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阳初转


《尚书》卷十二〈周书·洪范〉~69~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唐·孔颖达疏:「冬至以及于夏至,当为阳来。正月为春,木位也,三阳巳生,故三为木数。夏至以及冬至,当为阴进,八月为秋,金位也,四阴已生,故四为金数。」
王三阳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三阳,字乾甫,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盐籍。福建乡试第九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二百七十九名,登三甲第二百二十五名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应槐(1555年—?),字汝植,号三阳,浙江金华府浦江县人,民籍。壬午应天乡试一百十三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二百七十一名,登三甲第二百九名进士。礼部观政,累官兵部员外郎,三十八年三月升福建右参政兼佥事,四十年四月调任湖广参政。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乾甫,福建人。万历间嘉善令。
徐绍泰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徐绍泰,字三阳,南直隶太平府当涂县军籍。家世湖阳乡,博学能文。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应天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授兰溪县知县,甫莅任,丁艰归。起补成安县。生平孝友,以谒选不得启父手足,终身神伤,虽宴会无愉色。
《國語辭典》:三阳(三陽)  拼音:sān yáng
1.易卦中,初九、九二、九三的合称。
2.正月,万象更新之时。参见「三阳开泰」条。
3.中医指太阳、少阳、阳明的合称。包括了手三阳与足三阳,共有六条经脉。可辨證在体表浅层或六腑有病否。
《國語辭典》:三阳开泰(三陽開泰)  拼音:sān yáng kāi tài
汉代象数易学取十二卦象徵一年十二个月分,其中十月为坤卦,纯阴爻;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此时阴渐消,阳渐长,有万象更新之意。后遂以三阳开泰作为祝贺新年升平的颂词。明。张居正〈贺元旦表二〉:「兹者,当三阳开泰之候,正万物出震之时,气转鸿钧,共乐尧天之化日。」也作「三阳交泰」。
《漢語大詞典》:三阳节(三陽節)
谓农历正月初七。即人日。 清 黄景仁 《人日登黑窑厂》诗:“艳以三阳节,分来七宝羹。”
《漢語大詞典》:三阳五输(三陽五輸)
同“ 三阳五会 ”。 《韩诗外传》卷十:“ 扁鹊 入砥鍼厉石,取三阳五输。”
《國語辭典》:三阳交泰(三陽交泰)  拼音:sān yáng jiāo tài
为祝贺新年升平的颂词。参见「三阳开泰」条。《宋史。卷一三二。乐志七》:「三阳交泰,日新惟良。」元。贯云石〈新水令。郁葱佳气蔼寰区套。殿前欢〉曲:「三阳交泰,五谷时熟。」
《國語辭典》:三阳开泰(三陽開泰)  拼音:sān yáng kāi tài
汉代象数易学取十二卦象徵一年十二个月分,其中十月为坤卦,纯阴爻;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此时阴渐消,阳渐长,有万象更新之意。后遂以三阳开泰作为祝贺新年升平的颂词。明。张居正〈贺元旦表二〉:「兹者,当三阳开泰之候,正万物出震之时,气转鸿钧,共乐尧天之化日。」也作「三阳交泰」。
《國語辭典》:三阳开泰(三陽開泰)  拼音:sān yáng kāi tài
汉代象数易学取十二卦象徵一年十二个月分,其中十月为坤卦,纯阴爻;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此时阴渐消,阳渐长,有万象更新之意。后遂以三阳开泰作为祝贺新年升平的颂词。明。张居正〈贺元旦表二〉:「兹者,当三阳开泰之候,正万物出震之时,气转鸿钧,共乐尧天之化日。」也作「三阳交泰」。
《漢語大詞典》:三阳五会(三陽五會)
中医术语。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乃使弟子 子阳 厉鍼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张守节 正义引《素问》:“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也。五会者,谓百会、胸会、听会、气会、臑会也。”
《漢語大詞典》:六阳(六陽)
(1).中医十二经脉中,有手三阳、足三阳(阳明、太阳、少阳)六经脉,谓之六阳,见灵枢经·经脉。六阳经脉皆聚于头部,故亦称头为六阳或六阳会首、六阳魁首。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有一个渔翁只为着一时意气,自刎了六阳的那首级。”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四折:“将你那血沥沥六阳,涴了我明滉滉钢刀。”
(2).古以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十一月至来年四月为阳气上升之时,合称六阳。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唐 孔颖达 疏:“天地之气谓之阴阳,一年之中或升或降。故圣人作象,各分为六爻,以象十二月。阳气之升,从十一月为始,阳气渐升,阴气渐下;至四月,六阳皆升,六阴皆伏。至五月,一阴初升,阴气渐升,阳气渐伏;至十月,六阴尽升,六阳尽伏。”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之一:“斗杓旋子,月当三统之先;昴宿殷宵,序属六阳之始。”
《漢語大詞典》:阳脉(陽脈)
(1).中医学名词。指经脉中的阳经,其中包括手足三阳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等。灵枢经·脉度:“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藏,阳脉荣其府。”
(2).中医学名词。指脉象性质。凡属浮、大、数、动、滑者,谓之“阳脉”。《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脉法〉》“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注:“见阳脉,谓见阳热脉也。阳热脉,即浮、大、数、动、滑类也。”
《漢語大詞典》:十二经脉(十二經脈)
中医谓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六经脉,表里配合,成为十二经脉。经脉,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素问·诊要经终论》:“ 帝 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经维络” 唐 张守节 正义:“《八十一难》云:‘十二经脉,十五络脉,阳维阴维之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