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麻糊  拼音:má hú
1.迷迷糊糊,意识不清。如:「喝酒后一片麻糊,千万不可开车。」
2.随便、马虎。如:「上周来的新员工做事麻糊,不认真。」
《漢語大詞典》:惛恍
糊涂不清。《梁书·文学传下·陆云公》:“行役数年,羈病侵迫,识虑惛怳,久絶人世。”
分類:糊涂不清
《漢語大詞典》:涵胡
含糊,不清晰。 唐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涵胡画角怨边草,萧瑟清蝉吟野丛。”
《漢語大詞典》:鳖咳
亦作“鱉欬”。 比喻言语不清,意思难明。 汉 焦赣 《易林·贲之旅》:“猾丑如诚,前后相违,言如鳖咳,语不可知。”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三:“﹝ 洪伯修 ﹞赋诗六章,寄意弘远,视 唐 人‘榜前潜下泪,众里却嫌身’,如鳖欬耳。”
《漢語大詞典》:粗形
谓不清晰的物形,仅具轮廓。初学记卷五引 晋 裴秀 《禹贡九州地域图论》:“唯有 汉 氏所画舆地,及诸杂图,各不设分率,又不考正準望,不备载名山大川。其所载列,虽有麤形,皆不精审,不可依据。”
《漢語大詞典》:沕滑
(1).昏迷不清。 唐 卢照邻 《释病文》:“鬱弗沕滑兮中瞀乱,蟠薄烦冤兮长愤惋。”
(2).微茫貌。 清 黄景仁 《夹石》诗:“山腴发嬋娟,水媚荡沕滑。”
《漢語大詞典》:暝茫
模糊不清貌。 明 杨慎 《雨夕梦安公石张习之觉而有述因寄》诗:“欢娱渐迢递,晤语落暝茫。”
分類:模糊不清
《漢語大詞典》:刓隐(刓隱)
谓因磨损而模糊不清。新唐书·宇文融传:“时天下户版刓隐,人多去本籍,浮食閭里,诡脱繇赋,豪弱相并,州县不能制。”
《漢語大詞典》:醉騃
醉得神志麻木不清之貌。 明徐复祚《投梭记·赴宴》:“想那日醉騃,向 平康 乱歪。”
《國語辭典》:咬舌  拼音:yǎo shé
1.说话时舌尖发音不清。《红楼梦》第二○回:「我只保佑著明儿得一个咬舌的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爱厄』去。」也作「咬舌子」、「咬舌儿」。
2.咬断舌尖。如:「咬舌自尽」。
《漢語大詞典》:杳蒙
同“杳濛”
迷茫,模糊不清。
《漢語大詞典》:杳濛
迷茫,模糊不清。 明 李梦阳 《玄明宫行》:“光景闪烁倏忽异,云烟鬼怪芃杳濛。”
《漢語大詞典》:运眩(運眩)
眼花。谓看东西模糊不清。运,通“ 晕 ”。 明 宋濂 《郑仲涵墓志铭》:“ 商 敦 周 彝……陈列 天禄 石渠 间,人见之者,双目輒运眩。”
《漢語大詞典》:闭隐(閉隱)
犹隐晦。不清楚,不明显。 汉 王充 论衡·自纪:“经传之文,贤圣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当言事时,非务难知,使指闭隐也。后人不晓,世相离远,此名曰语异,不名曰材鸿。”
《漢語大詞典》:碜黩(磣黷)
混浊不清貌。《隋书·许善心传》:“沸腾磣黷,三季所未闻;扫地滔天,一元之巨厄。”
分類:混浊不清
《漢語大詞典》:吃悸
因惶恐而口齿不清。 唐 司空图 《上谯公书》:“而小子虽吃悸,不能面发,愿激扬於片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