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三师(三師)
(1). 北魏 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见《通典·职官一》。 唐 窦常 《奉贺太保岐公》诗:“五色詔中宣九德,百僚班外置三师。”《金史·百官志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皆正一品,师范一人,仪刑四海。”
(2).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东,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师。”
(3).三国的军队。《左传·隐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 杜预 注:“三国之军在 戴 ,故 郑伯 合围之。”
(4).佛教语。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 唐 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若论发戒功,与三师齐德,何为不请之乎?可準三师而请。”参见“ 三师七僧 ”。
(2).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三公三星,在北斗杓南,及魁第一星西,一云在斗柄东,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在魁西者名三师。”
(3).三国的军队。《左传·隐公十年》:“癸,亥,克之,取三师焉。” 杜预 注:“三国之军在 戴 ,故 郑伯 合围之。”
(4).佛教语。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师和教授师。 唐 道宣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之三:“若论发戒功,与三师齐德,何为不请之乎?可準三师而请。”参见“ 三师七僧 ”。
如法性实际三名
【佛学大辞典】
(名数)般若经多用此三名,同一空理之异名也。谓但以观有浅深,而分三名也。智度论三十二曰:「如、法性、实际是三事,为一为异,若一如何说三?若三今应当合别?答曰:是三皆是诸法实相异名。」注维摩经二曰:「肇曰:如、法性、实际,此三空同一实耳。但用观有浅深,故别立三名。始见法实,如远见树,知定是树,名为如。见法转深,如近见树,知定是何木,名为法性。穷尽法实,如尽知树根茎枝叶之数,名为实际。此三未始非树,因见为异耳。」
(名数)般若经多用此三名,同一空理之异名也。谓但以观有浅深,而分三名也。智度论三十二曰:「如、法性、实际是三事,为一为异,若一如何说三?若三今应当合别?答曰:是三皆是诸法实相异名。」注维摩经二曰:「肇曰:如、法性、实际,此三空同一实耳。但用观有浅深,故别立三名。始见法实,如远见树,知定是树,名为如。见法转深,如近见树,知定是何木,名为法性。穷尽法实,如尽知树根茎枝叶之数,名为实际。此三未始非树,因见为异耳。」
阿弥陀佛三名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译无量寿Amita%yus,二译无量光Amita%bha,三译甘露Amr!ta,密教称阿弥陀佛为甘露王,其大咒称十甘露明者是也。菩提心义九曰:「此佛亦名无量寿佛,梵云阿弥陀喻丽,又云阿弥陀婆耶没驮,此云无量光明佛。」因之以此三名如其次第为法报应三身之称号。但此为密教之说。显教唯取初之二名。阿弥陀经所谓「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中略)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阿弥陀佛有三种译名,即无量寿、无量光、甘露。
(名数)一译无量寿Amita%yus,二译无量光Amita%bha,三译甘露Amr!ta,密教称阿弥陀佛为甘露王,其大咒称十甘露明者是也。菩提心义九曰:「此佛亦名无量寿佛,梵云阿弥陀喻丽,又云阿弥陀婆耶没驮,此云无量光明佛。」因之以此三名如其次第为法报应三身之称号。但此为密教之说。显教唯取初之二名。阿弥陀经所谓「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中略)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阿弥陀佛有三种译名,即无量寿、无量光、甘露。
三名──律有三名
【三藏法数】
(出大藏一览并华严经疏)
〔一、毗尼〕,梵语毗尼,华言善治。谓能治贪瞋痴等恶也。又言调伏,谓能调练三业,制伏过非也。(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止得。谓能止恶、得善也。又名戒,戒以防止为义,以能防止身口意诸不善业故也。
〔三、波罗提木叉〕,梵语波罗提木叉,华言解脱。谓能远离惑业系缚,而得自在也。
(出大藏一览并华严经疏)
〔一、毗尼〕,梵语毗尼,华言善治。谓能治贪瞋痴等恶也。又言调伏,谓能调练三业,制伏过非也。(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二、尸罗〕,梵语尸罗,华言止得。谓能止恶、得善也。又名戒,戒以防止为义,以能防止身口意诸不善业故也。
〔三、波罗提木叉〕,梵语波罗提木叉,华言解脱。谓能远离惑业系缚,而得自在也。
三名──文殊三名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一、文殊师利〕,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谓具不可思议种种微妙功德,故名妙德。
〔二、满殊尸利〕,梵语满殊尸利,华言妙首。谓具不可思议微妙功德,在诸菩萨之上,故名妙首。
〔三、曼殊室利〕,梵语曼殊室利,华言妙吉祥。谓具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最胜吉祥,故名妙吉祥。
(出翻译名义)
〔一、文殊师利〕,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谓具不可思议种种微妙功德,故名妙德。
〔二、满殊尸利〕,梵语满殊尸利,华言妙首。谓具不可思议微妙功德,在诸菩萨之上,故名妙首。
〔三、曼殊室利〕,梵语曼殊室利,华言妙吉祥。谓具不可思议微妙功德,最胜吉祥,故名妙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