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13,分448页显示  上一页  380  381  382  383  384  386  387  388  38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三刀师(别称 三刀法师 三刀师 曹 )
韦皋(城武 南康郡王、扶风县伯 行第 二十三 忠武 )
耿湋(洪源 世称 大历十才子 别称 耿纬 行第 十三 )
郑絪(文明 行第 三 )
释道行( 自在三昧 )
杨于陵(达夫 贞孝 行第 弘农郡公、宏农郡公 )
李吉甫(弘宪、宏宪 赵国公、赞皇县侯 行第 忠懿、敬宪 )
权德舆(载之 行第 扶风郡公 )
窦群(别称 窦偫 丹列 行第 三 )
崔公辅(行第 十三 )
贺兰朋吉(行第 三 )
金刚三藏
陆三达
魏谷倚(别称 北京三杰 )
李绛(深之 赵郡公 行第 三 )
三刀师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庐陵曹氏子。伯连也。貌刚毅而心柔善。恒持金刚经。其经卷。每以竹筒盛而佩之。自誓毕生不娶。时天下方以安史之乱。所至不宁。而江南尤甚。大历七年。十一月广州吕大夫叛。州刺史刘宁。被洪州会府路嗣恭牒徵兵三千人。收番禺。于是伯连在选中。既呈阅。又差充行营小将。伯连患之。遂亡命。府即牒诸处要害捕逐。寻获于州之洋口。械送州处分。州命斩于朱木桥。三斩刀刃皆不入。宁怪而问其故。答曰。素怯懦。使从军。或恐剉衄威武。所以逃也。然而三斩不入者不自知。果何说也。其无乃金刚经之力欤。问经今安在。答曰。被获时。已失坠于数百步之外。宁遽令求而得之。则竹筒之上有刀痕三。宁叹异听为僧。世号三刀师。隶名郡之龙兴寺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读诵篇第八之一
释三刀法师者。本姓曹。庐陵人也。天然之性嗜于蔬食。羁贯成童志愿出家。于时自江以西从安史之乱。南方不宁多事土扶。故强兼弱兵革未休。大历七年十一月广州吕大夫被翻城。奉洪州路嗣恭。牒吉州刺史刘宁徵兵三千人。同收番禺。法师旧名伯连。其为人也强渥而貌恶。且心循良恒持诵金刚经。以筒盛经佩之于身。誓不婚娶。然不扬此善于他。惟密行愈至。无何被括为军。呈阅之时又选充行营小将。非其所好。遂亡命焉。时徵兵颇急牒诸处要害捕逐。于本州洋口擒送刘宁。令于朱木桥处死。三下刃俱折。刘怪问之。遂言。素志舍家恒持经法。如斯怯懦恐衄军威。是以亡耳。问经何在。曰被获时遗坠。遂令搜取果数百步外得之。竹筒有刃痕而几绝。刘拱手称叹久之。乃纵其为僧。奏闻。敕下本道号三刀法师。配本郡龙兴寺。后加精进卒于住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5—805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城武。代宗大历中,累授使府监察御史、陇州行营留后事。德宗建中末,朱泚叛,皋连拒朱泚伪命,迭斩其使,拜奉义军节度。贞元元年,代张延赏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经略滇南,诸蕃皆内附。以功加中书令,封南康郡王。顺宗病,不能临朝政,皋上太子笺欲其亲政,由是政归太子,尽逐王叔文之党。寻暴疾卒。皋治蜀二十一年,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虽有建树,然赋敛亦颇重。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5—805 字城武,排行二十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代宗广德元年(763)为建陵挽郎。大历初任华州参军,后历佐使府。德宗建中四年(783)以功擢陇州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贞元元年(785)拜剑南节度使,累破吐蕃,封南康郡王。顺宗永贞元年(805)八月卒,谥忠武。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及权德舆撰《韦公先庙碑铭》(《全唐文》卷四九七)。《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韦皋(745-805),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大历初,为华州参军,后屡辟使府。建中四年,为凤翔陇右营田判官,权知陇州行营留后事。朱泚反,皋拒伪命,诏以为陇州刺史,置奉义军节度以旌之。乱平,征为左金吾卫将军。寻迁大将军。贞元元年,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在蜀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以功屡进检校司徒、中书令、太尉,同平章事,封南康郡王。卒于镇。《全唐诗》存诗三首。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三
