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00,分414页显示 上一页 406 407 408 409 410 412 413 414 下一页
易顺鼎(别称 易五 字 实甫、中实、中硕、实父、仲硕 号 眉伽、哭庵、忏绮斋 )
陈怀中
徐中铨
张协中
曹中成
蔡中燮
僧宗仰(别称 中央 号 楞伽小隐、乌目山僧 浩舜 )
张受中
黄质(名 懋质 质 字 朴存 号 宾虹、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虹若、虹庐 )
丁立中(字 和甫 号 禾庐、慕陆 )
孙中山( 文 字 逸仙 )
王则修(号 旅中逸老、劝化老生、花莲港生 )
陆皓东( 中桂 字 献香 )
黄忠炳(字 赤中 )
其它辞典(续上)
林鉴中易顺鼎(别称 易五 字 实甫、中实、中硕、实父、仲硕 号 眉伽、哭庵、忏绮斋 )
陈怀中
徐中铨
张协中
曹中成
蔡中燮
僧宗仰(别称 中央 号 楞伽小隐、乌目山僧 浩舜 )
张受中
黄质(名 懋质 质 字 朴存 号 宾虹、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虹若、虹庐 )
丁立中(字 和甫 号 禾庐、慕陆 )
孙中山( 文 字 逸仙 )
王则修(号 旅中逸老、劝化老生、花莲港生 )
陆皓东( 中桂 字 献香 )
黄忠炳(字 赤中 )
人物简介
维基
林鉴中,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97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五年四月,散馆,著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
易顺鼎,字实甫,一字中实,龙阳人。光绪乙亥举人,历官广东钦廉道。有《琴志楼集》。全台诗
易顺鼎(1858~1920),字实甫,又字中硕,自号眉伽、哭庵。湖南龙阳(今湖南汉寿)人。1875(光绪元年)举人,张之洞曾聘他担任两湖书院经史讲习。光绪21年(1895)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易氏曾两次上书都察院条陈时务,力陈不可割地赔款。割台议定后,更自动请命于光绪21年5月、7月间两度携军饷赴台湾,协助刘永福、黎景嵩抗拒日军之接收。其著作《魂南记》是以日记形式,记录自光绪21年5月1日请命赴台,至9月刘永福内渡福建为止的抗日经过,〈魂南集〉则是当时经各地吟咏所作。 易氏在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其后历任广西、云南、广东道台。辛亥革命爆发后逃居上海,后赴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有交情,袁氏称帝,被任为代理印铸局局长,帝制失败,易氏益纵情歌楼妓馆。 易氏平生诗作近万首,结集成册者有20馀种,其中《四魂集》共分五卷,含〈魂北集〉、〈魂东集〉、〈魂南集〉、〈归魂集〉、〈魂南记〉等。今台湾银行发行的「台湾文献丛刊」将〈魂南记〉、〈魂南集〉合并为一册发行。(廖振富撰)词学图录
易顺鼎(1858-1920) 字仲硕,一作中实、中硕,又字实甫,号眉伽,又号哭庵。湖南龙阳(今汉寿)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入资为刑部郎中。以同知候补河南。寻补道员。湖广总督张之洞延主两湖书院讲席。入民国,任印铸局长。少称神童。诗与樊增祥齐名称"樊易",体格屡变,风流自赏。古体务为恣肆,近体工于裁对。亦工词。有《琴志楼丛书》。词集有《鬘天影事谱》、《楚颂亭词》等。哭庵词
1858-1920,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琴台梦语词·序
