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免得  拼音:miǎn de
以免、避免。如:「出外旅游要注意安全,免得父母担心。」《水浒传》第三回:「大郎可把索来绑缚我三个出去请赏,免得负累了你不好看。」《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分類:以免免除
《國語辭典》:弥缝(彌縫)  拼音:mí féng
1.补合。《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
2.设法遮掩缺失以免被人发觉。如:「他将那件事弥缝得很好,别人都没发现。」
《国语辞典》:庶免  拼音:shù miǎn
以免,或许可以避免。《西游记》第九回:「汝今母子相会,恐奸贼知之,可速速抽身回去,庶免其祸。」
《國語辭典》:谨慎(謹慎)  拼音:jǐn shèn
小心仔细。《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红楼梦》第五三回:「故于前日一病时,净饿了两三日,又谨慎服药调治。」
《國語辭典》:三赦  拼音:sān shè
旧时法律规定可以免除刑罚的三种人:幼弱、老耄、蠢愚。亦指第三类可以免除刑罚的人。《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
《漢語大詞典》:避雠(避讎,避讐)
亦作“避仇2”。亦作“ 避仇 ”。
(1).回避与自己有仇隙的人。荀子·成相:“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讎,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 可谓公矣。”晋书·刘颂李重传论:“至於缘其私议,不平 刘友 ,异夫憎而知善,举不避讐者歟!”
(2).躲避仇人,以免受害。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杀人,与 籍 避仇於 吴中 。”后汉书·马武传:“少时避讎,客居 江夏 。” 唐 韩愈 《东都遇春》:“深居疑避仇,默卧如当瞑。” 明 冯梦龙 《女丈夫·洪客祈雨》:“闻他避讐 西京 ,不免往彼相访。” 清 龚炜 巢林笔谈·摘菜者:“或云几日前,曾有使来,盖一官人也,避仇至此,仇死故去,不知其姓名。”
《國語辭典》:幸亏(幸虧)  拼音:xìng kuī
因故而自困境中获得解脱。《儒林外史》第四八回:「王玉辉将行李拿到船上,幸亏雨不曾下的大,那船连夜的走。」《文明小史》第四二回:「虽然念错了几个白字,幸亏洋人不大懂得华文,倒未露出破绽来。」
《國語辭典》:打底  拼音:dǎ dǐ
1.尽头、末尾的部分。《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恰才在拶里面打底床铺上坐地底官人,教我把来与小娘子。」
2.事先安排。《金瓶梅》第九五回:「你且拿了点心,与我打了底儿著。」
3.绘画上指先定底部。《通俗编。品目》引元。汤垕《画论》:「画有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
4.股票术语。股价由谷底回升,随后遭逢卖压而再度跌落,但在谷底附近又获得支撑。如此来回多次,便迅速脱离谷底而一路上涨。此段低档盘旋期间,称为「打底」。
《漢語大詞典》:问讳(問諱)
古礼,初至人家,先问以祖先名讳,以免触犯。礼记·曲礼上:“入门而问讳。”
《国语辞典》:赶路程(赶路程)  拼音:gǎn lù chéng
加快速度,以免耽误预定的行程。《老残游记》第七回:「我已打过尖了,今天还要赶路程呢!」
《漢語大詞典》:茔户(塋户)
受官府之命专事看守坟茔的民户。可以免去赋税。南史·后妃传上·文元袁皇后:“又詔 赵 、 萧 、 臧光禄 、 袁敬公 、 平乐乡君 墓,先未给塋户,各给 蛮 户三以供洒扫。”
《國語辭典》:避风头(避風頭)  拼音:bì fēng tóu
比喻见情势不对而躲到别的地方。如:「既然债主紧逼不舍,你还是到乡下避风头吧!」也作「避锋头」、「避锐锋」。
《漢語大詞典》:买复(買復)
谓平民纳资可以免除徭役。 汉 制,爵位到五大夫,武功爵到千夫可免除徭役。復,免除徭役。史记·平準书:“兵革数动,民多买復及五大夫,徵发之士益鲜矣。”
《漢語大詞典》:卖免(賣免)
行贿以免罚。 明 汤显祖 《邯郸记·望幸》:“各处送来徒犯,便是送我几个门生。入门有拜见之礼,着禁有卖免之情。”
分類:行贿以免
《國語辭典》:冷藏  拼音:lěng cáng
用低温保存食物及其他产品。可分为冰冷却和机械冷却两种,一般温度保持在摄氏二度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