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慢朝
临朝不严肃。周礼·秋官·朝士:“禁慢朝、错立、族谈者。” 郑玄 注:“慢朝,谓临不肃敬也。”
《漢語大詞典》:私亵(私褻)
(1).指个人轻慢或不严肃的态度。礼记·表记:“不敢以其私褻事上帝。”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公为人廉直刚决……凡妻之昆弟、姊妹之婿,接之甚谨,虽竟月踰年,语不及于私褻,人以此为难。”
(2).谓淫秽。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前记异闻:“ 东昏 於诸楼阁壁上,画男女私褻之像。”
《國語辭典》:学舌(學舌)  拼音:xué shé
拨弄口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若是押发人是个学舌的,就有一场是非出来。」《红楼梦》第十九回:「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
《國語辭典》:弛缓(弛緩)  拼音:shǐ huǎn
松弛缓和。《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公惧而弛缓,不敢行诛罚。」
《漢語大詞典》:宽疏(寬疎)
亦作“ 宽疏 ”。 稀疏;不严密。 唐 权德舆 《醉说》:“客有问文者,渍笔以应之,云:尝闻於师曰,尚气,尚理,有简,有通……好通者则宽疎以浩荡,庞乱憔悴。”元史·礼乐志三:“礼之简省,禁网宽疏。还风太古,躋世华胥。”
《國語辭典》:玩忽  拼音:wàn hū
轻忽、不注意。如:「他处理事情十分周到,绝不玩忽轻率。」
《漢語大詞典》:轻惰(輕惰)
亦作“ 轻嫷 ”。
(1).浮荡懒惰。《商君书·垦令》:“轻惰之民,不游军市,则农民不滛,国粟不劳,则草必垦矣。”
(2).轻薄,不严整。汉书·赵广汉张敞等传赞:“ 张敞 衎衎,履忠进言,缘饰儒雅,刑罚必行,纵赦有度,条教可观,然被轻媠之名。” 颜师古 注:“媠,古惰字也。谓走马拊马及画眉。” 章炳麟 《思乡原上》:“文辞者,故以行礼,文灭质,博溺心,转益陵夷;自 宋玉 下逮 相如 、 张衡 ,已多轻嫷。”
《漢語大詞典》:宽慢(寬慢)
(1).谓蓬松散乱。《元典章·吏部六·儒吏》:“验得本尸肉色微黄,两手舒展,头髮宽慢,某处有伤一处,长阔各若干,口鼻耳内或有血处,验是马踏身死。”
(2).宽松,不严紧。《西游记》第九一回:“ 行者 道:‘这一向也不曾用着你们,你们见 老孙 宽慢,都一个个弄懈怠了,见也不来见我一见。’”
《国语辞典》:暖冬  拼音:nuǎn dōng
气候不严寒的冬季。如:「今年的冬天是个暖冬,冬衣的销路十分不理想。」
《國語辭典》:开玩笑(開玩笑)  拼音:kāi wán xiào
1.拿言语、动作取笑或捉弄人。如:「我是跟你开玩笑的,你可别生气。」
2.态度不严肃,当做儿戏。如:「那个少年骑机车超速又蛇行,简直是拿生命开玩笑。」
《漢語大詞典》:渫渎(渫瀆)
亵慢,轻慢不严肃。 汉 班固 《白虎通·辟雍》:“父所以不自教子何?为渫瀆也。”
《國語辭典》:没正经(沒正經)  拼音:méi zhèng jing
1.没规矩。《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的儿,不是做娘的没正经;你且想人生一世,草生一秋,若不图些实在的快活,可不是枉投了这个人生。」
2.糊涂、不正常。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一折:「(刘封云)父亲,你没正经,您孩儿主张了便罢!又叫他来怎的?」《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老人心性渐渐的没了正经,饮食不知饥饱。」
《漢語大詞典》:顽忽(頑忽)
玩忽。不严肃认真地对待。顽,通“ 玩 ”。 赵树理 《催粮差》:“迁延不缴,殊属顽忽之至。”
《國語辭典》:玩世不恭  拼音:wàn shì bù gōng
不庄重、不严谨的生活态度。《聊斋志异。卷七。颠道人》:「予乡殷生文屏,毕司农之妹夫也,为人玩世不恭。」《孽海花》第七回:「与其被人出手,见快仇家,何如老老实实,自行检举,倒还落个玩世不恭,不失名士的体统。」也作「玩世不羁」。
《國語辭典》:松弛(鬆弛)  拼音:sōng chí
放轻松。如:「肌肉松弛」、「为了松弛紧张忙碌的心情,他决定出国渡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