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三事  拼音:sān shì
1.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诗经。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唐。孔颖达。正义:「三事大夫唯三公耳。」
2.三件事情:(1)春、夏、秋三季农事。《诗经。大雅。常武》:「不留不处,三事就绪。」唐。孔颖达。正义:「故知三事谓三农之事。」(2)正德、利用、厚生。《书经。大禹谟》唐。孔颖达。正义:「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当谐和之。」唐。韩愈 请上尊号表:「由是五谷岁登,百瑞时见,六府三事,惟序惟歌。」(3)事父、事师、事君。见《国语。晋语一》。(4)天、地、人之事。《国语。楚语下》:「王曰:『三事者何也?』对曰:『天事武,地事文,民事忠信。』」
《國語辭典》: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1)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2)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职官三公》:「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也称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也称为「三师」。
《国语辞典》:金三事儿(金三事儿)  拼音:jīn sān shì ér
旧时常把金制的牙签、耳挖子等用环连在一起,叫「金三事儿」。妇女常将之挂在裙子上、衣襟上、领口上做装饰品。《金瓶梅》第一四回:「因见春梅伶变,知是西门庆用过的ㄚ鬟,与了他一副金三事儿。」
《国语辞典》:银三事挑牙儿(银三事挑牙儿)  拼音:yín sān shì tiāo yá ér
旧时把银制的牙签、耳挖子、指甲剪等用环串连起来,随身携带,称为「银三事挑牙儿」。《金瓶梅》第八三回:「一面开橱门,取出一方白绫汗巾,一副银三事挑牙儿答赠。」也称为「银三事儿」。
分类:牙签串连
《漢語大詞典》:八一三事变
亦称“淞沪会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下达全国总动员令,调集七十万大军投入淞沪战场。日军兵力也增至三十万。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中国守军被迫撤退。12日,淞沪陷落。
《分类字锦》:七登三事
翟汝文贺蔡开府启七登三事愿观伯始之荣四世五公当继诸袁之盛
分类:贵盛
《漢語大詞典》:炉瓶三事(爐瓶三事)
焚香用具:一个香炉,一个香盒,一个小瓶。瓶中插香箸、香铲。红楼梦第五三回:“这里 贾母 花厅上摆了十来席酒,每席傍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