琴台梦语词二卷,吾友易子中实游艺江南之所作也。中实渊闻赡学,年少多通,以诗人绪余,乐府新律,纂绣骚雅,雕镂情文,倚声而歈,引节弥韵,华缛丰艳,自其天才。而跌宕风尘,驱染烟墨,江山之胜,抑有助焉。当夫子美去蜀,季野入吴,张翰相知,伯喈流寓,欢缔吟社,豪张酒军。会苏家之旧亭,访钱氏之故馆。金阊晓而春丽,锦泾暮以秋凄,此一境也。古梦无痕,游悰式写,废苑独往,灵岩遂攀,鞭影辟疆之园,剑气要离之墓。廊沈屧响,寺阁钟声,驻舄鲈乡,题襟虎阜,邓尉之梅花似雪,苏台之杨柳如烟,此又一境也。登山曰归,临流斯畅,虹桥小泛,鹤涧幽探,打桨莲泾之湾,攲篷荷荡之曲,横塘渺渺,香水盈盈,此又一境也。尔乃峭帆半偃,侧帽孤征,睇虞仲之岩栖,迹焦先之谷隐,揽飞楼于北固,问故土于南朝,建业之镇荒凉,秦淮之流呜咽,即遗宅而谢安不作,觅新亭而王导无人,销沈钟阜之灵,悽怆台城之乱,俯仰百代,低徊万端,此又一境也。若夫闲怀宛,宛,影事依依,眷同心之旧盟,订促膝之新侣,玉箫倚袖,金筝侑觞,白门暄而雾晴,青泾涨而波阔,缆莫愁之芳树,采元武之瘦菱,写照荷华,销魂桃叶,夜夜奈何之月,朝朝恁处之云,竹写丝陶,金悽粉怨,此又一境也。其或独寐无那,端居不憀,花菲菲而勒寒,雨萧萧而作暝,莺朝倦赏,雁晚枯吟,蝶衣午慵,螀笛宵冷,数抵金之漏刻,耽软玉之华年,含酲未醒,抚景谁语,此又一境也。中实于此纵横两戒,规模万族,飞行南斗之表,抗声北宋而还,江管牙雕,涛笺手擘,敲唾壶而欲碎,洒墨花其若飞,至于读画分题,裁筒答和,愁侬欢坠,感物情来,王宽寄妇之篇,鲍照与妹之作,莫不翘思绮烂,触绪丝萦,作之者按谱传歌,读之者回肠荡气,可谓深美闳约,恻隐盱愉,采不浮缛,神不虚艳者矣。若乃尚论昔贤,窃比高唱,则流水孤村之萧远,晓风残月之凄清,金戈铁马之雄深,宝函钿雀之瑰丽,静窈若暗香疏影,缠绵若浅醉闲眠,温柔若香冷猊金,幽秀若梦回鸡塞,夫固奄有众妙,不名一家,谅哉赏音,弗予河汉。 岁在丁亥仲冬朔日。 长沙张百熙拜序于京师宣武坊南之寓斋。琴台梦语词·自序
杨子云曰,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人生三十曰壮,正余今日之谓矣。子云所称雕虫篆刻者,指赋而言也。况于词又下赋一等者乎。虽然,余鄙人也,少充国宝,长未尝有当世之务。其所与游处又皆江湖山泽穷愁枯槁之民。语曰吾绋讴所生,必于斥苦,此非空言也。夫以穷愁枯槁之民而欲其为铿訇炳丽发皇之辞,以惊世而震俗,固已难矣。太史公曰,诗三百篇,大抵皆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太史公可谓知言矣。夫人孰能无情,情孰能无所寄,寄之于今则实事生焉,寄之于古则空言出焉,寄之于实事则功名富贵生焉,寄之于空言则忧患贫贱出焉。虽所寄不同,而其不能无所寄一也。使余与诸子或膺尺一之组,劳形于簿书,或持丈二之殳,效命于沙漠,此虽欲强以雕虫之事而有所不能矣,岂非天哉。光绪丁亥,余三十之年也。是年在姑苏,尝与数友登灵岩琴台,悲歌吊古,意气甚壮,九月之望,骊驹入燕,曾几何时而旧游已如梦幻,仅存此数十篇之词,亦如梦中语耳。余又何能无槩耶。且余固尝悔词,悔之而不废者何也,哀乐难忘而聚散可感也。不知我者以为雕虫篆刻之事,而知我者必以为穷愁枯槁所为也。虽然,屈灵均有言曰,老冉冉其将至,惧修名之不立,行年三十而犹不免为子云所笑,亦余之过也夫,亦余之过也夫。 十一月庚申,易顺鼎自叙。鬘天影事谱·自序
余年十三四即学为词,篇成,虽友人称善,未能自慊也。曩岁游京师,始获读宋名家词如吴君特、周公瑾其人者,寻声按谱,时一效颦,抱瑟空弹,背灯独语。盖自春明下第,万感无聊,而于此道乃稍稍进矣。余性疏慵,脱稿后每不置副本,久多散佚。爰检录近作自丙子春仲迄丁丑春孟,得词百首,分篇四卷于左。今夫凄虫警秋,如泣如诉,不自知其声也。繁葩绚春,如睇如笑,不自知其色也。余之于词,岂故为是曼音纤态以求悦夫时辈之听睹哉。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藉此陶写哀乐,消磨岁时,词之为功与丝竹等。而况佛子秋波,可参妙悟,美人香草,终属寓言。则举连篇累牍之梦蝶惊鸿,皆一例空中语耳。又安能索纸上之真真而呼之欲出耶。虽然,离忧{斁/皿}性,多感靡骨。矧雕虫小技,壮夫不为,锓而存之,聊志吾过。纨情易感,尚传秋士之悲;绮念将离,庶启冬郎之悔云尔。 光绪丁丑二月易顺鼎眉伽甫识于忏绮斋。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怀中,福建省福州府闽县人,进士出身。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光绪己丑科殿试,登进士二甲91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徐中铨,湖北省荆门直隶州当阳县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协中,甘肃省兰州府皋兰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53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维基
