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人间得意
 
得意春风
 
看取长安花夹道
 
趁东风惊马蹄
 
长安得意
 
马蹄尘扑,春风得意


《青箱杂记》卷七~73~
孟郊〈下第〉诗曰:「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又〈再下第〉诗曰:「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其〈后及第〉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嗟,今朝旷荡思无涯。青春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大凡进取得失,盖亦常事,而郊器宇不宏,偶一下第,则其情陨获,如伤刀剑,以至下泪。既后登科,则其中充溢,若无所容,一日之间,花即看尽,何其速也?后郊授溧阳尉,竟死焉。
典故
赤壁东风

相关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62~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于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典故
只恐夜深花睡去
 
夜深花睡
 
从教睡去
 
擎高烛照
 
东风唤花醒
 
海棠堪对烛
 
炙烛风流
 
照妆醒睡
 
烧烛看娇娆
 
相对夜阑烛
  
莫教渠睡


《苏轼诗集》卷二十二〈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典故 
借周郎便
 
两乔
 
乔家那窈娘
  
大小乔
  
小乔初嫁
 
东风天不周郎与
 
江东大小乔
 
铜雀春情

相关人物
大乔
 
孙策
 
周瑜
 
小乔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59~
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例句

西京才子旁看取,何似乔家那窈娘。 杜牧 偶呈郑先辈

周郎若见红儿貌,料得无心念小乔。 罗虬 比红儿诗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 赤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典故
东风打耳
 
东风马耳
 
空词不酬杯水
  
马耳北风
 
马耳射东风
   
马耳西风
 

《全唐诗》卷一百七十八〈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案:此诗。萧土赞云是伪作。】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水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请与明月同【谓与明月同】。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土坟三尺蒿下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典故
东风灵雨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山鬼〉~79~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閒。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填填兮雨冥冥,?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汉·王逸注:「飘,风貌。《诗》曰:匪风飘兮。言东风飘然而起,则神灵应之而雨。以言阴阳通感,风雨相和。屈原自伤独无和也。」
典故
东风一夜吹


《苏轼诗集》卷二十〈梅花二首〉
〈梅花二首〉其一:「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國語辭典》:红妆(紅妝)  拼音:hóng zhuāng
1.妇女的妆饰多红色,故称为「红妆」。《乐府诗集。卷二五。横吹曲辞五。古辞。木兰诗二首之一》:「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也作「红装」。
2.泛指妇女。唐。李中〈采莲女〉诗:「晚凉含笑上兰舟,波底红妆影欲浮。」也作「红装」。
《國語辭典》:二乔(二喬)  拼音:èr qiáo
汉太尉桥玄的二个女儿,本作「二桥」,皆容貌出众,孙策纳大桥,周瑜纳小桥,桥姓后改为乔,故称为「二乔」。唐。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國語辭典》:大乔(大喬)  拼音:dà qiáo
汉太尉桥玄之长女,后嫁与孙策为妻。参见「二乔」条。
分類:大乔
《漢語大詞典》:大桥(大橋)
亦作“ 大乔 ”。 三国 吴 孙策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公 两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久闻 江东 乔公 有二女,长曰 大乔 ,次曰 小乔 。”
分類:大桥孙策
《國語辭典》:小乔(小喬)  拼音:xiǎo qiáo
三国时周瑜之妻。参见「二乔」条。宋。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漢語大詞典》:小桥(小橋)
(1). 三国 吴 周瑜 之妻。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时得 桥 公二女,皆国色也。 策 自纳 大桥 , 瑜 纳 小桥 。”
(2).小型桥梁。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五:“小桥飞断岸,高花出迥楼。”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漢語大詞典》:马耳(馬耳)
山名。在 山东省 诸城市 西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潍水:“ 潍水 又东北, 涓水 注之。水出 马耳山 ,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名焉。”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一:“试扫北臺看 马耳 ,未随埋没有双尖。”
分類:山名山东
《漢語大詞典》:马耳春风(馬耳春風)
见“ 马耳东风 ”。
《國語辭典》:马耳东风(馬耳東風)  拼音:mǎ ěr dōng fēng
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宋。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之五:「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國語辭典》:马耳东风(馬耳東風)  拼音:mǎ ěr dōng fēng
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宋。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之五:「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漢語大詞典》:马耳风(馬耳風)
见“ 马耳东风 ”。
《國語辭典》:马耳东风(馬耳東風)  拼音:mǎ ěr dōng fēng
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宋。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之五:「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