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遍礼(徧禮)
(1).普遍礼聘。墨子·鲁问:“吾愿主君之上者尊天事鬼,下者爱利百姓,厚为皮币,卑辞令,亟徧礼四邻诸侯,敺国而以事 齐 ,患可救也。”
(2).一一礼拜。 唐 皇甫冉 《送延陵陈法师赴上元》诗:“徧礼南朝寺,焚香古像前。”清史稿·仁宗纪:“ 嘉庆 元年丙辰春正月戊辰朔,举行内禪,上侍 高宗 徧礼於堂子、 奉先殿 、 寿皇殿 。”
《漢語大詞典》:历合(歷合)
一一皆合。谓完全符合。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互相印证,歷合璽符。”
分類:一一符合
《漢語大詞典》:仆数(僕數)
谓一一详加论列。 清 周亮工 《送王庭一入楚序》:“予一身之变,固难僕数, 子京 以急予难没於都门, 杨儿 以念予殀於家。” 王国维 《文学小言》十五:“此诗家之数之所以不可更僕数,而敍事文学家殆不能及百分之一也。”参见“ 更僕难数 ”。
分類:一一论列
《國語辭典》:更仆难数(更僕難數)  拼音:gēng pú nán shǔ
换了几个摈相,宾主要说的话还没说完。形容要说的话很多。语本《礼记。儒行》:「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后形容事物繁多,难以计算。如:「到今日才知总务工作更仆难数。」
分類:繁多
《漢語大詞典》:历抵(歷抵)
谓一一登门拜访。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 唐 杜甫 《寄狄明府博济》诗:“胡为飘泊 岷 汉 间,干謁侯王颇歷抵。”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四年:“ 釗 大喜过望,昼夜兼行,至 长安 ,歷抵诸妹,以 蜀 货遗之。”
《漢語大詞典》:缕举(縷舉)
一一列举。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若舟船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结绳,诸后作而善於前事,其功业相次千万者,不可復缕举也。”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市井:“其餘如 五间楼 福客、糖果所聚之类,未易缕举。”
《漢語大詞典》:历说(歷説)
游说。 汉 陆贾 新语·本行:“歷説诸侯,欲匡帝王之道,反天下之政。”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若然者, 主父偃 、 公孙弘 对策不升第,歷説而不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苏秦 歷説壮而中, 李斯 自奏丽而动。”
一一陈述。东观汉记·光武纪:“﹝ 汉 兵﹞闻 寻邑 兵盛,皆怖,帝歷説其意为陈大命,请为前行。”
《漢語大詞典》:特揖
一一揖拜。周礼·夏官·司士:“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 郑玄 注:“特揖,一一揖之。” 孙诒让 正义:“谓每人一揖之,凡揖者推手。”
分類:一一
《國語辭典》:字典  拼音:zì diǎn
以字为单位,按一定体例编次,并解释文字音义形体,以备查检的工具书。如《康熙字典》、《韦氏大字典》。
《漢語大詞典》:遍拜
谓一一拜谢。亦泛指一一行礼。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盈 出,徧拜之。” 杜预 注:“谢众之忠己。”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遂徧拜 城 与 仲舒 等曰:‘诸諫议能如此言事,天下安得不太平也!’”资治通鉴·唐肃宗宝应元年:“徧拜 位 等曰:‘ 神功 出于行伍,不知礼仪,诸君亦胡为不言,成 神功 之过乎!’”
《漢語大詞典》:件举(件舉)
犹枚举。一一列举。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陈千秋 虽死, 孙文 、 林奎 尚在; 唐才常 虽死, 张之洞 尚在;保国会之微言,不箸竹帛,而入会诸公尚在;其足以证明 长素 之有志革命者,不可件举。”
分類:一一列举
《漢語大詞典》:件别
分别,一一分开。新唐书·段秀实传:“十三年来朝,对 蓬莱殿 , 代宗 问所以安边者,画地以对,件别条陈。”
《漢語大詞典》:枚列
一一列举。
《漢語大詞典》:遍报(徧報)
(1).一一报答。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 之 燕 ,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徧报诸所尝见德者。”
(2).犹通告。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宣州孟郎中》:“入白神,神许诺,仍敕健步徧报所属土地。”
《漢語大詞典》:周玩
犹遍赏,一一观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沮水:“风泉传响於青林之下,巖猨流声於白云之上,游者常若目不周翫,情不给赏。”
分類:一一观赏
《漢語大詞典》:遍谢(徧謝)
一一辞别。新唐书·文艺传下·欧阳秬:“临刑,色不橈,为书徧谢故人,自誌墓,人皆怜之。”
分類:一一辞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