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均  拼音:bù jūn
不均衡。指数目分量或多或少,分配得不平均。如:「由于政策得宜,贫富不均的问题,已获得改善。」《论语。季氏》:「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国语辞典》:贫富不均(贫富不均)  拼音:pín fù bù jūn
财物分配不平均,穷人和富人的钱财,差距悬殊。如:「贫富不均,容易造成社会的不安。」
《国语辞典》:劳逸不均(劳逸不均)  拼音:láo yì bù jūn
指分配给众人的工作分量不平均。如:「老闆分配工作劳逸不均,引起员工们的抱怨。」《镜花缘》第六四回:「明日还是我去砍柴,你做针线,各人交各人工课。若教我终日在家静坐,未免劳逸不均,心中也是不安的。」
《国语辞典》:不患寡而患不均  拼音:bù huàn guǎ ér huàn bù jūn
不忧虑人民寡少,只担心财富不能平均。语出《论语。季氏》:「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國語辭典》:不平  拼音:bù píng
1.凹凸、不平坦。《文选。张衡。思玄赋》:「天盖高而为泽兮,谁云路之不平。」
2.不公平。《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项王为天下宰,不平。」
3.心中不满意。含有气愤的意味。《楚辞。宋玉。九辩》:「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众将闻言,俱怀不平。」
4.身体不适。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孝弟四。事对》:「郁察母颜色不平,辄复不食。」
《漢語大詞典》:不齐
在质或量方面、大小或程度上不一致的;多变的,可变的,不规则的,不均匀的。例如:脉律不齐。
《國語辭典》:偏枯  拼音:piān kū
1.中医上指半身偏废无用的病。也称为「半身不遂」。
2.比喻利益分配不均,或文化失调。
《漢語大詞典》:偏施
谓施恩不均。新唐书·卢怀慎传:“明主之於万物,平分而无偏施。”
分類:施恩不均
《漢語大詞典》:偏累
谓负担不均衡,不公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编审馀论》:“编审之例五年一届。盖五年中,田土不无别售,人丁不无消长;所以编次而审定之,要使粮无偏累,丁有均齐也。”
《国语辞典》:不平均  拼音:bù píng jūn
不均衡,分配的数量多寡不一。如:「因为分配得不平均,大家心理忿忿不平。」
《漢語大詞典》:爆烁(爆爍)
剥落。枝叶稀疏不均貌。《诗·大雅·桑柔》“捋采其刘” 毛 传:“刘,爆烁而希也。” 郑玄 笺:“及已捋采之,则叶爆烁而踈。”
《漢語大詞典》:偏壅
谓流布不均,阻滞不畅。《宋书·明帝纪》:“鸿制初造,革道惟新,而国故频罹,仁泽偏壅。”
《漢語大詞典》:有国有家者
诸侯和大夫。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季氏》
《國語辭典》:头重脚轻(頭重腳輕)  拼音:tóu zhòng jiǎo qīng
1.形容身体无力,支持不住的样子。《水浒传》第一六回:「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那给事出于无奈,闷著气,一连几口吸尽。不吃也罢,才吃下时,觉得天在下,地在上,墙壁都团团转动,头重脚轻,站立不住。」
2.上面重,下面轻。比喻根基不稳固。如:「你堆的积木头重脚轻,一定会倒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