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华离(華離)
(1).地形不齐貌。文选·左思〈魏都赋〉:“饰华离以矜然,假倔彊而攘臂。” 李周翰 注:“华离,地形也。言 蜀 都之地小狭,华离斜角不正,徒夸饰以为沃壤也。”《花月痕》第四七回:“夷 汉 相安,则撤 孔明 之旅;华离不正,则屯 充国 之田。” 章炳麟 《封建考》:“古之建国无有华离之地,虽然,亦因地埶阸塞为之。”
(2).交错。 汉 贾谊 新书·道德说:“鉴生空窍,而通之以道;德生理,通之以六德之华离状。”
(3).引申为龃龉。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震矜泰西之士,乃以汉字难知,便欲率情改作,卒之其所尊用者,音声则省削而不周,义训则华离而难合。”
《國語辭典》:历齿(歷齒)  拼音:lì chǐ
稀疏不整齐的牙齿。东周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王霸妻》:「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
《漢語大詞典》:岩龉(巖齬)
亦作“嵒齬”。 险峻不齐。
分類:险峻不齐
《國語辭典》:叉牙  拼音:chā yá
1.缺齿。唐。韩愈〈落齿〉诗:「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2.歧出不齐。唐。李贺〈南山田中行〉诗:「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漢語大詞典》:孱孱
(1).软弱怯懦,无所作为。旧唐书·杜让能传:“朕不能孱孱度日,坐观凌弱。”《新五代史·李茂贞传》:“吾不能孱孱坐受凌弱。”
(2).形容山岩嶙峋不齐。 明 李东阳 《清乐诗为天台杨允昌作》:“ 台 之山,石孱孱,我登其巇,可以振我衣; 台 之水,石齿齿,我行其沚,可以洗我耳。”
(3).形容动物或人消瘦露骨。 清 方文 《与治五十》诗:“试看山中猿鹤羣,瘦骨孱孱反多寿。”
《漢語大詞典》:宓子贱(宓子賤)
春秋 时 鲁国 人。名 不齐 ,字 子贱 , 孔子 弟子。曾为 单父 宰,弹琴而治,为后世儒家所称道。参阅吕氏春秋·察贤汉书·艺文志载,儒家有《宓子》十六篇,久佚。
《国语辞典》:修边幅(修边幅)  拼音:xiū biān fú
修整布帛边缘,使无不齐。用以比喻讲究衣饰仪容或形式小节。语出《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唐。章怀太子。注:「言若布帛脩整其边幅也。」
《國語辭典》:嵾嵯  拼音:cēn cuó
山石不整齐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远逝》:「阜隘狭而幽险兮,石嵾嵯以翳日。」
分類:不齐
《国语辞典》:嵘嵘(嵘嵘)  拼音:róng róng
山势峻高不齐的样子。宋。苏舜钦〈城南感怀呈永叔〉诗:「愁愤徒满胸,嵘嵘不能齐。」
《漢語大詞典》:回泬
(1).交错不齐。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论:“用明居晦,回泬於曩时。” 李贤 注:“回泬,犹携互不齐一也。”
(2).邪僻。文选·潘岳〈西征赋〉:“事回泬而好还,卒宗灭而身屠。” 李善 注:“《韩诗》曰:‘谋猷回泬’。 薛君 曰:‘回,邪,僻也。’”新唐书·白志贞裴延龄传赞:“君臣回泬,可不戒哉!”
《漢語大詞典》:毛乱(毛亂)
(1).散乱不齐。 萧红 《生死场》一:“她的头发毛乱而且绞卷着。”
(2).形容心中烦躁。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一章:“她的心里头毛乱极了,好像谁给她胸腔里塞进去猪毛,扎混混的。” 柳青 《创业史》第二二章:“想到 王瞎子 , 生宝 心里毛乱。”
《漢語大詞典》:巀嵯
形容山势高峻不齐。
《漢語大詞典》:崱嶷
交错不齐貌;纵横貌。楚辞·九辩“叶菸邑而无色兮,枝烦挐而交横” 汉 王逸 注:“柯条纠错而崱嶷也。” 唐 刘禹锡 《救沉志》:“湍道駃悍,不风而怒,崱嶷前迈,浸淫旁掩,柔者靡之,固者脱之。”
《漢語大詞典》:獦攦
不齐貌。文选·潘岳〈笙赋〉:“駢田獦攦,魻鲸参差。” 李善 注:“獦攦,不齐也。”獦,一本作“ 猎 ”。
《漢語大詞典》:崔嵯
不齐貌。 汉 蔡邕 《隶势》:“崭嵓崔嵯,高下属连。似崇臺重宇,增云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