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尘务
衰俗
轻世
厉俗
适俗
二谛
世耳
俗论
还俗
时士
骇俗
侧媚
超人
世机
聋俗
《國語辭典》:尘务(塵務)  拼音:chén wù
世俗的事务。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江州夫人语谢遏曰:『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文选。江淹。杂体诗。殷东阳》:「莹情无馀滓,拂衣释尘务。」也称为「尘事」。
分類:世俗事务
《漢語大詞典》:衰俗
衰败的世俗。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僕不幸,生於衰俗,所不耻者,识 元紫芝 。” 宋 王安石 《寄曾子固》诗:“高论几为衰俗废,壮怀难值故人倾。” 明 宋濂 《清风亭记》:“宜名亭曰 清风 ,以励衰俗。”
分類:衰败世俗
《漢語大詞典》:轻世(輕世)
谓藐视世俗。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乐志每轻世,论诗常起予。”
分類:藐视世俗
《漢語大詞典》:厉俗(厲俗)
激励世俗。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自 园公 、 綺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 郑子真 、 严君平 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厉俗,近古之逸民也。” 明 宋濂 《故丽水叶府君墓铭》:“孝足以奉亲,行足以厉俗。” 清 孙鼎臣 《与郭筠仙书》:“以之磨钝厉俗,垂天下之大经,立万世之大防。”
《漢語大詞典》:适俗(適俗)
犹言适应世俗。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正文明白,而常务反言者,适俗故也。” 明 文徵明 《夏日简履约》诗:“适俗无尘韵,还山有竹居。”
《國語辭典》:二谛(二諦)  拼音:èr dì
佛教谓世俗谛和第一义谛。在非心智感官错乱下所认识到的真实状况,佛教依凡夫和圣人认知的差别,分世俗谛和第一义谛。世俗谛是指凡夫所认知的真实;第一义谛是指圣人所认知的真实。《中论》卷四:「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漢語大詞典》:世耳
世俗之耳。 明 刘基 《感怀》诗之二二:“世耳不欲闻, 子期 今则亡。”
分類:世俗
《漢語大詞典》:俗论(俗論)
世俗的议论。后汉书·黄琼传:“自顷徵聘之士, 胡元安 、 薛孟尝 、 朱仲昭 、 顾季鸿 等,其功业皆无所採,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 清 黄景仁 《清明后七日雨中宿浮槎寺阶下紫牡丹一本开盛有二百馀头》诗:“ 魏 家千叶本冠世,苦被俗论相髠钳。”
分類:世俗议论
《國語辭典》:还俗(還俗)  拼音:huán sú
出家人舍戒恢复在家人的身分。《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罢佛法时,师贤假为医术还俗,而守道不改。」《西游记》第二三回:「你在此间还俗,却不是两全其美?」
《漢語大詞典》:时士(時士)
犹世士。世俗之士。 唐 元结 《自箴》:“有时士教 元子 显身之道曰:‘於时不争,无以显荣。’” 清 陈确 《与老友董东隐书》:“弟观今之善知识,悉染时士习气。”
分類:时士世俗
《漢語大詞典》:骇俗(駭俗)
亦作“駴俗”。 震惊世俗。 宋 黄庭坚 《放言》诗之三:“智人不骇俗,同朝皆用事。”明史·陈潜夫传:“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駴俗。”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墓铭》:“虽士之修身洁行,非以謏闻而骇俗,不吾知则亦已矣。”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直抒所见,虽多骇俗之论,而毅然不顾,此真有契于四依之真諦矣。”
《國語辭典》:侧媚(側媚)  拼音:cè mèi
谄媚阿谀,巴结讨好人。《书经。囧命》:「便辟侧媚,其惟吉士。」《南史。卷七七。恩倖传。孔范传》:「仪候意承颜,倾巧侧媚,又献其二女,以求亲昵。」
《國語辭典》:超人  拼音:chāo rén
1.具有超越常人能力的人。如:「我又不是超人,那有可能独自完成所有的工作。」
2.尼采所提出的人类理想偶像。参见「超人论」条。
3.文抄公。因「超」与「抄」同音,现今校园中流行以「超人」讥讽常抄袭他人作业笔记的人。
《漢語大詞典》:世机(世機)
世俗的机心。 唐 温庭筠 《渭上题》诗之三:“烟水何曾忘世机,暂时相向亦依依。” 明 宋濂 《〈用明禅师文集〉序》:“其为人脱略世机,不为浮累所缚,有如其诗。” 清 姚鼐 《送朱子颖知泰安府》诗:“遨游谁识为 巴 守?调笑何尝入世机。”
分類:世俗机心
《國語辭典》:聋俗(聾俗)  拼音:lóng sú
愚昧无知的流俗。唐。孟浩然 赠道士参寥诗:「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