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丘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762,分251页显示  上一页  202  203  204  205  206  208  209  210  211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性美(恒明 王 )
释慧辂(谛晖 )
僧行策(截流 蒋 )
释今摩(诃衍 琮 )
释原志(硕揆 孙 )
释圆惺(鉴庵 传真 苏 )
释明应(易庵 中兴 )
邱象升(曙戒 南斋 )
释今龙(枯吟 )
释古汝(似石 )
释寂鼎(合吉 王 )
释道仁(惟诚 郑 )
释一机(圆捷 李 )
释今二(一有 陈 )
释今镜(台设 李 )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性美,字恒明。姓王氏,顺天人也。生而敦厚,资禀聪颖,而气力雄健,刻厉有为。髫龄丧母,美泣曰:“慈亲长逝,我愿入山。”其父允之,送入广济寺剃度。时主席洗元,道风藉甚。美执弟子礼,不少怠,周旋进退,悉中机宜,洗元大奇之。及长,有志焚修,京市辐凑,颇厌諠杂,乃退隐玉泉山二圣庵。闭户禁足,草衣木食,并日而餐。时明崇祯元年也,清室方兴,用兵攻取,进逼燕京,掠玉泉山而过,所获男女,少者衣以彩绘。美亦在虏中,因使之监守兵行,与诸妇处。日夜诵经不绝,人皆敬服。兵退,悉全节归。崇祯十五年,清兵复从墙岭下,守将逆战半日,擒杀数千人,陈尸遍野。及清人还师,战场外,血肉糜烂,腥秽薰蒸,过客触之辄病。美恻然悯之,荷长锹率弟子掘土,深五尺,举尸埋焉。或见颡有泚,掩其鼻,及托故不行者,美因说法,感以至诚,发其善念,用是不复憎恶。辛劬月馀,乃毕其事。然天阴夜黑,时闻哭声,往往白昼见形,人有逢之,无不死者。美复建水陆大会四十九日,自兹以后,灾戾消灭,人庆安居。初,美之被虏也,军士以手指之曰“瓦迷瓦迷者”,华言杀主者,以其方外头陀,令勿杀。美因于万众奔窜中,仍还故居,低徊不忍去。明使来略地,亦不之疑。盖真实无欺,取信远人,人亦望而知为长者。美住二圣庵时,地甚逼隘,四方禅客,归之达六千聚。乃迎满月讲《华严疏钞》,众闻之,皆有省悟。美以一人饭六千众,人皆果腹而已。独半餐饭而不菜,咸以“白斋”称之。尝刺血书《华严经》,足不履城市,而名啧啧禁庭。时兵吏两曹,以至御史内院,访谒不绝,马蹄车辙,时交于门。司礼监太监王永祚尤加敬礼,为置蔬圃十亩,附益寺基。流贼李自成犯阙,荼毒生灵。清兵入关,扫除寇乱,定鼎燕都。而八旗所处,皆故明宅第。戎马从横,多散处寺院。有乐山僧为广济耆宿,恐力不支,因马化龙舍柳林地十二顷,迎美于二圣庵,乃复入广济寺。初乐山之来请也,众以京邑荒残之后,车骑蹂躏,旦夕数惊,皆不欲行。满月亦拘守二圣庵中,峙䠧不前。美独毅然以护法自任,飞锡而至。于是从百馀人,相随入院。诸藩府闻之,皆仰其清德,追述旧事。言及保全妇节,掩埋战骨,尤津津不置。檀那慕之,来者阗塞,其门如市。更请满月,敷讲席于广济,演《护国仁王经》。八王随喜,见美有加礼。方中原鼎革,京国汹汹,草创未定,而法会不衰。象教复起者,美之力也。五年春,王师南下,用兵淮江。京卫物价腾涌,谷食尤甚。寺无恒产,仰食檀施,而僧侣日众,相依不去,时有在陈之叹。一日忍饥键户,瞑目禅床。忽有叩户声,启扉视之,则米车五两,粲粲盈门。问所从来,则冯居士显功,夜梦中有人告曰:“广济绝粮,胡不将去。”如是者三,故相馈耳。其灵感如此。玉光律师者,寺中老宿也。因朝五台,回翔京阙。美即迎居方丈,执弟子礼甚恭,事详本传。广济为都门律席,实美倡之。尝南渡江,览雨花、牛首诸胜。东至灵隐,考槃三月。后过金陵,印藏经五千四十八卷。十六年秋,自江南归,玉光把手甚欢。康熙二年,始建藏经阁庋之。沈宫詹荃为题额焉。寂于康熙六年正月十三日。将示疾时,呼弟子德光复初天孚,告曰:“吾大愿已足,从此逝矣,汝辈好为之。”众愕然。乃起,沭浴更衣,趺坐叠掌而逝,塔于玉泉山。