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孤论(孤論)
(1).独立的见解;无人赞同的意见。《三国志·魏志·杜恕传》:“然孤论难持,犯欲难成,众怨难积,疑似难分,故累载不为明主所察。” 宋 曾巩 《人情》诗:“诗书落落成孤论,耕钓依依忆旧游。” 宋 陆游 《贺莆田陈右相启》:“方孤论而折群邪之鋭,盖一身为众正之宗。”
(2).一篇论著。《魏书·崔光传》:“ 元始 孤论,充 汉帝 之坐; 孟皇 片字,悬 魏王 之帐。”按,“孤论”指 汉 崔寔 《政论》。 寔 字 元始 。
《国语辞典》:仓颉篇(仓颉篇)  拼音:cāng jié piān
书名。秦李斯撰,一篇。为统一文字,罢去一切与秦文不合的文字,将大篆省改作小篆的字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序〉:「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也作「苍颉篇」。
《国语辞典》:重组(重组)  拼音:chóng zǔ
1.重新组合。如:「我把拼图重组起来并不难。」
2.语文考试的题型。先把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词序、句序、段序弄乱,让考生重新按序排列。如:「这次国语考的重组好难。」
《漢語大詞典》:北邙行
新乐府名。 唐 王建 、 张籍 各有《北邙行》一篇。乐府诗集·新乐府辞五·北邙行 宋 郭茂倩 题解:“按《北邙行》,言人死葬 北邙 ,与《梁甫吟》《泰山吟》《蒿里行》同意。”
《漢語大詞典》:篇联(篇聯)
(1).谓有机地加以组织,使之联贯而成篇。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序》:“如曰小不足讲,懵则包羞,聊此篇联,无誚丛脞。凡五百事,釐为五卷,曰近事会元。”
(2).指于一篇之中有机地加以组合。 明 宋濂 《元处士吴莱》:“ 濂 尝受学於 立夫 ,问其作文之法,则谓有篇联,欲其脉络贯通;有段联,欲其奇偶迭生。”
《國語辭典》:结束语(結束語)  拼音:jié shù yǔ
文章或谈话末尾,用来总结的话。
《国语辞典》:举笔成章(举笔成章)  拼音:jǔ bǐ chéng zhāng
拿起笔来就能写出一篇文章。比喻文思泉涌。《三国演义》第六八回:「第三子曹植,字子建,极聪明,举笔成章,操欲立之为后嗣。」
《国语辞典》:丑小鸭(丑小鸭)  拼音:chǒu xiǎo yā
1.丹麦诗人和童话作家安徒生,于西元一八四二年所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描写一只原本被视为又小又丑的鸭子,最后却蜕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2.容貌难看的小女孩。如:「想不到当年的丑小鸭,如今却变得如此美丽!」
《国语辞典》:既夕礼(既夕礼)  拼音:jì xì lǐ
仪礼》篇名,原与〈士丧礼〉为一篇,因简册繁重,分而为二,取篇首两字作为篇名。内容记载葬前二日至于葬后诸事礼仪,篇后有记,为上下两篇的总记。
《国语辞典》:红线传(红线传)  拼音:hóng xiàn zhuàn
唐代袁郊所作传奇专集《甘泽谣》中的一篇。内容叙述唐代潞州节度使薛嵩侍女红线,为其主智勇克敌的故事。
《国语辞典》:篇儿(篇儿)  拼音:piān ér
量词。计算书页的单位。一篇儿等于两页。如:「这书缺了一、两篇儿。」
《国语辞典》:白雪公主  拼音:bái xuě gōng zhǔ
格林童话中的一篇。内容叙述白雪公主因受后母嫉妒,而遭受陷害的经过。故事中除了主角人物白雪公主外,有关后母及七矮人的描绘也栩栩如生。美国人华德迪斯耐曾将其改编为卡通影片,深受全世界小朋友的喜爱。
《国语辞典》:完结篇(完结篇)  拼音:wán jié piān
小说、戏剧或影视的最后一篇或一集。如:「这出电视剧的完结篇剧情,出乎观众意料之外。」
《漢語大詞典》:发语辞(發語辭)
文言助词的一种,用于一篇或一段文章的开头。 郭璞 《〈尔雅〉序》“夫尔雅者” 宋 邢昺 疏:“夫者,发语辞,亦指示语。”亦作“ 发语词 ”。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发语词:“经书发语词,尚书最多,都、俞、吁、咨、嗟、猷等是也。”
《漢語大詞典》:骨贝(骨貝)
古代的骨质货币。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古代的原始货币是用介类的,我国货币的历史是由真贝而珧贝而骨贝而铜贝(所谓蚁鼻钱),而成为以后的铅刀铁线等。”参阅 王献唐 《中国古代货币通考》第一篇第二章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