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作长城
 
城如道济
 
塞上长城
 
坏长城
 
江左长城
  
长城君自坏
 
长城坏
 
长城自坏
 
隳道济

相关人物
檀道济


《宋书》卷四十三〈檀道济列传〉~343~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太祖寝疾累年,屡经危殆,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十二年,上疾笃,会索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既至,上间。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诏曰:「檀道济阶缘时幸,荷恩在昔,宠灵优渥,莫与为比。曾不感佩殊遇,思答万分,乃空怀疑贰,履霜日久。元嘉以来,猜阻滋结,不义不昵之心,附下罔上之事,固已暴之民听,彰于遐迩。谢灵运志凶辞丑,不臣显著,纳受邪说,每相容隐。又潜散金货,招诱剽猾,逋逃必至,实繁弥广,日夜伺隙,希冀非望。镇军将军仲德往年入朝,屡陈此。朕以其位居台铉,豫班河岳,弥缝容养,庶或能革。而长恶不悛,凶慝遂遘,因朕寝疾,规肆祸心。前南蛮行参军庞延祖具悉奸状,密以启闻。夫君亲无将,刑兹罔赦。况罪衅深重,若斯之甚。便可收付廷尉,肃正刑书。事止元恶,馀无所问。」于是收道济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隰、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遵等八人,并于廷尉伏诛。又收司空参军薛彤,付建康伏法。又遣尚书库部郎顾仲文、建武将军茅亨至寻阳,收道济子夷、邕、演及司空参军高进之诛之。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简释

万里长城:喻捍卫祖国的大将。唐贺知章《送人之军》:“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例句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 姚合 送邢郎中赴太原

树比公孙大,城如道济长。 张九龄 钱王尚书出边

三边要高枕,万里得长城。 杜牧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

典故
七窍凿开
 
混帝凿
 
混沌未凿
 
混沌窍
 
混沌凿
 
浑沌忧
 
无孔窍
 
窍凿存
 
窍凿混沌
 
窍凿浑沌
 
谋混沌
 
凿混沌
 
凿破浑沌
  
凿窃
 
凿开混沌
 
体貌隳


《庄子集释》卷三下〈内篇·应帝王〉~309~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简文云:「倏、忽,取神速为名。浑沌,以合和为貌。神速譬有为,合和譬无为。」引崔(崔撰)云:「浑沌,无孔窍也。」

简释

凿窍:喻破坏自然,改变原貌。唐韩愈《嘲鼾睡》:“南帝初奋极,凿窍泄混沌。”


