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堂帖  拼音:táng tiě
唐宰相处分公事的手谕文书。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堂中书指挥事谓之『堂帖子』。曾见唐人堂帖,宰相签押,格如今之『堂剳子』也。」也称为「堂帖子」。
《漢語大詞典》:降命
发布下达政令。礼记·礼运:“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殽以降命。” 孔颖达 疏:“殽,效也。言人君法效天气以降下政教之命。”晋书·乐志上:“惟天降命,翼仁祐圣。”
《漢語大詞典》:省符
尚书省下达的命令。新唐书·百官志一:“凡制敕计奏之数,省符宣告之节,以岁终为断。”
《國語辭典》:知照  拼音:zhī zhào
1.知会、照会。《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祁太爷道:『何以不见知照?』万中书道:『由阁咨部,由部咨本省巡抚,也须时日。想目下也该到了。』」《文明小史》第六○回:「便吩咐门上,知照他们所有由各处荐来愿当出洋随员的,尽两日内来见。」
2.旧式公文用语。知悉之意,多用于下行文。如:「令行知照」。
《国语辞典》:急令  拼音:jí lìng
迅速下达命令。《三国演义》第五回:「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
《漢語大詞典》:赐命(賜命)
敬称天子或尊长者下达命令。左传·成公十三年:“ 白狄 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 狄 。’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宋史·钱彦远传:“往时, 元昊 内寇,出入五载,天下骚然。及纳款赐命,则被边长吏,不復銓择,高冠大裾,耻言军旅。”
《國語辭典》:传谕(傳諭)  拼音:chuán yù
传达上级的指示。《文明小史》第七回:「傅知府传谕休得大惊小怪,使他们闻风逃走。」
《漢語大詞典》:笺启(箋啓,牋啓)
下达上的笺记和书启。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 绍兴 中,有贵人好为俳谐体诗及笺启……后生遂有以为工者。”
牋啓:下达上的笺记、书启。新唐书·百官志一:“下之达上,其制有六:一曰表,二曰状,三曰牋,四曰启,五曰辞,六曰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宣和 间,虽风俗已尚諂諛,然犹趣简便。久之,乃有以駢儷牋启与手书俱行者。主於牋启,故谓手书为小简。”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下》:“一为文学科,凡诗文词赋章奏牋启之类皆属焉。”
《漢語大詞典》:密札
(1).密信。《花月痕》第四回:“且説 颜 林 二将,晓行夜宿,趲赶到得中途,忽奉令箭一枝,锦囊一个,内固封密札。”丝弦剧《空印盒》第一场:“哎,此事早有部文到来,何用再来密札。”
(2).秘密下达公文。 清 林则徐 《密拿汉奸札稿》:“有经密查暗访得其踪跡者,现俱开出姓名,间有访知住址,合急黏单密札飭拏。”
《國語辭典》:公示  拼音:gōng shì
利用张贴、登报、上传网路等公开方式,以达到告知的目的。如:「公示催告」、「公示送达」。
《國語辭典》:口令  拼音:kǒu lìng
1.于作战、军队操练或做体操时,以简短的术语所下达的口头命令。《文明小史》第五六回:「两面奏起军乐,洋教习一马当先,喊著德国操的口令。」
2.一种用以识别敌我的口头暗号。
《國語辭典》:限令  拼音:xiàn lìng
加以限制命令。如:「政府限令违规使用商业大楼的业者即时改善,否则将强制断水断电勒令停业。」
《漢語大詞典》:传帖(傳帖)
(1).指下达的文书。 明 张居正 《请酌定朝讲日期疏》:“臣等未敢擅便,谨拟传帖上进,伏乞圣明裁览,发下礼部遵行。”
(2).指下达文书。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四节:“他们烧毁恶霸地主的房屋,竖立革命大都督旗帜,传帖聚众,地主豪绅纷纷逃窜。”
《漢語大詞典》:堂牒
唐 宋 时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新五代史·闽世家·王审知:“﹝ 闽主 王昶 ﹞又遣医人 陈究 以空名堂牒卖官。”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前代中书用堂牒,乃权臣假此为威福。 太祖 时以堂牒重于敕命,遂削去之。今復用札子,何异堂牒。”
《漢語大詞典》:移符
转达符命。古时朝廷有事,遣使持符下达命令。新唐书·选举志下:“初, 武德 中,天下兵革新定,士不求禄,官不充员。有司移符州县,课人赴调远方,或赐衣续食,犹辞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