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周摺(週摺)
亦作“ 週折 ”。
1.迂回曲折。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二折:“两下里慌速速怕甚么途路赊,必然个宽打着大週摺。”《金瓶梅词话》第十回:“妇人听了,瞅了他一眼,説道:‘怪行货子,我不好駡你,你心里要收这个丫头,收他便了。如何远打週折,指山説磨,拏人家来比。’”
2.事情曲折、不顺利。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您娘向急颭颭船儿上去也,到家对儿夫尽分説那一番週摺。”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听説罢这週摺,不由我不喉堵也那气噎。”《再生缘》第十回:“咳!中官的妹妹,你知逼弟成亲,那晓得我有许多週折。”
《國語辭典》:周折  拼音:zhōu zhé
1.曲屈回旋。如:「沿著周折的山路往上走,大约二小时的路程,即可到达目的地。」
2.曲折、麻烦。《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当初力辞了患病不去,又要经地方官验病出结,费了许多周折。」《文明小史》第三六回:「诸位既然远来游学,为什么不备的咨文再来?岂不省了许多周折。」
《漢語大詞典》:蹇塞
困窘;不顺利。 五代 齐己 风骚旨格:“诗有四十门……三十二曰蹇塞。诗云:‘气蒸垂柳重,寒勒牡丹迟。’”
《漢語大詞典》:桀心
不顺之心。《汉书·匈奴传下》:“至 本始 之初, 匈奴 有桀心,欲掠 乌孙 ,侵公主。” 颜师古 注:“桀,坚也。言其起立不顺。”
分類:不顺顺之
《國語辭典》:气逆(氣逆)  拼音:qì nì
中医指气上行不顺,称为「气逆」。
《国语辞典》:逆势(逆势)  拼音:nì shì
不顺遂的情势。如:「在国家处于逆势的时候,国人更应该要团结自强,才能度过难关。」
《漢語大詞典》:逆民
叛逆不顺的百姓。云笈七籤卷四:“罢除伪主,退翦逆民。”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太公孔子》:“召之三,不至,是逆民也。” 鲁迅 《华盖集·这回是“多数”的把戏》:“从表面上看起来, 满 人的话,倒还算顺理成章,不过也只能骗顺民,不能骗遗民和逆民,因为他们知道此中的底细。”
《漢語大詞典》:屯奇
艰难,不顺利。旧唐书·郑畋传:“虽云赋命屯奇,实以遭人排忌。” 宋 秦观 《辞史官表》:“臣少而愚贱,长更屯奇。”
《漢語大詞典》:迕意
谓不顺心,不得意。 宋 秦观 《答朱广微》诗:“人生迕意十八九,月得解颜能几度!”
《国语辞典》:背路  拼音:bèi lù
不顺路。如:「一点也不背路,就搭我们的车一道回家吧!」
分类:不顺顺路
《漢語大詞典》:逋播臣
指不顺从新朝而逃亡的遗臣。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 殷 逋播臣。” 孔颖达 疏:“逋,逃也;播谓播荡逃亡之意。 禄父 , 殷 君。谓之为 殷 ,今日叛逆,是背 周 逃亡。”汉书·翟方进传:“ 莽 於是依周书《大誥》曰:‘予惟以汝于伐 东郡 严乡 逋播臣。’” 元 谢枋得 《上丞相留忠斋书》:“世之人有呼我为 宋 之逋播臣者亦可,呼我为大 元 游惰民者亦可,呼我为 宋 顽民者亦可,呼我为 元 之逸民者亦可。”
《漢語大詞典》:拙滞(拙滯)
呆板不通达;生硬不顺。 唐 黄滔 《代郑郎中上令狐相书》:“相公怜其拙滞,忽此騫翔,叠降恩辉,荐留手笔。” 清 姚鼐 《复蒋松如书》:“逮 宋 , 程 朱 出,实於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復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於情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朱 以雋逸胜,可药拙滞之病。”
《漢語大詞典》:闭约(閉約)
闭塞,不顺畅。荀子·非十二子:“幽隐而无説,闭约而无解。” 杨倞 注:“谓其言幽隐闭结而不能自解説。”
《國語辭典》:塌飒(塌颯)  拼音:tā sà
失意不得志。宋。范成大〈阊门初泛二十四韵〉:「生涯都塌飒,心曲漫峥嵘。」
《漢語大詞典》:违傲(違傲)
亦作“ 违慠 ”。 傲慢;不顺从。宋书·夷蛮传·林邑国:“ 太祖 忿其违慠,二十三年,使龙驤将军、 交州 刺史 檀和之 伐之。”《北史·李彪传》:“窃名忝职,身为违傲,矜势高亢,公行僭逸。”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日王忿违慠,有命事诛拔。”
《國語辭典》:之字路  拼音:zhī zì lù
坡路盘旋而上,曲折像「之」字形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