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慧辂,字谛晖,金田沈氏子也。六岁而孤,家毁于役,母没,出家游学至灵隐礼具德,于直指堂下见题额,憬然曰:“彼以直指,我以直会。忽闻户外鸟鸣声,顿觉大千一时俱直。”具德弟子五千人,惟辂年最少而机锋奋迅,超越流辈,真定特立。常住不迁,卒嗣其法。历主兴福、妙济、师林、天竺、龙井诸寺,终于灵隐。初圣祖南巡,锡额云林。翠华重临,复赐辂御书“禅门法纪”四字,及黄金佛像白金等物,而辂三身八胜,六时一真,露地白牛,无得无舍。尝造竺西草堂,行梅花下,花千馀树,如晓霞映雪,香动心魄。辂来去自若,未一仰视,年九十后,不酬不对,枯坐终日,了无言动。雍正三年三月二十日示寂,寿九十有九,腊七十有四。歛以佛法,塔于飞来峰顶。辂秀眉大耳,仪观伟然,所至学侣云集。弟子智广乞云门张汇为之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8—1682 【介绍】: 清僧。常州府宜兴人,字截流,俗姓蒋。年二十,父母相继故世,遂投武林理安寺依箬庵出家。后住报恩寺,遇息庵瑛劝修净业。康熙二年,结庵于杭州法华山专修净土。九年住虞山普仁院倡兴莲社,学者翕然宗之。后世尊为净土第十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一
今摩(一六二八—一六九八),字诃衍。番禺人。俗姓曾,名琮。天然函是禅师子。诸生。明桂王永历四年(一六五〇)受具雷峰,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示寂。事见清宣统《番禺县续志》卷二七。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原志,字硕揆,姓孙氏,盐城人也。七岁闻塾师讲《大学》致知格物义,乃曰:“此曾子教人诚意方法,不明则疑,疑则诚意,去疑得明,非诚意不能。”塾师大惊。顺治丁亥,其父玉庭为人所害,卒手刃父仇,告祭于墓。庚寅至通州佛陀寺祝发,师事元玺。未几,投灵隐得戒于具公,尝参万法归一无梦无想语。七日,闻具答傍僧问“威音王劫前如何是学人自己?”有“初三十一,中秋赏月”之言,豁然有省。因呈偈曰:“夜来消息枕中传,报道火烧水底天。丧尽毒龙哮石虎,爪牙突在万人前。”具深肯之。己亥,命居座首,倡明三峰之学,勘辨方来,电激雷奔,当者震慄。康熙壬寅,具手书付属,谓:“首提三峰为滹沱正宗,别开生面,杨岐正脉,斯得人矣。”是岁,主扬州上方。癸卯,移泰兴庆云,所至香花倾城,万指环绕。一时兴坠起废,不假思议,遏山水为妙声,化竹树为宝网。东南法席,莫与比盛。丁未,具寂,为造塔径山。壬子,迁三峰,以重兴为己任。至则责负如山,催征似火,墙不岁苫,库无宿积。乃不数月,遐迩向风,裸粮输挽。寺众既赡,更以其羡为兴造资,虽规模草刱,而气象一新。己未,赴镇江五州之请。庚申,居扬州善庆。辛酉,更主灵隐,院宇严饰,革其颓坏。丁卯,和硕康亲王奉衣钵请志说戒,徒众累千,抚军听法,焚香塞路。具公五千衲子下扬州,志足方之。是时,志年已六十矣。己巳,圣祖南巡,二月既望,幸灵隐,御书云林二字赐之,因易寺额,更锡金百镒,志以为法门庆幸,未敢自炫也。居灵隐十二年,始辞去。缁素攀留,而三峰之众已迎之境上。癸卯,再主三峰,盖其去此已十四年,昔所修葺,今 已圯壤,乃告于介众,背负柝杵,夏雨冬霜,剥肤灌顶,皆所不避,于是旧者新之,阙者补之,卒底于成。以康熙丁丑七月十五日示寂,临终偈曰:“昨欲行时月不圆,今迟一日月婵娟。从今要见三峰面,劈破乾坤作两边。”寿七十,腊四十九,塔灵隐。有《八会语录》、杂著、尺牍、诗偈若干卷,皆梓行。诗曰《借巢集》,自吐胸臆,论者谓在寒山、栯堂间。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七
