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下一页
信念
倓然
水断陆绝
范张鸡黍
了然不惑
不疑为我杀
不疑为己杀
直不疑(世称 长者 塞侯 信 )
卫不疑( 阴安侯 )
张不疑
隽不疑(字 曼倩 )
隽不疑母
分类词汇(续上)
强立信念
倓然
水断陆绝
范张鸡黍
了然不惑
佛类词典
不疑杀不疑为我杀
不疑为己杀
其它辞典
萧不疑直不疑(世称 长者 塞侯 信 )
卫不疑( 阴安侯 )
张不疑
隽不疑(字 曼倩 )
隽不疑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楚国人。相传楚灭萧,归楚,遂为楚相春申君上客。世居丰沛。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河东平阳人。卫青子。以青破匈奴功,封阴安侯。武帝元鼎五年坐酎金,国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赵人。张良子。良卒,嗣文成侯。汉文帝前五年坐与门大夫谋杀故楚内史罪,当死,赎为城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勃海人,字曼倩。治《春秋》,为郡文学。武帝末,征拜青州刺史。昭帝初,擢京兆尹,常以儒家经术决事。有男子冒称卫太子,丞相御史莫能决,不疑叱从吏缚送诏狱。帝闻而嘉之,由是名重朝廷。后病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勃海人。不疑为京兆尹,每行县录囚还,母闻有所平反,即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若闻无所出,母即怒,不食。故不疑为官,仁而善教,严而不残。
《漢語大詞典》:强立
亦作“彊立”。
(1).遇事能明辨不疑。《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郑玄 注:“强立,临事不惑也。” 孔颖达 疏:“强立谓专强独立,不有疑滞。”
(2).引申为专断,自以为是。 明 归有光 《圣人之心公天下》:“攻其瑕而忘其坚,爱而不知其恶,憎而不知其美,强立而不返,终其身焉,其于爱憎取舍,若枘凿焉不相易也。”
(3).刚直;刚正。《逸周书·官人》:“直方而不毁,廉洁而不戾,彊立而无私,曰有经者也。”《北史·裴延儁传》:“ 泽 本劲直,无所回避……妻亦至性强立,时人以为健妇夫半。” 宋 曾巩 《洪州新建县厅壁记》:“方是时也,而天下之能忘其势而好恶不妄者鲜矣,能忘人之势而强立不苟者亦鲜矣。”
(4).以强大立足天下。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康有为 《行庆改会简要章程》二十:“中国今日大变新法,渐望强立,皆皇上舍身所致。”
(5).挺立;屹立。 清 金农 《宣城沈丈画松歌》:“何假 鳧氏 大火来煅成,直榦彊立焉能遭错折。”
(1).遇事能明辨不疑。《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郑玄 注:“强立,临事不惑也。” 孔颖达 疏:“强立谓专强独立,不有疑滞。”
(2).引申为专断,自以为是。 明 归有光 《圣人之心公天下》:“攻其瑕而忘其坚,爱而不知其恶,憎而不知其美,强立而不返,终其身焉,其于爱憎取舍,若枘凿焉不相易也。”
(3).刚直;刚正。《逸周书·官人》:“直方而不毁,廉洁而不戾,彊立而无私,曰有经者也。”《北史·裴延儁传》:“ 泽 本劲直,无所回避……妻亦至性强立,时人以为健妇夫半。” 宋 曾巩 《洪州新建县厅壁记》:“方是时也,而天下之能忘其势而好恶不妄者鲜矣,能忘人之势而强立不苟者亦鲜矣。”
(4).以强大立足天下。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见威王》:“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康有为 《行庆改会简要章程》二十:“中国今日大变新法,渐望强立,皆皇上舍身所致。”
(5).挺立;屹立。 清 金农 《宣城沈丈画松歌》:“何假 鳧氏 大火来煅成,直榦彊立焉能遭错折。”
不疑杀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净肉之一。谓此肉为不疑其为我而杀之净肉也。
【三藏法数】
谓知此处有屠家,有自死者,亦知此人不为我故杀,是名不疑杀。如上三种,名为净肉,有病许食。
(术语)三净肉之一。谓此肉为不疑其为我而杀之净肉也。
【三藏法数】
谓知此处有屠家,有自死者,亦知此人不为我故杀,是名不疑杀。如上三种,名为净肉,有病许食。
不疑为我杀
【三藏法数】
谓知彼为祠天等故杀,而不专为我杀,是为净肉。
谓知彼为祠天等故杀,而不专为我杀,是为净肉。
不疑为己杀
【三藏法数】
僧祇律云:比丘于檀越家见羊,后再往彼,见其头脚在地,即生疑而问言:前所见羊,为在何处?若言为阿阇黎杀,则不应食。若言我为祠天故杀,是名不疑为己杀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檀,华言施。言檀越者,华梵兼举。谓行施者,能超越贫穷之海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
僧祇律云:比丘于檀越家见羊,后再往彼,见其头脚在地,即生疑而问言:前所见羊,为在何处?若言为阿阇黎杀,则不应食。若言我为祠天故杀,是名不疑为己杀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檀,华言施。言檀越者,华梵兼举。谓行施者,能超越贫穷之海也。梵语阿阇黎,华言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