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丁字
见“ 丁字帘 ”。
分類:丁字
《漢語大詞典》:丁字帘(丁字簾)
(1).丁字形的卷帘。 清 钱谦益 《留题秦淮丁家水阁》诗:“夕阳凝望春如水,丁字帘前是 六朝 。” 清 黄景仁 《步蟾宫》词:“一层丁字帘儿底,只绣著花儿不理。”亦省作“ 丁字 ”、“ 丁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带三分暖收丁字,隔一重纱放午晴。” 刘国钧 《月词》之六:“偷向丁帘深处立,怕他花影妬腰支。”
(2).地名。在 南京市 利涉桥 畔。 明 末为妓女聚居的地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 桃根 桃叶 无人问, 丁字帘 前是断桥。”
《漢語大詞典》:无丁字(無丁字)
谓不识一个字。 宋 杨万里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诗之三:“莫羞空腹无丁字,且免秋阳晒杀人。”参见“ 一丁 ”、“ 目不识丁 ”。
分類:不识
《漢語大詞典》:丁字帘(丁字簾)
(1).丁字形的卷帘。 清 钱谦益 《留题秦淮丁家水阁》诗:“夕阳凝望春如水,丁字帘前是 六朝 。” 清 黄景仁 《步蟾宫》词:“一层丁字帘儿底,只绣著花儿不理。”亦省作“ 丁字 ”、“ 丁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带三分暖收丁字,隔一重纱放午晴。” 刘国钧 《月词》之六:“偷向丁帘深处立,怕他花影妬腰支。”
(2).地名。在 南京市 利涉桥 畔。 明 末为妓女聚居的地方。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 桃根 桃叶 无人问, 丁字帘 前是断桥。”
《漢語大詞典》:丁字街
呈T形的街道。
分類:街道
《国语辞典》:拉丁字母  拼音:lā dīng zì mǔ
西元前六、七世纪由埃特鲁斯坎字母发展的拼音文字,原用以记录拉丁语。古典拉丁语有二十三个字母;至中世纪,分化增至二十六个字母。由于各种历史条件,拉丁字母成为欧洲多数语言的文字基础,近代更传到美、非、亚、澳诸洲,广为当地无字民族采用。
《国语辞典》:丁字带(丁字带)  拼音:dīng zì dài
一种主要用来包扎病人腰部及外阴部伤口的敷料,形如丁字或T型,也可由一般绷带做成。
《国语辞典》:丁字儿(丁字儿)  拼音:dīng zì ér
丁字形。《三国演义》第五回:「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分类:丁字字形
《国语辞典》:丁字脚(丁字脚)  拼音:dīng zì jiǎo
两脚张开站成直角的姿式。《西游记》第二○回:「却便丁字脚站定,执著棒高叫。」
《国语辞典》:丁字裤(丁字裤)  拼音:dīng zì kù
形状如丁字的裤子。为特定地区或特定习俗的穿著。如台湾兰屿人民或日本相扑人士等。
《国语辞典》:丁字路  拼音:dīng zì lù
形似丁字的道路。《军语。地形军语》:「丁字路:道路之形如丁字也。」《水浒传》第二九回:「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著望竿,上面挂著一个酒望子。」
分类:丁字道路
《国语辞典》:丁字铺(丁字铺)  拼音:dīng zì pù
铺成丁字形的床铺。《通俗常言疏證。什物。丁字铺》引《拜月亭记剧》:「也依娘子,一半儿铺床,便把来丁字铺了。」
《高级汉语词典》:丁字步  拼音:dīng zì bù
双脚呈垂直方向接触,其中一脚跟靠在另一脚窝处,两脚尖对两斜角,如一“丁”字,所以叫丁字步。丁字步是中国古典舞中最基本的脚位
《國語辭典》:丁字尺  拼音:dīng zì chǐ
由两支长度不同的木条制成的丁字形制图工具。也称为「丁字规」。
《漢語大詞典》:丁字钢
断面呈T形的条状钢材。俗称丁字铁。
《高级汉语词典》:丁字镐  拼音:dīng zì gǎo
一端锋利而另一端钝的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