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四计朝暮
 
三四调群狙
 
喜众狙
  
朝三
  
朝四暮三
 
狙公倒七芧
 
狙公分栗
 
众狙皆喜
 
被狙公卖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69~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谲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73~
唐·成玄英疏:「此解譬也。狙,猕猴也。赋,付与也。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列子曰:宋有养狙老翁,善解其意,戏狙曰:『吾与汝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又曰:『我与汝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焉。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其于七数,并皆是一。名既不亏,实亦无损,而一喜一怒,为用愚迷。此亦同其所好,自以为是。亦犹劳役心虑,辩饰言词,混同万物以为其一因以为一者,亦何异众狙之惑耶!」

简释

朝四暮三:指反复无常或愚弄他人。宋黄庭坚《再答明略二首》之二:“使年七十今中安,安能朝四暮三浪忧喜。”


例句

机疑闻不二,蒙昧即朝三。 沈佺期 九真山净居寺谒无碍上人

典故
冠服衣猿狙
 
冠沐猿
 
咸阳一火
 
咸阳三月火
 
楚沐猴
  
沐猴不冠
  
沐猴冠带
  
沐猴自笑
  
衣冠沐猴
 
项籍屠国

相关人物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
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简释

楚沐猴:喻徒有其表之人。宋苏轼《代书答梁先》:“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

沐猴冠:喻徒有其表。目光短浅之人。宋苏拭《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贤。”


例句

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 吴融 废宅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 张九龄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沐猴本不冠,未是谋生错。 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

《國語辭典》:狙公  拼音:jū gōng
相传为古时善养猿的人,能以智弄群狙。见《庄子。齐物论》。后比喻以智谋笼络制驭他人的人。
分類:猿猴
《國語辭典》:狙诈(狙詐)  拼音:jū zhà
伺机耍诈。《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霸德既衰,狙诈萌起。」
《國語辭典》:狙击(狙擊)  拼音:jū jí
埋伏在暗地里而伺机突击。《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漢語大詞典》:猿狙
亦作“猨狙”。
(1).泛指猿猴。庄子·天运:“今取猨狙而衣以 周公 之服,彼必齕啮挽裂,尽去而后慊。”庄子·天地:“执留之狗成思,猿狙之便自山林来。” 成玄英 疏:“猿狙,獼猴也。” 宋 刘筠 《大酺赋》:“俊軼鹰隼,巧过猿狙。” 清 方苞 《壬子七月示道希》:“夫索横於空,猿狙之所不能履也。”
(2).喻未受教化者。
《漢語大詞典》:众狙(衆狙)
群猿。列子·黄帝:“﹝ 狙公 ﹞先誑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庄子·齐物论:“‘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 明 刘基 《郁离子·瞽聩》:“﹝小狙﹞言未既,众狙皆寤。”
《國語辭典》:狙伺  拼音:jū sì
暗中侦候。《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议者颇言其挟两端,有所狙伺。」
分類:伏伺觊觎
《漢語大詞典》:狙猿
猿猴。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巖钩踔狙猿,水漉杂鱣螖。” 宋 王安石 《礼论》:“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
分類:猿猴
《骈字类编》:狙怒
杨弘贞棘猴赋见猱升下
《漢語大詞典》:狙喜
如猕猴一般狡诈可喜。战国策·赵策三:“兵固天下之狙喜也。” 鲍彪 注:“狙,玃属而狡黠,言兵家如之而可喜。” 清 毛先舒 《诗辩坻》卷四:“ 楚 有 钟惺 、 谭元春 ,因人心属厌之餘,开纤儿狙喜之议,小言足以破道,技巧足以中人。”
《漢語大詞典》:狙狙
伺察貌。 唐 韩愈 《别赵子》诗:“又尝疑龙虾,果谁雄牙鬚?蚌蠃鱼鳖虫,瞿瞿以狙狙。”
分類:伺察
《漢語大詞典》:狙犷(狙獷)
受惊而离去的样子。狙,通“ 虘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来仪之鸟,肉角之兽,狙獷而不臻。”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下·文选》:“狙,读为虘。广雅曰:趲獡,虘也。虘, 曹宪 音在何反,谓惊去之貌也。虘与狙古字通。説文曰:獡,犬獡獡不附人也。读若愬。 南楚 相惊曰獡。又曰:獷,犬獷獷不可附也。然则狙獷皆惊去之貌,言麟凤高飞远走而不至也。”
分類:受惊离去
《國語辭典》:狙狯(狙獪)  拼音:jū kuài
形容人像猴子一样的狡诈。《聊斋志异。卷一○。席方平》:「且飞扬其狙狯之奸,更不嫌乎鬼瘦。」
分類:狡猾奸诈
《韵府拾遗 鱼韵》:一狙
孙蔶祈晴诗纷纶世事集眇躯有若万弩向一狙
《國語辭典》:暮四朝三  拼音:mù sì zhāo sān
比喻心意不定,反覆无常。参见「朝三暮四」条。宋。辛弃疾 洞仙歌。旧交贫贱词:「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
《國語辭典》:朝三暮四  拼音:zhāo sān mù sì
本指一养猴人以果子饲养猴子,施以诈术骗猴的故事。见《庄子。齐物论》。后比喻以诈术欺人,或心意不定、反覆无常。《旧唐书。卷一三五。皇甫镈传》:「直以性惟狡诈,言不诚实,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圣聪,足见奸邪之极。」元。杨讷《西游记》第九出:「也是我为人不肖,和这等朝三暮四的便成交。」也作「暮四朝三」、「朝四暮三」。
《國語辭典》:沐猴  拼音:mù hóu
猕猴的别名。参见「猕猴」条。
分類:沐猴猕猴
《漢語大詞典》:沐猴冠
同“ 沐猴而冠 ”。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
《國語辭典》: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即猕猴。猴子学人戴上帽子,虽外表装扮得像人,却少了人的本质。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脱粗鄙本性。也用以讥讽人虚有其表,没有才能而窃据名位。《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伍被》:「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衣冠」、「沐猴冠冕」。
《漢語大詞典》:猴冠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以比喻不相称的官职。 宋 刘克庄 《解连环·甲子生日》词之二:“已发心懺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