皋字城武。京兆万年人。大历初以建陵挽郎调补华州参军。累授殿中侍御史知陇州行营留后事。朱泚反。遣家僮苏玉持诏以皋为御史中丞。皋斩玉及其部将牛云光以徇。诏以皋为御史大夫陇州刺史。置奉义军节度。以旌其功。德宗还京。徵为左金吾卫将军。迁大将军。贞元元年拜剑南西川节度使。以破吐蕃功进检校右仆射。封扶风县伯。加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兼云南安抚等使。十二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七年以功加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封南康郡王。顺宗立。加检校太尉。卒年六十一。赠太师。谥忠武。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湋,一作纬。排行十三,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代宗宝应二年(763)登进士第,擢盩厔县尉。大历初入朝任左拾遗(一说右拾遗),大历十年(775)前后充括图书使往江淮一带,在越州与颜真卿、严维、刘长卿、秦系等酬唱,为一时盛事。德宗贞元年间卒于许州司法参军。事迹见《极玄集》卷上、《唐才子传》卷四。今人傅璇琮有《耿湋考》。湋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送别酬赠、登临题咏之作,叹贫嗟老,情调低沉。部分作品能反映社会现实。其诗多近体,不事雕饰,以平淡质朴见长。“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春日即事》之二),写人情世态深刻入骨,为人传诵。《全唐诗》存诗2卷。
唐诗汇评
耿湋,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宝应二年登进士第,授盩厔尉。大历中登朝为左拾遗,曾奉使往江淮检括图书。大历末、贞元初,贬为许州司法参军,卒。湋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戴叔伦、卢纶、司空曙、李端等均有唱和。有《耿湋诗集》二卷。《全唐诗》编诗二卷。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湋,宝应元年进士,为左拾遗。诗有“家贫童仆慢,官罢友朋疏”,世多传之。
瀛奎律髓
湋大历中左拾遗,诗平正。
唐才子传
诗才俊爽,意思不群。似湋等辈,不可多得。
《唐诗品》
湋诗不深琢削,而格调自胜;不加绘饰,而词旨自华。古诗数篇,颇近魏晋。要之,生有高性而寡夙学者也。然当世学子,虽复精思远诣,固当心灵相下。
唐音癸签
耿拾遗诗举体欲真。“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浅言偏深世情。《上第五相公》八韵,宛致可悯,时讶其不当作,何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耿湋诗善传荒寂之景,写细碎之事,故钟、谭表章皆当,无失入者。
《大历诗略》
耿拾遗诗意境稍平,音响渐细,而说情透漏,尚不减卢允言诸子。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孟浩然、刘长卿,淡霭春云,渊澄秋水。“长云迷一雁,渐远向南声”,则发端神远,虽犹常语,自足缘情。《发南康》一首,乃大似小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2—829 【介绍】: 唐郑州荥阳人,字文明。擢进士第,登宏词科,累迁中书舍人。宪宗时,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门下侍郎。居相位四年,默默无所事,罢为太子宾客。后自河中节度使入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文宗立,年老,以太子太傅致仕,卒谥宣。絪以儒术进,恬淡寡欲,以笃实称于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2—829 字文明,排行三,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代宗大历中登进士第,中宏辞科,授秘书省校书郎、鄠县尉。德宗贞元八年(792)充翰林学士。顺宗永贞元年(805)二月迁中书舍人。宪宗立,授承旨学士,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元和四年(809)罢为太子宾客,次年出为岭南节度使,历工部、吏部二尚书,文宗大和二年(828)以太子太傅致仕,卒谥宣。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史称郑絪“好学,善属文。”《全唐诗》存诗5首,断句2。其中《怀林十二》为欧阳詹诗,岑仲勉《唐人行第录》已指出。《全唐诗续拾》补断句2。
全唐文·卷五百十一
絪字文明。由进士宏词高第累擢翰林学士。转司勋员外郎知制诰。宪宗监国。迁中书舍人。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太子宾客。出为岭南节度使。历兵部尚书河中节度使。大和二年以太子太傅致仕。三年卒。年七十八。赠司空。谥曰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姓杨。桂阳人。南岳般舟道场出家。游学钟陵默有證入。得自在三昧。俄就澧阳西南山中。营小室以居。布衲蒲鞋。或坐或寐。无所滞虎豹杂处床榻间未几。忽有辇材橐费。愿大搆缮以施者。其栋宇之盛。未旬浃已备。既辞去。问其名氏爵里于人。而卒无知者。然后意其为神助云。顷又太守以郡治之开元寺。固召居之。即告终。元和十五年。寿六十九。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道行。姓杨。桂阳人也。自生已来神府聪利肌体冰雪如也。年甫十二心誓慕道。于南岳般若道场受学。于钟陵求诀。自默證法号自在三昧。由此布纳蒲鞋用资残息而已。就澧阳西南伐木为室。方丈而居。虎豹多伏于床榻之间。后有赍材殖为营堂宇。曾未浃旬一皆周具。视之寂无人焉。始知鬼神舍材输力也。太守苦召居州治开元寺。未久元和十五年终。年六十九。焚舍利建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3—830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达夫。杨震后裔。代宗大历六年进士,释褐为句容主簿。时韩滉节制金陵,奇其才,妻以女。