曹中成,山西省太原府太谷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69名。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
人物简介
维基
蔡中燮,湖北省安陆府京山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34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宗仰(一八六五—一九二一),又称中央,别号楞伽小隐、乌目山僧。俗家姓黄,名浩舜,常熟人。出家三峰寺为僧,转投镇江江天寺受戒,后投身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参与辛亥革命。圆寂于南京栖霞寺。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受中,山西省沁州直隶州沁源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光绪乙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65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任直隶阜平、湖北京山、直隶昌黎知县。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黄宾虹(1865-1955) 原名懋质,因生于农历元旦,又取名元吉,又因讳十世祖元吉名,改名质,字朴存。别号予向、宾虹、虹若、虹庐、虹叟、黄山山中人。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早年为贡生,任小官吏。后受维新思想影响,与谭嗣同交往,弃官参加反清活动,发起成立进步组织"黄社",被通缉, 1907年逃亡上海。后任编辑、记者,并在昌明艺专、新华艺专、上海美专任教授。 1937年赴北平,任北平艺专教授。1948年到杭,居西湖栖霞岭。历任国立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华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在他90寿辰时颁发荣誉奖,誉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所作山水浑厚华滋,晚年尤精墨法。每于浓墨、焦墨中施以重彩,斑澜古艳。书法篆籀,富金石气。诗文亦清隽疏朗,喜藏秦秫、汉印、心领神会,铸刻尤工。山水画创作有理论,著述宏丰,发表、编纂百余万字。有《古画微》、《虹庐画谈》、《画学通论》、《画法要旨》、《宾虹诗秒》、《黄山游记》等。人物简介
黄质(1865 -1955) ,原籍安徽省徽州(今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丁立中(1866-1920),清末民初藏书家。字和甫,号禾庐,一号慕陆。浙江杭州人,藏书家丁丙之子。光绪十七年举人。编有《丁氏八千卷书目》20卷10册,著有《禾庐诗》及《松生府君年谱》等;辑《宜堂类录要》册,《禾庐新百咏》卷。
人物简介
黄鹤楼志·人物篇
孙中山(1866—1925) 政治家、革命家。名文,字逸仙,后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1912年4月辞去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应湖北都督黎元洪邀请,偕汪精卫、廖仲恺、胡汉民等乘“江宽号”轮抵达武汉,在汉期间游览了黄鹤楼故址,并在黄鹤楼涌月台前发表公开演讲,后来还将其对武汉的设计规划纳入所著《建国方略》一书。