释圆惺,字鉴庵,一号传真,姓苏氏,西蜀通江人也。幼失恃怙,依于外宅。九岁避寇梁山旁,匿沙河菩提庵,礼偶然师出家,后为破山老人行者。清顺治三年,出蜀入楚,谒玉泉恒河律师,潜心向学,五年进具,肄习律仪,兼穷贤首,二时听受。十有七年,尝参耳根圆通,猛然开寤,为主僧一真所知。真本当阳刘氏子,初习贤首教观,洞明经旨,尝讲《楞严经》,说三聚戒,得圆通法门及体性三昧者,不可胜数。惺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之旨,有省,作偈呈真,有云:原来在者里,何须向外求。烂嚼人糟粕,驴年未了休。真为印可,付以衣法。康熙元年,湖南九溪镇将郝公请演《金刚》、《楞严》。二年,土司宣慰向 公延讲《法华》,皆能阐明秘奥,妙入几微。教海神龙,无以踰之。三年,游金陵,见华藏大咸,问讯之馀,一喝云:“汝兴教乘,此喝应如何讲?”惺曰:“下文繁冗,附在来日。”归寮,呈颂曰:“晴天轰霹雳,平地起波涛。欲晓如斯旨,冢头渰莱蒿。”咸览之,嘿然。翌日,咸复问曰:“《楞严经》空有俱非,汝试说之?”惺答以偈曰:“说有不有,说空不空。行住坐卧,常在其中。”咸厉声曰:此子大有悟入。已而入两浙,谒玉琳(日”+“秀”) 于天目,遂参木陈老人,为道玉泉山水之胜曰:“堆蓝出仙掌,泉吐漱玉珠。”语意隽绝。四年,由四明礼南海,拜舍利,越石梁。五年,复至华藏,代座说法。咸付以衣拂,惺辞不受,咸曰:“宗教兼弘,说行并用,古今昭然,何用辞为?”惺拜而受之。六年,登九华、清凉,道出终南,至峨嵋。十三年,乃旋玉泉,结茅山腰。川湖总督蔡公毓荣,重辉殿宇,广增香田。十八年,提督徐公请开堂弘法,一时贤俊如慧目具拙宗乘,鹤飞梅谷,照玉莹石,皆当机演唱,王公士庶亦乐闻法要。二十二年,创修珠桥。二十八年,增筑十方堂。三十五年,邑侯以关陵请,为建坊表。三十七,葺观泉亭,董治唐贤碑碣。三十八年,复神州,刻惠王所书《法华经》板。其维持象教,不惮勤苦。四十年三月八日,说偈而逝。先数日,自知期至,力疾还玉泉,与众䛡别,语音琅琅,其病若失。众方冀其延年,乃如约而去。世寿七十四,僧腊五十四。门人建塔于罗汉山,荆州释天茨为之铭,以彰盛德。天茨文词尔雅,别有传,具弟十科。惺著有语录二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释明应,字易庵。姓蒋氏,龙标人也。将诞之夕,母梦白象到门,惊寤而娩,紫胞里体,父异之,因名象蒂。虽在髫齿,颇甘素茹。既终亲养,决志出家。投武攸莲花庵祝发,谒大沩慧山海圆具,执侍左右,参三不是䛡有省。乃行脚吴越,遍谒尊宿。久之,觉真淳之气,终以沩阜为优,遂还山不出。间检传證至云门,章次顿举,平昔疑滞,涣释无馀,从此精修,孳孳昕夕,苒苒寒暑,十有五载,服勤既久,因受记莂。首众代讲,初开法朗州西禅,风行沅澧。清康熙庚戌,应上湘白云,古貌严冷,略进枯株,提倡死心叟之为人,昭示来学,矩范一肃。甲寅更主龙山,别立堂奥,诸方颂之。丁巳,大沩虚席,寺众敦请,五让乃就。既至,百废具举,宗风大振,声施愈远。已而白云性宗上人再请莅席。晚节卓然,策励门子,不少弛假,道誉益崇。感其邑宰及诸檀护,敬礼优加。殿宇廔廊,一革其故,号为中兴。方及落成,遽示微疾,封龛举火,俱自留偈。时康熙乙丑孟夏十六日也,年五十有八,腊三十有七,著有《法录》数卷。初至白云,山鸣七日,卒符其兆。塔于白云山下,西宁陶太史之典为之铭焉。嗣法弟子曰要旨辉,曰敬元足,曰浮雪正,曰天枢铉,曰远目敬,皆能缵绍,不愧师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9—1689 【介绍】: 清江苏山阳人,字曙戒,号南斋。顺治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外补广东琼州通判,官至大理寺左署丞,平反冤狱颇多。有《楚游草》、《岭海集》、《西清焚余草》等,后合为《南斋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七
邱象升,字曙戒,江苏山阳人。顺治乙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大理寺左寺副。有《鷇音》、《入燕》、《岭海》、《白云草堂》诸集。
维基
