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钞关(鈔關)  拼音:chāo guān
古代按载货的数量和路途远近,令舟船缴纳货税的地方。《金瓶梅》第八一回:「你到家,好歹讨老爹一封书来,下与钞关钱老爹,少纳税银,先放船行。」《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不日来到扬州,在钞关住了一日,要换江船回南京。」
《國語辭典》:代沟(代溝)  拼音:dài gōu
生长在不同世代的人,由于生长环境及生活经验不同,而在思想、态度,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发生歧见或冲突,称为「代沟」。
《國語辭典》:捐监(捐監)  拼音:juān jiàn
缴纳财物为监生。起于明朝景帝年间,最初只限生员,后平民亦可纳赀为监生,称为「例监」,此制一直沿用到清代。
《國語辭典》:廪生(廩生)  拼音:lǐn shēng
明清两代由公家发给银两、粮食的生员。《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廪生到此便宜贡,且从容一边站立,看别个赏花红。」也称为「廪膳生员」。
《國語辭典》:侍生  拼音:shì shēng
1.明、清两代翰林院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明代翰林,入馆后七科者称晚生,后三科者称侍生。
2.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人,皆自称侍生。《称谓录。卷三二。自称。侍生》:「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
3.旧时地方官拜访乡绅,于名帖上自称侍生,以示谦虚。《儒林外史》第一回:「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问,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国语辞典》:罟罟冠  拼音:gǔ gǔ guān
金、元两代贵妇所戴的头冠。
分类:两代贵妇
《國語辭典》:阴阳学(陰陽學)  拼音:yīn yáng xué
1.元、明时,曾设置阴阳学官,掌管天文、占候、星卜等事。
2.阴阳家之学。
《國語辭典》:再世交  拼音:zài shì jiāo
与人父子两代都为朋友。《宋史。卷四三三。儒林传三。邵伯温传》:「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
《國語辭典》:三法司  拼音:sān fǎ sī
明清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为「三法司」,专审重大案件。《明史。卷九四。刑法志二》:「三法司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得旨三法司提问,问官勘实覆奏。」
《漢語大詞典》:频世(頻世)
接连两代。《后汉书·襄楷传》:“其文易晓,参同经典,而 顺帝 不行,故国胤不兴, 孝冲 、 孝质 频世短祚。”
分類:接连两代
《漢語大詞典》:监候(監候)
封建时代天文官署的属官。《隋史·百官志下》:“太史监候……为从九品。”新唐书·百官志二:“司天台……五官监候三人,正八品下。”明史·职官志三:“钦天监……五官正推历法,定四时。司历、监候佐之。”
《漢語大詞典》:中和韶乐(中和韶樂)
明 清 两代大乐,用于祭祀和大朝会、大宴饗。明史·乐志一:“凡大朝贺,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於殿之东西,北向;陈大舞於丹陛之东西,亦北向……其大宴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於殿内,设大乐於殿外,立三舞杂队於殿下。”清史稿·乐志一:“ 世祖 入关,修 明 之旧,有《中和韶乐》,郊庙朝会用之。” 曹聚仁 《万里行记·沈阳故宫怀古》:“乐器部分,分中和韶乐器和丹陛大乐器,此外有蕃部乐器的琵琶和奚琴,卤薄鼓吹大乐器的金、鉦、铜角、画角等。”
《國語辭典》:斩立决(斬立決)  拼音:zhǎn lì jué
明清两代对于不经秋审、朝审便可立时执行的斩刑,称为「斩立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證据确凿,情真罪当,无可出脱,就定了个斩立决,通详上去。」
《漢語大詞典》:武乡试(武鄉試)
明 清 两代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武科考试。《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 顺治 二年题准:武乡试定於子、午、卯、酉年十月举行,各省武生,该州县给文由布政司造册,汇送监临主考官考试,照额取中。”参阅《清文献通考·选举七》
《漢語大詞典》:唐宋八大家
唐 宋 两代八个散文作家的合称。即 唐 韩愈 、 柳宗元 , 宋 欧阳修 、 苏洵 、 苏轼 、 苏辙 、 曾巩 、 王安石 。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体,是古文运动中的重要代表。 明 初 朱右 选 韩 柳 等人文章为《八先生文集》,书不传,而八家之名,实始于此。后 唐顺之 著文编,于 唐 宋 人除八家外,一律不取。 茅坤 论文,宗仰 顺之 ,又选编八家文,成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世遂沿称为 唐 宋 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