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840
词典
2
分类词汇
838
共840,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46
47
48
49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加护病房
循衣摸床
针灸麻醉
中气不足
益气生津
阳虚发热
阴胜则寒
阴虚发热
阴虚火旺
阴虚阳浮
冲服剂
宣剂
牙风
顺證
蹠足
《国语辞典》:
加护病房(加护病房)
拼音:
jiā hù bìng fáng
集中医护人员、诊疗设备,为可救治的急性病危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和护理服务的特殊病房。
分类:
集中
中医
诊疗
救治
急性病
患者
《国语辞典》:
循衣摸床
拼音:
xún yī mō chuáng
中医指神志不清的病人用手摸弄衣被或床缘的情况,为病症危笃的徵象之一。
分类:
中医
神志不清
病人
用手
衣被
《国语辞典》:
针灸麻醉(针灸麻醉)
拼音:
zhēn jiǔ má zuì
一种中医利用针刺刺激穴位的麻醉法。此法可使病人在手术时保持意识清醒,并且不靠任何药物即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也称为「针麻」。
分类:
中医
针刺
刺刺
刺激
穴位
麻醉
《国语辞典》:
中气不足(中气不足)
拼音:
zhōng qì bù zú
1.丹田之气不充足。如:「他唱起歌来时断时续的,显得中气不足。」
2.中医上指胃肠消化吸收的功能减弱。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食后易胀、面白无华、倦怠无力、精神不振等。
分类:
中医
丹田
不充
充足
消化
吸收
功能
减弱
《国语辞典》:
益气生津(益气生津)
拼音:
yì qì shēng jīn
益气指增加元气,生津指增加津液,是中医治疗气虚津亏的方法之一。
分类:
增加
元气
津液
中医
医治
治疗
气虚
《国语辞典》:
阳虚发热(阳虚发热)
拼音:
yáng xū fā rè
一种疾病的症状。中医上指:(1)因劳倦内伤,脾胃气虚而致的虚热。(2)因阴寒内盛,虚阳格拒于外所出现的浮热。
分类:
疾病
症状
中医
劳倦
内伤
《国语辞典》:
阴胜则寒(阴胜则寒)
拼音:
yīn shèng zé hán
中医上指人体内阴气偏胜,导致机能减退而发生寒症。
分类:
中医
人体
体内
阴气
导致
机能
减退
《国语辞典》:
阴虚发热(阴虚发热)
拼音:
yīn xū fā rè
中医上指人体内精血津液等阴液过度损耗所浮现的虚热现象。多会出现盗汗、口乾、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分类:
中医
人体
体内
精血
津液
过度
损耗
浮现
《国语辞典》:
阴虚火旺(阴虚火旺)
拼音:
yīn xū huǒ wàng
中医上指阴精亏损而导致虚火亢盛的现象。主要表现于烦躁易怒、两颧潮红、口乾咽痛、性欲亢进等徵状。
分类:
中医
阴精
亏损
导致
虚火
《国语辞典》:
阴虚阳浮(阴虚阳浮)
拼音:
yīn xū yáng fú
中医上指真阴不足、津血亏损而导致阳气浮越的病变。主要徵侯有头晕目眩、面色潮红、眼红、咽乾、喉疼、牙痛等。
分类:
中医
不足
亏损
导致
阳气
病变
《国语辞典》:
冲服剂(冲服剂)
拼音:
chōng fú jì
中医上指将中药提炼成稠浸膏,加入适量的糖粉、矫味剂等,制成颗粒状散剂,服用时以开水冲服。
分类:
中医
中药
提炼
加入
适量
《国语辞典》:
宣剂(宣剂)
拼音:
xuān jì
中医上指具有宣散郁塞功能的药剂。如二陈汤即为宣剂之一,可宣散胸中胀闷、呕吐、恶心等症。
分类:
中医
功能
药剂
《国语辞典》:
牙风(牙风)
拼音:
yá fēng
中医称龋齿为「牙风」。
分类:
中医
龋齿
《国语辞典》:
顺證(顺證)
拼音:
shùn zhèng
中医上指病情按一般规律发展,抗病能力尚足,病邪不能损害重要器官的情形,或指症状由重而轻,有好转的趋势。
分类:
中医
病情
一般规律
能力
《国语辞典》:
蹠足
拼音:
zhí zú
中医上指一种脚板向外的疾病。
分类:
中医
向外
疾病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