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38,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户丁
但丁
丁籍
丁倒
丁产
女丁
身丁钱
地丁
得丁
客丁
进丁
不识丁
丁老
紫丁香
田丁
《漢語大詞典》:户丁
(1).每户中的成年男子。元史·世祖纪二:“﹝ 中统 三年三月﹞庚申,括 北京 鹰坊等户丁为兵,蠲其赋。” 清 恽敬 《新喻东门漕仓记》:“坊长、地保以酒食召管首,管首召户丁,为期悉纳之坊长、地保,坊长、地保纳之官,故赋税无后时者。”
(2).泛指丁口。《六部成语·户部》“户丁”原注:“通族中之丁口也。”
《国语辞典》:但丁  拼音:dàn dīng
Alighieri Dante
人名。(西元1265~1321)义大利诗人。生于佛罗仑萨城,曾参加当地的一场内战,被选为统治佛城的行政官之一。后因故被驱逐出境,流亡国外至死。他学识渊博,所著《神曲》一书,为世界文学中不朽之作,其他尚有《新生》、《宴会》、《王国论》等。
《漢語大詞典》:丁籍
人丁档案。宋史·姚仲孙传:“ 仲孙 既至州,立劾主吏,夜索丁籍尽给之。”辽史·兵卫志下:“三京丁籍可纪者二十二万六千一百,蕃、汉转户为多。”
分類:人丁档案
《國語辭典》:丁倒  拼音:dīng dǎo
颠倒。《乐府诗集。卷四六。清商曲辞三。无名氏。读曲歌八九首之四八》:「鹿转方相头,丁倒欺人目。」也作「钉倒」。
《國語辭典》:丁产(丁產)  拼音:dīng chǎn
人口和田产。《宋史。卷三四○。苏颂传》:「颂因治讯他事,互问民邻里丁产,识其详。」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虽然是丁产多,时也告乏。」
《漢語大詞典》:女丁
成年女性。晋书·李雄载记:“其赋男丁岁穀三斛,女丁半之。”梁书·武帝纪下:“十一月丙子,詔停在所役使女丁。”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 序 母 韩氏 闻 秦 兵将至,自登城履行,至西北隅,以为不固,帅百餘婢及城中女丁筑邪城於其内。”
分類:成年女性
《國語辭典》:身丁钱(身丁錢)  拼音:shēn dīng qián
古时按人丁徵收的税。宋。陆游〈丰年行〉:「县前归来传好语,黄纸续放身丁钱。」也作「丁赋」、「丁算」。
《國語辭典》:地丁  拼音:dì dīng
地租与人口税的合称。《六部成语注解。户部》:「地丁:民间地亩丁口向例、每年由地方官照算升征钱粮,自康熙年间圣祖特恩、将丁口并入地亩一总征收,从此不再加丁赋著为例。」
《漢語大詞典》:地客
(1).雇农。 宋 朱熹 《取会管下都分富家及缺食之家》:“富家无餘米可糶者计几家,而仅能自给,其地客、佃客不闕,仍各开户姓并佃客、地客姓名。”
(2).佃户。《元典章·刑部十九·禁典雇》:“切见 江南 富户,止靠田土;因买田土,方有地客。所谓地客,即係良民。”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广东方言》:“ 广州 谓……赁地者曰地丁,曰地客。”
分類:佃户雇农
《骈字类编》:得丁
北史宋世良传为殿中侍御史诣河北括户大获浮惰孝庄劳之曰知卿所括得丁倍于本帐若官人皆如此用心便是更出一天下也
《漢語大詞典》:客丁
(1).仆人。 宋 黄庭坚 《奉送周元翁锁吉州司法厅赴礼部试》诗:“繫船 湓城 秣高马,客丁结束女缝裳。”
(2).犹客民。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应将见在屯田二十八万亩零,即给与见在之屯丁十万餘人,作为世业,公田变为私田,客丁变为编户,戍边变为土著。”参见“ 客民 ”。
分類:仆人
《漢語大詞典》:客民
(1).外地寄寓的居民。后汉书·马援传:“詔 武威 太守,令悉还 金城 客民,归者三千餘口,使各反旧邑。” 李贤 注:“ 金城 客人在 武威 者。”清史稿·食货志一:“凡客民在内地贸易,或置有产业者,与土著一律顺编。”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五口衅端:“其首 刘丽川 者, 粤 东寄居在 沪 之客民也。”
(2).晚 清 下江 一带“哥老会”的别称。 张篁溪 《苏报案实录》:“推客民之始,由於 同治 三年光復 金陵 以后,当事有裁兵之议,沿 江 子弟结连游兵号称‘哥老会’。其会中人屡屡肇事,以名不雅驯,遂故称为‘客民’。”
《漢語大詞典》:进丁(進丁)
谓增加服役的适龄男子。北史·裴蕴传:“是岁 大业 五年也,诸郡计帐,进丁二十四万三千,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宋史·食货志上二:“ 嘉祐 四年,復命转运司裁定 郴 、 永 、 桂阳 、 衡 、 道州 所输丁米及钱绢杂物,无业者弛之,有业者减半;后虽进丁,勿復增取。”
《漢語大詞典》:不识丁(不識丁)
不识一个字。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彼所重 王剧 、 王勔 、 苏味道 者,一以鉤党取族,一以摸稜贬窜,区区相位,何益人毛髮事,千古肉食不识丁人,举为谈柄,良可笑也。” 清 道霈 《重刊〈坛经〉缘起》:“ 六祖 以不识丁传衣,其道遂大震於中国。”详“ 不识一丁 ”。
分類:不识
《國語辭典》:不识一丁(不識一丁)  拼音:bù shì yī dīng
丁,比喻极易认识的字。语本《旧唐书。卷一二九。张延赏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形容人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村夫不识一丁,愚者岂无一得?」也作「目不识丁」、「目不识字」、「一丁不识」、「未识一丁」。
《國語辭典》:丁老  拼音:dīng lǎo
丁年与老年。唐制,年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丁年须服役,老年才免役。
《国语辞典》:紫丁香  拼音:zǐ dīng xiāng
植物名。木犀科紫丁香属。落叶灌木或乔木。叶卵圆形至肾形,宽度大于长度,叶及小枝有短毛。圆锥花序由侧芽抽出,花冠青菫色,有香味。蒴果卵形至椭圆形。也称为「丁香」。
《漢語大詞典》:田丁
(1).依附于田庄主的男性成年农民。宋史·列女传·曾氏妇晏:“一日,贼遣数十人来索妇女金帛。 晏 召其田丁諭曰:‘汝曹衣食我家,贼求妇女,意实在我。’”
(2).亦称“ 田子 ”。 宋 代 苗 人酋长属下的强壮农民。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蛮:“民户强壮可教劝者,谓之田子、田丁,亦曰马前牌,总谓之洞丁。”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