漢語大詞典》:虞箴
古代虞人为戒田猎而作的箴谏之辞。左传·襄公四年:“昔 周 辛甲 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闕。於《虞人之箴》曰:‘芒芒 禹 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 夷羿 ,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 夏 家,兽臣司原,敢告僕夫。’《虞箴》如是,可不惩乎?”汉书·扬雄传赞:“史篇莫善於《仓頡》,作《训纂》;箴莫善於《虞箴》,作《州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周 之 辛甲 ,百官箴闕,唯《虞箴》一篇,体义备焉。”
《韵府拾遗 侵韵》:献箴(献箴)
玉海有王褒之献箴无卞兰之奉赋
《漢語大詞典》:箴儆
犹规戒。国语·楚语上:“昔 卫武公 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於国。” 韦昭 注:“箴,刺也;儆,戒也。”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五年:“ 仁宗皇帝 讲学之外,为图鉴古,不忘箴儆;又图写三朝事迹,欲子孙知祖宗之功烈。”
分類:规戒
《漢語大詞典》:箴砭
古代用石针治病。后借喻为纠谬;规谏。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昔之著道书者多矣,莫不务广浮巧之言,以崇玄虚之旨,未有究论长生之阶径,箴砭为道之病痛,如吾之勤勤者也。” 清 钱谦益 《冯已苍诗序》:“ 已苍 之诗行世,必有读其诗而知其学者,於以箴砭俗学,流别风雅,其必有取于此矣。”清史稿·选举志二:“ 中国 民质所最缺,亟宜箴砭以图振起者有三:曰尚公,曰尚武,曰尚实。”
《漢語大詞典》:六箴
谓六项劝戒之言。具体内容所指不一。(1)丹扆六箴, 唐 李德裕 所上。新唐书·李德裕传:“时帝昏荒,数游幸,狎比羣小,听朝简忽。 德裕 上《丹扆六箴》……其一曰《宵衣》,讽视朝希晚也;二曰《正服》,讽服御非法也;三曰《罢献》,讽敛求怪珍也;四曰《纳诲》,讽侮弃忠言也;五曰《辨邪》,讽任羣小也;六曰《防微》,讽伪游轻出也。”(2)心、口、耳、目、手、足六戒。 唐 皮日休 《六箴序》:“帝身且不德,能帝天下乎?能主家国乎?因为《心》《口》《耳》《目》《手》《足》箴,书之于绅。安不忘危,慎不忘《六箴》乎?”(3)视、听、好、学、进德、崇俭六戒。宋史·吴充传:“ 充 作《六箴》以献,曰视,曰听,曰好,曰学,曰进德,曰崇俭。 仁宗 命缮写赐皇族, 英宗 在藩邸,书之坐右。”(4)清、公、勤、明、和、慎六戒。 宋 王应麟 小学紺珠·儆戒·六箴:“清、公、勤、明、和、慎, 余襄公 靖 ,从政六箴。”
《骈字类编》:四箴
宋史赵景纬传景纬进权礼部侍郎兼侍读进四箴一曰惜目力以致其勤二曰精体认以充其知三曰屏嗜好以专其业四曰谨行事以验其用纵玉海秘阁有太宗御书曲礼四句敖不可长欲不可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张方平在谏垣广其义为四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