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及  拼音:bù jí
1.比不上。《文选。班彪。王命论》:「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文选。班固。典引》:「臣固才朽,不及前人。」也作「不如」、「不若」。
2.时间上做不到。《文选。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3.不足、不满。《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侍卫之士不及五百人。」
《國語辭典》:鱼水(魚水)  拼音:yú shuǐ
1.桓公使管仲求𡩋戚,𡩋戚回应他:「浩浩乎」。管仲从侍婢所引诗「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招我居」,得知𡩋戚因未有家室而不愿受召。典出《管子。小问》。后比喻夫妇。如:「鱼水和谐」。
2.刘备曾谓得孔明有如鱼得水。典出《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后比喻君臣相得。唐。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國語辭典》:一丁  拼音:yī dīng
1.一个成年男子。《宋书。卷六。孝武帝本纪》:「夏五月辛酉,制荆、徐、兖、豫、雍、青、冀七州统内,家有马一匹者,蠲复一丁。」唐。白居易〈新乐府。新丰折臂翁〉:「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
2.一个的󻾹误。《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漢語大詞典》:不识丁(不識丁)
不识一个字。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彼所重 王剧 、 王勔 、 苏味道 者,一以鉤党取族,一以摸稜贬窜,区区相位,何益人毛髮事,千古肉食不识丁人,举为谈柄,良可笑也。” 清 道霈 《重刊〈坛经〉缘起》:“ 六祖 以不识丁传衣,其道遂大震於中国。”详“ 不识一丁 ”。
分類:不识
《國語辭典》:不识一丁(不識一丁)  拼音:bù shì yī dīng
丁,比喻极易认识的字。语本《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村夫不识一丁,愚者岂无一得?」也作「目不识丁」、「目不识字」、「一丁不识」、「未识一丁」。
《國語辭典》:文盲  拼音:wén máng
不识文字的人。
《漢語大詞典》:无丁字(無丁字)
谓不识一个字。 宋 杨万里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诗之三:“莫羞空腹无丁字,且免秋阳晒杀人。”参见“ 一丁 ”、“ 目不识丁 ”。
分類:不识
《國語辭典》:睁眼瞎子(睜眼瞎子)  拼音:zhēng yǎn xiā zi
1.比喻不识字的文盲。含贬义。《红楼梦》第三回:「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就罢了。」
2.形容人糊涂、不细心。如:「东西明明就在眼前,却找了大半天,我简直是个睁眼瞎子。」
《漢語大詞典》:脱盲
指不识字的人经学习后脱离文盲状态。
《国语辞典》:目不识字(目不识字)  拼音:mù bù shì zì
比喻人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参见「不识一丁」条。明。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贳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
《国语辞典》:纥字不识(纥字不识)  拼音:hé zì bù shì
臧武仲名纥,有唐人误读为核,萧颖士因讥其不识纥字。见《通俗编。文学》引《懒真子》。后用来嘲讽人不识字。如:「他根本是纥字不识,还硬要装懂。」
《国语辞典》:不认得字的(不认得字的)  拼音:bù rèn de zì de
不识字。《红楼梦》第四二回:「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
分类:不识识字
《国语辞典》:瞪著麒麟说是马(瞪著麒麟说是马)  拼音:dèng zhe qí lín shuō shì mǎ
(歇后语)不识货。误认祥瑞珍兽的麒麟为马,表示不辨货色。如:「像你这样瞪著麒麟说是马,实在太没眼光了。」
《国语辞典》:眼内无珠(眼内无珠)  拼音:yǎn nèi wú zhū
比喻不识货、不辨好坏。《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国语辞典》:未识一丁(未识一丁)  拼音:wèi shì yī dīng
形容人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参见「不识一丁」条。《明史。卷一八○。王瑞传》:「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
《国语辞典》:没高下(没高下)  拼音:méi gāo xià
无礼、不识尊卑。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高力士与陈玄礼休没高下,岂可教妃子受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