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幻梦(幻夢)  拼音:huàn mèng
虚幻的梦境。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唐。王维〈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聊斋志异。卷八。梦狼》:「甲读之变色,为间曰:『此幻梦之适符耳,何足怪。』」
《國語辭典》:浪语(浪語)  拼音:làng yǔ
1.狂妄不实的话。如:「他不过是随意浪语几句罢了,你别当真。」唐。杜甫 归雁诗二首之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此妇坚贞之性,数年以来,老僧颇识之。彼是不肯作浪语的。」
2.淫荡的言语。《红楼梦》第二一回:「那贾琏恨不得连身化在他身上,那媳妇故作浪语。」
《國語辭典》:莽荡(莽蕩)  拼音:mǎng dàng
广大荒芜。《文选。班彪。北征赋》:「野萧条以莽荡,迥千里而无家。」
《國語辭典》:妄念  拼音:wàng niàn
不正当的想法、念头。如:「他一时财迷心窍,竟然起了妄念。」
《國語辭典》:幻想  拼音:huàn xiǎng
空虚而不切实际的想法。清。李渔《玉搔头》第一四出:「空将这假笑痴颦,费伊的幻想。」
《國語辭典》:浮誇  拼音:fú kuā
虚浮誇大、不切实。如:「为人诚恳实在,不浮誇,才会受老闆重用。」唐。韩愈〈进学解〉:「春秋谨严,左氏浮誇。」
《漢語大詞典》:虚愿(虚願)
不切实际的愿望。逸周书·武纪:“恃名不久,恃功不立,虚愿不至,妄为不祥。”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二章:“然则欲弭兵而去国,天下为一,大地大同,岂非仁人结想之虚愿哉?”
《漢語大詞典》:阔论(闊論)
阔大不切实际的议论。 宋 刘恕 《自讼》:“言大而智小,好谋而阔论。”
《國語辭典》:痴想  拼音:chī xiǎng
不切实际的空想。《红楼梦》第一回:「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一个穷儒。」
《國語辭典》:非非想  拼音:fēi fēi xiǎng
原指佛教楞严经所说的「非想非非想处」,指非一般思维所可了解的境界。后比喻人脱离实际而幻想不能做到的事情。
《漢語大詞典》:非想非非想处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佛教语。即三界中无色界第四天。此天没有欲望与物质,仅有微妙的思想。《婆娑论》:“无色界中有四天:一名空处天,二名识处天,三名无所有处天,四名非想非非想处天。”亦省称“ 非想天 ”。 唐 刘言史 《登甘露台》:“身心未寂终为累,非想天中独退还。”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便上非想天,一骨碌到底,人我缠绵没了期。”
《國語辭典》:奇幻  拼音:qí huàn
离奇虚幻。汉。张衡〈西京赋〉:「奇幻倏乎,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天理自然果报,人多猜不出来,报的更为直捷,事儿更为奇幻,听小子表白来。」
《國語辭典》:侈言  拼音:chǐ yán
1.誇大的言辞。《文选。左思。三都赋序》:「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2.誇口。如:「他整日胡作非为,还敢侈言仁义道德。」
《漢語大詞典》:阔迂(闊迂)
谓拘泥而不切实际。 宋 秦观 《代中书舍人谢上表》:“自亦笑其阔迂,人或怜其狂直。”
《漢語大詞典》:虚远(虚遠)
(1).清虚超逸。南史·袁粲传:“ 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南史·文学传·刘缓:“ 縚 弟 缓 字 含度 ,为 湘东王 中録事。性虚远,有气调,风流迭宕,名高一府。”
(2).博大高远。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3).玄虚而不切实际。 明 宋濂 《六经论》:“ 秦 汉 以来,心学不传,往往驰騖於外,不知六经实本於吾之一心,所以高者涉於虚远而不返,卑者安於浅陋而不辞。”
《漢語大詞典》:玄语(玄語)
不切实际的话。管子·轻重丁:“议论玄语,终日不归。” 马非百 新诠:“犹言説话不切实际。”
分類: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