1928年辛亥首义同仁在蛇山西端南侧建造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供人瞻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王则修(1867~1952),谱名佛来,学名文德、则修,号旅中逸老,又号劝化老生,别号花莲港生,曾以「王来」、「王贵」之名发表诗作。台南大目降(今台南新化)人。曾拜卓仰山、林一枝、林飏年为师,二十岁入泮,二十三岁岁考取列一等第一,其后往福州应省试,未第。乙未(1895)割台定议,隔年携家人内渡至漳州府龙溪县,明治三十五年(1902)始返台。后因经商失败,改于故乡新化教读,兼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大正九年(1920)清水杨澄若慕其名,延聘为家庭教师,杨氏逝世后,于大正十四年(1925)返乡设帐授学,名其书斋为「三槐堂」。昭和三年(1928)八月创办「虎溪吟社」,担任社长,后兼善化「光文吟社」顾问。民国四十年(1951)九月及门弟子向全省徵募「眉齐双寿」七律为王则修祝寿,应募者三百馀首,后发行诗册留念。〖参考王则修〈自序〉;龚显宗〈谈《三槐堂诗草》出土的意义〉,收于龚显宗编校《王则修诗文集》,台南市立图书馆出版,2004年,页124;吴新荣《台南县志。卷八。人物志》,1980年;王信雄〈诗翁王则修先生之生平〉,收于《南瀛杂俎》,台南县政府出版,1982年,页89至90。〗王则修作品目前印行者有龚显宗编校《则修先生诗文集》(2004)〖《则修先生诗文集》上册所收《三槐堂诗草》系王则修八十岁时以工整小楷书写,可视为王则修诗集晚年定本。《倚竹山房文稿》虽系文集,仍有部分诗作。下册「杂篇一」收录王则修诗作散稿,「杂篇二」据王金璋所述,页480〈陇头梅〉至页500〈牡丹〉诸诗,系王则修批改其子王如松(攀云)、孙王宝川习作之改槁,今不收录。〗、《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2005)〖《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书前附乙丑(1925)年「题自画像」、「王氏族谱」等图版,内容分四部分:《三槐堂诗草》(续)、《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则修文集》,时间自1943年11月10日至1948年10月。〗。龚本所据,乃王则修曾孙王金璋所藏手稿及剪报。今以龚本为基础,并核对王金璋所藏原稿,及各报刊、诗选,汰其重覆,依序排列如下:《三槐堂诗草》、《三槐堂诗草》(续)、《倚竹山房文稿》、《杂篇》、《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及龚本未载诗,此外,王则修孙女王美惠亦收藏部分手稿,其中与王金璋藏本未重覆者,据王美惠藏本辑录。(余美玲、吴东晟撰)全台诗
王则修(1867~1952),谱名佛来,学名文德、则修,号旅中逸老,又号劝化老生,别号花莲港生,曾以「王来」、「王贵」之名发表诗作。台南大目降(今台南新化)人。曾拜卓仰山、林一枝、林飏年为师,二十岁入泮,二十三岁岁考取列一等第一,其后往福州应省试,未第。乙未(1895)割台定议,隔年携家人内渡至漳州府龙溪县,明治三十五年(1902)始返台。后因经商失败,改于故乡新化教读,兼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大正九年(1920)清水杨澄若慕其名,延聘为家庭教师,杨氏逝世后,于大正十四年(1925)返乡设帐授学,名其书斋为「三槐堂」。昭和三年(1928)八月创办「虎溪吟社」,担任社长,后兼善化「光文吟社」顾问。民国四十年(1951)九月及门弟子向全省徵募「眉齐双寿」七律为王则修祝寿,应募者三百馀首,后发行诗册留念。〖参考王则修〈自序〉;龚显宗〈谈《三槐堂诗草》出土的意义〉,收于龚显宗编校《王则修诗文集》,台南市立图书馆出版,2004年,页124;吴新荣《台南县志。卷八。人物志》,1980年;王信雄〈诗翁王则修先生之生平〉,收于《南瀛杂俎》,台南县政府出版,1982年,页89至90。〗王则修作品目前印行者有龚显宗编校《则修先生诗文集》(2004)〖《则修先生诗文集》上册所收《三槐堂诗草》系王则修八十岁时以工整小楷书写,可视为王则修诗集晚年定本。《倚竹山房文稿》虽系文集,仍有部分诗作。下册「杂篇一」收录王则修诗作散稿,「杂篇二」据王金璋所述,页480〈陇头梅〉至页500〈牡丹〉诸诗,系王则修批改其子王如松(攀云)、孙王宝川习作之改槁,今不收录。