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拜谒(拜謁)  拼音:bài yè
拜见。《史记。卷一○。孝文本纪》:「代王驰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既如此,我就到府拜谒夫人,好将心事细说。」
《漢語大詞典》:体拜(體拜)
礼拜。体,通“ 礼 ”。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釐革》:“太史令 傅奕 ……尝至 河东 ,遇弥勒塔,士女辐輳体拜。”一本作“ 礼拜 ”。
分類:礼拜
《國語辭典》:道场(道場)  拼音:dào cháng
宣扬佛法、修炼道行的场所。《西游记》第二一回:「山中有个道场,乃是菩萨讲经禅院。」也称为「法场」。
《國語辭典》:顶上(頂上)  拼音:dǐng shàng
1.头上。如:「你顶上的头发怎愈来愈少呢?」
2.泰山的别称。参见「泰山」条。
《國語辭典》:烧香(燒香)  拼音:shāo xiāng
1.燃香礼神拜佛。《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他借著佛天为由,庵院为囤,可以引得内眷来烧香。」《红楼梦》第五四回:「咱们明儿到阎王庙去烧香,和阎王爷说去。」
2.比喻为求人办事而送礼请客拉关系。如:「烧香说到底就是走后门。」
《國語辭典》:瞻拜  拼音:zhān bài
瞻仰礼拜。南朝宋。傅亮。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故老掩涕,三军悽感,瞻拜之日,愤慨交集。」《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久闻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
《國語辭典》:瞻礼(瞻禮)  拼音:zhān lǐ
1.瞻仰礼拜。《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每日清晨,在神堂前过,只在门外略略瞻礼,叫小童进去炷香完事。」
2.基督教、天主教徒的宗教节日。除星期日为主日外,其馀六天,依序称为「瞻礼二」、「瞻礼三」……。
《國語辭典》:行香  拼音:xíng xiāng
礼佛的仪式。始于南北朝,燃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唐以后则为持香炉绕行道场或街市。至明清时则指官吏上任或遇朔望时,入庙焚香叩拜的仪式。《喻世明言。卷一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本县虽与宣尉司表里,衙门常规,长官行香后,先去看望他,他才答礼,彼此酒礼往来。」
《漢語大詞典》:迎拜
迎见礼拜。礼记·曲礼下:“君若迎拜,则还辟不敢答拜。” 郑玄 注:“迎拜,谓君迎而先拜之。”后汉书·郭伋传:“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却见十数年前一个死过的丫头出来迎拜,请 行修 坐下。”
分類:见礼礼拜
《國語辭典》:朝拜  拼音:cháo bài
1.祭拜祖先或神、佛。南朝梁。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今故赉尔鍮石澡灌,手巾为副,可以登斋朝拜,出入盥漱。」
2.君主时代官员对皇帝的觐见跪拜。《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3.拜谒、求见。《西游记》第五七回:「木叉情知是寻行者,更不题起,即先进去对菩萨道:『外有唐僧的小徒弟沙悟净朝拜。』」
《漢語大詞典》:拜献(拜獻)
礼拜献祭。《隋书·礼仪志一》:“樽俎之物,依於质文,拜献之礼,主於虔敬。”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一发惧怕,烧纸拜献,不敢吝惜,只求无事。”
分類:礼拜献祭
《漢語大詞典》:敛袂(斂袂)
整饬衣袖。行礼拜揖的准备动作。史记·货殖列传:“故 齐 冠带衣履天下,海 岱 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后蜀 欧阳炯 《巫山一段云》词:“碧虚风雨佩光寒,敛袂下云端。”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见那小娘子敛袂向前深深的道个万福。”参见“ 敛衽 ”。
《國語辭典》:敛衽(斂衽)  拼音:liàn rèn
1.整理衣襟,表示恭敬。《战国策。楚策一》:「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文选。潘岳。秋兴赋》:「且敛衽以归来兮,忽投绂以高厉。」
2.古代女子所行的拜手礼,后为女子文言书信末尾表示敬意的用语。《聊斋志异。卷二。莲香》:「李敛衽曰:『如有医国手,使妾得无负郎君,便当埋首地下,敢复腼然于人世耶!』」也作「裣衽」。
《國語辭典》:拜礼(拜禮)  拼音:bài lǐ
1.接受人家礼拜后回赠的礼物。《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安老爷见太太赏了媳妇拜礼,便满面正气,拈著小胡子儿叫道:『来,把我给大奶奶那分东西拿来。』」也称为「拜见礼」。
2.拜谢。《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
《國語辭典》:拜佛  拼音:bài fó
参拜神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有一富民姓严,夫妻两口儿过活,三十岁上无子,求神拜佛,无时无处不将此事挂在念头上。」
《漢語大詞典》:礼斗(禮斗)
道教谓礼拜北斗星君。亦称“ 拜斗 ”。 清 袁枚 新齐谐·蒋太史:“ 王 曰:‘勿怖,惟礼斗诵《大悲咒》可以禳之。’”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九皇会》:“九月,各道院立坛礼斗,名曰九皇会。”《廿载繁华梦》第八回:“ 五嫂 就与 桂妹 脱褐,念经礼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