例句

自言混沌凿不死,大笑老彭非久视。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

南帝初奋槌,凿窍泄混沌。 韩愈 嘲鼾睡二首之二

《國語辭典》:隳坏(隳壞)  拼音:huī huài
毁坏、破坏。《新五代史。卷三四。一行传。序》:「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此。」
《漢語大詞典》:隳废(隳廢)
(1).毁坏;破坏。汉书·师丹传:“ 新都侯 王莽 白太皇太后发掘 傅太后 、 丁太后 冢,夺其璽綬,更以民葬之, 定陶 隳废 共皇庙 。”南齐书·东昏侯纪:“下 扬 、 南徐 二州桥桁塘埭丁计功为直,敛取见钱供太乐主衣杂费。由是所在塘瀆,多有隳废。”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百年以来,海烽久熄,人情怠玩,因而隳废。”
(2).毁弃;废弃。多用于抽象事物。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羣臣将士以为社稷隳废, 备 宜修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磔迦国:“昔为敌国之君,今为俘囚之虏,隳废王业,亡灭宗祀。”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唐 世学士院故事,近时隳废殆尽。”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大抵当时自有一辈人对于所谓‘故’不免有些误解……便是以为必须磔裂章句,隳废声韵,破偶而用奇。”
《国语辞典》:不隳  拼音:bù huī
不毁坏。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三出:「千秋名义,相扶不隳。」
分类:毁坏三出
《國語辭典》:隳突  拼音:huī tú
骚扰。唐。柳宗元 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漢語大詞典》:隳紊
败坏紊乱。隋书·经籍志一:“ 周 室道衰,纪纲散乱,国异政,家殊俗,褒贬失实,隳紊旧章。”旧唐书·卢杞传:“隳紊朝典,致乱危国。”宋史·赵普传:“朝庭纪纲,渐致隳紊。”
分類:败坏紊乱
《漢語大詞典》:隳官
罢官;解职。文选·宋玉〈高唐赋〉:“长吏隳官,贤士失志。” 李善 注引 孔安国 曰:“隳,废也。” 三国 魏 应璩 《百一诗》:“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閭。” 唐 包佶 《戏题诸判官厅壁》诗:“愿留今日交欢意,直到隳官谢病时。”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三:“上书对策,指陈其失,隳官获谴,无所顾虑。”
《漢語大詞典》:隳颓(隳頽)
(1).衰败;毁败。 唐 白居易 《短歌行》之一:“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頽。” 宋 欧阳修 《论盗贼事宜札子》:“又见国家纲纪隳頽,法令宽弛,赏罚不立,善恶不分,体弱势危,可忧可惧。”
(2).消失;消沉。 宋 司马光 《和景文议交绝句》:“邇来友义渐隳頽,直谅多闻贵不回。”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寡人据于蒺藜,入于幽谷,颜色憔悴,志气隳頽。”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我的性格已为她隳颓,我的灵肉已为她糜烂,我的事业已为她抛掷,我的家庭已为她离散了。”
《漢語大詞典》:隳弛
松弛;懈怠;废弛。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咨目二》:“盖上不留意,则典军者亦不提辖,将校得以苟且,隳弛纪律。” 宋 陈亮 《四弊策》:“ 张文定公 以为 祥符 以来,万事隳弛,务为姑息,渐失祖宗之旧。”
《漢語大詞典》:隳圮
倾坍;倒塌。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封建:“ 秦氏 背师古之训……故一夫号呼而七庙隳圮。” 宋 陆九渊 《荆公祠堂记》:“ 绍兴 初常加葺焉,逮今餘四十年,隳圮已甚。”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屡年大水,城垣隳圮。”
分類:倒塌
《漢語大詞典》:隳败(隳敗)
衰败;败坏。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既而见一火龙……穴其屋腾天而去,亦不损物,然其家不数年隳败焉。” 宋 司马光 《辞枢密副使第一札子》:“近日以来,加以衰疾,恪居旧职,犹恐隳败。”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惟文化已止之古民不然:发展既央,隳败随起。”
分類:衰败败坏
《漢語大詞典》:隳摧
犹坍塌。 唐 李中 《经古寺》诗:“殿宇半隳摧,门临野水开。”
分類:坍塌
《漢語大詞典》:隳名
谓隐姓埋名。 唐 皎然 《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诗:“得道殊 秦 佚,隳名似 楚 狂。”
分類:隐姓埋名
《漢語大詞典》:隳残(隳殘)
衰败残破。 晋 郭璞 《流寓赋》:“观屋落之隳残,顾徂见乎丘枣。”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诛利口:“念 高祖 、 太宗 之业,倏尔隳残。”
《國語辭典》:万里长城(萬里長城)  拼音:wàn lǐ cháng chéng
1.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西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
2.比喻国家的栋梁。《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明。陈忱《水浒后传》第一二回:「吞圭既丧,坏了万里长城,国中精锐已尽,如何是好?」也称为「长城」。
《國語辭典》:长城(長城)  拼音:cháng chéng
1.万里长城的简称。参见「万里长城」条。
2.比喻国家的栋梁。如:「每一个为国效力的人,皆是国家的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
3.比喻势力、地位等。如:「自毁长城」。
《國語辭典》:凿窍(鑿竅)  拼音:zuò qiào
凿孔开窍。参见「凿浑沌」条。《文苑英华。卷五九八。唐。许敬宗。谢敕书表》:「伏开瑶检,等凿窍而睹虹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