累官至侍御史。滉以总财赋之任入朝,权倾中外,于陵以妇翁权方炽,不欲进取,以读书山水为乐。滉殁,乃入朝,累官中书舍人。出为浙东观察使,政声流闻。入拜户部侍郎。宪宗时为吏部侍郎,监察奸吏,调补平允,当时称之。穆宗即位,迁户部尚书。敬宗时以左仆射致仕。卒谥贞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3—830 字达夫,排行三,郡望弘农(今河南灵宝)。寄家河朔,父殁于安禄山之乱。孤身飘泊至江左。代宗大历六年(771)登进士第,次年登博学宏辞科,调句容尉,累迁至浙东观察使。宪宗元和二年(807)拜户部侍郎,改京兆尹,复为户部侍郎。三年,受诏程牛僧孺贤良方正对策文,升第一,为宦官所恶,出为岭南节度使。九年,以兵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判度支。十一年坐供军有缺,贬郴州刺史。后官至户部尚书,封弘农郡公,以尚书左仆射致仕,卒谥贞孝。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李翱《杨公墓铭》。《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4。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三
于陵字达夫。宏农人。举进士。穆宗朝户部尚书。拜太常卿东都留守。宝历二年授太子少傅。封宏农郡公。以左仆射致仕。大和四年卒。年七十八。赠司空。谥贞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14 【介绍】: 唐赵郡人,字弘宪。李栖筠子。少好学,能属文,为太常博士,尤精国朝故实。宰臣李泌、窦参推重其才。宪宗立,召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累官至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吉甫连蹇外迁十余年,详闾里疾苦,患方镇贪恣,乃从容为帝言,使属郡刺史得自为政。德宗姑息藩镇,有终身不易地者,吉甫为相岁余,易三十六镇。暴病卒,赠司空。所论著述甚多,有《六代略》、《元和郡国图》、《国计簿》、《百司举要》等,皆行于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4 字弘宪,排行三,赞皇(今属河北)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德裕之父。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累官至驾部员外郎。德宗贞元八年(792)出为明州长史,转忠、郴、饶三州刺史。宪宗立,征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元和二年(807)擢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次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元和六年复入相。卒谥忠懿。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一生著述甚富,今唯《元和郡县图志》尚残存34卷。《全唐诗》存诗4首,其中3首与武元衡相唱和,语言典雅清丽。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吉甫(758—814) 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字弘宪。赵郡赞皇县(治今河北赞皇县赞皇镇)人。历官太常博士、中书舍人等职,官至宰相、淮南节度使。他修撰于唐元和年间的《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而又较为完整的一部全国性地方总志,其中对黄鹤楼的始建作了介绍,并明确写出命名的缘由——“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为后代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留下了确切的资料。
全唐文·卷五百十二
吉甫字宏宪。赵郡人。御史大夫栖筠子。宪宗朝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知制诰。元和二年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赞皇县侯。徙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六年复入秉政。九年卒。年五十七。赠司空。谥曰敬宪。改谥忠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9—818 【介绍】: 唐天水略阳人,字载之。权皋子。四岁即能属诗,十五岁为文数百篇,成《童蒙集》,名声日大。德宗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迁起居舍人,兼知制诰,再迁中书舍人。贞元末,拜礼部侍郎,三掌贡举,号为得人。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后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改刑部尚书,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德舆综贯经术,其文雅正赡缛。卒谥文。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5 字载之,排行三,原籍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权皋之子。