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04,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盛器
食为民天
食不甘味
食而不化
身外之物
身价百倍
生活资料
束之高阁
顺手牵羊
手松
手提包
手高手低
视线
守缺抱残
如获至宝
《國語辭典》:盛器  拼音:chéng qì
装东西的器具。
《漢語大詞典》:食为民天(食爲民天)
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自序》:“食为民天,有食斯有民。”参见“ 食天 ”。
《漢語大詞典》:食天
比喻人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事物。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宋 姚勉 《沁园春·寿陶守》词:“春雨慳时,千金斗粟,民仰使君为食天。”
分類:生存
《國語辭典》:食不甘味  拼音:shí bù gān wèi
饮食无法辨别美味。形容忧虑烦躁或忙碌劳累的样子。《淮南子。泰族》:「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三国演义》第九七回:「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也作「食不遑味」、「食不知味」、「食不终味」。
《國語辭典》:食而不化  拼音:shí ér bù huà
吃了东西无法消化。用于比喻学习知识无法理解、应用。如:「填鸭式教育常导致学生食而不化,无法学以致用。」
《國語辭典》:身外之物  拼音:shēn wài zhī wù
身体以外的东西。指无足轻重的东西。《儒林外史》第一七回:「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
《國語辭典》:身价百倍(身價百倍)  拼音:shēn jià bǎi bèi
声名地位一下子大幅提高。如:「他获奖之后,身价百倍,不可同日而语。」
《漢語大詞典》:生活资料(生活資料)
人们用来维持生活的东西,如食品、衣服、住房等。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一:“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國語辭典》:束之高阁(束之高閣)  拼音:shù zhī gāo gé
把东西捆起来,放置于高楼上。比喻弃置不用。《晋书。卷七三。庾亮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也作「置之高阁」。
《國語辭典》:顺手牵羊(順手牽羊)  拼音:shùn shǒu qiān yáng
趁便顺势,取走他人的财物。《黄绣球》第三回:「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黄通理更代为踌躇,怕的是越来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顺手牵羊的事。」比喻趁机行事,容易而不费力。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是我把右手带住马,左手揪著他眼扎毛,顺手牵羊一般牵他回来了。」
分類:顺便东西
《國語辭典》:手松(手鬆)  拼音:shǒu sōng
对财物不吝惜,任意花用。相对于手紧而言。如:「他爱摆阔,用钱总是手松得很。」
《國語辭典》:手提包  拼音:shǒu tí bāo
出门时随身放置物品的小皮包。也称为「手袋」。
《國語辭典》:手高手低  拼音:shǒu gāo shǒu dī
形容不用度量衡器具而用手或普通器皿量取时,难免会有误差。
《國語辭典》:视线(視線)  拼音:shì xiàn
看东西时,目光和物体之间连成的直线。如:「视线模糊」。
《漢語大詞典》:守缺抱残(守缺抱殘)
亦作“ 守闕抱残 ”。 守住残缺的东西不放。比喻泥古守旧,不思变革。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守闕抱残非好事,神州国粹太飘零。”参见“ 抱残守缺 ”。
《國語辭典》:抱残守缺(抱殘守缺)  拼音:bào cán shǒu quē
固守旧有事物或思想,而不知改进变通。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八。顾炎武》:「岂若抱残守缺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也作「保残守缺」、「补残守缺」。
《國語辭典》:如获至宝(如獲至寶)  拼音:rú huò zhì bǎo
好像得到最珍贵的宝物。比喻喜出望外。宋。李光〈与胡邦衡书〉:「忽蜀僧行密至,袖出寂照庵三字,如获至宝。」《镜花缘》第八七回:「紫芝趁空写了一个纸条,等兰荪走过,暗暗递了过去。兰荪正在著急,看了一看,如获至宝。」也作「如获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