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家如旅邸


《列子集释》卷四〈仲尼篇〉~29~
龙叔曰:「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晋·张湛注:「忘彼我也。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观吾之乡,如戎蛮之国。」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七〈杂诗十二首〉
〈杂诗十二首〉其七:「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典故
旧居代邸
 
迎代邸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周勃


《汉书》卷四《文帝纪》
高后崩,诸吕谋为乱,欲危刘氏。丞相陈平、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等共诛之,谋立代王。语在高后纪、高五王传。……遂即天子位。群臣以次侍。使太仆婴、东牟侯兴居先清宫,奉天子法驾迎代邸。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宫。

例句

事殊迎代邸,喜异赏朱虚。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旧居从代邸,新陇入文园。 皇甫冉 故齐王赠承天皇帝挽歌

典故  
相关人物
公孙弘
 
薛泽


《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传》
元朔中,(公孙弘)代薛泽为丞相。先是,汉常以列侯为丞相,唯弘无爵,上于是下诏曰:「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其后以为故事,至丞相封,自弘始也。

例句

大君锡车马,时复过平津。 储光羲 敬酬陈掾亲家翁秋夜有赠

出入平津邸,自言娇且艳。 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

自怜不识平津阁,遥望旌旗汝水头。 刘禹锡 奉送浙西李仆射相公赴镇

四海兵初偃,平津阁正开。 刘长川 将赴东都上李相公

四海兵初偃,平津阁正开。 孙叔向 将赴东都上李相公

延首平津阁,家山日已春。 崔峒 客舍有怀因呈诸在事

含情归上国,论旧见平津。 李嘉祐 送侍御使四叔归朝

时称谢康乐,别事汉平津。 李嘉祐 送王谏议充东都留守判官

有儒愁饿死,早晚报平津。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鲜于仲通。天宝末为京兆尹。)

况是平津客,碑前泪满巾。 杨嗣复 丁巳岁八月祭武侯祠堂因题临淮公旧碑

定远功那比,平津策乃迂。 权德舆 建除诗

诏刊延阁书,高议平津邸。 王维 别綦毋潜

出自平津邸,还为吏部郎。 卢象 赠张均员外

数岁平津邸,诸生出门时。 耿湋 春日书情寄元校书伯和相国元子

更思君去就,早晚问平津。 耿湋 过三郊驿却寄杨评事时此子郭令公欲有表荐

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郎士元 题刘相公三湘图

守贵常思俭,平津此意深。 钱起 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

凄怆平津阁,秋风吊客过。 钱起 故相国苗公挽歌

曾陪后乘光,共逐平津游。 长孙佐辅 闻韦驸马使君迁拜台州

上书一见平津侯,剑笏斜齐秣陵尉。 韩翃 赠别上元主簿张著

御沟通太液,戚里对平津。 骆宾王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一作春霁早行)