幼慧,15岁为文已数百篇。德宗时任包佶转运从事、太常博士、左补阙、知制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三掌贡士,号为得人。元和五年(810)相于宪宗,直言敢谏,宽和待下。3年后,出为东都留守、刑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山南西道节度使,以疾归阙,殁于道。生平事迹见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与新、旧《唐书》本传。今有蒋寅《权德舆年谱略稿》。诗文雅正赡缛,为一代宗匠。“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唐才子传》卷五),以奉和、应制、酬赠、送别为主要内容,五古、五绝成绩较大,严羽以为有“绝似盛唐者”,“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沧浪诗话·诗评》),王世贞称其诗为“铁中铮铮者”(《艺苑卮言》卷四)。有《权载之文集》50卷传世。其诗,《全唐诗》编为10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0首。
唐诗汇评
权德与(761-818),字载之,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居润州丹问(今江苏丹阳)建中中,为包佶转运从事。贞元初,以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佐江西李兼幕。七年,召为太常博士,改右补阙。迁起居舍人、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均知制诰。除中书舍人,十八年,兼知贡举。迁礼部侍郎,转户、兵、吏三部侍郎、太子宾客,复为兵部,迁太常卿。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八年,留守东都。复历大常卿、刑部尚书。十一年,出镇兴元。卒。德舆工诗善文,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故时人尊为宗匠。达官名人碑志集序,多出其手。有《权德舆集》五十卷,今存。又《制集》五十卷、《童蒙集》十卷,均佚。《全唐诗》编诗十卷。
全唐诗补逸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田各阳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人。贞元时累官礼部侍郎。转户部。元和五年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罢为本官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封扶风郡公。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镇兴元。卒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作品评论

石林诗话
德舆在唐不以诗名,然词亦雅畅。
唐诗纪事
德舆,字载之,元和中为相。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向然可慕。
沧浪诗话
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
唐才子传
德舆能赋诗,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积思经术,无不贾综,手不释卷。虽动土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
《唐诗品》
权公幼有令度,神情超越,遂专词艺,为时所慕。贞元以后,近体既繁,古声渐杳,公乃独专其美,取隆高代。五言近体,亦先气格而后讨藻,然气候既至,藻亦自丰,其在开元名手,亦堂奥之间者也。
《诗源辨体》
权德舆,贞元时人,五言古虽不甚工,然杂用律体者少,中有四、五篇,气格绝类盛赓。七言古语虽绮艳,而格亦不卑。律诗,五言声气实胜,而七言则未为工。
《诗辩坻》
元和诗响,不振已极,唯权文公乃颇见初唐遗构,亦一奇也。
灵芬馆诗话
权文公以文草名世,而诗多丰缛修整,无可动人。惟《敷水驿》一绝:“空见水名敷,秦楼诗事无。临风驻征骑,聊复将髭须。”颇有风趣。《清明弋阳》云:“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薪火,点作孤灯照洞房。”亦清婉有致。此种甚少也。权公《危语》诗:“被病独行逢乳虎,托风骇浪失棹橹。举人看榜闻晓鼓,孱夫孽子遇妒母。”皆有矛头淅米之意,然无如“举人看榜”一语之妙,身历扯境者与知之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陆韩卿,而远祖嵇叔夜,风流典瞻,累在才多,下笔不休,取评冗散。乃如“浩歌坐虚室,庭树生凉风”,亦自工意发端,通体神远。律裁清稳,七言绮丽;离合建除,称名六府;梁陈小体,亦拟简文,而艳炼不如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14 【介绍】: 唐扶风平陵人,字丹列。窦牟弟。擢进士第,以处士客隐毗陵。德宗擢为左拾遗。与王叔文不合。宪宗即位,出为唐州刺史。李吉甫与群善,召为吏部郎中。及用人论不合,乃怨吉甫。坐事将诛,赖吉甫救得免。出为黔中观察使。迁容管经略使。召还道卒。与兄窦常、窦牟、弟窦庠、窦巩合著《窦氏联珠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5—814 字丹列,排行三,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郡望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父叔向,有诗名。群隐居常州,从啖助门人卢庇习《春秋》。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征为左拾遗,迁侍御史、膳部员外郎。宪宗元和元年(806)出为唐州刺史,改山南东道节度副使。二年召为吏部郎中,迁御史中丞。三年出为黔中观察使,六年贬开州刺史,八年移容管经略使。九年召还朝,卒于路。生平事迹见褚藏言《窦群传》,新、旧《唐书》本传。今存《窦氏联珠集》5卷,收群及兄常、牟,弟庠、巩诗各1卷。《全唐诗》收入。
