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东风(東風)  拼音:dōng fēng
春风。《礼记。月令》:「东风解,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漢語大詞典》:东风菜(東風菜)
菜名。亦可入药。《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菜下品·东风菜》:“东风菜,味甘寒无毒,主风毒壅热、头疼目眩、肝热眼赤,亦堪入羹臛……先春而生,故有东风之号。” 金 元好问 《春日书怀》诗:“流年又见东风菜,乐土空怀北斗城。” 清 钱谦益 《太和萧伯玉自白下过访》诗之九:“生计东风菜,前期夜雪舟。”
分類:菜名入药
《漢語大詞典》:醉东风(醉東風)
词牌名。即《清平乐》。 元 张翥 词有“明朝来醉东风”句,故名。参阅《词谱》五。
分類:词牌名
《國語辭典》:借东风(借東風)  拼音:jiè dōng fēng
1.比喻凭借或利用大好形势行事。如:「眼前正是个大好良机,你不妨运用『借东风』之计,当可事半功倍。」
2.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叙曹操中计,钉锁战船,周瑜欲用火攻,但因时在隆冬,独缺东风,诸葛亮借探病献计,自言能于南屏山祭借东风;周瑜嫉其能,遣丁奉、徐盛于起风时杀之。然诸葛亮早已预料而遁走,火烧曹营一事,终告圆满成功。或称为《南屏山》。
《漢語大詞典》:东风菜(東風菜)
菜名。亦可入药。《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菜下品·东风菜》:“东风菜,味甘寒无毒,主风毒壅热、头疼目眩、肝热眼赤,亦堪入羹臛……先春而生,故有东风之号。” 金 元好问 《春日书怀》诗:“流年又见东风菜,乐土空怀北斗城。” 清 钱谦益 《太和萧伯玉自白下过访》诗之九:“生计东风菜,前期夜雪舟。”
分類:菜名入药
《漢語大詞典》:东风寒(東風寒)
词牌“眼儿媚”的别名。由 宋 韩淲 《眼儿媚》词有“东风拂槛露犹寒”句得名。参阅《词谱》卷七。
分類:词牌
《國語辭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拼音: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谚语)原指三国时周瑜用计火攻曹操,一切均已准备妥当,只缺能把火吹向曹营的东风。《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比喻办一件事,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缺最后的关键条件。《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六六回:「昔日赤壁鏖兵之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今日二位元帅又欠了西风。」
《国语辞典》:诸葛亮借东风(诸葛亮借东风)  拼音:zhū gé liàng jiè dōng fēng
(歇后语)神机妙算。三国时吴蜀联合抵禦曹操,诸事皆备,只欠东风,后得诸葛亮神机妙算,借东风以助火攻,终获大胜。见《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如:「老兄这计恰如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国语辞典》:只欠东风(只欠东风)  拼音:zhǐ qiàn dōng fēng
比喻只欠缺最后的关键性条件。如:「这件事我大致都准备好了,现在只欠东风,一旦主角莅临,活动马上便可开始。」《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分类字锦》:耳卓东风(耳卓东风)
王逢 梦骑驴诗 蹇驴双耳卓东风,前导青衣一小童。
分类:驴骡
《分类字锦》:飞下东风(飞下东风)
罗邺 莺诗 暖辞云谷背残阳,飞下东风翅渐长。
分类:
《國語辭典》: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拼音:bù shì dōng fēng yā le xī fēng,jiù shì xī fēng yā le dōng fēng
比喻双方有利害相关时,便会相互倾轧。如:「两党政治的选举,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红楼梦》第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漢語大詞典》:东风人面(東風人面)
谓一年一度的春风依旧,而当年邂逅含情之人却不得重见。有 唐 崔护 《题都城南庄》诗典。 清 缪艮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迨 素秋 过访,询知其迁徙 梧江 ,东风人面,未尝不有 崔护 当年之感云。”参见“ 人面桃花 ”。
《國語辭典》:人面桃花  拼音:rén miàn táo huā
1.唐人崔护于清明日独游长安城南,在一人家邂逅一位女子。第二年的清明日,崔护想起这段往事,又再次造访那户人家,却见大门深锁,因此在门上题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典出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后以「人面桃花」比喻男子思念的意中人或与意中人无缘再相见。宋。袁去华 瑞鹤仙。郊原初过雨词:「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一七出:「闪孤眠帐额芙蓉,可重逢人面桃花。」也作「桃花人面」。
2.戏曲剧目。清舒位撰。演崔护的故事,因题有「人面桃花相映红」句,故以为名。
《漢語大詞典》:东风入律(東風入律)
谓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海内十洲记·聚窟洲:“﹝ 月支 ﹞使者对曰:‘臣国去此三十万里,国有常占,东风入律,百旬不休,青云干吕,连月不散者,当知中国时有好道之君。’”晋书·地理志上:“而玉环楛矢,夷裘风驾,南翬表貺,东风入律,光乎上德,奚远弗臻。”
《國語辭典》:东风射马耳(東風射馬耳)  拼音:dōng fēng shè mǎ ěr
东风吹过马耳边,瞬间消逝。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也作「东风吹马耳」。
《分类字锦》:东风无迹(东风无迹)
梅尧臣 感春诗 东风固无迹,何处见春归。
分类: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