典故
申公告老
 
申公归邸

相关人物
申公


《史记》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320~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馀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國語辭典》:朱邸  拼音:zhū dǐ
古代有功的诸侯赐朱门,故称王侯宅第为「朱邸」。《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朱邸方开效,蓬心于秋实。」
《國語辭典》:藩邸  拼音:fán dǐ
诸侯的宅第。唐。陈鸿《东城老父传》:「玄宗在藩邸时,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
分類:藩王第宅
《國語辭典》:邸报(邸報)  拼音:dǐ bào
始于汉代,各郡国驻京邸官员,传抄京都诏令、奏章、宫廷及政治新闻于诸侯的文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报纸。后世因称朝廷官报为「邸报」。宋。苏轼 小饮公瑾舟中诗:「坐观邸报谈迂叟,闲说滁山忆醉翁。」也称为「邸钞」。
《國語辭典》:潜邸(潛邸)  拼音:qián dǐ
称天子即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纪艺》:「太宗在潜邸,多访求名艺,文进遂往依焉。」《元史。卷一五八。姚枢传》:「世祖在潜邸,遣赵璧召枢至。」
《國語辭典》:邸第  拼音:dǐ dì
1.古代诸侯王入京朝见天子时,所居住的官邸。也作「邸弟」。
2.王公贵人的住宅。唐。沈佺期 龙池篇:「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宋。钱公辅 义田记:「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
《漢語大詞典》:客邸
旅舍。 唐 唐彦谦 《寄友》诗之一:“别来客邸空翘首,细雨春风忆往年。”宋史·黄榦传:“时大雪,既至而 熹 ( 朱熹 )它出, 榦 因留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而 熹 始归。” 明 王世贞 《鸣凤记·邹林会试》:“我客邸怕添魂梦遶,你镜里休嗟形影分。”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余过 良乡 ,见旅店题诗云:‘……离怀未饮常如醉,客邸无花不算春。’”
分類:旅舍
《國語辭典》:旅邸  拼音:lǚ dǐ
客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敢烦和尚对长老说知,有僧房借半间,晚温习经史,胜如旅邸内冗杂。」
分類:旅馆
《漢語大詞典》:王邸
(1).王家的第宅。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奕奕济济,夜旋王邸。” 宋 刘克庄 《念奴娇·丙寅生日三和》词:“真唤九重为座主,肯謁侯门王邸。” 明 焦竑 玉堂丛语·任达:“第持牋命诗,送王邸处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鸲鹆:“送我王邸,当得善价,不愁归路无貲也。”
(2).犹王室。宋史·郭承祐传:“ 承祐 性狡獪,缘东宫恩,又凭藉王邸亲,既废復用,乃僭言事,或指切人过失,同列谓之‘武諫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臣恐社稷之忧,不止累陛下,累宫闈,累王邸而已。”
《漢語大詞典》:京邸
京都的邸舍。《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人也是一个少年,喜谈乐道,把这封家书一节,顷刻间遍传京邸。”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虏使 哈柳 至,强辩士也,謁王於京邸。”
分類:京都邸舍
《漢語大詞典》:代邸
汉高祖 刘邦 之子 刘恒 封 代王 ,所居曰 代邸 。 陈平 、 周勃 等诛诸 吕 ,废 少帝 ,迎立 代王 ,是为 文帝 。后因以“代邸”指入嗣帝位的藩王的旧邸。 唐 皇甫冉 《故齐王赠承天皇帝挽歌》:“礼盛追崇日,人知友悌恩,旧居从 代邸 ,新陇入 文园 。” 宋 曾巩 《英宗皇帝挽词》诗之一:“已应 南阳 气,犹迟 代邸 来;范鎔归独化,纲理付羣材。”
分類:刘邦所居
《國語辭典》:邸舍  拼音:dǐ shè
1.王公贵人的府第。汉。刘向《说苑。卷八。尊贤》:「史䲡去卫,灵公邸舍三月,琴瑟不御。」《宋书。卷五七。蔡廓传》:「王公妃主,邸舍相望。」
2.客栈、旅馆。《宋史。卷四四三。文苑传五。孙唐卿传》:「天子遣内侍即邸舍抚问,赐以药剂。」
《國語辭典》:平津  拼音:píng jīn
北平与天津两市的合称。
《漢語大詞典》:平津邸
见“ 平津馆 ”。
《漢語大詞典》:平津馆(平津館)
(1).亦作“ 平津邸 ”、“ 平津阁 ”。 汉 公孙弘 为丞相,封 平津侯 ,起客馆,开东阁,招请士人。后因以“平津馆”等称高级官僚延纳宾客的处所。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归 平津 之馆,时闻櫪马之嘶;舍 广城 之传,裁见诸侯之客。”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出入 平津邸 ,一见 孟尝 尊。” 唐 韩翊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远属 平津阁 ,前驱 博望侯 。” 清 郑燮 《李锴》诗:“西风吹冷 平津阁 ,何处重寻孔雀屏。”
(2). 清 孙星衍 任 山东 督粮道时,治所即在 公孙弘 所封 平津 故地,因名其书斋为 平津馆 ,所刊丛书名《平津馆丛书》。 清 孙星衍 《平津馆记》:“予参藩 山左 ,驻节 安德 ,地为 平原 故郡,当 燕 齐 孔道,通人过访无虚日……所以名吾馆者,以识风土古迹,后之 士夫 为国树人,或有慕夫开閤之风也。”
《漢語大詞典》:平津阁(平津閣)
见“ 平津馆 ”。
《漢語大詞典》:平津馆(平津館)
(1).亦作“ 平津邸 ”、“ 平津阁 ”。 汉 公孙弘 为丞相,封 平津侯 ,起客馆,开东阁,招请士人。后因以“平津馆”等称高级官僚延纳宾客的处所。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吴明彻墓志铭》:“归 平津 之馆,时闻櫪马之嘶;舍 广城 之传,裁见诸侯之客。”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出入 平津邸 ,一见 孟尝 尊。” 唐 韩翊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远属 平津阁 ,前驱 博望侯 。” 清 郑燮 《李锴》诗:“西风吹冷 平津阁 ,何处重寻孔雀屏。”
(2). 清 孙星衍 任 山东 督粮道时,治所即在 公孙弘 所封 平津 故地,因名其书斋为 平津馆 ,所刊丛书名《平津馆丛书》。 清 孙星衍 《平津馆记》:“予参藩 山左 ,驻节 安德 ,地为 平原 故郡,当 燕 齐 孔道,通人过访无虚日……所以名吾馆者,以识风土古迹,后之 士夫 为国树人,或有慕夫开閤之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