唐诗汇评
窦群(760-814),字丹列,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郡望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初,隐居毗陵。贞元十年,诏征天下隐居丘园不求闻达之士,郡守韦夏卿表荐之,不报。十八年,夏卿为京兆尹,复荐之,授左拾遗,迁侍御史知杂。永贞中,自驾部员外郎出为唐州刺史。元和初,入为吏部郎中,迁御史中丞。三年,与吕温、羊士谔摭拾宰相李吉甫阴事告之,辞多不实,贬黔中观察使。坐十洞蛮反,贬开州刺史,移容管经略使。诏还朝,道卒。大中中,褚藏言编群兄弟五人诗为《窦氏联珠集》,今存。《全唐诗》存诗二十三首。
全唐文·卷六百十二
偫字丹列。京兆金城人。贞元中以荐为左拾遗。宪宗朝累迁御史中丞。出为湖南观察使。元和九年卒于容管经略使。年五十五。赠左散骑常侍。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群与兄常、牟、弟庠、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行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
韵语阳秋
唐窦常、牟、群、庠、巩兄弟五人,四人擢进士,独群客隐毗陵,因韦夏卿屡荐始入仕,皆诗人也。……兄弟中独群诗稍低,又不得举进士,而位反居上。巩诗有《放鱼诗》云“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岂非为群而言乎?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排行十三。登进士第。曾随资州刺史李渭游等慈寺,留诗刻石于寺中。《舆地纪胜》卷一五七载其事迹,并存诗2句。《全唐诗续拾》收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载崔氏清河大房有雅州刺史崔公辅,唐末人。《杜工部集》卷一五有《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此为肃、代间人。未审孰是。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三。自称“独为成名晚”,似曾登进士第。与贾岛友善。事迹散见贾岛《寄贺兰朋吉》、《夜喜贺兰三见访》诗及《唐诗纪事》卷五八。《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2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狮子国人。工画,善画西域佛像,运笔持重,别具特色。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官太原主簿,与富嘉谟、吴少微并以文辞著名,时称北京三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4—830 【介绍】: 唐赵郡赞皇人,字深之。擢进士,登宏辞科,拜监察御史,元和初授翰林学士。孜孜以匡谏为己任,言辞诚切,宪宗嘉之,每有询访,多协事机。累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足疾求免,罢为礼部尚书,复为兵部尚书。文宗时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累封赵郡公。以直道进退,望倾一时,然刚肠嫉恶,为非正之徒所恶,终遭乱兵害。卒赠司徒,谥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4—830 字深之,排行三,望出赵郡(今河北赵县),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历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宪宗元和四年(809)加承旨,转司勋员外郎知制诰。六年拜户部侍郎,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数规宪宗任贤纳谏,革弊兴利,毅然有直声。九年罢为礼部尚书。文宗大和三年(829)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封赵郡公。次年因兵变遇害。谥贞。生平见刘禹锡《故相国李公集纪》及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五
绛字深之。赵州赞皇人。擢进士宏词。元和六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年出为华州刺史。入历兵部吏部尚书。文宗朝检校司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累封赵郡公。监军使杨叔元怨绛。激募兵为乱。害之。年六十七。赠司徒。谥曰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