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以免  拼音:yǐ miǎn
免得、省得。如:「我们应该养成『酒后不开车』的习惯,以免发生事故。」
《漢語大詞典》:以期
表示通过上文所说的做法,希望达到下文的目的。 毛泽东 《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强调团结和进步,以反对一切危害抗战的乌烟瘴气,以期抗日事业有进一步的胜利。” 郭沫若 《〈中国史稿〉前言》:“我们一开始就学习着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以期经过共同讨论钻研,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
《漢語大詞典》:粤若
发语词。用于句首以起下文。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粤若稽古帝 汉 ,祖宗濬哲钦明。”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叙》:“粤若 王维 、 王昌龄 、 储光羲 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 宋 欧阳修 《南省试策第四道》:“粤若 姬氏 ,肇自 邰 封。”
《國語辭典》:诚然(誠然)  拼音:chéng rán
确实如此。《西游记》第一四回:「刘太保诚然胆大,走上前来,与他拔去了鬓边草、颔下莎。」《老残游记》第六八回:「摇串铃诚然无济于世道,难道做官就有济于世吗?」也作「果然」、「信然」。
《漢語大詞典》:垂文
(1).留下文章。《楚辞·刘向〈九叹·逢纷〉》:“遭纷逢凶蹇离尤兮,垂文扬采遗将来兮。” 王逸 注:“将垂典雅之文,扬美藻之采,以遗将来贤君,使知己志也。”
(2).指留传下来的文字。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序〉:“思 衞 鼎之垂文,想 晋 钟之遗则。” 吕延济 注:“ 衞 大夫 孔悝 有大功,铭之於鼎。垂文则铭之字也。” 宋 叶适 《除华文阁侍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谢皇太子笺》:“ 涇 舟咏雅,犹存飞跃之餘; 舜 阁垂文,復纪賡歌之盛。”
(3).焕发文采。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九旒之冕,散耀垂文。”
(4).谓饰以文采。文选·嵇康〈琴赋〉:“华绘彫琢,布藻垂文。” 张铣 注:“皆谓文采饰也。”
《國語辭典》:奉此  拼音:fèng cǐ
旧式公文用于引叙上级机关来文之后,承接「等因」的用语,以引起下文。
《國語辭典》:不表  拼音:bù biǎo
不提,不说。《老残游记》第一二回:「这且不表。却说老残由东昌府动身,打算回省城去。」《文明小史》第三六回:「仲翔没法,只得去找定甫,又找不著,……也猜不出所以然的原故,按下不表。」
《國語辭典》:不剌  拼音:bù là
1.语气词,无义。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三折:「来波,我怨感我合硬咽;不剌,你啼哭你为甚迭。」元。范子安《竹叶舟。楔子》:「我看起来,你穿著这破不剌的旧衣,擎著这黄甘甘的瘦脸,必是来投托俺家师父的。」也作「不徕」、「不沙」、「不喇」。
2.语尾助词。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对门间壁都有些酸辣气味,只是俺一家儿淡不剌的。」
《國語辭典》:秦俑  拼音:qín yǒng
秦代用来殉葬的陶偶。如秦始皇陵(陕西临潼)东侧所出土的数千件排列有序、体型高大的陶塑兵马俑,及西侧的两乘铜车马,兵马雄健昂扬,人物神情生动,雕塑手法十分细腻,其中当年彩绘的色泽仍依稀可见。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如:「近年挖掘出来的秦俑,显示秦代在雕塑艺术及冶铸技术上已有高度成就。」
《國語辭典》:不要紧(不要緊)  拼音:bù yào jǐn
1.没关系。《老残游记》第一回:「经历多年,没有人能治得这病,每发都在夏天,一过秋分就不要紧了。」
2.不紧要、不重要。《文明小史》第三二回:「那知淘气将计就计,拉了几位体面商人背后去咕哝一回,无非说冯主事多事,要拿我们心疼的钱去办那不要紧的事体!」
《国语辞典》:没著没落(没著没落)  拼音:méi zhuó méi luò
1.没有下文。如:「怎么说了一半就没著没落了?」
2.比喻不著边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老和尚硬挨光,说得句把风情话,没著没落的,冷淡的当不得。」
《国语辞典》:虽然如此(虽然如此)  拼音:suī rán rú cǐ
承认事实如上文所说,而理论上或实际上却如下文所讲。表示限制转折的语句。《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虽然如此,也要很费一番唇舌,说得他动心才好。」
《国语辞典》:在此存照  拼音:zài cǐ cún zhào
立下文字,存以查考。为契约、照会、布告等文书字据的习惯用语。《水浒传》第二二回:「具有一纸执凭公文,在此存照。」
《國語辭典》:石沉大海  拼音:shí chén dà hǎi
比喻人去不见踪影、杳无音讯或事情没有下文。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他可便一去了呵,石沉大海。」《镜花缘》第九八回:「只等号炮一响,就冲杀过去,那知等之许久,竟似石沉大海。」也作「石投大海」。
《國語辭典》:如此这般(如此這般)  拼音:rú cǐ zhè bān
这样那样。《儒林外史》第三回:「众人如此这般,同他商议。」《红楼梦》第六九回:「凤姐一面吓得来回贾母,说如此这般,都是珍大嫂干事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