〗、《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2005)〖《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书前附乙丑(1925)年「题自画像」、「王氏族谱」等图版,内容分四部分:《三槐堂诗草》(续)、《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则修文集》,时间自1943年11月10日至1948年10月。〗。龚本所据,乃王则修曾孙王金璋所藏手稿及剪报。今以龚本为基础,并核对王金璋所藏原稿,及各报刊、诗选,汰其重覆,依序排列如下:《三槐堂诗草》、《三槐堂诗草》(续)、《倚竹山房文稿》、《杂篇》、《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及龚本未载诗,此外,王则修孙女王美惠亦收藏部分手稿,其中与王金璋藏本未重覆者,据王美惠藏本辑录。(余美玲、吴东晟撰)全台诗
王则修(1867~1952),谱名佛来,学名文德、则修,号旅中逸老,又号劝化老生,别号花莲港生,曾以「王来」、「王贵」之名发表诗作。台南大目降(今台南新化)人。曾拜卓仰山、林一枝、林飏年为师,二十岁入泮,二十三岁岁考取列一等第一,其后往福州应省试,未第。乙未(1895)割台定议,隔年携家人内渡至漳州府龙溪县,明治三十五年(1902)始返台。后因经商失败,改于故乡新化教读,兼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记者。大正九年(1920)清水杨澄若慕其名,延聘为家庭教师,杨氏逝世后,于大正十四年(1925)返乡设帐授学,名其书斋为「三槐堂」。昭和三年(1928)八月创办「虎溪吟社」,担任社长,后兼善化「光文吟社」顾问。民国四十年(1951)九月及门弟子向全省徵募「眉齐双寿」七律为王则修祝寿,应募者三百馀首,后发行诗册留念。〖参考王则修〈自序〉;龚显宗〈谈《三槐堂诗草》出土的意义〉,收于龚显宗编校《王则修诗文集》,台南市立图书馆出版,2004年,页124;吴新荣《台南县志。卷八。人物志》,1980年;王信雄〈诗翁王则修先生之生平〉,收于《南瀛杂俎》,台南县政府出版,1982年,页89至90。〗王则修作品目前印行者有龚显宗编校《则修先生诗文集》(2004)〖《则修先生诗文集》上册所收《三槐堂诗草》系王则修八十岁时以工整小楷书写,可视为王则修诗集晚年定本。《倚竹山房文稿》虽系文集,仍有部分诗作。下册「杂篇一」收录王则修诗作散稿,「杂篇二」据王金璋所述,页480〈陇头梅〉至页500〈牡丹〉诸诗,系王则修批改其子王如松(攀云)、孙王宝川习作之改槁,今不收录。〗、《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2005)〖《则修先生诗文集续编》,书前附乙丑(1925)年「题自画像」、「王氏族谱」等图版,内容分四部分:《三槐堂诗草》(续)、《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则修文集》,时间自1943年11月10日至1948年10月。〗。龚本所据,乃王则修曾孙王金璋所藏手稿及剪报。今以龚本为基础,并核对王金璋所藏原稿,及各报刊、诗选,汰其重覆,依序排列如下:《三槐堂诗草》、《三槐堂诗草》(续)、《倚竹山房文稿》、《杂篇》、《则修诗集》(一)、《则修诗集》(二)及龚本未载诗,此外,王则修孙女王美惠亦收藏部分手稿,其中与王金璋藏本未重覆者,据王美惠藏本辑录。(余美玲、吴东晟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7—1895 【介绍】: 清末广东香山人,原名中桂,字献香。初于上海学习电报技术,历充电报翻译生、领班。光绪二十年随孙中山赴天津上书李鸿章。后南下武汉,观察长江流域形势。次年,与孙中山组香港兴中会机关,谋于广州起义。因遭告密被捕,不屈遇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7—1911 【介绍】: 清福建连江人,字赤中。少时为家境所困,弃学务农。光绪二十二年在家乡组织光复会,陆续加入者不下五百人。宣统三年参加黄花岗之役,随攻督署,次晨被捕遇害。为七十二烈士之一。