邱象升(1629年—1689年),字曙戒,江南山阳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今龙,字枯吟。茂名人。礼石波禅师受具。明桂王永历十三年(一六五九),参天然于雷峰,为典客,随入丹霞。会石鉴禅师分座怡山,奉命以监寺辅行。洎石公退院,从福州往参天童,当机大悟,木陈和尚付以大法。寻示寂天童。著有诗稿。事见高雷旅港同乡会《高雷文献专辑》。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三
古汝,字似石。琼山(今属海南)人。十岁衣缁,明桂王永历十三年(一六五九)登具。事见清徐作霖、黄蠡《海云禅藻集》卷二。
释寂鼎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寂鼎,字合吉。姓王氏,上元人。专志净修,时感灵应,不使人知。居恒杜绝外缘,独坐一室,于无尽藏中,人莫测其崖岸,而临事若有先觉。康熙甲子春,寺将火。先三日有声,熺熺熇熇,自南来者。鼎异之,夜见白衣神人,入室诫曰:“师当精进无惧。”三称而去。鼎又异之。三日而灾生,光燄中,若见白衣人,往来指挥。寺燬殆尽,唯戒台、丈室犹存。鼎曰:“神诏我精进无惧,意者或将兴复与?”遂坚立誓愿,三易寒暑,辛苦备尝。前后殿宇,轮奂并美。康熙二十四年,又置来安县田租,以供香积,皆苦行所致。以康熙三十四年正月十日示寂,寿六十七,腊三十八。主席十有一载,兴修寺宇,多赖其力。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道仁,字惟诚。姓郑氏,福唐人。父玉立,母吴氏。将诞之夕,祥光满室,邻里异之。幼而失怙,养于舅氏。仁体貌清俊,举止端凝。毁齿之岁,便厌火宅,其种性然也。年十三,礼福唐灵岩良真出家,左右服勤,无间寒暑。随真入黄檗祖山,而福严费隐方开法席,仁祝发入堂。时祖席重光,英俊云集。有西堂时恒师,解行兼优,通内外典,仁常亲炙,奉为楷模,而默究本分,晨宵无间。因参赵州衫子䛡,久碍胸次,一夕经行堂中,举头见琉璃灯将灭复明,瞥然有省,遂颂曰:“赵州用处天然别,提起布衫重七斤。只是寻常家里物,令人千古乱纷纷。”即书呈费,费颔之,自是益加奋厉。受具后,云峰亘来继主席,见仁弥加器重,勉以法语,随众入堂,屡受钳锤。生平所得,涣然若释,虽久往檗山,几阅炉鞴,而脚跟脱落,实在此际。洎亘迁罗山,至住漳之报劬广严,仁皆殚力辅赞,众咸皈仰。庚寅岁,始承属付,应青山之请。丙申游金浦,有懒云上人请居梁山白云洞,丁酉,重兴清泉岩。亘命专使,赍赠源流法衣。庚子冬,受总镇王公敏斋请,出世兴教万寿禅寺。寺自唐妙应开辟以来,已𠪾千载,香烟灰冷,钟梵无音。仁来莅止,道风远播,四众云臻,数年间佛殿、法堂、山门、廊庑,一以新之,而金像夹辉,华丽胜昔,虽曰檀护倾输,亦仁之德诚感孚,有以致之也。癸丑秋,偕众游月江,归而示疾,日以耗损,缁素踵至,勉以精诚。自来知好,修书言别,若话平生。临化之夜,呼行者汎埽曰:“吾将行矣。”弟子元升问末后一句。仁曰:“踏遍周沙界,脱体月明前。”曰:“毕竟向何处去?”仁曰:“何处不风光。”遂奄然而寂,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也。塔于青泉之左,释超弘为之铭。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四七
一机(一六三〇—一七〇八),字圆捷。番禺人。俗姓李。会国变,决志出家。年二十礼以霦长老,得剃度。旋入鼎湖,谒栖壑,受圆具。后为庆云六代住持。著有《涂鸦集》。事见《粤东诗海》卷九八。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今二,字一有。新会人。俗姓陈。诸生。明桂王永历十五年(一六六一)从天然禅师受具,往来匡庐、丹霞,卒于清远。事见《海云禅藻集》卷二。

人物简介

全粤诗
今镜(一六三一?--一六五六),字台设。三水人。俗姓李。年十七,随母出世,求天然禅师薙发,禀具执侍丈室。明桂王永历十年(一六五六)坐化。事见《海云禅藻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