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专利(專利)  拼音:zhuān lì
1.独占利益。《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国语。周语上》:「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
2.专一锐利。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3.专有之利益及权利,依《专利法》之规定分为发明专利、新型专利及设计专利。
《國語辭典》:专利权(專利權)  拼音:zhuān lì quán
属于无体财产权之一种。依据《专利法》,发明人、新型创作人或设计人就其创作提出专利申请,且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后,取得专利权。专利权之取得程序与结果原则上应公开并公告之。专利权人在一定期间内,专有排除他人未经其同意而实施其发明、新型及设计之创作的权利。
《国语辞典》:专利地图(专利地图)  拼音:zhuān lì dì tú
一种系统化整理专利资料的方法,以地图性视觉化的效果,呈现己有的专利资料。国内有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业材料研究所开发的系统。
《国语辞典》:反专利(反专利)  拼音:fǎn zhuān lì
放弃其新发明的「专利」。如:「反专利的人,正是因为看到了专利的排他性阻碍了产业的创新。」
分类:放弃发明
《国语辞典》:专利法(专利法)  拼音:zhuān lì fǎ
为鼓励、保护、利用发明与创作,以促进产业发展而制订的法律。内容包括专利种类(发明、新型和设计专利)、申请、审查、专利权、强制授权、纳费,及损害赔偿与诉讼等。
《漢語大詞典》:颛利(顓利)
专利。独自享有的利益。顓,通“ 专 ”。汉书·货殖传·宣曲任氏:“其餘郡国富民兼业顓利,以货赂自行,取重於乡里者,不可胜数。” 颜师古 注:“顓与专同。”
《漢語大詞典》:税榷
谓收税专利。宋史·蒲卣传论:“ 蒲卣 之议税榷,皆有可称道。”
分類:专利
《漢語大詞典》:榷课(榷課)
国家专利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建酒楼:“ 洪武 二十七年,上以海内太平,思与民偕乐,命工部建十酒楼於 江东门 外……而五楼则专以处侑酒歌妓者,盖倣 宋 世故事,但不设官醖,以收榷课。”
分類:国家专利
《高级汉语词典》:榷油
官府专利卖油
《國語辭典》:窝子(窩子)  拼音:wō zi
1.屋子、家。《金瓶梅》第六七回:「俺如今自家还多著个影儿哩,家中一窝子人口要吃穿盘搅。自这两日,媒巴劫的魂也没了!」《红楼梦》第六四回:「再拨两窝子家人过去服侍,择了日子,人不知,鬼不觉,娶了过去。」
2.聚居处。如:「贼窝子」、「井窝子」。
3.位置、地盘。《儒林外史》第一七回:「一个凶神的人,赶著他大儿子打了来,说在集上赶集,佔了他摆摊子的窝子。」
4.清代两淮盐商专利运盐的凭照。《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他做小司客的时候,极其停当,每年聚几两银子,先带小货,后来就弄窝子。」
5.妓女。《醒世姻缘传》第七二回:「我也不合他到官,我只拿出小窝子来叫列位看看明白,我再把那老私窝子踢给他顿脚。」也作「科子」、「窠子」。
《国语辞典》:工业权(工业权)  拼音:gōng yè quán
工商业的图样、商标、商品及专利證等,有受法律保护而不许仿冒的特权。
《国语辞典》:弄窝子(弄窝子)  拼音:nòng wō zi
窝子是清朝两淮盐商专利运盐的凭照,自己不经营时,可以转卖或出租。「弄窝子」指承购或承租别人的窝子来经营。《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他做小司客的时候,极其停当,每年聚几两银子,先带小货,后来就弄窝子。」
《漢語大詞典》:攉酒
专利卖酒。新唐书·叛臣传上·李錡:“ 錡 因恃恩驁横,天下攉酒漕运, 錡 得专之。”
分類: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