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疏懒(疏懶)  拼音:shū lǎn
疏怠懒散,不受拘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官府事体烦多,把那奉真香火之敬,渐渐疏懒。」也作「疏懒」。
《漢語大詞典》:衰懒
懒散。 宋 王禹偁 《十月二十日作》诗:“重衾又重茵,盖覆衰孄身。中夜忽涕泗,无復及吾亲。”
分類:懒散
《國語辭典》:慵懒(慵懶)  拼音:yōng lǎn
懒惰。唐。白居易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诗:「我有心中乐,君无外事忙。经过莫慵懒,相去两三坊。」《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也作「慵惰」。
《漢語大詞典》:慵疏
懒散。 唐 柳宗元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疎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分類:懒散
《漢語大詞典》:疏惰
疏懒;懒散。《宋书·孔觊传》:“ 覬 学不综贯,性又疏惰,何可以属知祕记,秉笔文闈?”北史·序传·李仲举:“吾性本疏惰,少无宦情,岂以垂老之年,求一阶半级?” 清 梅曾亮 《答吴子序书》:“疏惰之性,自适其适,故所见如是。” 章炳麟 《訄书·学变》:“其作《体论》,自谓疏惰饱食,父忧行丧,在礼多愆,孝声不闻。”
分類:疏懒懒散
《漢語大詞典》:疲怠
(1).犹懒散。 三国 魏 曹操 《上书谢策命魏公》:“臣蒙先帝厚恩,致位郎署,受性疲怠,意望毕足,非敢希望高位,庶几显达。” 晋 嵇绍 《赠石季伦》诗:“屡饮致疲怠,清和自否塞。”
(2).疲惫;困倦。晋书·五行志上:“ 皓 初迁都 武昌 ,寻还 建业 ,又起新馆,缀饰珠玉……增广苑囿,犯暑妨农,官私疲怠。”南史·谢晦传:“闻 咸阳 沦没,欲復北伐, 晦 諫以士马疲怠,乃止。”如:战士们刚打退敌人的第一次进攻,疲怠地抱着枪,紧靠着堑壕土墙休息。
《漢語大詞典》:放懒(放懶)
犹懒散。 唐 白居易 《日高卧》诗:“怕寒放懒日高卧,临老谁言牵率身。”
分類:懒散
《漢語大詞典》:残慢(殘慢)
懒散;迟慢。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誓》:“休残慢,须急节。俺的幽情难尽説。”
分類:懒散迟慢
《國語辭典》:悠悠  拼音:yōu yōu
1.安閒暇适的样子。唐。高适〈封丘作〉诗:「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宋。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國語辭典》:离离(離離)  拼音:lí lí
1.分披繁盛的样子。《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宋。陆游 病起诗:「断香漠漠便支枕,芳草离离悔倚阑。」
2.果实下垂的样子。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3.剥裂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曾哀悽欷心离离兮,顾高丘泣如洒兮。」
4.不亲事的样子。《荀子。非十二子》:「劳苦事业之中,则儢儢然,离离然。」
5.茂盛的样子。唐。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國語辭典》:疏慵  拼音:shū yōng
倦怠懒散。唐。白居易 閒夜咏怀因招周协律刘薛二秀才诗:「世名检束为朝士,心性疏慵是野夫。」宋。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诗五首之一:「簿书颠倒梦魂间,知我疏慵肯见原。」
分類:疏懒懒散
《漢語大詞典》:疏拙
亦作“疎拙”。
(1).粗疏笨拙;粗略拙劣。韩非子·难四:“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 唐 成玄英 《〈庄子〉序》:“依 子玄 所注三十篇,輒为疏解,总三十卷。虽復词情疏拙,亦颇有心跡指归。” 金 王若虚 《文辨一》:“ 迁 文虽奇,疎拙亦多,不必皆可取也。” 王统照 《〈短篇小说选集〉序言》:“对社会生活的经历与认识的浮浅,思想的薄弱,想像力的欠缺,文词的疏拙,在这里不必一一具述。”
(2).懒散笨拙。 唐 罗隐 《寄许融》诗:“多病仍疏拙,唯君与我同。” 宋 苏舜钦 《维舟野步呈子履》诗:“古人负才业,未必为世用;吾儕性疎拙,摈弃安足痛。” 明 刘基 《谢恩表》:“臣 基 一介愚庸,生长南裔,疎拙无似。”
《漢語大詞典》:懒慢(懶慢,嬾慢)
懒惰怠慢;懒惰散漫。语本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懒,一本作“ 嬾 ”。 唐 杜甫 《伤秋》诗:“懒慢头时櫛,艰难带减围。” 唐 皇甫冉 《田家作》诗:“ 嵇康 懒慢性,祗自恋风烟。” 宋 苏轼 《与范纯父侍郎书》之一:“到 潁 半年,始此上问,懒慢之罪,踧踖无地。” 清 王晫 今世说·巧艺:“﹝ 王崇节 ﹞多病,习懒慢,不喜为章句学。”
嬾慢:犹懒散。 明 袁宗道 《早春独坐》诗:“迂疎生事简,嬾慢见人难。” 清 曹寅 《宿华阳》诗:“多年嬾慢水曹部,輒为寒梅办急装。”
《國語辭典》:懒惰(懶惰)  拼音:lǎn duò
懈怠、好逸恶劳。晋。陶渊明〈责子〉诗:「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西游记》第二七回:「行者曰:『弟子亦颇慇勤,何常懒惰?』」也作「懒怠」。
《國語辭典》:懒散(懶散)  拼音:lǎn sǎn
1.懒惰散漫的样子。元。马致远 四块玉。酒旋沽曲:「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蒯公愈加懒散,上京会试,只照常规,全无作兴加厚之意。」也作「懒懒散散」。
2.把事情搁置一旁不加过问。《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过了年馀,已知张千、李万都逃了,这公事渐渐懒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